请选择 目标期刊

视网膜静脉阻塞合并黄斑水肿抗VEGF治疗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的变化 下载:62 浏览:402

李瑾1 张胜娟2 赵伟3 闫配4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评价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合并黄斑水肿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的变化。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18年4~6月临床确诊为RVO合并黄斑水肿的44例患者纳入研究,分为治疗组(n=23例,玻璃体腔注射0. 5 mg/0. 05 ml康柏西普)和对照组(不采用任何干预)。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以及行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软件自动识别及测量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和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的变化。结果随访时间为1个月,治疗组BC-VA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患者BCVA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CMT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组患者CM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前后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FAZ面积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单次抗VEGF治疗RVO合并黄斑水肿在短期内平均BCVA和CMT明显好转,并且未加重黄斑缺血。

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68 浏览:311

钟丽颖 李顺东 《诊断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钙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勃龙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骨密度水平在治疗后均得到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代谢指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骨量,加强骨代谢调节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croRNA-21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载:82 浏览:490

鞠传静1 王东霞2 梁斌斌3 卜胜君4 王奎宇4 万家余4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建立一种测定miR-21含量新型实验方法。[方法]利用microRNA-21(miR-21)作为靶标,并设计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 specific nuclease,DSN)及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的探针MP、H1及H2,通过加入靶标从而引起DSN和HCR反应,达到双重信号放大的目的,最终信号输出方式为DNAzyme显色,裸眼可视,根据其产生颜色强度对靶标进行定量检测。[结果]DSN结合HCR靶标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 pmol/L,线性范围为1 pmol/L~1μmol/L,特异性良好,除靶标miR-21外,非特异性靶标均无明显信号产生,在人体血清实际样品中检测miR-21,其回收率可达到92. 3%~101. 5%。[结论]该检测方法成功建立测定miR-21含量的技术平台,灵敏性可达1 pmol/L,且特异性好、快速可视,为研究及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技术依托。

品管圈对降低老年病科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的效果观察 下载:67 浏览:727

马茹 吴静 《中国护理学报》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质量管理圈”活动对老年病房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的影响。方法:建立质量管理圈活动小组,以“减少病历书写错误率”为主题。在活动之前,我们对我院122份护理记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现状调查,并分析了原因。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目标,实施了对策,检查了效果和巩固了措施。结果:①护理文书书写的缺陷率从实施前的8.78%下降到2.84%,具有显著性(P<0.01);②让质量监督人员掌握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并通过质量控制手段,对临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的分析,掌握并解决关键问题,从而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结论:在老年病房中,采用质控圈的方法,能有效地减少护理文书的差错,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和护理工作的质量,是一种值得推广和使用的方法。

数据挖掘在护理不良事件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下载:11 浏览:360

丁四清1 陆晶2 秦春香3 盛江明4 王璐2 石双姣2 李雨潇2 2019年12期

摘要:
从不良事件上报、监测和预警3个方面综述了基于数据挖掘的护理不良事件管理研究,旨在为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和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老年高血压患者CysC、RBP、β2-MG水平变化及其意义分析 下载:36 浏览:460

周敏 薛文翠 马玮 龙李霞 于红蕾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50例原发型高血压患者与90例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原发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体检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按照血压水平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观察Cys C、RBP、β2-MG的水平变化并评估高血压病程变化的敏感度、准确度及临床意义。结果高血压组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收缩压、舒张压、Cys C、RBP、β2-MG高于对照组(P <0. 05),且Cys C、RBP、β2-MG升高程度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 <0. 05)。高血压组患者血Cys C、尿RBP、β2-MG肾功能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ROC曲线下面积为Cys CAUC=0. 78; RBPAUC=0. 67;β2-MGAUC=0. 79; Cys C+RBP+β2-MGAUC=0. 91。结论 Cys C、RBP、β2-MG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灵敏指标,联合检测对高血压肾损伤诊断价值更高,其水平变化可作为高血压早期肾损伤实验依据。

高血压患者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 下载:81 浏览:479

刘金苹1 姜一农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研究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0位高血压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n=77),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EH+IGT组,n=60)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T2DM组,n=73),比较各组间PWV、hsCRP的相关性。结果 EH+T2DM组的PWV较EH及EH+IGT组增高;EH+T2DM组的hsCRP较EH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EH+IG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简单线性分析得出,PWV与年龄、hsCRP呈正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hsCRP与PWV呈独立相关。结论 hsCRP是高血压患者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替格瑞洛对接受PCI手术NSTEM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 下载:59 浏览:489

王倩1 任琳2 张鹏宇1 李芳1 杨桂凤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应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中对患者心肌的保护及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PCI手术的NSTEMI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内皮素(ET-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变化及6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CK-MB、ET-1、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3d,替格瑞洛组患者SOD水平高于氯吡格雷组,CK-MB、ET-1水平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7. 69%,氯吡格雷组为25. 64%,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替格瑞洛可以减少NSTEMI患者PCI术后MACE发生率,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程度,保护心肌细胞。

PCI术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85 浏览:496

胡娜1 田雅楠1 胡舒环2 黄贤胜1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糖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期间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进行PCI手术治疗的226例冠心病患者(非糖尿病)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患者是否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分为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和非高血糖组(空腹血糖<7 mmol/L),对比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术前(t0)、术后1 h(t1)、术后2 h(t2)的血糖水平,并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226例患者中有165例出现应激性血糖升高,发生率为73.01%;两组患者在性别、梗死类型、置入支架的血管数、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高血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高于非高血糖组,且高血糖组患者的心功能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χ2=6.105、15.641、19.116、13.015、5.294、15.180、46.443,P <0.05);两组患者t1、t2时血糖水平高于t0,t2时血糖水平高于t1,且高血糖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非高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支架数量≥3个、Killip分级≥Ⅱ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为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411、2.894、9.202、11.699,P <0.01)。结论 PCI术后血糖异常与年龄、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具有临床相关性,且BMI、支架数量、Killip分级、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PCI术后血糖异常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对心力衰竭合并肾性贫血患者肌酐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下载:61 浏览:483

何文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目的评价减少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贫血患者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用量对肌酐、血红蛋白(Hb)和生存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贫血患者69例,按2: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23例,将观察组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用量减少50%,而对照组保持原剂量继续治疗1年,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b、肌酐清除率、前炎症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CRP)、胰岛素、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同时评价1年后两组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96. 78%和87. 61%、82. 43%和69. 58%、60. 94%和50. 08%(χ2=5. 90,P <0. 01),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剂量下降与Hb、肌酐清除率改善均呈负相关(r=-0. 44、0. 51,P <0. 05)。以干预前检测值为协变量,观察组干预后Hb、红细胞压积、肌酐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而肌酐、CRP低于对照组(P <0. 05); COX回归结果表明药物减量是生存的独立预测因素(HR=0. 23,P <0. 05)。结论降低心力衰竭合并贫血、肾功能不全患者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用量能降低CRP水平,改善贫血、肾功能和生存率。

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以及关键酶的酶活性影响 下载:68 浏览:476

熊静芳1 陈冻伢2 徐燕芳3 冯慧2 施琳琳2 张兆林2 徐虹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肝糖异方对肝硬化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中糖原合成以及关键酶的酶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肝糖异方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各10只。制备四氯化碳和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模型,肝糖异方组大鼠予肝糖异方灌胃(1 mL/100 g),二甲双胍组大鼠予二甲双胍(200 mg/kg·d)灌胃。对肝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和天狼猩红染色,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PAS染色和硫酸蒽酮比色法检测肝糖原含量,连续循环光谱法或比色法检测肝组织中GSK3α、GS和GPa的活性。结果:模型大鼠肝脏中观察到明显的脂肪样变和纤维化。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大鼠检测到显著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正常组大鼠肝组织中的糖原含量为64.30(54.33, 67.35)μg/mg肝组织,模型组大鼠的肝糖原含量显著下降,为29.51(24.99, 39.13)μg/mg(P<0.001)。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下降(P<0.01),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增高(均P<0.01)。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显著减轻模型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和脂肪样变,改善葡萄糖不耐受和胰岛素抵抗。与模型组相比较,肝糖异方和二甲双胍组大鼠肝组织中的GS活性显著增高(P<0.01),而GSK3α和GPa活性则显著下降(均P<0.01)。结论:肝糖异方汤能显著减轻CCl4高脂高糖饮食复合肝硬化大鼠的肝脏损伤,增加肝组织中的GS活性,降低GSK3α和GPa活性,从而增加肝糖原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老年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内科综合治疗对比研究 下载:154 浏览:1652

申泽军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5期

摘要:
通过对比分析老年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内科综合治疗与临床常规治疗的效果,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70个老年病患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35人,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在治疗后的显效率、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综合治疗组均高于常规治疗组 (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心率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综合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有显著改善(P<0.05)。在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综合治疗组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综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 (P<0.05)。结论 老年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内科综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是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55 浏览:1458

于继娜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脑梗死患者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2月~2023年2月间,60例在本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数字表法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负性情绪评分、依从性及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较低,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较高,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较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对于提升患者康复效果、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生活质量、情绪状态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护理满意度较高,护理方式较为安全可靠,对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多学科营养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25 浏览:2634

李萍萍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9期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目前,中重度COPD稳定期以药物治疗联合肺康复训练为主,能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利于肺功能改善。但患者出院后受疾病好转、医疗费用等因素影响,治疗训练依从性逐步下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护理通过多学科方法对老年人进行生理、躯体功能、精神和心理、社会支持与需求等多维度的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系统性护理干预。

血清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浆D-二聚体联合检测在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27 浏览:300

葛君琍1 王丽娜2 郭苗1 马斌1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D-二聚体(D-D)的水平。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59例(脑梗死组)和同期的体检健康者100例(对照组),比较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ys-C、Hcy、hs-CRP和血浆D-D水平。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清Cys-C、Hcy、hs-CRP和血浆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ys-C、Hcy、hs-CRP和血浆D-D水平:大面积梗死组>中面积梗死组>小面积梗死组>腔梗组(P<0.05)。结论血清Cys-C、Hcy、hs-CRP和血浆D-D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上述4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脑梗死的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病房管理方法 下载:324 浏览:3438

孙秀梅 刘福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1期

摘要:
对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病房管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间的老年病房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的老年病房施行有效的管理方法。观察其管理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期间医院老年病房施行管理措施后,无患者及医护人员发生感染情况。在此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发热症状,经测量体温分别为37.5℃、37.8℃、38.6℃,经过采取病毒核酸检测两次为阴性,排除新冠肺炎。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的老年病房施行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以及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医养结合模式下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 下载:354 浏览:3633

安娜 王蕾 魏松庭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0期

摘要:
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实施前(对照组)与实施后(观察组)住院治疗的各45例老年患者,比较两组老年人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及护理管理满意率。结果:安全组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安全组的护理管理满意率为97.7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将护理安全管理应用于老年病房护理管理中,能够有效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满意率。

老年病麻醉科手术中的临床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 下载:223 浏览:2524

李威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病麻醉科手术中的临床风险及防范措施。方法:将近一年(2021年07月至2022年0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病麻醉科手术病例,进行整个围手术期的临床麻醉风险因素分析,并依据可能发生的风险因素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观察所有病例的实施效果,麻醉等级与副反应的发生。结果:经过手术麻醉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后,所有老年病患中,达到优级麻醉的病例数为58例,占比为87.88%;而所有老年病患中,经过手术麻醉后发生副反应的病例数为15例,占比为22.73%;所有老年病患对于手术麻醉的综合满意度为95.45%,共计63例。结论:对老年病麻醉科手术病患,积极探究手术中的临床风险因素,提前采取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病患手术麻醉后副反应的发生,提升优级麻醉比率,且病患的综合满意度也明显得到提升,有效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医院的口碑。此法甚为有效,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手术麻醉效果,应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研究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病房管理方法 下载:317 浏览:3346

孙秀梅 刘福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摘要:
对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老年病房管理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期间的老年病房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的老年病房施行有效的管理方法。观察其管理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期间医院老年病房施行管理措施后,无患者及医护人员发生感染情况。在此期间有2例患者发生发热症状,经测量体温分别为37.5℃、37.8℃、38.6℃,经过采取病毒核酸检测两次为阴性,排除新冠肺炎。结论:对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的老年病房施行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以及医务人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老年病护理中的舒适护理模式应用研究 下载:344 浏览:3546

王瑞娜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7期

摘要:
研究舒适护理模式在老年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与舒适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舒适护理模式应用后患者心理状态评分与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优异于常规组。结论:舒适护理模式适合在老年病患者临床护理中应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