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早期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78 浏览:441

姚雪英 熊佳静 《诊断医学》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给予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重症脑卒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流质鼻饲饮食,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预后状况。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营养指标和免疫力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AOACHEII和CPI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减少,GC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对于重症脑卒中患者,早期应用免疫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纠正低蛋白血症,改善机体免疫能力和预后。

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患者家庭膳食调查及生活质量评估 下载:50 浏览:66

刘祖平1 白錬2 何干2 徐杰2 谢建2 贺春香3 陈小玉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调查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膳食摄入量、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以及生活质量情况,为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营养指导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运用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根据患者营养状况分为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利用24h膳食回顾法进行膳食调查,根据ESPEN推荐的体重法计算患者的日均能量、蛋白质需求量,利用营养KAP问卷与QLQ-C30生活质量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例患者,58%的患者存在营养风险。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实际每天摄入能量分别为(1 293.7±254.2)Kcal与(1 392.4±226.4)Kcal,低于目标需要量(1 411.7±180.1)Kcal与(1 473.5±132.4)Kcal(P<0.05),两组患者实际蛋白摄入量低于目标蛋白摄入量(P<0.05)。营养KAP条目均分中,两组患者营养态度得分最高,营养知识得分最低。营养风险组与营养正常组患者整体健康/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51.5±17.2)分与(66.2±15.3)分(P<0.001),两组患者均存在经济等方面的困扰。结论结直肠癌化疗患者膳食摄入量低,膳食结构不合理,膳食认知差,生活质量水平较差。因此,医务人员应制定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的措施并进行生活指导,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乌鲁木齐市老年人营养状况对结核发病的影响研究 下载:88 浏览:501

王玥1 常玉雪1 陈阳贵2 祖丽娅·沙塔尔1 周玉兰1 陈之源1 向阳1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了解老年结核病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探讨营养相关因素对结核病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1∶2匹配的病例对照,收集乌鲁木齐市204名结核病患者和408名非结核病对照,对其进行面对面的MNA-SF问卷调查。结果TB组和对照组的营养状况平均得分分别为9. 9±2. 3,11. 1±1. 8; TB组营养不良率、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率和营养良好率分别为15. 7%、57. 4%、27. 0%,对照组3个率依次为5. 1%、42. 2%、52. 7%,对上述结果进行检验,两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BMI <21的发病风险是BMI≥21的7. 93倍(95%CI=4. 41-14. 26; P <0. 001);近3个月存在心理创伤或患有急性疾病使发病风险增加(OR=4. 40; 95%CI=2. 44-7. 92; P <0. 001);严重痴呆或抑郁是发病的危险因素(OR=6. 79; 95%CI=1. 83-25. 21; P=0. 004);近3个月食物摄入量(严重)减少的人群发病风险是没减少的0. 29倍(95%CI=0. 18-0. 46; ...

体验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19 浏览:310

黄映玲 潘裕芬 李燕璇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12期

摘要:
探讨体验式营养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验式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评分、饮食依从态度与行为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验式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体验式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494

黄映玲 潘裕芬 李燕璇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体验式营养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体验式营养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营养不良炎症量表(MIS)评分、饮食依从态度与行为状况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I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饮食依从态度量表(RAAQ)与饮食依从行为量表(RAB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包括物质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体验式营养教育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与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48 浏览:308

井涛 唐璠 郭思勤 刘兴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10期

摘要:
探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大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指标、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TLC)、前清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可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回授法饮食管理对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12 浏览:272

陈婕 娄小平 申红霞 赵贝贝 康晶晶 杜文婷 郑晓 王文娟 王文娇 王澍晨 2019年9期

摘要:
探讨回授法饮食管理对改善腹膜透析患者饮食依从性及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采用抽签法,将新院区腹膜透析患者纳入试验组,老院区患者纳入对照组,分别便利抽取40例,试验组在常规饮食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回授法饮食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饮食管理。结果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饮食依从态度总分、饮食依从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日饮食日记结果中蛋白质、饮食热量、总热量、钠、钾、液体摄入量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营养不良发生率降低(χ2=6.646,P=0.010),血红蛋白(t=2.247,P=0.036)、白蛋白水平(t=2.547,P=0.017)有所改善。结论将回授法应用到腹膜透析患者的饮食管理中可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督促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行为,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与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88 浏览:434

井涛 唐璠 郭思勤 刘兴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康复与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诊的大肠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康复指标、营养状况、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白蛋白(ALB)、淋巴细胞计数(TLC)、前清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交功能、物质生活状态维度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医护一体化快速康复外科可改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下载:85 浏览:516

包红梅 伍小芝 王秀华 李红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留置胃管鼻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添加益生菌。干预2周后,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红蛋白(hemoglobin,Hb)、T淋巴细胞(CD3+、CD4+、CD4+/CD8+)、免疫球蛋白A (immunoglobulin A,IgA)、免疫球蛋白G (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 (immunoglobulin M,IgM)、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4+/CD8+,营养指标ALB、PA、TRF和Hb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821~13.829,P<0.05)。观察组GCS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89~4.041,P<0.05)。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为14.58%(7例),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7%(1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41,P=0.01)。结论益生菌早期肠内营养能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探讨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的影响 下载:352 浏览:2381

亚红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从我院长期稳定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40例参与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通过抛硬币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获得硬币正面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指导,获得硬币背面的为观察组,采用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接受饮食护理指导前后营养状况、钙磷代谢水平。结果:饮食护理前,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MQSGA)、血钙、血磷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饮食护理后,对照组与观察组MQSGA评分分别为(10.13±5.15)分和(9.05±2.98)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钙含量分别为(2.11±0.36)mmol/L和(2.61±0.14)mmol/L,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血磷含量分别为(1.96±0.32)mmol/L和(1.69±0.11)mmol/L,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护理指导有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钙磷代谢,具有推广意义。

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对食管癌患者应激反应、营养状况及恢复的影响 下载:46 浏览:490

李保成1 赵刚2 《中国医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应激反应、营养状况及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N组(42例,EN)和PN组(42例,PN)。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的应激指标、营养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7 d,PN组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及EN组(P<0.05);两组血清转铁蛋白(TRF)、白蛋白(ALB)水平均升高,且EN组高于PN组(P<0.05)。EN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术后予以早期EN较PN更利于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改善营养状况并可促进患者的恢复。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经口营养补充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389 浏览:4049

张海杰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摘要:
探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经口营养补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于2018年1月15日~2019年7月15日行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营养支持)与观察组(口服营养补充),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状况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ONS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中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集束化营养干预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营养状况、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642

郎雪婷1 王金凤2 《肿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实施集束化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院内就诊的80例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样本纳入例数:8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营养干预。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实验组(集束化营养干预)护理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更高,癌因性疲乏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2 浏览:645

马自琼 李春腾 班志新 甘海丽 韦巧莉 《肿瘤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放疗科进行放射治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手术以及病理学资料,通过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为临界营养不良25例、轻度营养不良30例、重度营养不良6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分析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结果 临界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患者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均优于重度营养不良患者(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揭示,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主要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结论 宫颈癌放疗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受肿瘤直径 、FIGO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个性化营养管理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观察 下载:158 浏览:1507

马淑花 《肿瘤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个性化营养管理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2月收治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个性化营养管理,对比患者机体营养改善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机体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个性化营养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状态,改善各项营养指标,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活质量。

口腔癌修复重建患者出院时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下载:229 浏览:2374

吴雁 毕晓文 《肿瘤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对口腔癌患者而言,治疗结束之后创伤的存在会影响病人日常进食,并且还要加强对进食种类以及进食量的控制。基于此,文章围绕口腔癌修复重建患者出院时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首先从血清蛋白改变、免疫功能与手术之间存在的联系等角度入手评估病患营养状况,结合病患身体状况选择实用性较强的评估工具,包括微营养评定量表、通用性筛查工具等,最后提出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等方式加以干预,进一步增强病患身体免疫能力,确保营养充足。

饮食结合心理护理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 下载:230 浏览:2374

燕婷婷 《肿瘤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探讨饮食结合心理护理改善胃肠道肿瘤患者化疗后营养状况的临床效果。方法为选取胃肠道肿瘤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序贯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组基础上实施综合康复护理饮食结合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的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营养良好占比39.5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8.60% (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是采用饮食结合心理护理模式为胃肠道肿瘤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升患者生活品质,值得推广。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饮食护理干预对营养状况的作用分析 下载:236 浏览:2395

董长艳 《肿瘤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饮食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择取于本院诊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62例进行分析,选取时间自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随机性分为两组。对照组妇科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饮食护理。组间对比其化疗期间营养状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且营养良好率74.19%显著高于对照组 38.71%,P<0.05。结论 与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强化饮食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其化疗期间营养状况。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营养干预分析 下载:289 浏览:3020

张好辰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患者接受营养干预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52例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6例,无营养干预)与研究组(N=26例,营养干预),观察患者体重指数、营养指标数据。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体重指数高于研究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血清总蛋白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患者身体营养供应不足,不利于身体健康恢复,对其实施营养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预见性风险管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03 浏览:1052

农春菊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预见性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遴选2021年8月—2022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1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为研究组患者应用预见性风险管理。结果:研究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9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两组经护理干预,营养状况、配合度均得到有效改善,且研究组的ALB、Hb和配合度改善更为显著,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护理第3、5和8周,研究组患者的ADL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存在统计意义。研究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5%、20.51%,研究组并发症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存在统计价值(P<0.05)。结论:预见性风险管理对精神分裂症病患营养状况具有改善作用,提升患者的日常治疗配合度,有效减少并发症、不良事件的发生,因此可被广泛用于精神分裂症护理工作中。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