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奈达铂与顺铂联合同期调强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下载:19 浏览:377

吴鹏1 赵玉梅1 陈冬梅2 彭金霞1 魏敏1 胡传飞1 李冬1 杨玲麟1 《肿瘤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奈达铂与顺铂联合同期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CBM、VIP和万方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至2018年5月,收集对比奈达铂与顺铂联合同期IMRT治疗局部晚期NPC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由2名研究员分别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最后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RCT),共计170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局部晚期NPC,两组2年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及局控率相当,并且两组的总缓解率、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灶缓解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同步奈达铂化疗降低了胃肠道反应(RR=0.44,95%CI:0.30~0.64,P<0.0001)及肾毒性(RR=0.28,95%CI:0.17~0.47,P<0.00001)的发生率,但增加了血小板减少症(RR=1.36,95%CI:1.01~1.85,P=0.04)的发生风险。[结论]对于局部晚期NPC,同步奈达铂与同步顺铂联合同期IMRT在长期、近期疗效上相当,同步奈达铂能够减少胃肠道反应、肾毒性的发生,但同时增加了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风险。从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考虑,奈达铂能够替代顺铂联合同期IMRT治疗局部晚期NPC。

两种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诊断角膜病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52 浏览:391

尹欣 张青 王静 陶黎明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通过与成品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的比较,评价一种新的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的有效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配对临床设计,招募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84例(168只眼)角膜病患者,每一位受试者按照随机顺序,先后接受试验组或对照组试纸检测,分别观察、记录患者检查结果,包括有效性(染色分级、染色位置)、受试者舒适性(染色剂接触角膜后刺激性评分)、安全性(染色前后结膜充血及角膜水肿变化),采用加权Kappa统计值评价两种试纸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并对两种试纸的舒适度评分进行比较。总结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球结膜充血、角膜水肿等。结果此研究实际入选84例(168只眼),其中角膜损伤0、1、2、3、4级角膜损伤人数分别为19、16、17、17、15人(受试者染色分级依据损伤级别高眼别确定),眼数分别为91、22、23、17、15只眼。试验组和对照组试纸染色分级、染色位置一致性好(Kappa=0. 973、0. 989,P <0. 01),舒适度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种试纸染色前与染色后球结膜充血及角膜水肿无变化,没有严重不良事件出现。结论实验组荧光素钠眼科检测试纸与国内已上市同类产品相比对角膜结构损伤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当,且舒适度更高。

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40 浏览:423

葛星瑶1 鄢金柱2 张超3 徐丹4 艾一玖4 王伟4 《肿瘤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BM、CNKI、VIP和Wan Fang Data,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全面收集环磷酰胺和氟达拉滨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的临床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6年12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文献,共19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FCR方案与FC方案相比,两者无进展生存期(HR=0.65,95%CI:0.56~0.74,P<0.001)、总体生存率(HR=0.68,95%CI:0.52~0.85,P<0.001)、完全缓解率(RR=1.882,95%CI:1.631~2.171,P<0.001)、总反应率(RR=1.141,95%CI:1.085~1.200,P<0.05)、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RR=1.250,95%CI:1.005~1.55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者Ⅲ/Ⅳ级血小板减少症(RR=0.979,95%CI:0.554~1.731,P=0.9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RR=0.60,95%CI:0.23~1.55,P=0.29)、恶心(RR=0.937,95%CI:0.566~1.552,P=0.80)、肺炎(RR=0.567,95%CI:0.256,1.262,P=0.16)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氟达拉滨和环磷酰胺组成的FCR方案可明显提高CLL患者的疗效,但需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

美托洛尔和米多君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meta分析 下载:24 浏览:262

董童 牛少敏 刘亚红 董湘玉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比美托洛尔和米多君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Sino Med、CNKI、Wanfang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关于美托洛尔和(或)米多君治疗VVS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美托洛尔组和(或)米多君组疗效指标。结果症状好转率:4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1),4篇RCTs提示米多君组疗效好于基础治疗组(P<0.01),2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和米多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HUTT转阴率:6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1),3篇RCTs提示米多君组疗效好于基础治疗组(P<0.01),3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和米多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晕厥复发率:3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1),4篇RCTs提示米多君组疗效好于基础治疗组(P<0.01),2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和米多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不良反应发生率:3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和米多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结论美托洛尔和米多君均能改善VVS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后HUTT试验转阴数,减少晕厥症状复发数,但两者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RCT来探讨药物治疗VVS的疗效。 还原

循证医学RCT文献自动识别研究 下载:76 浏览:498

姚攀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0年11期

摘要: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学工作者逐渐从传统的经验医学转向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实施医疗方案。循证医学强调利用好现有文献中的临床最佳证据,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类文献被认为是高质量的临床证据的主要载体。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的自动识别正是在这种需求下产生,它强调能从医学文献数据库中自动筛选出这类高质量证据文献,尽可能不遗漏掉重要的RCT文献。对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自动识别的研究背景、相关内容、相关技术以及评测方法进行综述,并且总结现有的相关方法。

有氧运动改善睡眠障碍合并症患者睡眠质量效果的Meta分析 下载:63 浏览:392

朱志春1 廖亮英2 谭屏3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循证医学评价有氧运动对睡眠障碍合并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平台、维普网等中文全文数据库,采集中国睡眠障碍患者有氧运动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中RCT偏倚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6篇,1383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有氧运动能改善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总体睡眠质量(随机效应模型,MD=-2.78,95%CI=3.46~2.09,P<0.001);亚组分析显示,有氧运动对血液透析患者、肿瘤患者、失眠症患者伴随的睡眠质量和普通社区老人的睡眠均有改善作用。结论:有氧运动能改善不同疾病合并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质量。

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下载:59 浏览:671

马玉清 石媛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通过随机对照试验,我们评估了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疼痛缓解、心电图稳定等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此外,通心络胶囊在长期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因此,通心络胶囊可作为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有效药物选择,有助于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推广。

强化与非强化胰岛素治疗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后高血糖症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下载:78 浏览:520

​王文学1 王建伟1 刘宇梁1 李爱民2 刘岳鹏3 蒋娜娜4 康新1 伏光辉1 袁涛1 彭霞林1 陈军2 周辉2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急性高血糖症的治疗过程中的适宜血糖浓度。方法将连云港市东方医院和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招募的208例重型TBI后高血糖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IT组(n=156)和非ITT组(n=52)。根据目标血糖水平将IIT组患者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血糖水平分别为4.4~7.0、7.1~10.0、10.1~13.0 mmol/L,每组52例。治疗后6个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改良Rankin量表(mRS)、巴氏指数(BI)、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糖化血红蛋白和脑脊液乳酸含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IIT组患者入院7 d内血糖均控制在目标范围内。Log-rank检验显示轻度和中度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生存率高于非ITT组、重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37,P=0.040;X2=5.621,P=0.018);与非ITT组、重度组比较,轻度和中度组患者治疗后3个月mRS评分降低,治疗后1、3、6个月GOS评分、BI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TT组、轻度和中度组比较,重度组患者治疗后7d糖化血红蛋白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ITT组、重度组比较,轻度和中度组患者治疗后7d脑脊液乳酸含量,治疗后7d、14d APACHEⅡ评分,ICU住院天数,不良事件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度组患者血糖水平为(8.40±0.39)mmol/L。结论适当强度的IIT可促进TBI患者的短中期预后,且IIT治疗TBI后急性高血糖症的血糖适宜范围为(8.40±0.39)mmol/L。

清热化瘀方熏洗对肛肠病术后创面愈合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高家治王建东陈平施展 下载:60 浏览:366

高家治 王建东 陈平 施展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方在肛肠患者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肛肠术后90例患者随机分为清热化瘀组、高锰酸钾组和空白组,每组各30例。清热化瘀组和高锰酸钾组分别以清热化瘀方和高锰酸钾进行熏洗,空白组用温水清洗。通过观察各组患者术后疼痛、水肿、便血等并发症,以及创面分泌物、肉芽组织、上皮爬行情况、创面面积、愈合天数等情况评价药物对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清热化瘀方和高锰酸钾均能改善创面疼痛、减轻创面水肿、减少便血等症状,减少创面分泌物,加快上皮爬行和创面愈合,但清热化瘀方效果更优。结论:清热化瘀方有改善肛肠患者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愈合的作用。

考虑患者偏好的部分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下载:83 浏览:546

张雅静1 曹卉娟1 刘建平1 李欣霖2 谢占国3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总结既往发表的考虑患者意愿的部分随机对照试验(PRPP)研究的特征,为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临床试验方法学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平台、PubMed、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纳入从建库至2019年4月30日发表的PRPP研究。采用Excel 2010设计资料提取表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对定量资料进行趋势分析与频数分析。结果共纳入42项PRPP研究,研究数量逐年增长并在2009年达到高峰(6篇)。应用PRPP最多的前四类疾病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疾病12篇(28.57%),肿瘤6篇(14.29%),消化系统疾病6篇(14.29%)以及精神和行为障碍类疾病如抑郁6篇(14.29%)。研究总样本量范围为31~5231例,平均样本量598例;随机组与意愿组样本量之比平均值为1∶1.12。纳入研究中共17项(40.48%)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样本量计算方法。对照类型中位列前3的是不同非药物疗法之间的比较(21项,50.00%)、药物与非药物疗法之间的比较(11项,26.19%)和不同用药途径的比较(5项,11.90%)。结局指标的选择位列前3的为疗效评价指标(78.57%)、患者意愿(26.19%)和患者满意度(14.29%)。结论现有的PRPP大多应用于非药物疗法的评价,涉及疾病也常见于手术等非药物治疗的类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下载:89 浏览:562

谢志敏1 吴德鸿2 刘东洋1 刘丹1 刘潇1 王新昌2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益肾蠲痹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查找使用了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1月。由2名研究员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并完成资料提取与录入,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研究,病例总数82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肾蠲痹丸联合西药在治疗RA的总有效率上高于单纯使用西药[RR=1.20,95%CI(1.13,1.27),P<0.000 01],且在改善RA患者关节肿胀数[SMD=-1.03,95%CI(-1.51,-0.54),P<0.000 1]、压痛数[SMD=-1.36,95%CI(-1.92,-0.79),P<0.000 01]、晨僵时间[SWD=-1.07,95%CI(-1.44,-0.70),P<0.000 01]及ESR[SMD=-0.73,95%CI(-1.02,-0.44),P<0.000 01]、CRP[SMD=-0.72,95%CI(-0.98,-0.45),P<0.000 01]、RF[SMD=-0.99,95%CI(-1.70,-0.29),P<0.000 01]水平方面均具有优势,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肾蠲痹丸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疗效上要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同时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及质量的限制,仍有待于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下载:74 浏览:392

王晓彤1 王欣欣1 李妍1 陈硕1 夏丽娜1 刘东宁2 《中医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对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方法:使用中文文献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外文文献检索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进行检索。文献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7年12月31日。纳入督灸与其他常规治疗相比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随机对照文献,对患者症状体征、关节活动度、炎症等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胸廓活动度、Schober试验、指-地距、枕-墙距、PAG、VAS、BASDAI等指标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CRP、ESR等炎性指标的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在症状体征及关节活动度等方面的控制情况优于常用疗法,且不良反应少,是一种理想的中医特色疗法。

针刺联合通窍鼻炎颗粒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82 浏览:522

​张珂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针刺联合通窍鼻炎颗粒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过敏性鼻炎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通窍鼻炎颗粒联合针刺进行治疗,1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8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鼻部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治疗前后鼻部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鼻部鼻塞、鼻痒、流涕、喷嚏等鼻部症状及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或形成息肉、下鼻甲与鼻底或鼻中隔紧靠等鼻部体征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鼻腔通气功能显著增强,鼻黏膜纤毛运动速率与PEF显著加快,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鼻腔总阻力与PEF昼夜变异率均显著下降(P<0.01),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4、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12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皮疹、咳嗽、头痛、头晕、腹泻及困倦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联合通窍鼻炎颗粒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有效改善患者鼻部症状及体征,在促进鼻部功能恢复的同时抑制炎症反应,有助于患者预后。

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单病例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87 浏览:514

皇玲玲1 赵晓峰1 郭立中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方法运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观察期2周与洗脱期1周,再进行三轮次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试验期给予患者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同时给予西药安慰剂(维生素C,每片0.5 g)30 mg/(kg·d)口服,每日1次;对照期予羟基脲片30 mg/(kg·d)口服和中药对照方,每日1剂。比较患者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与对照期血小板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积分。结果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血小板计数下降(120.67±22.03)×10~9/L,与对照期(124.33±24.09)×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MPN-10积分下降(13.00±3.61)分,明显高于对照期(10.33±3.06)分(P<0.05)。结论凉血化瘀方加减在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羟基脲片相当,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羟基脲片。

麻黄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 下载:79 浏览:523

秦怡文1 刘莹1 陈明1 赵楠琦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麻黄汤联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18年7月10日。采用Cochrane系统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GRADE系统推荐分级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评估,并用RevMan 5. 3软件对治疗总有效率及喘鸣音、湿啰音、喘憋、咳嗽的消失时间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随机对照试验,1342例患者,试验组均为麻黄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均为西医常规治疗。其中7项为中等风险偏倚,其余为高风险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相比,麻黄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总有效率[RR=1. 23,95%CI (1. 18,1. 28)],缩短喘鸣音消失时间[MD=-1. 72,95%CI (-1. 94,-1. 50)]、湿啰音消失时间[MD=-1. 61,95%CI (-1. 76,-1. 45)]、喘憋消失时间[MD=-1. 83,95%CI (-2. 06,-1. 60)]、咳嗽消失时间[MD=-2. 53,95%CI (-2. 96,-2. 11)]。GRADE评价结果显示:总有效率、喘鸣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喘憋消失时间指标为中等质量证据,咳嗽消失时间指标为极低质量证据。结论麻黄汤加味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急性喘息型支气管炎在疗效及缩短症状时间方面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证据质量多为中低等,故仍需要开展高质量、报告详细的随机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腰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寒湿瘀阻证240例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下载:73 浏览:522

孙庆1 钟成梁1 张玮1 王志文2 鲍铁周3 汤敏予4 田斌吾5 胡思源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评价腰痛宁胶囊治疗腰椎骨性关节炎寒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将360例患者随机分为腰痛宁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痹痛宁组各120例,腰痛宁低剂量组给予腰痛宁胶囊每次4粒,每日1次口服;腰痛宁高剂量组给予腰痛宁胶囊每次6粒,每日1次口服;痹痛宁组给予痹痛宁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口服,共4周。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2、4周时比较静息痛与活动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并评价ODI疗效,观察静息痛与活动痛止痛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治疗2、4周时静息痛、活动痛VAS评分及ODI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5)。腰痛宁高、低剂量组治疗2、4周时,静息痛、活动痛VAS评分及ODI均较同时间点的痹痛宁组降低(P <0. 05)。治疗2、4周时ODI疗效优秀率腰痛宁高剂量组>腰痛宁低剂量组>痹痛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各组患者静息痛、活动痛的止痛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腰痛宁高剂量组效果最好。腰痛宁低剂量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腰痛宁高剂量组3例,痹痛宁组2例,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腰痛宁胶囊能减轻腰椎骨性关节炎寒湿瘀阻证疼痛程度,缩短疼痛时间,改善腰部功能,以高剂量效果更好,且不良反应少。

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Meta分析 下载:48 浏览:491

何静 李敏 李程 陈斌 孙志岭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BSCO、Embase等数据库,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4月,查找国内外关于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质量后,利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项RCTs,共878例患者,治疗组444例,对照组43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不仅能够显著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的有效率(RR=1.19,95%CI=1.07~1.3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还能改善患者VAS(MD=-1.15,95%CI=-1.95~-0.35,P<0.05)、PGA评分(MD=-1.23,95%CI=-1.55~-0.90,P<0.05)和晨僵时间(MD=-4.51,95%CI=-7.55~-1.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改善患者BASFI评分(MD=-0.76,95%CI=-1.91~-0.39,P>0.05)及不良反应(RR=0.62,95%CI=0.32~1.19,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具有显著的疗效,为临床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单纯针灸对比西药治疗卒中后失眠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下载:77 浏览:464

张霜梅1 吉晶2 邱朝阳3 祝维峰1 李衍滨4 《中国中医药》 2019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治疗卒中后失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使患者受益。为临床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中文数据库检索CNKI、万方、Sinomed等,同时英文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纳入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trials, RCTs)中使用单纯针灸对比单用西药干预方案的研究,用Cochrane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偏倚评估,收集纳入研究的有效率、痊愈率、PQSI评分、肢体功能评分、中医症候评分、焦虑抑郁评分、不良反应与远期随访等资料,并进行Meta分析。分类和连续型变量分别用相对危险度(RR)和加权均数差(WMD)为合并效应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4篇RCTs,总例数2698例,治疗组1361例,对照组133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其西药相比,针灸可提高46%的临床有效率和75%的临床痊愈率,合并效应量RR=1.46, 95%CI[1.27, 1.68],P<0.01,RR=1.75, 95%CI[1.52,2.03],P<0.01。单独分析高质量文献结果与前结果意义一致。但针灸在改善肢体功能评分、中医症候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方面,与单纯西药对比,差异不明显,结果无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测评,单纯针灸相关疗法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6%)明显低于以西药治疗(39%),安全性较好。但远期疗效随访上根据分析,单纯针灸治疗在1个月与3个月随访时PQSI评分并不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针灸治疗卒中后失眠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适合临床推广使用,但在改善症候、肢体功能和远期疗效上仍有待验证,且纳入文献数目较少,质量较低,需要高质量的大样本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支持。

红花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Meta分析 下载:51 浏览:480

樊亚东 陈哲 冀楠 彭莹莹 张晓雨 章明星 边育红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CNKI和WanFang Data数据库,纳入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红花注射液治疗对比单纯西医常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8年11月。由2位研究员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74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相比,红花注射液联合医西常规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有效率[RR=1.25,95%CI(1.11,1.40),P=0.000 2],患者VAS评分[MD=-1.34,95%CI(-1.69,-0.98),P<0.000 01]和JOA评分[MD=2.87,95%CI(2.26,3.48),P<0.000 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方面[RR=1.23,95%CI(0.51,2.95),P=0.6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红花注射液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较单纯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的疗效。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本研究结论尚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

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下载:82 浏览:512

赵君1,2 张允岭3 支英杰1 赵晖4 廖星1 于丹丹1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国内外8个电子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临床注册系统,纳入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ACI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 1. 0评价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对最终纳入研究的[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总有效率、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Meta分析,并采用GRADE系统对关键结局指标证据质量和等级推荐进行分级。结果共纳入30项研究,其方法学质量普遍偏低。Meta分析显示,在总有效率方面,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RRCSS=1. 28,95%CI (1. 22,1. 34),P <0. 001;RRNIHSS=1. 16,95%CI(1. 07,1. 25),P <0. 03];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优于维脑路通联合常规西药治疗[RR=1. 36,95%CI (1. 26,1. 45),P <0. 001]。在死亡率方面,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在14天(急性期)的死亡率低于常规西药治疗[RR=0. 31,95%CI (0. 10,0. 93),P=0. 04]。GRADE系统显示总有效率及死亡率的证据级别为低级别,推荐强度为弱推荐。灯盏花素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潮红、轻度头晕,患者均耐受,不影响治疗。结论灯盏花素注射剂联合常规西药治疗ACI有一定的疗效,能降低14天死亡率,且不良反应较小。但纳入研究质量不高,尚需更多设计严谨、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增加证据强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