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经自然腔道取出标本(NOSE)模式膜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用于治疗直肠癌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的直肠癌患者样本量为92例,样本纳入起止时间在2021年2月~2023年10月,根据抽签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46例患者。对照组实施常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实施NOSE模式下完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设置如下观察指标: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用时和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整体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炎性因子指标以及肠道屏障功能指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病人开展NOSE模式完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有良好的效果,同时能够有效改善其肠道屏障功能,对促进患者尽快康复有重要意义,因此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结肠癌围手术期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纳入结肠癌手术患者80例为研究的对象,均于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按照双色球法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患者首次上床时间、首次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结肠癌围手术期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摘要: 目的 本研究针对目前临床现状,比较和分析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的实验成果。方法 本次研究样本为我院2100例接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研究时间选择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间,所有研究样本以单双数字表法为分组标准将其划为两组,以最后相关指标做为数据支撑,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实验组护理干预的实施效果较为理想,本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效缓解,较参照组各数据,组间P值均达到小于0.05标准。结论 临床针对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过程中,为其提供全程人文关怀干预方案,极大程度缓解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升其依从行为,有利于后期预后的恢复,故建议临床将其推广、运用。
摘要: 本文总结近5年来低级别嗜酸性肾肿瘤(Low-grade oncocytic renal tumor ,LO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LOT是近年来国内外认知逐渐增多的惰性肾脏肿瘤,其细胞形态与肾具有嗜酸细胞性特征的肿瘤诊断存在重叠,但其临床行为惰性,明确诊断对治疗及预后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摘要: 目的:评析循证护理应用于宫颈癌手术治疗病人中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62名患者,时间确定在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区间。经由抽签法分为两组,各组31例。参照组为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应用循证护理模式。比较各组的护理结果。结果:试验组临床相关指标比参照组优异,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治疗患者护理期间,将循证护理模式落实到位,对加快患者术后恢复速度作用显著。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2.11-2023.11期间,收录的60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摸球法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干预,观察组综合护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疼痛有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满意度76.67%,结果比较P<0.05。结论:行甲状腺肿瘤切除术患者术后接受综合护理,患者的疼痛明显缓解,能加速患者术后的恢复速度,提升生活质量,患者对于护理工作较为认可和满意。
摘要: 目的:对比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治疗方案在直肠癌患者中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方法:我们精心挑选了44例处于Ⅳ期的直肠癌患者,并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每组各有22位患者。其中,对照组接受了传统的5-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的化疗方案,而观察组则选用了卡培他滨与奥沙利铂的联合治疗方案。两组的治疗周期均为12周。治疗结束后,我们观察了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血清MMP-9水平,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同时,我们还进行了随访,以观察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经过治疗后,我们发现观察组的PR(部分缓解)、RR(总缓解率)和DCR(疾病控制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PD(疾病进展)则低于对照组。
摘要: 目的:探究放疗护理对转移性脑肿瘤患者的临床作用。方法:调查的是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转移性脑肿瘤患者,将其采取随机数字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例数均是40例,分别进行常规放疗护理和临床护理路径,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SQI评分、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较低,护理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转移性脑肿瘤患者在放疗护理中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将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很好的改善,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摘要: 目的:探究SFRP2和wnt/β-catenin通路对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健康群体以及结直肠癌患者,对结直肠黏膜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SFRP2和wnt/β-catenin的表达水平以及阳性率。结果:正常黏膜组织中 SFRP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P<0.05),结直肠癌组中 β-catenin 膜表达缺失率和异位表达率癌显著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P<0.05);SFRP2阳性表达以及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和异位表达例数,与肿瘤组织分化情况之间表现出明显差异(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SFRP2表达分别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β-catenin异位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β-catenin异位表达与β-catenin膜表达缺失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SFRP2对于结直肠癌来说是一种抑癌基因,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发挥作用。
摘要: 目的:研究磁共振波谱与MRI检查在脑肿瘤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01月-2024年01月期间收治100例疑似脑肿瘤疾病的病人,以手术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能。结果:磁共振波谱诊断的效能高于MRI检查,P<0.05。其中磁共振波谱诊断敏感度0.9756、特异度0.8333、准确性0.95。结论:脑肿瘤疾病诊断中运用磁共振波谱诊断效能高,推荐进一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