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
《肿瘤研究》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有关肿瘤免疫学、肿瘤病因学、肿瘤病理学等领域的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肿瘤研究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发展的交流平台。

ISSN: 3078-9362

《肿瘤研究》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观察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行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 下载:281 浏览:2998
  • 窦林 吴小娜 《肿瘤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 对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于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肿瘤骨转移性疼痛 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纳入患者共50例,将其均分为两组,各25例;分别采用常规化疗(常规组)和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疼痛缓解率为92.00%(23/25),常规组的疼痛缓解率为68.00%(17/25);经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毒副作用之间对比,并未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肿瘤骨转移性疼痛患者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下载:320 浏览:2909
  • 胡荷 《肿瘤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究肿瘤放射增敏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鼻咽癌放射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数法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常规放射治疗的50例设为对照组,在常规放射治疗基础上联合肿瘤放射增敏剂的50例设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放疗效总有效率88.00%大于对照组68.00%(P<0.05)。观察组放射不良反应(皮肤反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以及肝肾功能异常)率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期间,联合应用肿瘤放射增敏剂,可提升放射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不同放射诊断方法在肺癌与肺良性肿瘤鉴别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20 浏览:2827
  • 徐刚 《肿瘤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了解X射线胸片和螺旋CT两种不同的放射诊断方式在临床诊断肺癌患者与肺良性肿瘤患者中哪类效果更佳。方法:选取我院从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的肺癌患者和肺良性肿瘤患者82例,对82例肺癌患者和肺良性肿瘤患者使用X射线胸片和螺旋CT检查进行诊断,对比两组X射线胸片和螺旋CT检查的影像学表现,分析肺癌和肺良性肿瘤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对比两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使用X射线胸片进行诊断的82例肺疾病患者中,肺癌(+)62例,肺癌(-)20例,肺良性肿瘤(+)66例,肺良性肿瘤(-)16例(P<0.05);使用螺旋CT检查进行诊断的82例肺疾病患者中,肺癌(+)67例,肺癌(-)15例,肺良性肿瘤(+)74例,肺良性肿瘤(-)8例(P<0.05);对比两组影像学分析肺癌和肺良性肿瘤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显示,螺旋CT诊断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皆高于X射线,其中X射线的肺癌特异度82.75%,肺癌敏感度84.87%,肺良性肿瘤特异度82.98%,肺良性肿瘤敏感度85.23%(P<0.05);螺旋CT的肺癌特异度91.83%,肺癌敏感度92.39%,肺良性肿瘤特异度91.64%,肺良性肿瘤敏感度93.77%(P<0.05)。结论:螺旋CT在临床诊断肺癌患者与肺良性肿瘤患者中效果更佳。
  • 关于腮腺肿瘤手术护理的思考 下载:269 浏览:3005
  • 刘燕‭ 《肿瘤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腮腺肿瘤为头颈肿瘤外科较常见疾病。其中约80%为良险肿瘤,主要包括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基底细胞腺瘤等。恶性肿瘤约20%,主要有郭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肌上皮癌等。腮腺肿瘤的主要、疗方式为手术。良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主要是在保留面神经的基础上的肿瘤及部分腺体切除。总结手术室护士的护理工作经验。
  • 关于腹腔镜应用于妇科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分析 下载:299 浏览:3048
  • 邢小於 李丽 孙娟 《肿瘤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对腹腔镜应用于妇科肿瘤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从某院最近两年收治的妇科肿瘤疾病患者中选取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类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其中对照组为采取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组,实验组为采取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组,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与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本次试验发现,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方式的实验组患者,无论在手术时长还是在术后恢复效率等方面,表现都要优于采用传统手术方法的对照组患者。结论:腹腔镜应用于妇科肿瘤治疗中临床疗效值得肯定,应当大力推广应用。
  • 观察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325 浏览:3012
  • 梅清玲 《肿瘤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研究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对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抽取本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7月的被确诊为恶性肿瘤的60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病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病人则采用人文关怀护理,一段时间以后,将这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病人从治疗结果的各方面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进行常规护理的病人总依从性显著低于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病人,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分组护理之前,这两组患者各方面评分差异不大,在分组护理之后明显观察到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病人出现的不良情绪显著比常规护理的病人要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恶性肿瘤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不良情绪,具有显著优良效果,治疗依从性也提高了很多,证明了人文关怀护理确实值得被广泛学习应用。
  • 用CT检查与X线检查诊断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下载:320 浏览:2910
  • 林崇君 《肿瘤研究》 2021年12期
  • 摘要:
    目的:探讨CT检查与X线检查对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9年6月肺癌患者35例和肺部良性肿瘤43例为观察对象,均行CT检查和X线检查,比较检出情况。结果CT检查对肺癌、肺部良性肿瘤确诊率为94.29%、90.91%,均高于X线检查的65.71%、66.67%(P<0.05);CT诊断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29%、96.97%、95.59%,高于对照组的65.71%、75.76%、70.59%,CT检查诊断肺部良性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91%、94.29%、92.65%,高于X线检查的66.67%、68.57%、67.65%(P<0.05)。结论CT检查诊断肺癌与肺部良性肿瘤的效能优于X线,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优先选择CT检查。
  • 什么是心包肿瘤,心包肿瘤的症状有哪些? 下载:290 浏览:3029
  • 王丽娟 彭明婕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心包肿瘤是一种在患者心包部位发生的肿瘤疾病,有良性与恶性之分。其中原发性心包肿瘤十分罕见,多数心包肿瘤患者属于继发性疾病。其中良性心包肿瘤包含纤维瘤、脂肪瘤以及畸胎瘤等等。恶性心包肿瘤则包含原发性间皮瘤以及肉瘤,其中原发性恶性心包肿瘤可以分为肉瘤、间皮细胞瘤两种,肿瘤分布比较广泛,往往存在组织浸润现象,并且会激发肿瘤。肿瘤会从人体胸腔中扩散,继而累及到患者的心包部位,最常见是乳房癌以及支气管肺癌。从调查结果可发现,恶性心包肿瘤多为继发性肿瘤,主要来源于肺癌、淋巴瘤以及乳腺等原发性恶性肿瘤,这些恶性肿瘤侵袭心包或是有淋巴转移至心包部位,便可促使恶性心包肿瘤发生。其中良性心包肿瘤十分少见,主要发生在婴儿、儿童群体中。
  • 浅谈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308 浏览:3008
  • 陈焕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的影响,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使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更加积极的配合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方法:选取我科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的9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形成观察组,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使用座谈会,讲故事,建立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心理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通过使用心理护理的干预,观察组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提升不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外,还应该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悲观情绪,使治疗更有意义。
  • 肿瘤病人PICC导管堵塞的护理干预措施 下载:320 浏览:3218
  • 冯禹 魏佳佳 吴丽菲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肿瘤病人PICC导管堵塞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患者11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PICC导管分析导管堵塞情况及影响因素,提出可行的护理措施。结果:118例肿瘤患者,7例出现PICC导管堵塞,发生率为5.93%(7/118)。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PICC直管后导管堵塞的发生,值得应用。
  • 例肿瘤患者坐位PICC置管成功的心得体会 下载:279 浏览:3008
  • 刘霞 程丽丽 王双双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随着医学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率越来越高,治疗方案越来越多,化疗方案是大多数肿瘤患者必不可少的选择,化疗药物对血管及皮肤刺激很大,发生静脉炎的概率随之增加,为降低频繁穿刺外周静脉的次数,减少患者的苦楚,防止化疗药物外渗引起并发症,临床上常施行PICC术[1]。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应用导管从外周手臂静脉进行穿刺,如肘部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等任意一条实施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血管,如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可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减少皮肤刺激及静脉炎的发生率
  • 电话随访模式在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302 浏览:3040
  • 李娟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目的:了解胃肠肿瘤术后出院患者存在的健康问题,对其进行正确的护理指导,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电话或门诊复诊的方式,对患者的食欲、体力、劳动、工作、切口、生活及心理进行调查。结果:发现94.23%的患者存在健康问题,需要得到护理人员的正确指导。结论:术后患者的院外护理指导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十分重要,我们要多做这方面的工作。
  •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营养干预分析 下载:289 浏览:3016
  • 张好辰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患者接受营养干预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7月收治的52例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6例,无营养干预)与研究组(N=26例,营养干预),观察患者体重指数、营养指标数据。结果:干预后对照组体重指数高于研究组,P<0.05;干预后对照组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血清总蛋白均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恶性肿瘤(消化系统)患者身体营养供应不足,不利于身体健康恢复,对其实施营养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其生活质量。
  • 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探讨 下载:312 浏览:2989
  • 朱蕊 《肿瘤研究》 2021年11期
  • 摘要: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护理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晚期恶性肿瘤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结果:经过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疼痛程度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患者无痛及轻微疼痛患者较多,一般疼痛与疼痛难忍患者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评分没有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家属不良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关怀护理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家属的心理状态,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调强放疗及适形放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分析 下载:312 浏览:2995
  • 苟黎翔 杨月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 摘要: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及适形放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54例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放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三维适形放疗)与实验组(27例:调强放疗),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放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14.80%)低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者放疗3个月后头颈癌生存质量问卷(QLQ-H&N35)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调强放疗效果显著优于三维适形放疗。
  • 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下载:287 浏览:2928
  • 索南却忠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 摘要:
    癌症是危及人体身心健康、生命安全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化疗是癌症患者治疗的最佳方式,随着抗肿瘤治疗技术的逐步完善,不仅可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还可延长其生命周期。但是,抗肿瘤药物存在极强的不良反应,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组织等途径也可引起医护人员职业危害,不利于治疗工作的顺利施行。对此,文章探讨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以供借鉴。
  • 老年肿瘤患者系统性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290 浏览:2907
  • 酉李兰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老年肿瘤患者系统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年-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共计126名患者被选为受试者,随机分两组。分别以常规护理、系统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结果:对比分析来看,对照组患者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47.62%;11.11%),生活质量低于对照组(5.55±1.13、5.46±1.13;5.12±1.51、6.43±1.04;7.46±1.14、7.22±1.55)、满意度低于对照组(68.25%、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现阶段针对老年肿瘤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方式具有良好的意义和价值,未来可在临床上推广普及。
  • 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下载:289 浏览:3064
  • 曹钰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肿瘤科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取不同护理措施下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对比具可比性,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护理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下载:280 浏览:2980
  • 胡青1 张雯2 《肿瘤研究》 2021年10期
  • 摘要:
    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食管梭形细胞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2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标本c-kit蛋白(CD117)、CD34、肌间线蛋白(Desm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及S-100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根据检测借故可知,2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CD34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为5/15,S-100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0/20,肌间线蛋白的阳性/阴性表达比例13/7。C-kit蛋白中有8例呈阳性,包括3例局部胞膜阳性细胞和5例梭形细胞胞质阳性,其余12例为阴性。平滑肌肌动蛋白中19例细胞呈程度不一的弥漫阳性。20例食管梭形细胞肿瘤中平滑肌瘤和间质瘤的例数分别为13例和7例。结论:免疫组织学化学染色能够有效判断食管梭形细胞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能够为临床医生在患者手术后制定合理的靶向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肿瘤研究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1
访问量 160328
下载量 60589
总被引次数 852
影响因子 1.82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