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科杂志
中国儿科杂志
《中国儿科杂志》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儿科医学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临床经验的相关论文。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儿科医学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交流的学术平台。

ISSN: 3078-9885

《中国儿科杂志》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孕期保健教育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评价 下载:285 浏览:3225
  • 敖茂琴 陈甜甜(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 摘要:
    探索孕期保健教育对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孕妇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各60例,分别选择常规保健法、孕期保健教育,随后对比两组体重、头围、身长、Apgar评分(阿氏评分)、新生儿患病率。结果:观察组身长(48.46±2.65)cm、体重(3586.79±25.64)g、头围(32.59±2.64)cm、Apgar评分(10.86±0.48)分优于对照组(P<0.05),腹泻(1.67%)、脐部感染(0.00%)、新生儿肺炎率(0.00%)、黄疸率(1.6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孕妇孕期加强保健教育,能够降低新生儿患病率。
  •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观察 下载:255 浏览:2647
  • 路宇 杨玲霞 张玉南 崇华学 孟庆健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 摘要: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小儿消化不良习惯腹泻患儿,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其中30例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余下患儿分为实验组,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相比,实验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消化不良性腹泻的疗效显著,能够加快康复的脾脏和肠道,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母婴床旁护理对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及护理满意度的作用与影响 下载:285 浏览:2671
  • 陈杰君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 摘要:
    探析母婴床旁护理在提升初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提升初产妇护理服务满意度方面的作用。方法:抽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期间来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以常规护理为主,观察组以母婴床旁护理为主,对比两组护理服务效果。结果:观察组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提升,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初产妇接受母婴床旁护理后,可使初产妇的新生儿护理能力提升,有利于护理服务满意度提升,效果确切。
  •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的应用 下载:255 浏览:2703
  • 陈永芝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 摘要:
    探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鼻胃管喂养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比较两组经口喂养效果,以及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经口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可缩短禁食时间,促进其更快完全经口喂养,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经口喂养效果,值得应用。
  •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矫形术后的康复护理进展 下载:263 浏览:2675
  • 窦成瑶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 摘要: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现阶段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类小儿颈部先天性畸形,也被称为“歪脖”。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随年龄的增长畸形会随之加重,其治疗效果也会随之降低,因此,应当早发现早治疗。目前,临床上对于此病常采用矫形术治疗,在手术之外,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也至关重要,术后护理不当,不仅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强化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矫形术后的康复护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疗法对迁延性腹泻患儿的影响 下载:285 浏览:2873
  • 杨彦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1期
  • 摘要:
    探讨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疗法对迁延性腹泻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迁延性腹泻患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58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分别予以微生态制剂治疗和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治疗,对比2组患儿临床指标和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6.55%,比对照组68.97%高,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3.45%,比对照组24.14%低,P<0.05。结论:在迁延性腹泻患儿的治疗中,采用微生态制剂联合锌制剂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优质护理在儿童心率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369 浏览:3053
  • 路雨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 摘要:
    探究在儿童心律失常的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接诊的48例心率失常患儿,使用双盲法分为2组,24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将两组心率失常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舒适度评分和疼痛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心律失常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取得显著成效,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推广使用。
  • 足底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应用 下载:314 浏览:3293
  • 黄丽环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 摘要:
    研究足底定位斜刺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10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60例;参照组运用直刺法采血,实验组运用足底定位斜刺法采血,观察两组运用价值。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采血时间与滤纸血斑质量合格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时,运用足底定位斜刺法,能够保证血标本质量,提升检测结果准确率,此法值得于临床中推广。
  •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 下载:320 浏览:3225
  • 黄兴镇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 摘要:
    分析病原微生物检验在儿童细菌性腹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中心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集的50例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作为观察样本,予以病原微生物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0例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出率为84.0%(42/50),其中42.86%为志贺菌,28.57%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9.05%为弧菌属,9.52%为其他。结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弧菌属、志贺菌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病原微生物检验有利于提高检出率,为临床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脑瘫患儿实施延续护理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下载:236 浏览:3219
  • 付新玲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 摘要:
    探讨对脑瘫患儿予以延续护理后,其生活自理能力所受的影响。方法:抽取研究人员的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脑瘫患儿中选取54例,依照奇偶分组表法分组,各27例。对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对实验组行延续护理。检验2组患儿的残疾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前比较2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儿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评分相比于参照组较优,组间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儿残疾情况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予以延续护理,可使患儿的生理自理能力和运动功能予以提升,有助于患儿尽快康复。
  • 预见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 下载:333 浏览:3030
  • 李梦玲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 摘要:
    分析预见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7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随机将其进行分组,其中35例纳入参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其余35例纳入实验组,给予其预见性护理,并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治疗依从率上比较,实验组明显优于参照组,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显著;从肺功能指标上比较,两组对比结果为(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改善其肺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 分析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 下载:287 浏览:3215
  • 梁素响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 摘要:
    分析抚触在新生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分娩的9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双盲法划入试验组与常规组(n=48)。常规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抚触护理,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身体指标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出生时两组新生儿的身体指标对比无显著区别,护理后试验组新生儿的体重、头围指标均明显提高,与常规组身体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新生儿的第5d摄入奶量、排胎便时间、粪便转黄时间及睡眠时间均优于常规组新生儿,各项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抚触可促进新生儿的身体发育,缩短新生儿胎便转黄时间,提升其摄入奶量,护理价值较高。
  • 常规二维超声在儿童骨龄评估方面的应用探究 下载:247 浏览:3219
  • 廖桂芳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 摘要:
    分析在对于儿童骨龄的研究中,常规二维超声在其评估方面的应用。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 2019年在笔者工作单位的儿科、骨科征集的72例志愿者,征集对象为于儿科、骨科住院患儿,为其提供的条件为免费进行骨龄测量,征集后采用常规二维超声与X射线同时对其骨龄进行评估。结果: 在儿童骨龄的评估上,应用常规二维超声检查与X光检查精度相当。结论: 对于儿童骨龄的评估,应用常规二维超声的检测手段与X光均能精确测量出小儿骨龄,但由于超声可以杜绝射线对于儿童的伤害,因此应用常规二维超声评估儿童骨龄的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 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分 下载:325 浏览:2977
  • 李倩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 摘要:
    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检验结果。 方法 在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实施课题,此期间观察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行血常规检验的25例为比照组,行综合检验的25例为综合组,观察结果。 结果 检验准确率数据、检验满意度数据在综合组中分别是100.00%(25例)、96.00%(24例),而比照组中两项数据则是84.00%(21例)、76.00%(19例),P<0.05。 结论 综合检验对提升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检出准确率有推动作用。
  • 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 下载:325 浏览:3234
  • 刘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10期
  • 摘要:
    深入观察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8年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儿童哮喘患者中任意选取88例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平均分配的方式将他们分为两个治疗小组,每个小组44例儿童哮喘患者,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为对照组儿童哮喘患者选择常规的治疗方法,为观察组儿童哮喘患者选择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儿童哮喘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儿童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75%,观察组儿童哮喘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3.2%,两组儿童哮喘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孟鲁司特钠用于儿童哮喘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有效治疗率,缓解儿童患者的临床症状,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综合护理模式研究 下载:269 浏览:3211
  • 陈丽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 摘要:
    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综合护理模式。方法:研究观察了54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患儿在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期间入院,依据抛硬币结果将其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模式),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24hVAS评分(2.67±0.38)分,住院时间(3.12±1.02),哭闹躁动次数(1.76±0.38)次,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度96.30%(26例)较之对照组74.07%(20例)更高,P<0.05。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综合护理模式康复速度更快,取得的家属满意度更高,建议推广。
  • 儿童龋病的治疗 下载:321 浏览:3268
  • 吕娟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 摘要:
    龋病就是人们常说的儿童易患的蛀牙,大多数都认为其并不严重,完全忽视了龋病的危害性。龋病的恶化会导致牙髓炎和根尖周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形成龋洞,最后导致牙齿的丧失。龋齿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尤其以儿童的龋齿问题最为严重,龋齿的高发影响着青少年儿童的健康,因此重视对大众普及龋病的病因以及了解龋病的症状和危害是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 吸痰管加热护理对患儿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251 浏览:3221
  • 石磊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 摘要:
    研究吸痰管加热护理对患儿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及家长满意度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例,应用吸痰管加热处理)和对照组(n=50例,应用常规吸痰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以及家属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的吸痰阻力轻度、中度、重度阻力的概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黏膜损伤率为8%(4/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19/50)P <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2%(46/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8/50),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吸痰管进行加热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患儿的吸痰阻力和黏膜损伤率,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269 浏览:3262
  • 王春霞 唐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 摘要:
    研究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出生的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优质护理组给予全程优质护理。对比护理后,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依从性的高低、新生儿风险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优质护理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良好,依从性较高;优质护理组出现1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2%,常规对照组出现5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11%;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进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 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356 浏览:2406
  • 王春霞 唐艳(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1年9期
  • 摘要:
    探究新生儿病房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儿科收入并治疗的88例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44例,常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6.8%)明显小于常规护理组(31.8%);比较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护理干预组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病房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康复,进而保护新生儿生命健康。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儿科杂志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720
访问量 140632
下载量 49623
总被引次数 492
影响因子 0.991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