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壤
中国土壤
《中国土壤》系开放获取期刊,主要刊登我国土壤科学及与其相关学科的论著、试验研究报告、研究简报、研究通讯、研究方法等。本刊支持思想创新、学术创新,倡导科学,繁荣学术,集学术性、思想性为一体,旨在给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学者、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传播、分享和讨论该领域内不同方向问题与成果的学术交流平台。

ISSN: 3079-1502

《中国土壤》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



提示文字!

注:我们将于1~7个工作日告知您审稿结果,请耐心等待;

您也可以在官网首页点击“查看投稿进度”输入文章题目,查询稿件实时进程。

  • 试论地形测绘在土地工程中的应用 下载:109 浏览:813
  • 何俊伟 《中国土壤》 2024年1期
  • 摘要: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各地的地形也出现了较大变化,部分地区存在较多临时性的地貌及建筑物,在对这类地形进行测量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测绘成本较高,并且测绘图纸的可读性也会受到影响。在科技发展过程中,先进测绘设备的应用率逐步提升,实现了数字化的地形测绘。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土地测量工程中的数字化测绘技术,并对地形测绘技术在土地工程中的具体应用展开了探讨,以期为测绘部门提供参考。
  •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有关问题探究 下载:108 浏览:807
  • 陈伟 《中国土壤》 2024年1期
  • 摘要:
    近些年来,我国各项经济蓬勃发展,国家日益富足强大。城市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在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在土地利用方面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土地规划管理相关单位对于土地信息的需求提高,对于准确性、时效性等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精准、快速地对土地利用数量、分布等问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是土地高质量利用的关键所在,将对土地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对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希望能为相关部门提供帮助。
  • 试论免耕对稻油轮作系统土壤结构的影响 下载:107 浏览:808
  • 唐红丽1 谢元英2 肖朝国3 陈利群4 罗佳3 《中国土壤》 2024年1期
  • 摘要:
    水稻是我国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中稻油轮作是目前较为常见的种植模式,随着水稻油菜免耕直播种植技术不断发展与深入研究,稻油轮作连续免耕对作物产量增加及提升稻田表层土壤肥力均有显著作用。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案例进一步探究免耕对稻油轮作系统土壤结构的具体影响,并阐述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土容重、有机碳含量以及团聚体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耕作方式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实现对水稻土结构有效改善。
  • 搬罾镇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106 浏览:807
  • 石磊 《中国土壤》 2024年1期
  • 摘要:
    以南充市搬罾镇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方案为例,项目实施后可实现耕地面积11187.00亩,可明显改善耕地质量的土地面积为9742.60亩,其中水田4495.30亩,旱地5247.30亩;新增农村道路面积2.50亩,使农村道路面积达到349.00亩;新增坑塘水面1.75亩,使坑塘水面达到6.45亩;新增农田水利用地2.5亩,使农田水利用地达到233.40亩;现有田坎3237.10亩,通过降低田坎系数可新增耕地1451.15亩,整理后田坎面积为1785.95亩,综合可增加净效益222.19万元。
  •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现存问题及解决措施 下载:135 浏览:1288
  • 刘鹏 《中国土壤》 2023年12期
  • 摘要:
    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样就对土地资源有了更大需求。对于自然管理部门来说,做好土地资源管理,对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率,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地区经济健康、平稳发展,缓解土地资源的使用压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简要对现阶段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究了提高土地资源管理质量的措施,以期对相关人员起到参考价值。
  • 我国土壤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下载:136 浏览:1278
  • 林俊宪 白海洋 《中国土壤》 2023年12期
  • 摘要:
    耕地作为土地资源的精华,是一种稀缺的自然资源,最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在供给人类生活必需的粮食和其他生物产品的同时,还具有净化与美化环境,调节空气中物质成分、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研究耕地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本文首先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然后阐述了加强耕地保护的现实意义,接着详细的分析了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国耕地保护出现的问题,最后重点的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耕地保护措施。文章分析了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指出我国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而污染面积不断扩大,有2/3的耕地仍属中低产田;认为今后我国耕地高强度利用的特点不会改变;阐述了各区域土壤退化的主要机制;介绍了耕地资源保护和地力提升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 污染场地土壤环境初步调查采样方法 下载:133 浏览:1268
  • 张谢俊 《中国土壤》 2023年12期
  • 摘要:
    出于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以及控制土地质量的要求,社会逐渐加大了对于已经存在污染状况区域的土壤进行研究、管控的力度。通过对土壤环境的考察,以详细了解土壤普遍会出现的污染种类,污染来源和原因,从而能够制定有关方案计划,对土壤情况进行及时的干预和解决。基于此,本文对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的初步调查采样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现状与实践对策 下载:131 浏览:1243
  • 王奇浩 《中国土壤》 2023年12期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以及城镇化的高速发展,乡村土地开发和利用日渐加剧,导致乡村耕地分布零散,乡村空间布局杂乱无序,存在大量闲置、低效利用的土地,而且整体农村生态质量持续性恶化,建设用地严重不足,非常不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性实施。因此,需要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引领下,展开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强化农田耕地保护力度,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提高土地整体资源利用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从而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性改善。
  •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协同推进的路径与策略 下载:130 浏览:1230
  • 常珊珊 《中国土壤》 2023年12期
  •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协同推进路径与策略。通过对农用地整理与生态基础网络修复、建设用地整理与生态景观修复以及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与生态要素综合修复的衔接分析,提出了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的融合机制,包括权属明晰与权利赋予、市场机制与社会资本以及价值转化与收益循环。本论文旨在为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的实践提供理论和政策指导。
  • 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探讨 下载:142 浏览:1333
  • 许娜 《中国土壤》 2023年11期
  • 摘要:
    我国是一个版图广阔,土地资源广袤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丰富的土地资源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垦,但是从整体的资源利用的现状来看,相对来说是缺乏规划性与管理的。而且土地的资源管理与合理的利用也与人们的生活相关,由于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与国家层面也逐渐对此重视起来。基于此,以下将针对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转型进行研究。
  • 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下载:137 浏览:1313
  • 何燕 《中国土壤》 2023年11期
  • 摘要:
    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日益凸显的两极分化社会矛盾不容忽视,城乡发展差距和地区发展差距日益明显。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应对各种复杂的社会局面和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的关键环节。而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核心是要促进和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加速农业产业化、农村城市化、农民市民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产业集约化、产品商品化,而现行的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对于实现农业规模化生产造成严重阻碍,也难以满足生产要素市场有效率流动的需求。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这给广大承包土地的农户家庭一颗“定心丸”。因而研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市场问题,对于培育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实现农用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农用地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规范所有权代理人的行为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以及确立统一的农用地流转价格标准、完善农用地流转机制有着积极意义,对于农业现代化经营、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的推进有着重要影响,对于提高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民土地权益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后暴露出的矛盾纠纷及化解矛盾纠纷的对策建议 下载:148 浏览:1348
  • 李瑞阳1 杨洁2 夜子凤3 罗兴莲4 《中国土壤》 2023年11期
  • 摘要:
    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是国家为了解决农村土地二轮承包以来长期普遍存在的承包地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空间位置不明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永仁县2015年5月开始启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2018年8月末,全县7个乡镇63个村(居)委会完成了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通过土地确权,明晰了农户承包经营权,确保了土地承包经营关系的稳定性。为土地流转、惠农政策补贴、土地有偿退出、抵押融资、产权交易等奠定了基础。但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推进,人地矛盾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解决好这些存在问题,对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和谐尤为重要。
  • 矿山土地复垦生态修复问题分析 下载:139 浏览:1322
  • 余金龙1 张丽汝2 《中国土壤》 2023年11期
  •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工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的矿产资源,矿山资源开采日渐影响了矿区生态功能与环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企业没有针对矿区土地复垦制订长期的合理的修复、补偿机制,导致部分土地生态功能闲置,土地的利用效能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影响了土地生态功能与环境。本文以湖北省宜昌殷家坪磷矿区三个包块段为例,对矿山土地复垦问题进行介绍分析,并对生态环境修复,达到重建矿山生态环境系统功能的目的。
  • 地方债“自发自还”模式对土地财政政策的影响探究 下载:135 浏览:1302
  • 陈露 《中国土壤》 2023年11期
  • 摘要:
    城市建设需要资金,地方债和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主要的融资渠道,地方债的自发自还模式将直接影响政府的融资规模,通过作用机制间接使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行为发生变化。本文透过土地财政的成因和地方政府“自发自还”模式下的制度漏洞,分析地方债“自发自还”模式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政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在“自发自还”模式下,地方政府为维持财政收支平衡,存在利用土地财政获得更多财政收入的动机。最后,本文为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提出了可供借鉴的政策意见。
  • 新形势下园区项目的水土流失防治对策探讨 下载:142 浏览:1363
  • 吴磊 《中国土壤》 2023年10期
  • 摘要:
    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相比于从前而言,园区建设已经开始越来越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大范围的进行园区建设,可以更好的带动地区甚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水土流失等问题对于环境产生的破环也是不容忽视的。根据对部分园区项目进行统计以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相比于其他的项目建设鹅软,园区项目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当中存在着场地平整短时间内一次完成工作的特点,园区企业是根据开发和投资的需求逐步或者是分期、分批入园。这种建设模式相对来说导致了园区项目建设周期变得较长,并且配套的基础设施在建成之后仍然存在着较大范围的待规划工业用地。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于园区项目水土流失情况的重视程度,制定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园区项目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治理,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 新时期土地资源管理与土地利用综合规划浅析 下载:145 浏览:1383
  • 冰德艳 《中国土壤》 2023年10期
  • 摘要:
    我国国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人均土地占有面积有限。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推进,基础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在土地利用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怎样才能协调规划城乡建设,保证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之间的平衡关系,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地促进城乡建设的发展,是目前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土地工程视角下的城市地质环境治理 下载:150 浏览:1387
  • 盖玉亭 《中国土壤》 2023年10期
  • 摘要:
    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地质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城市地质环境治理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城市地质环境问题的解决路径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土地工程视角下的城市地质环境治理展开了探讨,以期探寻出更加科学有效的城市地质环境治理方式。
  • 浅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践对策 下载:144 浏览:1376
  • 彭寄清 《中国土壤》 2023年10期
  • 摘要: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土地整治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落实耕地保护目标的重要举措。本文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通过加强政府职能部门主导责任、强化科技支撑力度、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等几个角度,来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为我国进一步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提供必要借鉴。
  • 探讨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 下载:146 浏览:1411
  • 孙万龙 《中国土壤》 2023年9期
  • 摘要:
    软土地基对建筑工程地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威胁,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建筑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十分重要,从而有利于提高软土层的强度,防止建筑工程地基变形,提高其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加入编委加入审稿人
中国土壤  期刊指标
出版年份 2018-2025
发文量 662
访问量 160235
下载量 30587
总被引次数 408
影响因子 0.882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