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老年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行内分泌治疗的92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分别给予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及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内分泌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和调整患者负性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提升其晚年生活质量。
摘要: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对1型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情绪的影响以及对血糖水平的控制情况。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型糖尿病患者70例纳入研究,以随机抽样法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相同治疗,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以SCL-90评分量表评估患者的负性心理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CL-90量表各项指标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负性心理情绪,控制血糖水平,效果显著。
摘要: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实施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期间予以循环改进护理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实施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的膀胱癌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将常规护理及循环改进护理应用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中,对以上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及术后应激状态予以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术后应激指数NE(去甲肾上腺素)、E(肾上腺素)及Cor(皮质醇)均较比对照组更具优越性,P<0.05;与对照组患者情绪评分(SAS焦虑评分及SDS抑郁评分)相比,观察组患者分数明显较低,其差异检验P<0.05;比较组间生活质量评分(物质生活,躯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以及社会评分)的差异,数据更具有优势的为观察组,且P<0.05。结论:循环改进护理对改善膀胱癌患者实施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效果,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予以临床推广和实施。
摘要: 目的:探究在慢性肾炎护理中应用常规护理联合心理和生活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就诊我院的慢性肾炎病例样本82例,编号后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对照组基础应用心理和生活干预),2组病例数一致各41例,对比心理状态评分。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相比对照组,研究SAS、SDS评分更低,P<0.05。结论:在慢性肾炎患者临床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和生活干预,对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高。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肺结核患者开展护理治疗,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结核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临床协助。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得分分别为(28.4±1.6)分和(29.6±2.3)分,对照组为(33.2±2.7)分和(34.5±2.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1%(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4.2%(33/35),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宣讲模式能够对心理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重点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疾病的改善治疗。
摘要: 在整个企业的发展进程中,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在其中占据着关键地位,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管理心理学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本文基于管理心理学理论,简要介绍了管理心理学与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概况,探讨了管理心理学在整个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领域中的有效应用。
摘要: 目的 观察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其心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治疗的9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措施)和观察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综合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生命体征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命体征指标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命体征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患者,所有组间对比数据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需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有效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维持其生命体征的平稳,护理干预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我院肝病科所收治的120例乙肝后早期肝硬化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心理健康情况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护理中作用甚大,值得推广。
摘要: 目的:探究结构式心理护理在小儿尿动力学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到2019年11月期间从本院行尿动力学检查的120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60例患儿,分别为患儿采用结构式心理护理方法与常规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后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内患儿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尿动力学检查的患儿行结构式心理护理方法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满意度,缩短检查时间,降低患儿的痛苦感,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摘要: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中科学心理护理的措施,并分析此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实验选自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期间,在此时间范围内来我院治疗急诊科接受抢救的患者138例,采取数学随机方法,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分组,各69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策略,比较不同护理方案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91.30 %)、护理纠纷发生率(2.89 %)均明显差异于对照组,差异值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上,两组对比也有意义P均<0.05。结论:改良心理护理应用于急诊抢救室中有明显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较高,建议可应用并推广。
摘要: 目的:本文将主要探讨系统化护理对胃癌根治术患者恢复时间并发症和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本文60例研究对象,于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入院,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干预。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抑郁、焦虑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抑郁、焦虑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患者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梗住等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4%和28.6%。结论:系统化护理是一种以循证医学理念为基础的护理模式,且具有科学性、组织性、计划性、预见性等特点,让患者可以早日出院,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
摘要: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6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分别在入院时及出院时对患者进行焦虑抑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评分差异。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摘要: 本文阐述国外心理一致感提出的背景、概念、影响因素,心理一致感是有益健康模型中关键的可操作化的概念,是人们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有效应对压力事件的一种素质,它对于积极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心理一致感在国内不同领域的研究现状,心理一致感未来的研究方向。
摘要: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医院收治的92例ICU重症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46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设为研究组,另外的46例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ICU重症患者护理中有着更好的效果,相比于常规护理,患者的情绪得到了更好的改善,且患者有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摘要: 本文认为,现阶段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价值观可分为现实型、理想型和现实兼理想型三种。本文对女研究生的婚恋心理的不同形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建议高等院校应当在婚恋心理方面加强对于女研究生的教育。
摘要: 大数据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采购部门面临巨大挑战,政治关怀缺位,工作任务繁重,精神关怀缺失导致采购部门人员出现越来越多的心理困境。本文从意义、现状及路径三个方面,探究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方案。
摘要: 目的:对在非全麻患者的手术护理过程中实施基于五行音乐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所产生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手术室2017年7月-2018年8月期间进行非全麻手术的患者76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各38例,甲组术中采取常规心理护理,乙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五行音乐疗法,将两组患者术中心率、血压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甲、乙两组实施护理措施后的15min其心率、血压情况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但乙组改善强度更大,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五行音乐疗法应用于非全麻患者的术中心理护理干预过程中,可使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较平稳,手术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
摘要: 目的:探究于亚健康人群管理中开展中医“治未病”理论联合心理护理、膳食护理,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课题研究指标为笔者单位档案收集的亚健康人群,档案收集时间为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共300例,模拟随机抽签方式,150例纳为常规组,予以常规健康管理,150例纳为联合组,予以心理护理、膳食指导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理念。结果:联合组患者经由综合管理后,其健康意识、自我管理能力量化评估及健康管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校验表意义(P<0.05)。结论:于亚健康管理中开展心理护理、膳食指导与中医“治未病”管理理念,临床指导价值更高
摘要: 宫颈癌多发于中年女性患者,属于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环境的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宫颈癌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并发病人群年龄越来越低。宫颈癌给女性患者带来巨大危害,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宫颈癌如能早期发现并进行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大多数女性对于宫颈癌的发生都具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及预期,对宫颈癌病人围手术期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宫颈癌病人的心理进行分析,阐述对宫颈癌病人采取正确的心理护理方法。
摘要: 目的文章主要针对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与相关护理措施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资料是本院在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急诊科患者共计80例。分析急诊护理工作中患者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急诊患者大都存在紧张与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在分析了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后及时为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措施,患者的不良心理显著被缓解,疗效显著升高。结论对急诊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综合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到有效护理,效果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