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中国传统节日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 下载:21 浏览:560

曾梅 雷鸣 黄程 李洋 曹婧 《中国教育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思想精髓和民族记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职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必要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和熏陶。本文从中国传统节日的价值内涵入手,探讨将其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路径与措施,以期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素·减座椅设计 下载:34 浏览:358

沈瞳1 彭静怡2 《设计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设计一款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在大量的调研分析基础上,发掘出以"坐"的行为和"坐"的姿态两个方向展开设计,并围绕"坐"这一行为编织一系列的关系进行设计。造型上以简洁曲线体现简约风格、上下对应结构虚实掩映;功能上可实现坐、卧、倚等动作,具有良好视觉审美效果。以"素·减"为设计理念,能够设计出富有文化内涵且满足坐者不同情景下多种坐姿转换的座椅。

中国传统招幌设计研究综述 下载:36 浏览:268

张锐 陈旻瑾 《设计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总览传统招幌设计的研究现状,指出后续研究的趋势。使用文献研读的方法,整理中国知网近三十年内关于中国传统招幌的两百余篇文献资料,从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设计学视角、现代的延续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招幌设计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梳理,概括中国传统招幌设计研究的特点。为传统招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对传统招幌在现代的延用与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带一路与传统音乐研究的丰硕成果——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侧记 下载:67 浏览:416

徐铭睿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正>中国传统音乐学会第二十届年会于2018年7月16日至18日在沈阳音乐学院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主办,沈阳音乐学院承办。这是沈阳音乐学院继1984年成功举办"全国民族音乐学第三届年会(沈阳篇)"以来第二次承办该会。本届年会与会代表299人,列席60余人,共收到参会者提交的论文摘要241篇,会议实际发表论文225篇。

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美学及生态机制研究 下载:20 浏览:255

郑文霞 黄艳 《设计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我国传统的农业景观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形式和审美艺术价值,而且其内在运行机制蕴含着深刻的生态理念,其中的能源转换、物质循环利用、与自然的协调关系等都具有普遍性的生态价值,文章在于强调我国传统农业带来的独特审美形式与它背后蕴含的生态运行机制在当代可持续环境建设中的启示。分析研究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生态机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运用的可行性。文章研究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次将中国传统农业景观生态机制从文化的高度来探讨,并结合实践运用,不仅是对当代可持续环境设计的有益补充,更是对美丽中国建设与传承并推广我国传统文化的必要过程。

中国传统风格的电影海报设计分析——以黄海《黄金时代》为例 下载:69 浏览:359

范唯 《设计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黄海的《黄金时代》中对民族元素的分析和解读,充分展现了中国的意境之美,以及深远悠长的民族精神,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和其耐人寻味的文化意蕴,极具感染力。本文旨在讲述优秀的电影海报设计的故事,那些具有民族元素的冲击力、意境之美的表现手法,还有文化元素的搭配,都是黄海设计的核心。聚焦这些传统元素的海报,不仅表现着冲击力、感染力和不为人知的多样组合,更令人大开眼界。表现意境之美的手法,造就了不可替代的中国意境;语言的魅力和元素的多样搭配,是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基。每一张海报都应拥有这样的"特色"。

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文化自信研究 下载:69 浏览:398

王秋昱 刘丽喆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形式是多样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长期凝聚积累的一个重要过程。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六大中国的传统节日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添增了更多人文情结,也体现出了社会召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节日几千年的文化在社会中拥有至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承与发展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肯定,激起中华民族优秀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的提高。在全球化价值观日渐相同的激烈背景下,保持一颗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心是最后一道堡垒和防线。坚持传统节日文化是抵抗外来思想文化冲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重大保障。本文首要研究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提高文化自信,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现状带给当代国民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地传承节日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中国传统文字在服装设计中的设计研究——以文字“鸟、琴”为例 下载:41 浏览:255

胡潋川 《中国设计》 2019年11期

摘要:
为了在服装结构设计手法上能有所创新,并能结合宣扬中国传统文化。文章通过文字"鸟、琴"作为设计灵感元素,从文字的笔画结构切入,通过解构、重组、层次等多种方法,来重新组合成新的结构,并从这些新结构出发,来延伸出服装的内部结构,打破服装原有的基本内部结构。最终运用在该系列服装上,达到全新的视觉效果。该设计手法可为服装结构设计上提供借鉴。

再思中国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问题 下载:91 浏览:517

赵书峰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自从"南京会议"(1)以后,对西方民族音乐学理论的研究才真正规模化、系统化地进入中国音乐学界,其与中国传统音乐的研究经历了从磨合——博弈到反思——融合阶段,但在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过于依赖西方人文社科理论表述体系的现象。鉴于此,为了保护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我们的民族音乐学研究者纷纷提出构建具有中国母语化表达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理论,即"中国民族音乐学‘本土化’研究"(有学者称为民族音乐学"中国学派"),亦即运用中国传统音乐形态理论与思维作为表述手段开展对中国传统音乐与文化语境互动关系的研究。然而至今学界并没有系统化、条理化地形成对民族音乐学的"本土化"理论表述体系,其过程仍任重而道远,因为它不但正面临着强大的西方话语体系的冲击,而且对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理论界定还缺乏准确性与合理性。我们务必在继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研究精髓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与借鉴中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理念,不断摸索出一条真正具有中国"本土化"特色的民族音乐学研究发展之路。

“球土化”背景下中国当代电视节目的中国情味 下载:92 浏览:521

刘婷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球土化"背景下电视文化的构成复杂多元,既有来自西方文化的侵入,也包括大众文化娱乐泛化的影响,还有对传统文化重拾的强烈心声。我国的电视节目制作者们应主动选择自觉向中国传统文化靠拢,在博大精深的文化长河中寻找电视文化身份的核心内涵,开掘出区别于他者的中国情味,以此来对抗后现代文化对理性的消解和娱乐泛化的危机。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及其对现代法治建设的意义 下载:68 浏览:380

苏雪菁 《国际科技论坛》 2019年7期

摘要:
传统法律文化是法治建设的文化根基,是我国法治建设必须重视的本土资源。传统法律文化经过漫长历史的沉淀,深深地渗入人们的观念之中,对当代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分析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深入思考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建设的关系理论,有助于发挥传统法律文化的积极作用,促进法治建设。

中国传统考课制度的困境、意义与现代启示 下载:38 浏览:344

余新忠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考课制度是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循名责实、择优汰劣和澄清吏治。但由于这一制度本身的内在困境,使得其目标几乎只是一种理想。即考核主体的有限与考核对象的庞大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皇权和官僚制之间的张力令考核主体在把握"名、实"之间的关系时往往处于两难境地,行政事务的复杂性和考核标准的难以统一性与考核力求标准化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实际上该制度在历史上的意义并不在于廉政,其实质不过是一个具有正面引导性和维护官僚体制结构性稳定的制度。这些启示我们:不应赋予官员考核制度不应有的职能;官员考核制度对于官员队伍的稳定和行政体制的有效运作具有结构性的力量,必须着力加强建设;应充分利用现代政治体制和科学发展水平的优势,努力突破传统考课制度难以解决的困境。

文化自觉视域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方向的思考 下载:72 浏览:477

张前成 《中国体育科学》 2019年7期

摘要:
从本质上来说,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的瑰宝。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收入在不断上涨,对于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而体育作为一种能够实现人们享受需求的重要手段,也开始备受人们的青睐。如今,在全球化发展不断深入的情况下,在文化自觉视域下,为了促进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还必须要合理地调整发展方向。在本文中,就针对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

宋代庄学诠释中四种“逍遥游”析论 下载:56 浏览:431

暴庆刚1,2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历代学者对"逍遥游"的诠释构成了庄学的重要内容,而宋代庄学中的"逍遥游"诠释最为视角多样观点纷呈,其中有四种观点较为系统且具代表性:一是以"无累"诠释"逍遥游",认为事物受制于造化而拘于阴阳则为有累,唯有超越形器之累方为逍遥;二是引阴阳象数《易》理诠释"逍遥游",或以为超越阴阳之上方为逍遥,或以为顺阴阳之变方为逍遥,或以为合乎阴阳之理而与之同运方为逍遥;三是以"乐"为"逍遥游"义旨,将逍遥诠释为儒家德性自足与道德之乐,以摄道归儒,融合儒道;四是以"化"为"逍遥游"本指,认为化有大小故飞有高下,化有大小故逍遥有优劣,随事而化亦可逍遥。上述思想观点亦表现为逻辑上的渐进深化过程,相较于魏晋不仅多所创见,且整体上已突破向、郭旧说而别具新意,推进了宋代庄学的发展,也为中国庄学增添了新的思想资源。

中国传统哲学现代诠释示例——以王阳明“南镇看花”心物关系为中心 下载:53 浏览:350

杜运辉1 吕伟2 《哲学研究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南镇看花"是反映王阳明心学思想的一条重要材料,围绕它在中国哲学史上引申出了丰富的话题。20世纪3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对"南镇看花"的诠释主要有宇宙论、主客体认识论、直觉论以及现象学、实践论、价值论、意义论等诸多解读范式,这为我们反思"中国哲学"学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饶有兴味的"解剖麻雀"的典型案例。其中诸多诠释范式之间的张力表明,如何在中、西、马对话互动中追寻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问题意识以及当代价值,仍然是今天中国哲学发展创新的重要课题。

中国传统契约唐宋跃变初论:形式定型与精神转换 下载:56 浏览:402

王旭 《法学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敦煌文书是世界的宝藏,文书中有样文是敦煌文书重要的特征。样文中的契约样文为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契约书写的新变化,即书写的样文化。值得注意的是,敦煌契约样文化不仅有着不同于以往的书写特征,还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研究表明,敦煌契约样文化书写一方面从形式上推动了中国传统契约书写的定型化或标准化;另一方面,契约样文化也突破了个案书写,取得了立契的一般性,因此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立契时代缔约人的一般性制度遵从及其心理,即蕴含着唐五代时期契约自治精神的沦丧。据此,敦煌契约样文化应为"跃变"而非一般意义的渐变。

“互联网+”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探析 下载:66 浏览:369

曾令泰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9期

摘要: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确立,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考范式。当前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存在数据信息封闭、社会参与意识薄弱,以及传统村落产业发展不足等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出路在于以互联网思维优化中国传统村落信息的云数据平台、加强群体智慧机制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智慧村落的发展。

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热点动向与文献计量学分析 下载:80 浏览:486

李伯华1,2,3 刘敏1 刘沛林1,2,3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将CNKI数据库1992~2017年中CSSCI、核心期刊、CSCD作为数据基础,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传统村落研究的知识图谱结构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在期刊发文量方面,建筑学和规划学期刊暂时领先,地理期刊紧随其后,地理核心期刊中《经济地理》发文量最多;(2)发文作者方面,团队相互之间合作紧密度不强,团队影响力也有待提升;(3)核心关键词方面,以传统村落为基础上向保护、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继续拓展延伸;(4)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社会文化、生态环境是主要研究内容,3者之间呈现不断递进又相互交融的关系;(5)传统村落研究方法是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评价为辅。传统村落在地理学领域的研究已经形成基础,今后需要更多的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撑。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综述 下载:74 浏览:500

宋丽美 徐峰 邓源 陈燕妮 《中国建筑》 2020年4期

摘要:
利用CiteSpace对1998年—2018年传统村落空间研究进行分析,得到我国传统村落研究科学知识图谱。在此基础上,梳理"空间形态"研究热点与演进规律,分析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空缺,探索空间形态研究对于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意义。研究发现:①近20年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形态演变规律—形态保护"这三个方面,且时间上具有先后顺序;②研究方法多集中在理论层面的探索,基于数字化技术对传统村落空间使用和保护的实践研究仍然较少;③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按照空间类型由大到小划可分为3级,目前空间研究还处于第一层级的"整体空间"研究阶段;④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可概括为包含"空间要素+空间演变+空间保护+适应性发展"的框架体系。

新时代下涉外财经类高校开展的中国传统音乐教育 下载:321 浏览:3447

刘静 《中国音乐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在涉外财经类高校开展中国传统音乐美育课程常常遇到两大问题。其一、由于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感情淡薄和认知观念的不健全的缺失导致出现的对中国传统音乐被边缘化现象;其二、教学中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强。被动聆听为课堂常态。这两大问题将教与学中涉及到的多个问题链接在一起。从改变思想意识到课程的创新实践,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重拾文化自信,是新时代下美育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涉外类高校具有国际化、创新性、融合型的特点。如何利用高校自身优势,将美育课程与学校特色相结合,从学生切实需要出发,在新时代的引领下,将立德树人、以美化人的理念运用结合到中国传统音乐课程中,实现美育教育理念,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传承中华文化精神,培养学生们对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自信是当下涉外类高校美育教师思考的重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