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鱼源气单胞菌的毒力基因检测、分型及致病力 下载:75 浏览:448

刘小芳1,2 任燕1 张德锋1 巩华1 石存斌1 常藕琴1 潘厚军1 《水产研究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为调查鱼源气单胞菌毒力基因与其致病力的相关性,以2009—2018年从不同患病鱼分离的173株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通过检测毒力相关基因、测定溶血活性、腹腔注射感染异育银鲫等方法开展评价。通过管家基因gyrB分子鉴定结果显示,173株气单胞菌中维氏气单胞菌(119/173,68.9%)和嗜水气单胞菌(50/173,28.9%)是主要流行的菌株。10个毒力基因aer(162/173,93.64%)、act(131/173,75.72%)、ast(55/173,31.79%)、alt(58/173,33.53%)、lip(152/173,87.86%)、exu(154/173,89.02%)、fla(143/173,82.66%)、gcaT(148/173,85.55%)、 eprCAI(41/173,23.70%)和ahyB(51/173,29.48%)普遍存在于173株气单胞菌中。依据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数量从多到少分布情况,这些菌株可分为7大类(Ⅰ~Ⅶ)53个毒力基因型。大部分嗜水气单胞菌检测到8~10个毒力基因,主要分布于Ⅰ、Ⅱ和Ⅲ类基因型;维氏气单胞菌的eprCAI、ahyB、ast和alt等4个毒力基因检测率低,主要分布于Ⅳ、Ⅴ和Ⅵ类基因型。大部分气单胞菌(94.22%,163/173)具有溶血活性。代表性毒力基因型的38株维氏气单胞菌和20株嗜水气单胞菌腹腔注射异育银鲫攻毒结果显示,3.0×106 CFU/尾的剂量下,3株维氏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80%~100%,16株嗜水气单胞菌使鲫死亡率达90%~100%。研究表明,维氏气单胞菌是目前最主要流行的气单胞菌,但其检测到的毒力基因普遍少于嗜水气单胞菌,且对异育银鲫的致病力普遍弱于嗜水气单胞菌。本研究能够为气单胞菌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佐剂新材料在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异育银鲫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93 浏览:466

任燕1 时云朵1 石存斌1 吴淑勤1 《水产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为研究蓖麻油聚乙二醇单酯葡萄糖苷(CPMG)在细菌灭活疫苗浸泡免疫中的佐剂作用,将CPMG和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联合施用,二次浸泡免疫异育银鲫后饲养在室内玻璃缸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加强免疫后2、4、7、11、14和21 d脾脏中Ig M、IL-1β、C3、C-凝集素和溶菌酶的m RNA表达量,首次免疫30 d后用同源菌株活菌攻击实验鱼;同时,用含CPMG、山莨菪碱复合佐剂的灭活疫苗浸泡免疫异育银鲫一次后饲养在池塘网箱中,定期抽取血液检测血清抗体效价并用同源菌株人工感染实验鱼。结果显示,CPMG佐剂组和无佐剂组的5个免疫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PMG组Ig M基因较无佐剂组更早表达,补体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的基因表达量更高或表达持续时间更长。血清抗体效价在免疫后2周达到160,6周达到峰值640,12周降低为40。室内玻璃缸中二次免疫30 d后,CPMG组的平均相对保护率达到70.6%,复合佐剂组达到88.2%,均显著高于无佐剂组的56.0%。池塘网箱中一次浸泡免疫30、60和120 d后,平均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4.6%、44.0%和12.5%。研究表明,CPMG与嗜水气单胞菌灭活疫苗共同浸泡免疫异育银鲫,增强了脾脏中Ig M、IL-1β、C3、C-凝集素以及溶菌酶基因表达,提高了异育银鲫抗嗜水气单胞菌感染的能力。

优质护理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及入睡时间的影响 下载:110 浏览:1191

任燕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及入睡时间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间200例新生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优质护理),每组各100例,比较两组新生儿神经发育情况及入睡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入睡用时较短,该组新生儿神经发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有效加快新生儿入睡,并对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有促进作用。

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276 浏览:2769

张雪霞 任燕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11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月~2019年7月收治的100例眼科患者作为本次对比实验的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均分法具体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建制50人,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给予观察组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安全事故的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为96%,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6%,且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验证明,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要高于其它护理管理手段,因此较适用于眼科临床护理。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