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下载:67 浏览:449

刘萍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各78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和动脉硬化状态,提升临床综合疗效。

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 下载:65 浏览:436

刘萍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给予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和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治疗),各78例。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及临床综合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各项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改善,并且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各项动脉硬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列地尔联合西洛他唑治疗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和动脉硬化状态,提升临床综合疗效。

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联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在冠心病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下载:79 浏览:474

晏彪 张思思 邓媛 陈华山 周万青 俞飞虎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分析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冠心病患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84例冠心病患者和非冠心病患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CIMT数据,由公式AIP=log[TG/HDL-C]计算出AIP数值,分析AIP和CIMT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相比于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患者AIP和CIMT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P和CIMT对冠心病的预测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运动训练对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行动能力的改善研究 下载:79 浏览:449

刘新文 朱利月 王伯忠 杨奕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运动训练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改善情况。方法 44例77~92岁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随机分配到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训练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接受6分钟行走测试(6MWT)、心肺功能测试(CPET)和踝臂指数(ABI)测定,训练组根据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持续3个月的运动训练计划。3个月后两组再次进行6MWT、CPET和ABI测定。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各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训练组行走距离增加了78.27米,跛行距离增加72.50米。峰值耗氧量(VO2peak)增加159ml/min,无氧阈(AT)增加2.17ml/(kg.min),代谢当量(MET)增加0.55METs。此外,训练组的ABI升高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有氧训练有利于改善高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症状。

高血压患者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超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 下载:81 浏览:487

刘金苹1 姜一农2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研究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0位高血压患者,将入选患者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组(EH组,n=77),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组(EH+IGT组,n=60)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EH+T2DM组,n=73),比较各组间PWV、hsCRP的相关性。结果 EH+T2DM组的PWV较EH及EH+IGT组增高;EH+T2DM组的hsCRP较EH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EH+IGT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简单线性分析得出,PWV与年龄、hsCRP呈正相关,进一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hsCRP与PWV呈独立相关。结论 hsCRP是高血压患者PWV的独立危险因素,炎症可能参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56 浏览:418

付利红 王春燕 《中国护理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基于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397

付利红 王春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经皮氧分压(TcPO2)和血流值基础上的血管介入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术后患者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3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分别在手术前后测量仰卧位及患者抬高30°体位的TcPO2及激光多普勒血流值,比较两种体位状态下患肢足背部微循环的变化。结果:(1)术后患者患肢抬高30°体位的TcPO2值及血流值均低于仰卧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术后的ABI值、TcPO2及血流值均高于术前(P<0.05),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行血管重建术后,可将患肢抬高30°进而消除术后患者下肢的水肿。

CXCL16及其受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下载:85 浏览:512

陈美凤 魏芳晶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近年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已成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然而,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出现严重限制了临床预后。多种机制因素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发展过程。CXCL16及其受体在炎症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CXCL16及其受体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形成机制进行综述。

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352 浏览:3605

陆洋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2期

摘要: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患者实施阿托伐他汀治疗,探究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时间节点在2019年05月--2020年02月,将入我院治疗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的患者137例为样本,根据随机抽样方法进行分组,即分析组中69例病患,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组中68例病患,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比组中的总有效率是95.65%(66/69);分析组的总有效率是75.00%(51/68),即对比组的百分比数据明显低于分析组百分比数据,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压数据没有比较的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血压均所有降低,且对比组数据显著高于分析组,P<0.05存在临床不均衡性。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硬化疾病中采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不但能够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并且降低患者动脉硬化的速度,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诊断老年2型糖下肢动脉硬化病变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231 浏览:2646

于立新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 本文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应用于诊断老年2型糖下肢动脉硬化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到2020年12月,研究对象为我院收取的428例老年2型糖下肢动脉硬化患者作为病变组,并选择4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最后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的下肢动脉斑块数量以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数据,然后对比分析。结果 病变组患者各项下肢动脉斑块数量高于对照组。病变组患者阻力指数、收缩期峰值流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指标数据高于也对照组。结论 在针对老年2型糖下肢动脉硬化患者的诊断中,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检查能够为诊断工作提供更多参考数据,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应当在实际的诊断检测中积极推广使用。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分析 下载:236 浏览:2879

何杰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02例进行研究分析,将102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采取康复护理的患者,护理后的情感职能评分、生理职能评分、生理机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后身体康复效果对比具有差异,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极大的改善,P〈0.05表示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为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采取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预后。

研究心理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 下载:323 浏览:3775

李浦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介入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下载:263 浏览:2209

徐益利 《诊断医学》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对颈部血管彩超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72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视为A组,另取同一时间72例健康人群视为B组,均予以颈部血管彩超进行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A组受检者狭窄及闭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增厚例数均高于B组,出具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部血管彩超诊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较好,可作为诊断首选方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一例伴多种老年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载:143 浏览:1244

徐淑美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一例伴多种老年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感染病毒10天愈后良好。分析其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探讨其愈后良好的原因。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