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大数据有限排他权的基础理论 下载:86 浏览:495

崔国斌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大规模数据集合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诞生于"小数据"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满足了数据产业的基本需求,但还是留下了一些空白。处在公开状态的没有独创性的大数据集合缺乏具体的法律保护手段。为了避免这一领域的市场失败,同时避免限制公共领域的行动自由,应当为耗费实质投入并达到实质规模的大数据集合设置有限排他权,即公开传播权。这一保护机制既能够满足数据行业的需求,又能够兼顾后续数据利用者的利益,不会损害著作权法等法律所维护的公共政策。

“抽象力”:《资本论》的“认识论” 下载:65 浏览:426

白刚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8期

摘要:
近代西方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并不是表面的"认识对象"的不同和区分,而是"认识方式"的不同和区分,也即一种从"客体性逻辑"到"主体性逻辑"的"认识逻辑"的根本转换和"认识主体"的时代凸显。在此基础上,《资本论》的认识论革命,必须在"认识论转向"而不是"认识论断裂"的意义上才能理解:它既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非批判的"抽象实在论",也不同于古典哲学非批判的"抽象辩证法",而是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抽象力"。正是借助于"抽象力",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资本论》才能既超越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直观抽象",又超越德国古典哲学的"思辨抽象",深入把握和具体分析作为商品交换关系背后所掩盖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独特"认识对象"。唯此,《资本论》才能对作为政治经济学"轴心"的"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做出科学的说明,才能揭开笼罩商品世界的一切"魔法妖术"和全部神秘性,最终破解"抽象"之谜,使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获得其完全的意义。

从理论思维看当代中国哲学研究 下载:63 浏览:414

孙正聿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在推进社会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实现了自身的思想解放,变革了以素朴实在论为基础的直观反映论的思维方式、以机械决定论为基础的线性因果论的思维方式和以抽象实体论为基础的本质还原论的思维方式,这也构成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理论思维的新起点。"问题导向"的理论思维,提升了当代中国哲学捕捉和把握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洞察力、分析和提炼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概括力、阐释和论证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辨力、回答和解决时代性问题的理论思想力,赋予哲学范畴和哲学命题以新的时代内涵和思想内涵,为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思维的坚实基础。

劳动的张力:从斯密、黑格尔到马克思 下载:84 浏览:476

白刚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在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赋予了劳动以现实性维度,但斯密仅将劳动当作实现资本增殖的手段,故把劳动区分为"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黑格尔完全站在国民经济学的立场继承了斯密的劳动观,但他唯一承认的只是"精神劳动",虽然他赋予了劳动以超越性维度,但他的劳动观只是对劳动价值论的"观念性模仿",他只看到了"劳动的积极方面"而看不到"劳动的消极方面"。马克思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在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的基础上,揭示和论证了从"异化劳动"到"自由劳动"的"劳动解放"的全面意义,从而建构了取代"资本政治经济学"和"精神现象学"而实现人之自由个性的"劳动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中的生命政治 下载:43 浏览:273

王庆丰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部分的结尾表达了一个生命政治的后果:资本家昂首前行,工人尾随于后。一个笑容满面,雄心勃勃;一个战战兢兢,畏缩不前。从这一生命政治的结果去追溯《资本论》与生命政治的内在关联,我们会发现:这种规训是通过惩戒肉体和调节生命两种方式实现的,从而造成了对现代社会中雇佣工人这一生命基质的剥夺。生命政治与劳动力概念密不可分。在生命政治的意义上,资本对劳动力的支配权一方面表现为资本家通过纪律对工人的规训和管控;另一方面表现为资本把劳动力本身由"活劳动"变为"死劳动"。生命政治的两种权力技术在《资本论》中获得了完全的意义。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资本论》揭示出现代社会的生命政治。

哲学命题、习俗与共同体 下载:20 浏览:417

李大强1 陈莉莉1,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哲学命题缺乏判定真假的可靠依据,通过比较哲学命题与日常语言中的语句,可以发现哲学命题的独特之处。我们在使用语言时,成功地遵守某种规则,这是何以可能的?通过比较维特根斯坦的早期哲学和晚期哲学中的经典论述,可以发现某些重要的结论。遵守规则依赖于特定的习俗—共同体,从这个视角出发可以说明哲学命题的独特性。

平等与责任 下载:20 浏览:410

姚大志1 张茜2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8年2期

摘要:
对于当代政治哲学和正义理论,平等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核心问题。在"福利平等"引发的关于平等的争论中,表面的起因是昂贵偏好,深层的原因则是责任。在对"福利平等"的批评中,"福利机会的平等""基本善的平等"和"资源平等"都认识到,一种合理的平等主义应该把责任的考虑纳入其中。虽然这些平等主义理论试图解决昂贵偏好和责任引发的问题,但是它们的解决都存在某些问题,而且这些解决方案与其自身理论之间也存在内在的不一致。这种情况把我们从政治哲学引向了道德哲学。在道德哲学的思考中,我们通过对"偏好的合理性"和"责任的根据"的深层分析和论证,得出两个结论:第一,昂贵偏好本身是不合理的;第二,人们应该对自己拥有的昂贵偏好负有个人责任。

“醉驾”型危险驾驶罪综合治理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司法实践为研究样本 下载:44 浏览:368

王敏远1,2 《法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醉驾"入刑以来,酒后驾驶行为的治理效果明显。但在司法实践中,"醉驾"犯罪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案件数量增长迅猛,持续保持高位;犯罪情节大都轻微,司法处置宽缓;各地执行存在差异,争议问题增多;司法效能严重制约,负面效应显现等。经统计分析,"醉驾"犯罪治理主要存在案件证据的"薄弱"、司法适用的实践争议和行为规制的"潜在漏洞"三大症结。为解决上述问题,在现行刑事法体系下,应从诉源治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刑法统一适用规则,完善犯罪打击处遇体系,释放认罪认罚制度效能,构建犯罪源头防控系统。

中国财税法学研究路径审视与展望——基于2009~2017年CLSCI论文的统计分析 下载:36 浏览:395

许多奇 唐士亚 《法学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以2009~2017年16本CLSCI上发表的200篇财税法学论文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了中国财税法学在研究主题、研究群体、研究方法、高水平论文、高产作者和地域分布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统计分析的结果显示,财税法学基础理论的体系化整合、研究的精细化程度、财税法学理论与实务的相对断裂以及研究的开放程度,成为中国财税法学潜在的学术增长点。基于此,中国财税法学应着力进行基础理论研究的整合与创新,突出法教义学研究方法对财税法学研究精度的提升作用,以研究的本土化意识作为理论研究与实务经验的联结点,并实现领域法学范式的深度应用和财税法学研究的国际化对接。

基于粒子群算法无线传感网络优化研究 下载:38 浏览:553

张江山 《无线电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利用基本粒子群算法对移动无线传感网络覆盖进行优化时,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问题,网络覆盖率不能达到全局最大最优值。本文从粒子群算提出了两种优化方法,一方面从算法权重自适应进行优化,另一方面从算法的粒子位置速度更新加入干扰分子进行优化。经MATLAB工具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前后移动无线传感网络覆盖率增加6%以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基于“有是症,选是穴”探讨艾灸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思路和选穴分析 下载:69 浏览:433

张佳乐1 杨莉2 鲜天才3 杜佳4 翟煦5 王柳青6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基于"有是症,选是穴"的思路,探讨艾灸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干预和选穴思路。方法:通过参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的症状和中国针灸学会制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第一版)》中的选穴方案,并在查阅艾灸对相关症状的干预文献基础上,对艾灸干预COVID-19的选穴思路进行对比归纳和分析。结果:针对发热的症状,可以选用大椎、曲池穴;咳嗽可以选用大椎、肺俞、定喘穴;乏力可以选用足三里、关元、气海穴;针对上消化系统的不适,可以选用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位。结论:在参考既往诊疗方案的基础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病情进行辨证论治,选择相应的穴位,才符合艾灸疗法的临床应用规律,提高临床疗效,同时也体现了"有是症,选是穴"的辨证思想。

中医阴阳并非朴素唯物主义 下载:54 浏览:381

于珺1 吴伟洁2 《中医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阴阳是朴素唯物主义”是批评中医理论落后的最常见的论据,也是中医学教科书中常见的对阴阳概念及理论(以下简称“阴阳”)的界定,但这一界定缺乏对阴阳与朴素唯物主义的详细对比,应当进行反思。本文将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素问·阴阳离合论》关于阴阳的记载,使用概念分析法对阴阳与朴素唯物主义进行详细对比,揭示阴阳与朴素唯物主义之间的差异从而揭示其中对中医阴阳的误解。

中医学中“虚”“损”“衰”辨析 下载:71 浏览:511

张敏 胡镜清 《当代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通过对"虚""损""衰"本义辨析,从"虚""损""衰"的病证与治法进行文献梳理。"虚"为虚弱、不足之义,虚证的治疗应明辨气血阴阳脏腑之所属,以补为主。"损"为减少、损害之义,"积虚成损"是虚损性疾病形成的渐进演变的病理过程,"损"必伴有脏腑组织的损伤,应以"益""调""缓"的方法治疗,不同于单纯的补法。"衰"为衰弱、衰老之义,虚衰较虚程度更深,进一步可发展为邪盛正衰的亡脱证;另外,老年疾病的发生往往与衰老相关,延缓衰老的治疗则以补益五脏为主,重在补肾,兼以化痰祛瘀。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探析 下载:112 浏览:1278

康金明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8期

摘要:
在我国,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属于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传统文化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属于较为宏大的课题内容。对此类型课题的分析过程中,人们需要对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从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传统的文化在我国拥有牢固的地位,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融合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可以实现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时代化、中国化探讨 下载:117 浏览:1224

许莹璐 《哲学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在一起,以达到激活中华文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的目的。本文就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时代化、中国化展开一系列论述,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础理论,然后具体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时代化、中国化必要性,以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时代化、中国化的路径,以期能够为有关领域人员工作提供新思路。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机理探究 下载:184 浏览:2245

康金明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2期

摘要: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与实践的理论成果,其内在机理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本文旨在通过理论探讨与实践分析,揭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机理,为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基础理论探索 下载:235 浏览:2468

郑泽良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经历了源自生活又抽离生活的发展轨迹,最终采取了脱离日常生活的科学理性建构路径,没有将个体的生活环境其放在首要的地位,使其专业化在脱离个体的生活中发展,尤其是后期在机构服务专业化的推动下,逐渐采取了抽离日常生活的理论建构策略。而中国社会工作的核心和关键则是在生活,包括家庭环境、社区环境、朋辈群体等,注重个体人际关系和生活环境与西方形成了不一样的发展路径,而自我心理学作为一种协调个体与环境之间关系协调的理论,可以作为一种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理论基础去尝试协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去推动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下载:104 浏览:1351

童艳 《生物学报》 2023年11期

摘要:
新课标中规定,实验教学不仅是高中生物学科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增强他们的生物学兴趣和巩固生物学理论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此外,新标准还表明,要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这是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思维。因此,本文将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出发,对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综合、深刻的反思,并据此制定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能对有关的实际工作有所启发。

浅谈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几点创新 下载:371 浏览:2092

王家骏 《法学学报》 2023年12期

摘要:
经济法理论作为法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法学基础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影响不仅在理论层面有所创新,更在实践和教育层面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变革。本文从几个关键角度对经济法理论对法学基础理论的几点创新进行浅谈。

浅析经济学基础理论视角下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现象 下载:206 浏览:2125

周勇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4年5期

摘要:
以经济学基础理论来分析中国房地产泡沫现象,可以从供需理论、市场失灵、经济周期以及政策影响多个方面来探讨。得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措施,需要加强市场监管,防止投机行为和市场失灵等现象发生的相应对策。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