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下载:97 浏览:482

阳咏芳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总结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行输液治疗的198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9 900例)和干预组(9 900例),常规组患儿按照常规流程进行护理,干预组患儿接受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引起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比较不同护理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外渗面积和局部消肿时间。结果:常规护理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因素主要包括患儿年龄(21.98%)、患儿病情(18.58%)、护理因素(43.03%)和药物因素(16.41%);干预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1.22%,常规组患儿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为3.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静脉输液外渗患儿外渗面积和局部消肿时间均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因素包括药物因素、患儿因素和护士技术因素,采取精细护理服务有助于减少门诊输液患儿静脉输液外渗率、外渗面积和局部消肿时间。

静脉输液外渗原因和护理措施研究 下载:321 浏览:3549

于洋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4期

摘要:
目的是为了探讨静脉输液外渗表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快速,科学的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外渗现象后护理人员应当学会和掌握的处置技术措施等。展开深度的研究与讨论,对于静脉输液外渗的现象而言,我们要客观理性的去分析问题的根本,应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有效杜绝输液外渗的现象。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护理得当可以促使医疗效果稳住提升。

儿童药物外渗的护理进展 下载:241 浏览:2446

李娜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9期

摘要:
静脉输血是临床护士必需掌握的一种重要技术,如何快速、稳定、准确地给患儿输血,是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儿童的护理过程中,静脉液体渗出现象比较普遍,为了不让患儿受到伤害,根据自己的经验,就儿童静脉液体渗出现象提出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PDCA管理在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预防中的应用 下载:55 浏览:582

王玲美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对CT增强扫描患者应用PDCA管理,并分析其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112例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在此基础上,应用PDCA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造影剂外渗率、肢体移动率、医疗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检查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T增强扫描时应用PDCA管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造影剂外渗及护患纠纷发生,值得推广。

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水肿的相关因素、预防及处理 下载:147 浏览:1922

赵国梅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水肿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们对80例药物外渗导致皮肤水肿的病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药物外渗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患者的生理解剖特点、基础疾病状况、药物性质以及护理操作等。针对这些因素,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如规范给药操作、仔细观察与监测、保持输液通畅与清洁以及合理调整药物剂量与速度等。同时,对于已经发生药物外渗的患者,我们也给出了具体的处理方法,包括停止给药、清洗局部组织、对症治疗等。本研究结果为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减少药物外渗的发生并优化处理措施。

静脉远红外线显示仪对医疗工作效率的影响研究 下载:132 浏览:1329

蒋金霞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静脉远红外线显示仪对医疗工作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23年6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02例患者,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静脉远红外线显示仪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50.9%,药物外渗率为21.81%;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提高至94.49%,药物外渗率显著降低至0.18%。结论:使用静脉远红外线显示仪可以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并降低药物外渗率,该设备在提高医疗操作效率和患者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