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一种无人机低仰角测控通信信道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55 浏览:330

李海鹏 吕瑶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针对无人机测控通信系统,在分析低仰角信道中直射、反射与散射径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无人机低仰角测控通信信道建模方法。将直射径建模为含有直射载波多普勒频偏的乘性信道,采用正弦波叠加法将散射径建模为入射角在任意范围内均匀分布的衰落信道,并分析讨论了散射径中不同入射角范围对其时变性、相关性的影响。采用此模型设计2个不同莱斯因子条件下的信道实例,验证建模方法的正确性,并讨论莱斯因子对系统BER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莱斯因子对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当莱斯因子较小时,则要求无人机或测控站天线主波瓣较窄,具有较强抑制多径的能力。

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 下载:45 浏览:354

张金鹏1,2 张玉石1 李清亮1 吴家骥2 《现代物理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海杂波的多普勒谱建模对采用多普勒处理技术的雷达进行有效的海杂波抑制和目标检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考虑Bragg,白冠和破碎波三种散射机制对应的多普勒谱分量的特征,对三种谱分量的频移和展宽进行分离,并引入附加速度频移量,提出了基于不同散射机制特征的雷达海杂波时变多普勒谱模型.该模型假设谱强度为受观测时间区间影响的随机变量,能够同时适用于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通过分别对黄海海域实测的岸基P,S波段海杂波平均多普勒谱与短时多普勒谱建模测试,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对传统模型的建模精度更高,尤其体现在短时谱的观测时间较长和平均谱形式较为复杂的情况下,建模误差显著减小.

基于人工倾斜摄影测量的微地形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75 浏览:502

刘金龙 周阳阳 吴海晶 张青峰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0期

摘要:
耕作坡面微地形是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的重要场所,建立其高精度三维数值模型是定量研究土壤侵蚀过程的基础。针对现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测量方法得到的三维模型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微地形特征的缺陷,提出了一种获取坡面微地形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人工倾斜摄影测量方法(ATPM),并对建模精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采用ATPM方法建立的地表三维模型精度高,空间各点的平面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分别为±1.9 mm和±2.6 mm,能很好地反映微地形的细微特征,可为定量研究土壤侵蚀过程提供较高精度的数据支持。

基于不同建模方法的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多光谱反演 下载:50 浏览:370

陈思明1,2,3 毛艳玲4,3 邹小兴1,3 丁卉1,3 邹双全1,3 《土壤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为了提高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预测精度,以闽江鳝鱼滩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多光谱不同波段反射率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相关性,引入OIF指数提取显著性波段,然后基于全波段和显著性波段,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MLSR)、BP神经网络(BPNN)和支持向量机(SVR)3种方法,构建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反演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与对比,确定最优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方法。结果表明:各波段的反射率(Spectral reflectance,R)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着负相关关系,147波段组合的OIF指数较高,波段间的独立性强,能有效反映数据内的信息;采用MLSR、BPNN和SVR这3种方法进行建模。在全波段中,SVR的建模效果最显著,BPNN次之,MLSR的建模效果最差。在显著性波段中,BPNN的建模效果最显著,SVR次之,MLSR的建模效果最差;对比基于全波段与显著性波段的建模效果,发现基于全波段的预测效果更为显著,最佳模型为基于全波段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支持向量机模型,但利用显著波段建模,可降低波段间的信息重叠,且模型简单、运算量少等特点。该研究可行有效,对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大范围精准估测提供技术可行性。

考虑空间相关性和天气类型划分的多光伏电站时间序列建模方法 下载:77 浏览:489

王晶1 黄越辉1 李驰1 项康利2 林毅2 《电网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提出了一种考虑多光伏电站在地理位置及天气类型上的相关性、适用于电力系统中长期规划及电网运行方式安排的光伏发电时间序列建模方法。首先分析了光伏发电时间序列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及表达方式,根据地位位置与天气类型两方面影响因素将光伏出力分为净空出力与相对出力两部分,其中净空出力能够准确表达光伏电站间的空间相关性,相对出力的聚类识别及分解能够有效体现各电站天气类型大概率相同前提下波动出力的随机性。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空间相关性及天气类型划分的光伏发电时间序列建模方法,建模生成的光伏发电时间序列不仅继承了原始序列的单电站均值、方差、概率分布及波动等出力特性,而且保留了多个场站在不同时间维度上的出力相关性。最后基于某省光伏电站的实测出力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验证了文中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ANSYS的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62 浏览:243

马腾飞 《航空航天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形式,本文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采用间接法,使用命令流方式,以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H型钢梁四层框架结构为例,研究方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结构的建模方法。本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基础。

基于EM算法的半监督局部加权PLS在线建模方法 下载:54 浏览:450

熊伟丽1,2 薛明晨1 李妍君1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11期

摘要:
针对化工过程采样分析获得的有标签样本数量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半监督学习的局部加权偏最小二乘在线软测量建模方法。将过程收集到的有标签及无标签训练样本放入同一数据库中;对于在线测得的新数据点,计算其与数据库中各样本点之间的相似度,将其作为各数据点的权重;建立半监督局部加权偏最小二乘在线软测量模型,并采用EM(Expectation Maximization)算法估计模型的参数,得到模型的在线预测输出。通过对脱丁烷塔过程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泛化性能。

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历史数据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67 浏览:463

董泽 尹二新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常规历史数据建模法无法克服扰动对建模精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状态观测器的历史数据建模方法。选取历史数据中具有从动态到稳态特征的数据段作为建模数据,依据终点稳态值对数据进行零初始化处理,将该数据段分为两段,一段数据用来对预估模型的状态进行跟踪,并将最终的观测状态作为预估模型新的初始状态;另一段数据用来对预估模型参数准确程度进行评价,辅以粒子群算法进行模型参数寻优,该方法具有常规历史数据建模的优点,可有效消除扰动对建模过程的影响。

短期尺度的配电网通信业务流量建模方法及开发应用 下载:81 浏览:465

张众发 杨福国 焦力 刘东东 《电气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配电网通信业务流量特性分析与建模是配电网通信管控系统的核心。基于配电网通信业务短期流量模型分析结果,能够实现对异常流量的辨识和分析,为网络安全分析提供数据支撑。首先基于配电网通信业务自身特征,将其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两类;据此提出了配电网通信业务短期流量模型,能够根据流量实时监测数据,对未来走势进行分析预测;以此为核心构建了配电网通信流量管控系统的功能框架,并介绍了该系统在某供电局的实际应用效益。

实景三维建模方法及应用研究 下载:168 浏览:796

龙文贲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9期

摘要:
实景三维是物理世界(地形地貌,覆盖,建筑物等)的数字表示。结合新的技术,如遥感测绘,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识别,它的特点是直观,高精度,可量测,丰富的信息和沉浸感强。作为数字城市改革和实施的重要新型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实景三维模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基于OVT属性分析的复杂近地表精细速度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108 浏览:891

葛雪钦1 刘斌1 丁建强1 李戈圃1 李双2(通讯作者)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勘探目的层的埋深增大,且构造与岩性越来越复杂,现有资料无法满足精细勘探的需要。川西复杂山前带属于典型的地表、地下构造、储层三复杂地区,目的层超深且波场异常复杂,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困难,如何提高原始资料信噪比、提高成像质量、准确落实构造,是地震勘探一体化的攻关方向。要进一步提高三复杂地区的构造成像精度,需要从数据源头解决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成像质量的难题。精细速度场建模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在资料采集的早期预判、识别复杂波场,在地震资料处理阶段去伪存真,准确压制噪声,针对勘探目标精准成像,从而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

混合建模方法在油气管网中的应用初探 下载:86 浏览:937

王钰 张炜珅 马开冀 《天然气进展》 2024年4期

摘要:
混合建模技术是化工智能化建设中的强力工具,其结构易于扩展的特性更适用于解决工业实际问题,在智能化建设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随着混合模型的性能还会提高,模型应用场景会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国仍处在实现“智能制造”的前半场,对混合建模方法的研究可以强化学科、领域及技术间的合作,为智能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无人机倾斜摄影三维建模应用研究 下载:164 浏览:917

王静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4年1期

摘要:
传统的三维模型制作需要大量的人工修改,而建筑贴面的纹理则需要通过实地采集,这是一种高强度、低效率的工作模式,极大地限制了智慧城市的建设。基于多视角倾斜图像的三维模型构建技术,可实现360度无死角的全视角全景,打破了垂直方向航拍不能获得建筑侧面结构的限制,为城市的三维模型构建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理信息。与此同时,利用倾斜影像技术实现的地物场景的三维重建,由于其效率高、精度高、目标遮挡小,已经成为目前地物数据获取的主要技术途径。

抽水蓄能和常规水电机组调速系统建模方法研究与实践 下载:202 浏览:1291

吴华北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3年8期

摘要:
本文围绕抽水蓄能机组调速系统建模、控制优化研究的难点,通过归纳工程问题,凝练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建立了抽水蓄能机组复杂系统实时精细化模型,精确刻画了抽水蓄能机组在全工况范围内过渡过程的演化机理,对保障机组安全、高效、稳定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在区域地质调查中的应用 下载:308 浏览:1605

李永会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2年10期

摘要:
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三维建模技术在工业领域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进一步探索在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三维建模技术的具体应用方法,本研究主要阐述了面向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进行三维地质建模工作的实际方案,选择重庆市作为主要研究区域使用区域调查中的剖面数据、钻孔数据、地形数据以及遥感影像数据等不同的资料,在三维地质建模系统平台中采用三维地质建模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与数据库的建库,并进一步建立地表三维模型和地下三维模型,针对建模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案。

基于数字电网建设下的电力设施三维建模方法分析 下载:368 浏览:1596

谭林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2年10期

摘要:
在经济平稳发展、产业格局变更的背景下,电力工程数字化时代正式到来,电网感知计算、分析决策能力均得到显著提升,运营、服务及管理结构发生巨大调整,资金、人力等配置效率也在不断优化。文章聚集数字电网发展趋势,对其构建过程中涉及到的三维建模方式进行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优劣,并从方法选择、原则设立、流程完善等维度阐述三维建模实施要点。

涡轴发动机部件级起动模型建模方法 下载:322 浏览:1665

华称祥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2年7期

摘要:
利用指数外推法,得到了某型涡轴发动机低转速部件特性,建立了涡轴发动机的部件级起动模型,并在起动模型中综合考虑了起动过程油气比和进口气流条件对燃烧室燃烧效率的影响,燃烧室与涡轮的热惯性,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滞后以及各部件总压恢复系数的变化。与发动机实际试车数据对比表明,该模型可以模拟发动机从静止加速到慢车的动态过程,且具有较好的精度。

略谈建模思想在高中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下载:354 浏览:1461

张坚钊 《建模与系统仿真》 2022年1期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学习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学科,我们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学习。尽管与数学和物理相比学龄稍短,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学化学知识的范围的确很广。特别是在高中阶段,化学学习不仅仅是在自然界、生物世界,更是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学习化学是很有趣的,但是很枯燥,很抽象。通过多年的化学学习,我发现化学建模方法能提高高中化学学习中问题解决的效率,使一些抽象的问题更具体、更直接,使我们能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我将根据我在问题中使用建模思想的经验来探索和研究。但愿这篇文章的讨论能够帮助更多的学生解决化学问题。

火力发电机组湿式脱硫系统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 下载:69 浏览:864

甘立科 《发电技术与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湿式脱硫系统作为火力发电厂常用的尾气处理设备,具有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保护环境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可以更好地理解脱硫过程的物理化学特性,优化系统运行参数,提高脱硫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基于此,本篇文章对火力发电机组湿式脱硫系统建模方法研究与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于汽车零部件逆向设计中的参数化建模方法研究 下载:242 浏览:2015

李世田 《设计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伴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应的上下游企业也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汽车的建造过程中,汽车零部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因为于CALTA软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说工作内容较为庞大、逆向设计功能不完善等,因此在使用该方式的时候,无法对汽车的零部件建立相应的参数化模型,影响到整个行业的发展质量。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汽车零部件逆向设计中的参数化设计方式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并说明了相应的建模方式,希望能够更好的促进整个汽车零部件质量的提升。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