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心血管疾病相关的沙门氏菌的检测新方法建立 下载:73 浏览:497

鞠传静1 卜胜君2 万家余1,2 《生物技术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建立对沙门氏菌的新型快速可视化检测方法。[方法]显色纳米花作为沙门氏菌的感受器及换能器,免疫磁珠作为富集和分离手段,最终与靶标沙门氏菌形成三明治夹心结构,检测信号以纳米花显色方式输出。[结果]检测沙门氏菌的线性范围在10~104CFU/m L,检测限10 CFU/m L,实际样品回收率可达117.5%,且特异性良好。[结论]成功建立了基于新型显色纳米花的沙门氏菌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灵敏性可达10 CFU/m L,与传统临床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灵敏、无需大型仪器的优点。

甲基丙二酸尿症并发心血管疾病的认识与诊治 下载:23 浏览:241

刘雪芹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甲基丙二酸尿症心血管系统受累可并发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肺高血压及血栓性疾病,是造成甲基丙二酸尿症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复习相关文献,阐述心血管系统受累疾病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心血管系统受累的诊治水平。

美托洛尔和米多君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meta分析 下载:24 浏览:251

董童 牛少敏 刘亚红 董湘玉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方法,对比美托洛尔和米多君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Sino Med、CNKI、Wanfang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7年11月,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关于美托洛尔和(或)米多君治疗VVS的中、英文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比美托洛尔组和(或)米多君组疗效指标。结果症状好转率:4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1),4篇RCTs提示米多君组疗效好于基础治疗组(P<0.01),2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和米多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HUTT转阴率:6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1),3篇RCTs提示米多君组疗效好于基础治疗组(P<0.01),3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和米多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晕厥复发率:3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疗效优于基础治疗组(P<0.01),4篇RCTs提示米多君组疗效好于基础治疗组(P<0.01),2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和米多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不良反应发生率:3篇RCTs提示美托洛尔组和米多君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结论美托洛尔和米多君均能改善VVS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后HUTT试验转阴数,减少晕厥症状复发数,但两者在疗效方面无显著差异,仍需要大规模、多中心的RCT来探讨药物治疗VVS的疗效。 还原

儿童代谢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下载:24 浏览:258

林瑶1 石琳1 米杰2 孟玲慧3 陆萍1 刘杨1 张圆圆1 张明明1 丛晓辉1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代谢综合征与原发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确诊的165例原发性高血压的10岁及10岁以上患儿进行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并将其分为代谢综合征组(58例)和无代谢综合征组(107例),比较两组患儿靶器官损害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65例患儿中,58例(35.2%)合并代谢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组和无代谢综合征组总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分别为84.5%(49/58)和60.7%(65/107),心脏损害发生率分别为48.3%(28/58)和30.8%(33/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耐量受损者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为86.1%(31/36),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64.3%(83/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代谢综合征、病程>6个月和平均舒张压≥80 mmHg(1 mm Hg=0.133 kPa)是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者发生靶器官损害概率明显高于无代谢综合征者,是靶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儿常规进行糖代谢等代谢指标检测利于早期发现靶器官损害,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还原

康复训练指导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272

侯国锐 《诊断医学》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指导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指导。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前叶舒张期E峰至心室间隔距离(EPSS)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半年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可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心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彩超表现与血脂和血糖关系研究 下载:73 浏览:359

刘少中 刘晓真 黄泳航 文鼎华 吴彦铭 《诊断医学》 2019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颈动脉彩超表现与血脂、血糖水平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在心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89例作为观察组,同时将未患有心血管疾病体检者150例纳入研究作为对照组,观察其高血糖、高血脂和肥胖的分布;所有对象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清、血脂等指标的检查,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空腹血糖的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即其含量随静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观察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等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体重指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其含量随静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作为评价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有效手段,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均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显著相关性,即颈动脉彩超表现也能有效反映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的情况,同时机体血脂、血糖水平的异常也能有效提示... 更多

心血管疾病相关的MicroRNA-21新型检测方法的建立 下载:82 浏览:490

鞠传静1 王东霞2 梁斌斌3 卜胜君4 王奎宇4 万家余4 《生物技术研究》 2019年8期

摘要:
建立一种测定miR-21含量新型实验方法。[方法]利用microRNA-21(miR-21)作为靶标,并设计基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Duplex specific nuclease,DSN)及杂交链式反应(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的探针MP、H1及H2,通过加入靶标从而引起DSN和HCR反应,达到双重信号放大的目的,最终信号输出方式为DNAzyme显色,裸眼可视,根据其产生颜色强度对靶标进行定量检测。[结果]DSN结合HCR靶标的最低检测限可达1 pmol/L,线性范围为1 pmol/L~1μmol/L,特异性良好,除靶标miR-21外,非特异性靶标均无明显信号产生,在人体血清实际样品中检测miR-21,其回收率可达到92. 3%~101. 5%。[结论]该检测方法成功建立测定miR-21含量的技术平台,灵敏性可达1 pmol/L,且特异性好、快速可视,为研究及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提供技术依托。

等离子体聚合聚环氧乙烷类涂层用于提高镁合金心血管支架抗腐蚀性能 下载:76 浏览:428

余东海 熊开琴 黄楠 《新材料》 2020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以二乙二醇二甲醚(Diglyme)为单体,通过等离子体聚合技术得到均匀、无孔的聚环氧乙烷类(PEO-Like)涂层,并用来提高MgZnMn合金的抗腐蚀性能。在两种放电功率下制得了不同结构的涂层。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显示,高功率下制备的涂层(HPEO)比低功率下制备的涂层(LPEO)分子结构交联度更高。电化学与体外浸泡测试证明两种涂层均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效果,但HPEO保护效果更佳。经过球囊扩张试验后,HPEO在MgZnMn支架上仍粘附良好,并且在后续的PBS浸泡实验中,涂层依旧能显著降低支架的降解速率。

右美托咪定用于老年患者全身麻醉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下载:27 浏览:35

李娜 《诊断医学》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3月我院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全麻用药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期间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量、术后复苏情况及MAP、HR、SPO2等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MAP、HR、及SPO2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拔管前10min、拔管后观察组MAP、HR及SPO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老年患者全身麻醉中的效果确切,可降低丙泊酚、瑞芬太尼用药量,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复苏,围术期生命体征波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在心肌梗死中的表达及他汀类药物对其影响 下载:61 浏览:201

李盼盼 《诊断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大鼠中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表达及他汀类药物对其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左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10只,心肌梗死组(AMI组)10只,他汀组(P组)根据服用他汀类药物剂量的不同将他汀组分为常规剂量组(A组)(20mg/kg·d)10只和大剂量组(B组)(80mg/kg·d)10只。分别采用免疫组化发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区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RT-PCR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心肌组织中内皮细胞钙黏蛋白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高于SH组(P<0.005)。心肌梗死组不同他汀类药物剂量组中B组浓度低于A组(P<0.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浓度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增高,而且在心肌梗死组中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可抑制血浆中内皮细胞钙黏蛋白的增高,他汀类药物可调节其表达促进心肌梗死的预后。

微创介入全降解血管支架和心脏瓣膜国内外研发现状与研究前沿 下载:89 浏览:462

杨立 罗日方 雷洋 王云兵 《新材料》 2019年1期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范围内的头号健康杀手。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近3亿人,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300万人/年,占所有疾病致死总人数45%。临床主要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疾病。目前,微创介入治疗因风险小、手术时间快、创伤小、恢复快,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最为有效的手段和主流趋势。因此,心血管微创介入材料与器械已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随着全球医疗器械市场稳健快速发展,心血管器械已成为医疗器械行业中仅次于体外诊断的第二大市场。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两个市场前景广阔的代表性产品是全降解血管支架和经导管心脏瓣膜。全降解支架克服了传统支架植入后长期存留在血管中会引起潜在的慢性炎症、晚期血栓及需长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等问题,已成为当下心血管植介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焦点。全降解血管支架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全降解聚合物血管支架与全降解金属血管支架。因采用的材料性能各异,支架的制备方式也大有不同。近10多年来,微创介入式生物瓣膜产品研发取得了快速发展。相关国产产品自2017年起已获得CFDA批准上市并在临床上大规模应用。然而现有的生物瓣膜仍然存在使用寿命较短、适用人群受限、置入准备过程繁琐、无法紧急应用导致的各类手术风险等不足,因此,研发具有更加优良的抗钙化、防周漏、可预装等性能的瓣膜已成为当前微创介入瓣膜研究的趋势与前沿。本文详细总结了心血管介入医疗器械领域的两个代表性产品(全降解血管支架和经导管心脏瓣膜)的国内外研发现状及研究前沿,并讨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难题和解决思路。最后展望了未来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及前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借鉴与参考。

20例心脏术后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护理 下载:54 浏览:472

郭娟 薛维娜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总结20例心脏术后胸部正中切口愈合不良患者的护理。彻底开放手术切口,拆除缝线,清除切口坏死组织;根据切口处理的TIME原则,为防止切口感染应用含藻酸盐银敷料填塞切口,隔日换药。待创面呈现100%红色肉芽组织,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进行切口换药,直至切口全部愈合。20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全部愈合。平均治疗天数31.6天,随访1~12个月无切口相关并发症发生。

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466

郝英 母海波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探讨规范化疼痛管理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10月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患儿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18年2月至5月先心病外科手术治疗患儿51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主诉疼痛时,护理人员遵医嘱给予镇痛药物,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创建规范化疼痛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术后24 h、72 h疼痛评分、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24 h、72 h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疼痛管理能有效缓解先心病患儿外科术后疼痛,提高患儿家属满意率。

海南省成年人吸烟与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 下载:67 浏览:411

王小焕1 胡锡敏1 郭彧2 卞铮2 李立明3 陈铮鸣4 李惠梅5 李贻磊5 符智芳5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海南省成年人吸烟与各类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利用中英合作项目"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海南省人群数据,剔除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冠心病、脑卒中和恶性肿瘤的个体后,纳入基线年龄为30~79岁的研究对象共28 940人,利用Cox回归分析计算非吸烟者、戒烟者和当前吸烟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HR值和95%CI。结果研究人群平均随访6.2年,累积随访177 279人年。随访期间男性1 310人,女性2 200人发病。男性吸烟率(47.0%)远高于女性吸烟率(0.3%)。多因素调整后,与非吸烟者相比,吸烟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有所增加,HR值(95%CI)分别为急性冠心病1.63(1.12~2.38)和缺血性心脏病1.53(1.22~1.91)。在当前吸烟者中,每天吸烟量多于30支的人群急性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最高。结论吸烟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应基于不同心血管疾病风险制定吸烟者戒烟目标和全人群控烟措施。

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日间病房管理 下载:51 浏览:466

赵婕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分析针对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al angiography,CAG)患者实施日间病房管理模式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总结了为避免和减少安全事件发生而采取的各项安全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规范日间CAG绿色管理流程,护理管理干预,护理沟通干预,认真落实并记录随访工作等。

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和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56 浏览:482

张怡然1 林梅2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运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和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调查心内科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13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GAD-7和PHQ-9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调查和评估。结果:GAD-7评分(7.33±4.78)分,PHQ-9评分为(7.29±4.82)分;焦虑检出率为62.3%,抑郁检出率为58.0%;心内科住院患者的抑郁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月收入、介入治疗次数。焦虑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月收入。结论: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偏高,影响因素为年龄、月收入、介入治疗次数,在住院期间应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动机性访谈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93 浏览:498

赖春燕 马建林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对冠脉介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9月-2017年8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74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顺利完成冠脉介入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动机性访谈护理,两组护理观察时间6个月。结果研究组在护理第3个月与第6个月的服药依从性评分都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774、8.262,P均<0.05)。两组护理后的自我效能评分都高于护理前(t值分别为6.739、2.657,P均<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t=4.194,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260、3.661、5.264、6.141、3.495、5.002,P均<0.05)。研究组的累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x2=11.642,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在冠脉介入术后患者的应用能提高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减少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治疗模式及依从性的研究概述 下载:97 浏览:514

田云1,2 郑艳3 黄玉兰4 邓平基5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1期

摘要:
冠心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初级和二级预防中,采取相应的措施至关重要。常规治疗存在早期缺乏预防,治疗后缺乏干预等问题,而心脏康复可使患者体力和工作能力明显增强、有助于延缓和阻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心脏康复的临床重要性虽已得到多数国家认可,但患者依从性普遍偏低。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心脏康复的治疗模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以提高患者依从性。本文就心脏康复的治疗模式及影响患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期望为更多的冠心病患者从心脏康复中获益提供新的视角。

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PCI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作用 下载:114 浏览:1120

杨月琴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1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心血管事件预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PCI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其对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康复进程的影响。研究发现,术后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为PCI术后患者的康复护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价值 下载:114 浏览:1214

孙精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选择2023年01月-2023年12月到本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病人50例,随机数字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分析护理价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病人髋关节Harris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心理状态、疼痛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快速早期康复护理运用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中可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疼痛感、髋关节功能,可运用。
[1/10]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