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儿童流感流行病学及防治策略 下载:14 浏览:161

邓继岿 张锐沐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在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因流感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65万,为社会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儿童是流感主要发病人群,疫苗、抗病毒药物均可预防流感,但健康宣教常被忽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主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在流感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警惕流感相关的并发症,尤其是流感相关性肺炎、流感相关性脑病。

儿童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 下载:14 浏览:159

胡姚 俞蕙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9期

摘要: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一直是威胁全球公共卫生健康的重要问题。随着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普及和医源性操作的规范化,目前,HBV主要传播途径为母婴传播。围生期或儿童时期感染HBV易致慢性化,成为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主要来源。与成人相同,儿童CHB的根本治疗亦为抗病毒治疗。但由于儿童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对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案现尚无定论,且抗病毒药物选择较为有限。该文对儿童CHB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儿童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下载:35 浏览:371

胡海贇1 王春2 姚剑杰2 许姜姜1 张泓2 李晓红1 《中国儿科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了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情况,为临床提供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依据。方法收集2011—2015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临床分离的1566株肺炎克雷伯菌,M-H培养基进行细菌培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共检出肺炎克雷伯菌1566株,5年内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主要来源于痰(60.22%73.63%)、尿(7.53%12.81%)、血(3.66%5.45%);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阳性率(69.18%76.02%)(P>0.05)及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菌株的检出阳性率(5.82%31.50%)(P<0.01);ESBLs菌株和CRE菌株的临床分布以新生儿病区最高,其次为综合内科、重症监护病区;产ESBLs菌株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的抗菌药物呈较高的耐药率,且耐药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仅对氨基糖肽类、磺胺类耐药率较低,5年的耐药率统计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儿科患者正面临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情况日趋严重的困境,菌株越来越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尤以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病区突出;临床上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选用抗生素的压力也随之日趋严峻,应合理有效地控制感染,并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还原

突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护理人力及物力应急管理 下载:11 浏览:424

刘于1 汪晖1 陈军华2 章晓云3 乐霄1 柯键1 王冰花1 彭超华1 2020年4期

摘要:
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大型综合性医院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护理部充分发挥职能,从建立可持续支援的三级梯队、合理动态调配人力、统筹安排岗前培训、监督重点工作环节、制订正向激励措施、合理使用及调配医疗物资等方面入手,有效提高了护理团队的战斗力,对高效完成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殊任务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对突发事件的预测能力和战略准备意识不足、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制度不完善、专业化应急护理队伍缺乏的问题,因此,今后医院需建立高效快速的应急管理体系,重视护理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期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HIV感染者治疗期间焦虑抑郁情况的纵向研究 下载:11 浏览:400

陈伟梅 石义容 苗琪琪 程林 李莎茜 何云 王辉 徐六妹 2019年12期

摘要:
探讨HIV感染者不同时间点焦虑、抑郁水平的动态变化趋势。方法选择深圳市某三级医院门诊的247例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纵向测评HIV感染者服药前、服药3个月后、服药6个月后的焦虑、抑郁评分,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讨HIV感染者焦虑、抑郁水平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时间效应。结果 HIV感染者服药前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19.04±2.34)分和(17.05±2.48)分,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81.00±146.35)个/mm3。服药后焦虑、抑郁水平均有所改善,CD4+T淋巴细胞计数逐渐增高。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HIV感染者焦虑、抑郁评分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不同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33,P<0.001;F=11.68,P<0.001;F=156.02,P<0.001)。结论随着抗病毒药物服用时间的延长,HIV感染者焦虑、抑郁水平逐渐降低,应针对不同治疗时期,及时评估和实施相关干预。

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272

刘佳潞 钟玉苑 梁宝玲 2018年12期

摘要:
探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症状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心理状态调整、遵医用药、饮食调节、良好生活习惯、定期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能够降低CHB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改善其遵医行为。

203例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下载:78 浏览:508

​鲁雁秋1 黄晓婕2 吴玉珊1 刘敏1 吴昊2 卢洪洲3 陈耀凯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患者的病死率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自2010年12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203例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临床资料,并通过电话回访方式,记录其出院后不同时间段的状态(生存或死亡)。计算患者总体病死率,绘制生存曲线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2.6%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个/μL,50.3%的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RNA>5 lg拷贝/mL,64.5%的患者颅内压≥250mmH2O。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住院期间病死率为9.9%(20/203),随访期间病死率为16.2%(24/148),总体病死率为26.1%。生存率在起病后2周内下降最快,10周累计病死率接近25.0%,而后趋于平稳。18~44岁患者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年龄为独立保护因素(AOR=0.228,P=0.036,95%CI:0.057~0.910);意识障碍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OR=7.001,P=0.035,95%CI:1.143~42.882)。结论艾滋病合并隐脑患者病死率较高,死亡多发生于起病后3个月内;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意识障碍是死亡风险因素。

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下载:69 浏览:331

刘佳潞 钟玉苑 梁宝玲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8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抑郁、恐怖、精神病性症状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心理状态调整、遵医用药、饮食调节、良好生活习惯、定期复诊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CA联合ABC管理健康教育能够降低CHB患者负性情绪评分,改善其遵医行为。

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定点医院院感防控分区管理策略 下载:21 浏览:832

张兰 余春华 韩爱华 陈莉 李金林 《医学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院感分区管理策略。方法 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流程再造、多维度管理、科技助力的防控体系构建实现院感分区管理。结果 院感防控分区管理措施到位,保障了患者的救治,医务人员零感染。 结论 在医院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的特殊时期,通过整体调控与部署、多维度管理思维、更新科学治疗手段的院感分区防控策略,在新冠肺炎防治工作中保障患者救治、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务人员感染行之有效,值得推广。

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下载:89 浏览:536

魏明禄1 刘建民2 陈南清1 黄永清1 陈俊辉1 孙家敏1 傅丽芳1 《中国中医药》 2018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急性肝损伤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经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患者9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6例予以多烯磷酯酰胆碱治疗,研究组46例予以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对比两组间临床症状和血清学指标,同时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治疗后SOD、GSH水平升高,MDA水平降低,治疗后ALT、AST、TBIL、GGT和ALP水平降低,治疗后前白蛋白及IL-16、IL-19水平降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较低,治疗后SOD、GSH水平较高,MDA水平较低,治疗后ALT、AST、TBIL、GGT和ALP水平较低,治疗后前白蛋白、总蛋白较高,IL-16、IL-19水平较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病例脱落现象,仅见轻微不良反应,两组间不良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肾益肝方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抗结核药物致急性肝损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

传染病护理中的常见伦理冲突与控制对策分析 下载:297 浏览:2713

袁雪梅 《国学研究》 2021年1期

摘要:
传染病护理以防治疾病、控制疾病传播为主要途径,以促进传染病患者更好地康复为直接目的,以提高全民族生命质量为根本。由于传染病本身的特征,以及认识和护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护理过程中很容易暴露一些严重的伦理问题。需要针对问题和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对策,以此来解决传染病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防范和化解医患危机,提高医疗护理水平。

研究肺结核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临床护理效果 下载:287 浏览:2993

罗佳君 《心理学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对肺结核患者开展护理治疗,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8年7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为肺结核人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7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的方式,开展临床协助。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量表得分分别为(28.4±1.6)分和(29.6±2.3)分,对照组为(33.2±2.7)分和(34.5±2.9)分,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护理满意度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1%(34/3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4.2%(33/35),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宣讲模式能够对心理问题进行一一分析,能够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有重点的开展健康教育,从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加强疾病的改善治疗。

新冠肺炎隔离病房患者负性情绪管理对策 下载:366 浏览:3849

张弟云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新冠肺炎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而引起的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和干咳等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相关研究显示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但因为该病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治疗,患者多会出现惶恐不安、愤怒发泄、担忧过滤、孤独寂寞和恐惧死亡等负性情绪,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情绪会影响其治疗的依从性,也会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现将此类患者在隔离病房的负性情绪管理的对策进行相关阐述。

感染科护理行为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其管理对策研究 下载:61 浏览:667

尹田田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针对感染科护理行为中出现的感染危险因素展开研究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对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感染科护理工作中发生的42例感染危险事故进行分析,同时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2月实行管理对策之后的感染危险事故数据,比较分析在实施管理策略前后感染危险事故发生的频率,得出结论。结果:实施管理措施之后,感染科危险事故发生情况大幅减少。结论:感染科护理行为中存在诸多危险因素,容易出现危险事故,但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可以有效减少危险事故的发生频率,进一步加强对感染科护理行为的管理,有利于保护医护人员的生命健康。

护理干预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康复中的作用研究 下载:117 浏览:1523

陈巧可 《国际护理学》 2023年8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护理干预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心理康复中的作用。文章首先介绍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面临的心理问题,并阐述了护理干预在心理康复中的意义。随后,对护理干预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包括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生活指导和知识宣教等方面。接着,论述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作用,如减轻焦虑、抑郁情绪、增强患者信心和勇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和遵从性等。最后,文章介绍了护理干预的实施步骤和实践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实践中,护士们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与社会资源进行联系和合作,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

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在感染科病房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48 浏览:1931

张蓉 李娜 《国际护理学》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究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在感染科病房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值2022年6月我院治疗的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基础联合护理的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预防肺部感染护理的方法,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及感染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研究,得出相应的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感染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预防肺部感染护理干预在感染科病房患者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患者的及时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缩短患者的感染时间和住院时间,实现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控制,应用效果良好。

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下载:169 浏览:2046

聂姜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4.65%、95.35%,对照组分别为20.93%、76.74%。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活动性失代偿期采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重症肝炎病区护士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177 浏览:2067

王艳 刘婷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重症肝炎病区护士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肝炎病区出院的重症肝炎患者40例(重症组)、非重症肝炎患者40例(非重症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同时期两组实施护理的60名护士的体格检查结果,两组均为30名,对比两组护士的血清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导致护士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重肝组护士存在多项护理项目能够直接与患者的污染物,感染风险高于非重症组,P<0.05;重症组护士的两对半检测结果异常人数显著高于非重症组,P<0.05。结论:护理重症肝炎病的护士有较多直接接触患者体液的创性护理操作、基础护理,其被感染疾病的危险系数更高。

中药成分以血清外泌体为递送载体对肝癌的研究进展 下载:541 浏览:4280

李欢欢 陈宁 范月航 《中国中医药》 2023年8期

摘要:
肝癌是死亡率仅次于胃癌、食道癌的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而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也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1]。对于肝癌的发病原因及其精确的分子机制,尚未完全被揭示。经研究表明,中国肝癌的发生主要与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黄曲霉素、饮水污染等有关,酗酒和接触黄曲霉毒素B1等也可能与肝癌的发病有关[2]。由于肝癌起病常隐匿,多数肝癌在发现时已是晚期而手术、化疗等治疗方式效果较差,近年来以外泌体为药物载体作用下中药成分对防治肝癌作用机制及影响的研究逐渐深化,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主要从中药成分以血清外泌体为递送载体对肝癌的影响做一综述。

精细化理念下院内感染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的作用 下载:31 浏览:725

彭芳 刘红 李娜 《医学研究前沿》 2024年11期

摘要:
研究实施精细化理念下的院内感染医疗质量控制工作的作用。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感染性疾病住院病人76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人。观察组采用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医院感染,对照组按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医院感染。对两组病人医院感染率及病人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病患护理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具备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1例院内感染,为肺结核合并感染。对照组5例院内感染,其中结核病3例,乙型肝炎2例。观察组的医院内感染病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备显著差异。结论:在我院院内感染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方法,对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很大,值得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加以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