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TURBT联合放化疗的三联疗法对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保留器官的可行性分析 下载:47 浏览:408

韩志兴1 赵玉千2 刘庆军2 纪世琪2 程文龙2 张海建2 薛芃2 《肿瘤研究》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联合放疗、化疗的三联疗法治疗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效果及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9月接受治疗的87例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其中45例实施TURBT手术进行部分膀胱切除,术后实施化疗及放疗(保留组),42例患者选择实施膀胱切除根治性手术(根治组),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3年生存率、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根治组化疗4.0±1.7次,保留组化疗4.2±1.5次,均行3周的放疗。术前,两组的生存质量相当(P>0.05),术后1年两组的生存质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P<0.05),且保留组的生理、心理、独立性和精神支柱评分均高于根治组(P<0.05),两组社会关系和环境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1、2和3年生存率、3年复发率及3年转移率分别为93.33%、77.10%、62.22%、53.33%和22.22%,根治组分别为97.62%、80.95%、69.05%、40.48%和19.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组和根治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0和33.0个月(P>0.05)。[结论] TURBT联合放疗化疗的三联疗法治疗局限性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手术效果与根治性手术相当,但保留了膀胱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及交叉耐受性研究进展 下载:58 浏览:376

李霞 段晶晶 孔为民 《肿瘤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宫颈癌对放化疗不敏感或在治疗过程中产生耐药性或抗性是造成复发转移、预后差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宫颈癌化疗及放疗敏感性的相关机制,对克服宫颈癌患者的化疗耐药、放疗耐受以及延长患者生存期具有重要意义。全文对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及交叉耐受性作一综述。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 下载:80 浏览:431

马骏青 张西园 王琳 《诊断医学》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放化疗治疗且并发肺部感染的23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集痰液进行细菌培养与鉴定,同时对常见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观察不同菌株分布情况,对比不同种类抗生素药物敏感性。结果 238例患者共分离出238株菌株,其中肺炎链球菌(50.00%)占比最高,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15.55%)、金黄色葡萄球菌(14.71%)、鲍曼不动杆菌(10.08%)、厌氧菌(4.62%)和肠杆菌(5.04%);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的药物敏感性相对较高,其次为头孢他定、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青霉素G。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较为多样,以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药物敏感性相对较高,可作为首选抗生素。

化疗联合放疗晚期肿瘤患者PICC致静脉炎危险因素分析 下载:51 浏览:486

丁瑶 《护理研究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探讨化疗联合放疗晚期肿瘤患者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7年1月住院行联合放化疗且留置PICC导管患者673例,诊断分析其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情况,单因素分析筛选相关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化疗联合放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静脉炎159例,静脉炎发生率为2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睡眠不良、置管次数、浅静脉化疗、放化疗疗程、机体免疫状态、血栓形成及置管部位等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置管次数、浅静脉化疗、放化疗疗程、血栓形成等因素是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正常免疫状态对PICC相关静脉炎发生发挥保护性作用。结论晚期恶性肿瘤联合放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炎发生与机体内环境和外环境的多种危险因素相关,应采取针对性的综合预防措施,降低PICC静脉炎的发生率。

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在鼻咽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 下载:13 浏览:403

王乾沙1 魏清风2 钟清玲1 安冬1 余丹1 赵雅欣1 熊燕1 李菊萍1 2019年8期

摘要:
探讨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对鼻咽癌放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正在接受同步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100例,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接受常规放化疗护理和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放化疗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癌因性疲乏及激惹、抑郁和焦虑的得分情况。结果实验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激惹、抑郁和焦虑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运动联合音乐成像能有效缓解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期间的疲乏,降低其负性情绪。

双源CT多参数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571 浏览:5867

孟令雷 侯振国 高凤霄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CT多参数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非小细胞肺癌5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整序贯放化疗,前后一周内行双源CT增强扫描。按疗效分为治疗缓解组和治疗无缓解组,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数据:动静脉期碘覆盖值、碘浓度值、病灶最大径、病灶平扫CT值平均值、患者动静脉期均一化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缓解组和无缓解组放疗前后最长径变化率分别为(-17.98±5.96)%和(10.29±7.46)%;平扫CT值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2.81±10.35)%和(-10.21±3.64)%。治疗缓解组动脉期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无缓解组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静脉期两组内标准化碘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治疗后动脉期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明显小于治疗无缓解组(P<0.05),而静脉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多参数成像技术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对早期患者疗效评估并完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评价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下载:84 浏览:806

常慧 《肿瘤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共选择100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铂类同步放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紫杉醇脂质体。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6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观察组在治疗后的CD4+、CD8+以及CD4+/CD8+的数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为52.00%,对照组为44.00%,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3)。结论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铂类同步放化疗治疗宫颈癌的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不良反应与铂类同步放化疗相当,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合性全面护理模式调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病人满意度、生活质量的的研究 下载:52 浏览:560

刘然 史文文 《国际护理学》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性全面护理模式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的临床影响,重点观察指标为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方法 本次纳入对象为我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84例,数字随机表法均分成两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全面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4%,比对照组76.19%明显更高(P<0.05);两组干预前FACT-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综合性全面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其护理满意度提升,值得推广。

延续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120 浏览:1136

刘爱娟 史学琴 马志芳 《肿瘤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研究延续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因患有恶性肿瘤在我院接受放化疗的80例患者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加用延续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和满意度差异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促进肿瘤放化疗患者生存质量和满意度的提升,应用价值较高。

肿瘤患者同步放化疗中出现不良反应分析及对策 下载:225 浏览:2318

张社军 《肿瘤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很多肿瘤患者都需通过同步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但在治疗后很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导致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为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针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相关改善对策进行探讨。方法: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肿瘤放化疗患者,在所有患者中,选择其中出现不良反应的60例进行分析,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全身性过敏反应、肌肉疼痛和血压降低等。针对这些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其相关治疗对策进行探讨研究,将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提高。结果:通过对患者的不良反应采用针对性措施进行处理,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其各种不良反应都得到有效改善。结论:肿瘤患者接受放化疗后,采用针对性措施对其不良反应进行干预,可以使其临床症状得到缓解,让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对其疾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肿瘤放化疗内科护士的孕期职业防护 下载:236 浏览:2388

黄莉 《肿瘤研究》 2022年11期

摘要:
根据肿瘤科中医护人员所处工作环境所具有的特殊性,分析并研究威胁到孕期护士身心健康有关的化学、物理、职业性紧张等各类因素,并给予增强护士孕期职业安全性健康指导与教育、加强科室孕期护士的各项管理对策,以保障孕期护士自身的职业安全性。

癌痛护理措施在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225 浏览:2292

李鹏 杨万菊 陈雪 《肿瘤研究》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在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88例肿瘤晚期放化疗癌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规范化癌痛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疼痛程度以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癌痛护理应用于肿瘤晚期放化疗患者中,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及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肿瘤放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238 浏览:2323

韩娜 《肿瘤研究》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肿瘤放疗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放疗治疗的30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和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的观察组,每组随机分配15例患者,比较两种护理方式下,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经过本次实验后发现,采用医护一体化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的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肿瘤放疗患者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后,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状态,促使患者形成了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浅谈鼻咽癌患者放化疗的护理体会 下载:285 浏览:2922

孙晓艳 《肿瘤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目的:本文就鼻咽癌患者放化疗的护理体会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找到最佳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某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支的208例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工作。结果:肿瘤放化疗患者的治愈率为81%,共治愈患者168例,其中一例患者出现中断治疗的情况,40例患者症状出现明显好转,好转率为19%。结论:鼻咽癌患者放化疗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副作用,提升鼻咽癌的治疗效果,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对策 下载:280 浏览:2996

吴晓丹 《肿瘤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观察对象为68例放化疗发生重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纳入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根据双盲随机对照原则实施分组探讨,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护理,每组分别34例。结果:研究组溃疡、皮肤皲裂、皮肤感染、牙龈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放化疗后出现重度骨髓抑制的恶性肿瘤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可减少其并发症,确保放化疗顺利完成。

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肿瘤复发再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下载:287 浏览:3174

扈及雷 《肿瘤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分析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放化疗肿瘤复发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胶质瘤复发患者进行研究,均在黄荧光下再手术,观察手术效果,分析患者两次手术的肿瘤体积、Nesin/CD133的阳性、KPS分值以及再手术的生存期情况。结果:肿瘤全切除31例,大部分切除9例,术后半年的生存率是95.00%,1年的生存率是82.50%,2年的生存率是45.00%;再手术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首次手术,再手术的Nesin/CD133的阳性与及KPS分值均明显高于首次手术,术前的KPS得分高于70分、肿瘤体积低于50cm3、全切除以及两次手术间隔1年以上患者再次手术的生存期明显更高(P<0.05)。结论:脑胶质瘤复发患者再手术的疗效显著,能有效地增加患者的生存期,同时生存期受到肿瘤体积、术前KPS得分、切除方式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作用研究 下载:139 浏览:1487

王越洋 《护理研究杂志》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措施在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作用。方法:便利选择100名在2022年1-12月期间到某院肿瘤科且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性护理,试验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化疗后,试验组患者具有明显较低的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化疗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探究 下载:163 浏览:2555

李凤菊 邓艳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找到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不足之处,针对主要问题总结有效护理措施,进一步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保证更多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放化疗治疗的120例患者选为研究对象,行PICC置管后采取疑似感染患者的标本,按照相关规定展开局部感染因素,包括导管置入部位、放化疗时间、细胞免疫功能、皮肤过敏情况的分析,另外做好血栓生成因素的调查,从而发现血液相关的感染因素。确定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促进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间生活质量的提高,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后续诊疗工作有序推进创造更有利的条件。结果: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行PICC导管的感染率为(18.34%),其中局部感染患者17例,感染发生率为(77.29%),血液感染患者5例,感染发生率为(22.71%),相关性感染因素越多,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的可能性越大,本次实验研究结果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务人员应该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病情,分析患者肿瘤放化疗期间行PICC导管相关性的感染因素,在此基础上改进护理方案,注意规范操作,并根据患者与家属的实际需求,提前做好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工作。避免PICC置管后肿瘤患者发生局部感染、血液感染等情况,应用一系列的优质护理措施,促进护理服务水平的提升显得至关重要,医院得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更利于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下载:109 浏览:1057

宋侃 黄栋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对食管癌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予常规营养指导,干预组采用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体质指数和营养不良发生率。结果:完成资料收集66例,其中干预组32例,对照组34例。干预组体质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营养干预方案能有效改善食管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可在同类患者中推广使用。

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作用研究 下载:128 浏览:1385

赵惠霞 张彩云 李秋香 《中国医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研究在同步放化疗期间,肠内营养支持的食管癌病人的体重、营养状况、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10-2022年3月7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食管鳞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两个疗程以上,并辅以同步放化疗。观察组除常规饮食和放、化疗,依据吞咽障碍程度、饮食结构及摄取量,分别给予10-25kal(kg·天)的肠内营养。本研究以病人的体重改变作为研究的主要因素,随后对营养相关的指标,治疗的副作用,以及治疗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体重的平均减重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体质指数下降幅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但血清白蛋白的变化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可对患者放化疗时的体重减轻,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增强药物耐受性,减轻毒副作用,但尚需扩大样本量。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