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冷库输氨管道氨气泄漏扩散特性分析及事故后果研究 下载:51 浏览:509

齐晗兵1,2 吴亦萌1 王迪1 王秋实1 李栋1,2 《中国环境保护》 2020年5期

摘要:
针对冷库输氨管道老化腐蚀从而发生泄漏问题,建立开放空间氨气泄漏计算流体力学模型,分析了泄漏时间、泄漏速度和环境风速对氨气在开放空间浓度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泄漏时间对氨气浓度分布影响很大,随着时间增长,空间各点氨气浓度总体逐渐增大后稳定不变,不同点浓度增大的路径不同,浓度达到稳定的时间也不同;泄漏速度越大,氨气在同一时间内扩散范围越大,对大气环境危害更严重;风速越大,扩散区域有所偏移,但区域内氨气浓度变化不大。研究结论可为冷库氨泄漏事故处理提供借鉴。

新世纪长篇小说空间叙事的旧制与新途 下载:83 浏览:488

沈杏培 《文学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空间在中西传统小说中常被当做故事背景或点缀性环境,大多数时候服膺于时间叙事和特定的主题诉求,空间很少能够获得一种主体性价值。20世纪40年代以来,空间在西方开始受到重视,并形成了西方现代小说中注重空间结构的现代叙事传统。新世纪本土长篇小说在空间叙事上,呈现出局部空间典型生动而整体空间固化和陈旧的现状。家宅迷失、河岸隔绝、人神殊界、城市折叠、科幻空间等一批颇有新意的空间设置,有效拓展了新世纪长篇小说的空间美学,《三体》《众生》等小说预示着长篇小说在空间叙事上的某种可能和新途。而如何化用现代作家形成的空间传统和叙事旧制,借鉴西方现代叙事,走出传统现实主义视野下"茶杯里的风暴"的狭隘空间格局,成为摆在新世纪作家面前的重要命题。

论中国当代乡村电影的诗意空间呈现——以霍建起电影作品为例 下载:45 浏览:389

余月秋 《当代艺术》 2018年9期

摘要:
霍建起的《那山那人那狗》和《暖》是中国诗意乡村电影的代表作,影片通过借鉴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以含蓄内敛的镜头语言营造出诗意空间。这种诗意空间不仅呈现出物质空间层面的诗意自然美,还传达出社会空间层面的和谐人情美。具体地讲,诗意空间呈现为开放空间的远境、封闭空间的幽境、回忆空间的虚境这三个维度。影片展现出浓厚的东方美学意蕴,无疑提升了中国电影的意境之美。

放空点火工艺的改进设计及应用效果 下载:78 浏览:359

彭峻峰 《天然气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针对川渝地区终端燃气公司配气门站、撬装转供站的放空点火装置存在工艺缺陷及对操作人员的安全风险的问题,提出点火工艺自动化连锁优化方案,将设计方案细化为4点:①在管道、设备上安装压力变送器采集并监控运行压力的变化情况;②在管道、设备上安装安全阀和手动放空设备,采取自动和就地手动并用的方式进行泄压放空;③须在放空管口加装电子点火头确保放空气在放空管口被顺利点燃;④正确合理实施电子点火头控制逻辑。应用效果表明:①将城市配气门站、撬装转供站的放空点火工艺改进为自动和手动并用并加装电子点火头实施放空安全可行;②工艺改进后,现场操作人员的人数减少且不再需要靠近放空立管点火作业从而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③工艺改进后保证放空气完全燃烧以减少环境污染。

输气管道放空天然气回收技术 下载:59 浏览:671

范锦涛 《天然气进展》 2025年4期

摘要:
长输管道场站和阀室放空主要包括紧急抢险放空和计划性放空,前者具有随机性,不具备回收的技术条件,后者主要是管道整改或定期检修放空,具有良好的回收条件和回收价值。输气管道整改或检修情况下,通常采取利用下游分输或压缩机抽吸,将干线压力降至一定压力后点火放空。这种放空方式不仅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导致了巨大的资源浪费。为了保护环境同时减少经济损失,放空天然气的回收工作迫在眉睫,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设计了一套以燃气发电机和电解水制氢为中心的放空天然气回收技术,可对计划性放空天然气进行回收制为高压氢气,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煤化工装置放空气综合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下载:156 浏览:2480

于兴河 《中国科学研究》 2021年10期

摘要:
对于化工行业而言,煤炭是非常关键的化工材料,但是在煤化工装置启动的过程中,也非常容易发生各类放空气体,这类气体如果不加以回收、不进行处理,很有可能保持其原有的污染状态投放到空气当中,影响人们的生活品质和环保建设,更重要的是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基于此,本文以“煤化工装置放空气体综合回收利用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总结了煤化工装置放空气体的状态和种类,然后集中论述了以火炬系统为代表的煤化工装置,以期相关研究内容能够为广大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优化我国的化工环境以及促进化工行业发展带来一定的促动。

智能评价、开放空间:人工智能时代体育教学创新逻辑 下载:86 浏览:3214

倪友强 《人工智能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以往体育教学多从课程角度开展,单一关注学生的体测状况、体育成绩,体育教学与全面育人缺乏有效融合,直接影响了“以体育人”的价值复归。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良好机遇,要将智能测评、智慧教学平台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综合融入体育教学,通过发挥智慧技术的多元优势,全面增强体育教学的智能动力。本文立足人工智能时代背景,提出体育教学创新逻辑,并从构建智能评价体系、营造开放空间等角度提出体育教学创新路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