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重症医学科失禁性皮炎中的实践效果评价 下载:59 浏览:851

李莉 田俊华 皮启露 《预防医学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策略在预防重症医学科失禁性皮炎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此次纳入本院在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失禁性皮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在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之间,总人数为68例,通过护理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分别给予集束化护理策略和常规护理。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更短(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失禁性皮炎患者应用集束化护理策略效果显著,不但能缩短患者愈合时间,同时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降低失禁性皮炎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小梁切除术联合抗代谢药物应用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效果评价 下载:54 浏览:361

李文娟1 单武强1 张小强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干扰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72例(172只眼)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n=86)及研究组(n=86),对照组实施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中加用丝裂霉素与干扰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3、6、12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视力提高、新生血管全部回退例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1.3%(P<0.05)。结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实施小梁切除术及丝裂霉素、干扰素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患者眼压,提高患者视力,促进患者新生血管消退,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及应用。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矫治超高度近视的效果评价 下载:47 浏览:393

汪静 杨昊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应用于超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在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经我院检查确诊为超高度近视患者84例为临床研究病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给予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框架镜进行治疗。观察两组屈光度、视力恢复情况、眼轴长度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视力恢复情况、屈光度及眼轴长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 d、1周、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均优于治疗后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以及1年的屈光度情况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超高度近视患者采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进行治疗,视力改善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高,有助于患者预后。

涉及多学科交叉的本科生研讨课教学改革探索 下载:36 浏览:335

李和平1 李静1 贾垭楠2 《物理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本文从清华大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内涵和要求出发,以"等离子体技术及应用"本科生研讨课为依托,进行了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讨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包括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效果评价与具体组织实施。该课程实践教学结果表明,基于数字化平台的课程教学,不仅营造了互动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氛围,训练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起了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维,而且实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全程记录和分析,建立了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这对于"三位一体"教育理念下涉及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讨性课程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财税政策演变及其实施效果评价 下载:89 浏览:499

杨全社1 杨英杰2 皇甫建华3 李依玲3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1期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至今,作为金融危机重灾区的美国,通过持续调整、实施财税政策,逐步走出金融危机,使经济企稳回升。本文梳理了美国2008年以来实施的财税政策及其演变,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在借鉴美国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就改善我国财税政策、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和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和可持续性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非金属矿物材料脱霉性能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下载:77 浏览:434

张娜1 韩筱玉1 梁金生1,2 李艳1 孟军平1,2 张红1,2 《新材料》 2020年9期

摘要:
饲料极易霉变产生霉菌毒素,不但危害动物机体健康,还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蒙脱石、凹凸棒石、海泡石及沸石等非金属矿物材料具有天然的层状、纤维状及孔状纳米结构,矿物表面含有丰富的羟基和悬挂键,晶体结构比较稳定,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和离子交换能力,在饲料脱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添加到饲料中的脱霉材料可能会与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抗生素、微量元素等相互作用;另外,饲料内会同时含有多种霉菌毒素,不同霉菌毒素间会产生协同作用。因此,脱霉材料对饲料内不同霉菌毒素的脱除效果有很大差异。目前国内外尚且没有统一的非金属矿物材料脱霉性能的检验方法和评价标准,主要原因在于标准溶液中霉菌毒素的浓度及脱霉材料的添加浓度有很大差异,不易统一。市场上脱霉产品良莠不齐,脱霉效果又不容易直观评价,不仅给用户的选择带来很大困扰,还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影响,因此建立科学统一的非金属矿物材料脱霉性能检测实验方法和评价标准势在必行。脱霉材料性能检测实验方法主要分为体外实验法、体内实验法及体外模拟实验法。其中,体外实验方法简单、快捷,易于实现,应用广泛,但缺少动物消化吸收环境,不能准确评定脱霉材料对霉菌毒素的实际吸附效果,但可判断脱霉材料对霉菌毒素的吸附是否有效。体内实验虽然可以准确评价脱霉材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动物体内消化吸收过程复杂,实验过程所需周期较长,工作量大,样品的采集和制备比较困难。随着对动物消化吸收过程研究的深入,可建立体外模拟生物消化系统来对脱霉材料进行检测、评价,其结果更接近动物体内脱霉材料与霉菌毒素的结合,但建立体外模型复杂,难度较大,设备购买昂贵。因此,在体外模拟酶消化法和体外实验吸附-解吸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体外模拟实验法来对非金属矿物材料的脱霉性能进行测定。本文介绍了典型非金属矿物材料脱霉性能的主要检测实验方法、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以期为非金属矿物材料脱霉性能检测及评价方法标准化奠定基础。

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下载:57 浏览:366

杨娟1 肖凤华1 刘豪睿2 《电子商务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在对地方性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德尔菲法梳理出主要障碍因素,针对不同类型的因素给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研究结果确定了新时期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需要创新改革工作的关键性障碍因素与优先环节,为高质量的提高电子商务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此研究方法也可以推广到其他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的障碍因素分析中

社会福利函数视角下精准扶贫政策的福利效果评价——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下载:96 浏览:507

齐雁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对"精准扶贫"是否真正有效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进行研究,并对精准扶贫政策未来十年的福利效果进行预测。本文构建的福利效果测评体系包含三类指标:公平、效率、自由。通过对实施精准扶贫地区的基尼系数、经济增长率及个人可支配收入与物价指数的比例变化情况进行测评,并建立精准扶贫政策福利效应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内蒙古自治区在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矸石充填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效果评价 下载:65 浏览:469

赵伟 《冶金技术》 2019年8期

摘要:
结合某矿工况条件,通过现场观测的分析,对顶底板移近量、两帮移近量、顶板离层量、矸石墙压缩量进行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巷道在受一次采动影响时,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50 mm,两帮最大移近量为80 mm;距离工作面30 m范围内时,巷道变形最为剧烈;30~60 m时,变形速度变慢;60 m之外,巷道基本稳定;围岩稳定性主要受到一次采动影响较大,二次采动有一定影响但在控制范围内,矸石充填沿空留巷取得了初步成功,工作面沿空留巷整体效果好。

金堤河干流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及效果评价分析 下载:88 浏览:449

路红敏1 孔祥磊2 张森2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金堤河干流治理工程线路长,施工方式多样,地貌扰动较大,水土保持措施实施难度高,需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经分析确定实施采用"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布设原则,加强耕地保护,将防治措施与防治区相结合,植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合理配置,形成一个完整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后,6项效果指标均达到方案目标值,有效地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

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对城镇化发展效果评价 下载:91 浏览:493

潘旭亮 白景明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06~2014年国家统计局数据,以国家预算内资金为统计口径,以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拉动的城镇就业人员为媒介,以城镇就业人员占城镇人口的比例计算投资对城镇化的贡献率,探讨了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对城镇化发展的总体和地区效果并进行了分析。在政策建议上,适当提高欠发达西部地区的政府投资比重,挤入或引导民间投资;适当降低发达东部地区的政府投资比重,让民间投资成为市场竞争中的主体。

离子水驱技术油藏适应性分析及驱油效果评价研究 下载:65 浏览:369

张成明 齐梦 杨玉梅 魏微 《能源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离子水驱是以离子匹配精细水驱的一项低成本驱油技术,2016年在J油田开展了国内首例离子水驱技术先导试验,2017年离子水驱试验初见效果,实现有效控制产量递减,稳油控水的作用。在推进离子水驱技术研究的进程中,通过场试验及室内实验相结合,明确离子水驱油机理,给出了离子水体系的适用条件为:原始/目前采出液总矿化度≥1 0000 mg/L,原油胶质沥青质含量≥10%,二价阳离子总浓度≥100 mg/L,且最好以二价阳离子为主,例如Ca2+,而在油藏适应性上发现,离子水驱技术适用于低渗油藏,可在渗透率≥1 m D的条件下实现连续注入,提高油藏采收率,此次先导试验为离子水驱技术在油田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对盐碱地开发的土壤改良效果评价 下载:40 浏览:359

耿其明1 闫慧慧2 杨金泽1 张杰2 陈亚恒2 《土壤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为研究盐碱地开发整治工程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以黄骅市盐碱地开发项目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盐碱地开发工程前、明沟排水工程和暗管排水工程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容重、有机质含量、含盐量、pH值、和含水量等指标的差异。并建立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明沟排水工程对土壤中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高于暗管排水工程,而暗管排水工程对于降低土壤盐渍化程度效果显著,降低速度快。经过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实施后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分别从0.1330、0.2200增加到0.7440、0.6807,明沟排水较暗管排水工程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分高出23.29%。总体来说,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均能有效改良土壤,明沟与暗管排水工程相比实施后的效果更好,且暗管排水工程对含盐量的改良效果更好。

HDPE内衬修复管道技术 下载:93 浏览:347

马军 《石油科学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随着油田开发的发展,为了增加采收率,注入驱油剂的用量逐年增加,随之变化的是采出油气混合液的酸化程度提高,由此导致外输管道内腐蚀逐年上升。以冀东油田D508 mm外输管道采用HDPE内衬修复为例,从施工准备,基坑开挖,断管割除和钢法兰焊接,收发球筒及临时设备安装,清洗、除瘤、通径和机器人探测,内衬设备及HDPE管准备,HDPE管焊接,HDPE管道强度和严密性试验,HDPE管等径压缩与穿插,强度试验和端口连接,内衬修复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了管道采用HDPE内衬修复技术流程。工程实践证明,内衬修复效果良好。

南堡油田注水系统阻垢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78 浏览:349

吴鹏 李泽 叶鹏 许腾泷 《石油科学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南堡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入水水质不稳定、注水水性变化以及外来液矿化度高等因素,造成供水管道、注水管柱及注水层结垢,给油田开发带来严重的危害。通过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量化垢的组分,分析注水结垢的影响因素,找出供水管道和注水井注水管柱结垢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阻垢技术研究。通过采取控制成垢离子含量、物理防垢、化学防垢等综合措施,明显降低了结垢趋势,保障了油田注水开发。

农户视角下的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基于吕梁市和临汾市农户调查 下载:44 浏览:444

任红燕 李惠 邢虹娟 马慧敏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4期

摘要:
采用参与性评估方法(PRA)对吕梁市和临汾市200户农户进行了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从农户视角评价山西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效果,结合农户建议提出根据林种适当延长退耕还林补助年限;分区域适度提高退耕还林补助标准;加强退耕还林农户技术指导和培训;发挥林业资源多重效益,扩大吕梁山区退耕还林补助范围等政策建议,为进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提供政策依据。

厂拌热再生混合料性能研究与应用效果评价 下载:73 浏览:347

王亚奇1 丁文胜1 王军1 葛浩2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沥青路面在交通荷载、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其使用性能会出现衰减。鉴于此,开展了厂拌热再生混合料在路面上面层的应用研究。首先进行配合比设计研究,再从水稳定性能、高温性能和低温抗裂性能等评价指标对比分析不同掺配比例的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为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路的铺筑与现场检测。研究表明,上面层用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良好的高低温和水稳定性能,能达到常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应用要求,试验段路面各检测指标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农业产业化精准扶贫工程SWOT分析及效果评价——以施甸县摆榔乡和木老元乡为例 下载:83 浏览:481

戴波 徐涛 毕忠鹏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农业产业化是精准扶贫理论中"五个一批"的最重要一环,是实现永久脱贫、真脱贫和避免返贫的根本出路。保山施甸县精准扶贫乡村一级的产业扶贫"三百工程"的"政府+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种养殖大户+合作社+小区/园区+农户"模式、"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等,是因地制宜精准到村到户的实效做法,培育了一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了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生态效益明显、扶贫收效好。存在资金扶持持续性、农户参与积极性、示范带动性不足问题,打造品牌、加强技术服务和促进互联网+订单农业的发展是解决对策。

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防治措施效果评价 下载:42 浏览:476

葛浩 张迪 刘旭东 《交通技术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结合云南省某高速公路的实际情况,对长大纵坡沥青路面车辙病害进行调查与成因分析。依据相关研究成果,选取路面中面层作为该高速公路长大纵坡段抗车辙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对4种不同类型的抗车撤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了研究,对比分析和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效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基于双目标维度视角的农合机构发展效果评价:广东案例 下载:76 浏览:426

邓伟平 《金融研究杂志》 2018年4期

摘要:
保持可持续发展和提升支小支农力度是农合机构面临的"双重任务"。文章基于广东省83家农合机构的调研数据,对农合机构双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合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支付支农能力也不断提高,但农合机构信贷支小支农的力度有所减弱。应通过信贷技术创新、实施优惠的财税政策、调整信贷经营政策、制定更加精准的涉农考核指标,引导农合机构在坚持可持续发展前提条件下提升信贷支小支农力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