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浅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文化自信研究 下载:69 浏览:382

王秋昱 刘丽喆 《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形式是多样的,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长期凝聚积累的一个重要过程。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将六大中国的传统节日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既添增了更多人文情结,也体现出了社会召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传统节日几千年的文化在社会中拥有至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传承与发展增强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肯定,激起中华民族优秀的生机与活力,进一步加强文化自信的提高。在全球化价值观日渐相同的激烈背景下,保持一颗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心是最后一道堡垒和防线。坚持传统节日文化是抵抗外来思想文化冲击,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提供重大保障。本文首要研究了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提高文化自信,基于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现状带给当代国民的价值和重要意义。如何正确地传承节日文化与现代化相结合。

当代岭南舞蹈审美现代性阐析 下载:24 浏览:299

仝妍 王情 《中国艺术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审美现代性在中国的后发性发展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并呈现出不同于西方的特异性。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建构不仅影响了当代艺术的审美范式,同时也影响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当代岭南舞蹈以传统舞蹈为根基,在动态发展中形成其独特的区域性审美现代性经验,展现出中国民族舞蹈文化的历史性与多样性。作为时代审美精神与意识,审美现代性在精神价值层面的不断丰富与发展,推动了岭南舞蹈的风格流派以及当代岭南舞蹈文化艺术共同体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媒体传播的新方法——以《如果国宝会说话》为例 下载:53 浏览:391

李颖1 唐磊2 《中国新闻传播》 2020年8期

摘要:
近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文博类"节目以精美的制作、有趣的文物故事令观众耳目一新、叹为观止。中央电视台系列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改变以往文博类电视节目惯用的讲述方式,以5分钟的微纪录片为载体,融合新媒体平台,以轻松、萌趣、生动,"俘获"了一大批年轻观众。"您有一条来自国宝的留言,请注意查收。"——这是每集节目片头语的第一句,既像来自于国宝的召唤,又是传者与受者之间一份很特别的约定。

武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 下载:62 浏览:461

傅晓1 王超2 《中国体育科学》 2019年8期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武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的发展关系着民族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武术在学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通过强调武术教育中的"规范性"、重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以及将"国学"融入到武术套路的编排等策略中,提高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发展,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中国表达 下载:68 浏览:380

赵义良 《哲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入阐释了文化自信的现实根基、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性指导。文化自信的内涵呈现为实践维度、理论维度、民族维度、时代维度和价值维度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前两个维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现实基础和思想内涵,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定性";民族维度和时代维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身份"属性,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定位";价值维度则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旨归,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定向"。理论与实践的"定性"、民族与时代的"定位"与价值的"定向",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系统结构体系,同时也在根本意义上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中国表达。

践行文化自信的公共文化治理:价值内涵、实践场域和行动取向 下载:42 浏览:372

颜玉凡1 叶南客2,3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在公共文化治理中践行文化自信。这种系统治理以文化治理理念的变迁演进和建构价值理念自信为国家制度场域,以实现公民文化权利和建构文化生活自信为文化生活场域,以重塑文化产业的公共精神和建构文化生产自信为文化生产场域。它需要在文化行政中坚持意识形态引领,发挥公共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的政治治理作用;在文化生活中围绕居民文化诉求,通过弘扬时代文明新风来展开文化生活治理;在文化生产中秉持公共价值关怀,发挥文化生产治理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推进作用,并在多层面协同治理中合理定位参与主体的主要角色,通过良性互动实现共治。这种新时代公共文化治理的建构性功能,能够不断巩固文化自信。

光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下载:74 浏览:273

王向贤 《物理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中实现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要求。在光学这门古老而年轻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思考和挖掘相关光学知识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诸如:光的"波粒二象性"与"易经"中"太极"的"阴阳两面性",电磁波的光速统一性与自身价值的认同性,光的全反射与光纤之父"高锟",望远镜与中国"天眼"和南仁东,量子卫星的"墨子号"命名等,并付诸于实践,从而实现光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和同向同行,既提高光学教学效果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

微文化下文化自信融入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实践的路径研究 下载:59 浏览:410

邹杰婷 《当代市场营销》 2019年10期

摘要:
文化自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向心力、民族凝聚力,因而对学生而言,既是其价值观的体现,也是其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的重要衡量标准,如何让学生在暗流涌动的文化环境中坚定文化自信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的关键举措。处于当前的微文化环境,如何充分利用微文化环境在信息传播、分享等方面的优势,使文化自信自然地融入到思政教育实践中就成为当前教育工作需要关注的问题。文章将以高职院校为例,对微文化下文化自信融入思政教育实践的路径进行探究。

文化自信语境下提升大学生传统文化认同的价值意蕴 下载:70 浏览:471

杨红英 《中国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教育,提升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一是培育公民国家认同与塑造国民价值秩序的理论诉求;二是文化多元化时代抵御外来文化渗透与维护我国文化安全的现实要求;三是有助于更好地培育价值观自信,实现以文化人的战略目标,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四是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教育同构性研究 下载:40 浏览:447

刘带 《中国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在思想内容、实践基础、价值作用、目标导向等方面具有高度契合性。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向心力的坚定信念,是人们对自身文化认同的强力体现,也是培育与塑造人的理想信念的重要支撑。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要准确把握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的内在统一性和价值契合性,融思想价值路径、实践价值路径、道德价值路径、目标价值路径等于一体,同构大学生文化自信与理想信念教育,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和理想信念的生成。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下载:310 浏览:1322

弭依伸 《当代音乐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音乐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作曲人的心境、格局,因此将音乐教学与文化自信有机结合,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构建文化自信。文化课对于学生性格以及能力的影响是单一的,唯有在打好文化课的基础上用艺术课、特长课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丰富学生的人格,健全学生的三观。基于此目的,本研究从创造学习氛围、品读民族音乐、欣赏优秀作品、增强教学本领四个方面就“如何在初中音乐学科中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展开探讨。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实践 下载:63 浏览:649

戚莹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10期

摘要:
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通过合唱形式进行诵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基于此,本文将着重探讨小学合唱社团开展古诗词吟唱的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实施策略。

品味悠悠诗韵,厚植文化自信——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小学语文古诗词任务群例谈 下载:78 浏览:781

陈冬梅 《中文研究》 2024年4期

摘要:
古诗词无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进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去品味古诗词的独特韵味,具有多重重要意义。对此,本文围绕基于跨学科学习的小学语文古诗词任务群例谈,还有实施跨学科古诗词任务群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文化自信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浸润式教学策略 下载:67 浏览:783

赵培 《中文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承载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本文旨在探讨浸润式教学策略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通过融入文化情境、诵读经典诗词、解析诗词意象以及实践创作诗词等四个维度,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文化素养及文化自信。

基于文化自信的经典诗词英译赏析校本课程建设探究 下载:116 浏览:1276

黄晓华 《中文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为了贯彻党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系列论述指示批示精神,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并提高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为目标,我校聚焦育人方式转变,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新课程管理制度,结合实际进行经典诗词英译赏析校本课程建设与实践。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 下载:75 浏览:798

张瑞红 《当代中文学刊》 2024年3期

摘要:
在浩瀚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古诗词犹如璀璨星辰,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文化内涵,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心田。高中语文课程作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古诗词教学不仅承载着引导学生领略古典文学之美的重任,更肩负着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本文旨在探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有效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同时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古典诗词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小学语文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 下载:141 浏览:1425

于萍 《当代中文学刊》 2023年4期

摘要:
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文化自信的基石。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可以为培养孩子的核心素养打下基础,从而获得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提升人文修养、开阔文化视野。于永正老师说:“儿童的语文,是涵养的语文,重在积累。”而积累的有效途径便是诵读。因此,做好小学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关键,就是要从诵读入手,探寻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古诗词的方法。

以新课标为引领,融合语文与道德与法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 下载:118 浏览:1507

盛岚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本文提出小学语文课堂融合道德与法治教学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措施,力求解决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重视程度不足以及教学模式单一的问题,从而确保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吸收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形成高水平的文化素养。

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词为例,浅谈培育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 下载:221 浏览:2232

黄雅萍 《当代中文学刊》 2022年11期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指出文化的繁荣兴盛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文化自信的坚定对于国家的兴衰、文化的安全以及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诗词为例,探讨培育文化自信的教学策略,为教师们提供参考。

以建安风骨为例,浅谈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文化自信的策略 下载:214 浏览:2159

乐秋芳 《当代中文学刊》 2022年11期

摘要:
中华古诗词是一种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主题的选择和构思都十分巧妙,通过描绘事物来表达情感;其韵律严谨,易于记忆,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广博与深邃。引导学生去理解、欣赏和模仿这些古诗词,是提升他们文化自尊心的关键方法。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