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PD-L1和TIL表达与妇科肿瘤预后相关性研究进展 下载:32 浏览:287

韩滕 唐丽萍 包乐 《肿瘤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又称B7-H1,是免疫反应中极其重要的协同刺激分子。PD-L1在心、肝、肾、肺等多个器官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中广泛表达,肿瘤发生时机体内的肿瘤微环境会使得浸润性T细胞高表达程序性死亡-1受体(pro-grammed death-1,PD-1),同时肿瘤细胞中PD-L1的编导上调,与PD-1受体相结合,导致肿瘤微环境中PD-1/PD-L1通路持续开放,进而导致T细胞凋亡,肿瘤细胞则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发生肿瘤免疫逃逸。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被认为是反应宿主对抗实体肿瘤的主要免疫机制。全文就PD-L1和TIL的表达与妇科肿瘤预后相关性进行综述。

PD-L1单抗对EGFR敏感性突变肺癌细胞PD-L1表达及对增殖的影响 下载:35 浏览:296

李鹏 吕晓东 常玉喜 《肿瘤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PD-L1单抗对EGFR敏感性突变肺癌细胞PD-L1的表达及对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来我院检查的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标本中游离PD-L1(sPD-L1)蛋白含量。建立肺癌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体系。[结果]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sPD-L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而肺鳞癌组与肺腺癌组sPD-L1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t=2.584,P=0.086);野生组与突变组sPD-L1表达水平亦无统计学差异(t=2.215,P=0.097)。sPD-L1表达量与患者性别、年龄、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的吸烟史、肿瘤转移相关(P<0.05)。EGFR敏感型sPD-L1表达率明显高于EGFR野生型(t=12.365,P<0.001)。加入PD-L1单抗后,EGFR的sPD-L1的表达水平有明显下降趋势,而EGFR野生型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t=2.154,P=0.958)。PD-L1单抗使用后,PC9、HCC827等EGFR敏感型细胞株共同体系中T细胞明显增加。[结论] sPD-1表达与EGFR敏感性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患者是否吸烟、肿瘤转移相关。与此同时,EGFR敏感突变肺癌细胞行PD-L1单抗干预后,sPD-L1的表达量明显降低,T细胞增殖明显。

32例脑膜瘤患者术后死亡原因分析 下载:22 浏览:217

武宏杰 李静 徐东晓 张谦生 崔涛 《肿瘤研究》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脑膜瘤患者术后的死亡原因。[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诊治的脑膜瘤患者共计1086例,其中术后住院期间死亡32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术中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措施进行总结,分析影响死亡的原因。[结果]在32例死亡病例中,23例肿瘤位于颅底,占71.8%。其中术后脑血管痉挛11例,占22.92%,其他依次为术中出现失血性休克(8例)、术后颅内血肿(8例)、术后重度脑水肿(8例)、术中脑膨出(5例)、术中血管直接损伤(3例)等。[结论]颅底脑膜瘤患者死亡率最高;术后脑血管痉挛乃至脑梗死的患者死亡居多,术后失血性休克、颅内血肿、重度脑水肿及因术中脑膨出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 下载:82 浏览:362

董丽娜 王静萱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含顺铂方案的化疗是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方式,不耐受顺铂化疗的及一线标准化疗后发生疾病进展的患者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有限,平均生存期约5~10个月。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抑制剂在大型临床试验中显示出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和可耐受的安全性,为改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带来了希望。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是第一个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的治疗晚期尿路上皮癌的一线免疫治疗药物。2种PD-1抑制剂Pembrolizumab和Nivolumab,3种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Durvalumab和Avelumab,先后获得美国FDA批准作为含铂方案化疗进展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二线治疗药物。全文就PD-1/PD-L1抑制剂在晚期尿路上皮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淀粉样前体蛋白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下载:39 浏览:297

王琦1 陆红玲2 徐刚1 《肿瘤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淀粉样前体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及其家族成员类淀粉样前体蛋白1和2(amyloid precursor-like protein 1/2,APLP1/2)是高度保守的Ⅰ型跨膜糖蛋白,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中。近年来报道,APP和APLP2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表达升高,并与癌症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PP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中的死亡受体6(death receptor 6,DR6)参与癌细胞的增殖、转移和侵袭。了解APP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作用将为临床在癌症的诊断及治疗上提供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有望成为抗癌药物候选作用靶点。

生死之间——晚清临终诗的多维考察 下载:39 浏览:216

郭文仪 《国学研究》 2020年4期

摘要:
临终诗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主题,往往产生于作者在死亡焦虑下的不朽追求。由于临终诗的预期阅读者并不是作者本人,而是生者,因此,作品的写作就成为一场预设有观众的公开告别,不同的创作情境影响了作品的呈现与表达。晚清临终诗的写作与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局密切相关,其流传与影响也有其叠加性与偶然性。

向死存在对智慧的影响:观点、机制及评价 下载:16 浏览:222

李抗1,2 汪凤炎1,2 王振东1 史娟1 魏新东1 熊咪咪1 《心理学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向死存在对智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三种观点及相关证据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提供了解释机制:(1)向死存在助推智慧,使人谦卑、超越、利他、公平和宽容等,其主要解释机制是创伤后成长理论;(2)向死存在阻碍智慧,引起心理不健康、自我服务偏见、内群体偏见、贪婪、物质主义等,其主要解释机制是恐惧管理理论;(3)向死存在是否助推智慧受到如自尊、权力感、自我构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等多种因素的调节。文末评价了过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即概念界定问题、向死存在的心理阶段性问题和文化世界观的内涵问题,并提出了化解之道。

生生:儒家超越死亡焦虑的根本路径 下载:56 浏览:259

高志强 《心理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生生"思想是儒家超越死亡焦虑的根本路径,具体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宇宙自然视域下的"原始反终";血脉和精神传承视域下的"父死子继";丧礼和祭礼视域下的"慎终追远";体生和不朽视域下的"存顺没宁";生死抉择视域下的"杀身成仁";知命和立命视域下的"顺受其正"。儒家以"生生"思想统摄生死,彰显了深沉的人文智慧。

关于电影《吾儿不肖》 下载:69 浏览:469

坂井洋史 《文学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本文系基于"广义的互文性"概念,试图把巴金1940年代代表作《憩园》中所有"故事"无遗漏地剔抉出来而确认其内涵的一系列工作之一部分。论者注目于《憩园》所提两部电影之一《吾儿不肖》,确认电影的梗概及其有关具体信息,以填补过去《憩园》解读中的空白;与此同时,还指出作为"父子故事"的《憩园》中弑父因素的缺席以及"死亡"在文本情节中起到的特殊作用,提出《憩园》精读的新视角。

改善仔猪饲养温度环境降低仔猪死亡率 下载:13 浏览:371

孙有文 《当代畜牧兽医》 2019年3期

摘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母猪产床仔猪活动区域的环境温度与断奶前仔猪死亡率的关系和对策.

时滞耦合van der Pol-Duffing振子环的动力学分析 下载:70 浏览:442

施添添 茅晓晨 《动力技术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研究含时滞的大规模van der Pol-Duffing耦合振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通过讨论特征方程根分布情况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并在耦合时滞和强度平面上给出振幅死亡区域.结合数值算例,揭示同步和异步周期振荡、概周期运动以及混沌吸引子等现象.基于非线性振子电路和时滞电路,构建电路实验平台,有效验证理论和数值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时滞可以显著影响系统动力学特性,如诱发振幅死亡、稳定性切换以及复杂振荡等.

2010-2016年浙江省台州市前列腺癌发病与死亡分析 下载:77 浏览:484

乔冬菊 王良友 郭颖燕 柴文杰 李思瑜 刘令初 谢文军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2010-2016年台州市前列腺癌发病与死亡情况,为台州市前列腺癌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6年台州市前列腺癌发病和死亡数据,计算分地区(城市、农村)、性别以及年龄别发病率。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标准人口和Segi’s标准人口对粗发病率进行标化,估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结果 2010-2016年台州市前列腺癌发病率为14.26/10万,(中标率为12.14/10万,世标率为9.58/10万);死亡率为4.34/10万(中标率为3.48/10万,世标率为2.77/10万)。2010-2016年台州市前列腺癌发病率在50岁年龄组之前处于较低水平,5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迅速增长,死亡率在65岁年龄组之前处于较低水平,65岁年龄组开始迅速上升。2010-2016年台州市前列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呈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20.4%(95%CI:12.5%~28.8%),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13.0%(95%CI:8.9%~17.2%)。结论 2010-2016年台州市前列腺癌发病率、死亡率高、上升迅速。老年男性人群是前列腺癌的高危人群,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早期筛查,加强预防和控制。

2016年黔南州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分析 下载:85 浏览:496

黄军 蒙光化 孔祥应 李霞 罗再琴 《预防医学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黔南州2016年≥60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防治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黔南州2016年≥60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登记数据进行分析,分别计算黔南州2016年≥60岁老年人群肿瘤发病(死亡)率、年龄别发病(死亡)率、标化发病(死亡)率、截缩发病(死亡)率及累积发病(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2016年黔南州≥60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21. 62/10万,中标率153. 05/10万,世标率146. 86/10万,截缩率(35~<64岁)为243. 65/10万,累积率(0~<74岁)为16. 53%。2016年黔南州≥60岁老年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为94. 19/10万,中标率60. 67/10万,世标率58. 82/10万,截缩率(35~<64岁)为132. 61/10万,累积率(0~<74岁)为9. 53%。肺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鼻咽癌是黔南州老年人群主要的常见恶性肿瘤,占全部新发病例的49. 51%;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胰腺癌是黔南州老年人群主要的肿瘤死因,约占全部死亡病例的52. 61%。结论肺癌、消化道癌是黔南州老年人群主要恶性肿瘤,应加强监测与干预。

阜阳市HIV单阳家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情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65 浏览:447

胡冰1 胡允凯1 贺磊1 吴荣涛2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阜阳市HIV单阳家庭抗病毒治疗及时性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收集截至2015年12月31日阜阳市HIV单阳家庭的基本情况和治疗与随访信息,根据单阳家庭确诊后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时间分为及时治疗和未及时治疗组。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相关的因素。结果全部1 121名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中,及时开展抗病毒治疗比例为47.7%(535/1 121),并呈逐年增高的趋势(Z=-5.70,P<0.001)。HIV单阳家庭阳性配偶治疗及时性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女性的0.61(0.45~0.82)倍,CD4+T淋巴细胞计数(个/μL)200~349、350~500、>500者分别是<200者的0.43(0.31~0.60)、0.14(0.10~0.21)、0.08(0.05~0.13)倍;31~45岁与46~岁组是30岁以下组的1.84(1.18~2.87)、2.10(1.30~3.40)倍,其他职业是农民的1.66(1.21~2.29)倍... 更多

浙江南部海域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估算及资源评价 下载:65 浏览:461

任采妮1 麻秋云1,2,3,4 戴小杰1,2,3,4,5 叶深6 《水产研究进展》 2024年2期

摘要:
为了评估银姑鱼资源开发状态,实验根据2016年在浙江南部海域底拖网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银姑鱼的生活史参数,并基于单位补充量模型对其资源状态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不同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选择性对资源评价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银姑鱼渐近体长估计值为25.36cm,生长速率为0.32/年,当前开捕体长(13.52cm)远小于其初次性成熟体长(17.79cm);自然死亡系数估计值为0.74,总死亡系数为2.62,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为1.88。基于以上参数,构建了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PR模型和单位补充量亲体生物量SSBR模型,随着F的增加,YPR先增大后减小,而SSBR则减少。银姑鱼生物学参考点F0.1为0.78,Fmax为3.43,F20%为0.66,F40%为0.33,可知当前捕捞强度远大于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警戒线F20%。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将明显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研究结果和相关生物学参考点的估算值,而不同选择性系数,尤其是开捕体长,也直接影响单位补充量模型的结果。研究表明,当前浙江南部近海银姑鱼种群已处于补充型过度捕捞状态,为维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建议适当减小开发力度,增大开捕体长;为提高资源状态评价的准确性,建议减小自然死亡系数的不确定性。本研究可为银姑鱼资源的养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特征分析 下载:61 浏览:509

​薛晶 陈洪苹 钟镝 李国忠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探讨不同Org10172治疗急性卒中试验分型(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急性脑梗死为根本死亡原因的7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按照TOAST分型方法进行亚组分类: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型)、心源性栓塞型(CE型)、小动脉闭塞型(SVD型)、其他原因型(ODC型)及不明原因型(UND型)。比较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特征。结果 (1)LAA型死亡构成比(55.1%)最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2)LAA型住院病程最长(4.55±4.34)d,高血糖、高血脂、既往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病率及胆固醇水平高于其他卒中亚型;CE型以女性为主,死亡年龄最高(73.68±9.82)岁,主要分布于75~84岁,D-二聚体升高、既往心房纤颤、心脏瓣膜病及心衰患病率高于其他卒中亚型,且心房纤颤在心血管危险因素中所占比例最高;与其他亚型相比,SVD型男性、入院时高血压、吸烟史所占比例最高。(3)住院期间并发症在不同病因分型患者中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梗死部位方面,CE型以前循环为主,LAA型及SVD型则以后循环为主(均P<0.01);LAA型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为脑疝和脑干梗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型主要死于脑疝,SVD型主要死于脑干梗死(P<0.01)。结论不同TOAST分型死亡患者在基线特征、梗死部位、直接死亡原因方面均存在差异,临床中需加强对患者病因分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对高危患者进行管理。

HbA1c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与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34

顾方方 韦凡平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功能、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术前静脉HbA1c水平分为两组,其中A组患者HbA1c值<8%,而B组患者HbA1c值≥8%,每组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舒张末期内经(LVDd)水平、左心房大小(LAd)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随访MACE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A组患者术后Killip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水平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LVDd、LAd及LVEF水平均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患者随访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随访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高HbA1c水平可能影响行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心脏功能恢复,导致MACE和死亡风险上升。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35 浏览:469

王佳 玉魏欣 徐晓薇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心血管死亡以及心源性再住院的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以2015年9月至2017年8月于本院因心力衰竭住院、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的心力衰竭患者建立动态队列,收集患者首次住院时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指标作为基线资料,每6个月对患者进行1次电话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心血管死亡和心源性再住院。结果平均随访(15. 09±4. 81)个月,在发生终点事件的患者中,女性多(58. 44%vs. 45. 45%,P <0. 05),平均住院时间长(11. 47±5. 34 vs. 9. 38±3. 22,P <0. 01),超敏肌钙蛋白I(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I,hs-cTnI)和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高,血红蛋白和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 GFR)低(113. 45±22. 87 vs. 128. 65±22. 02,P <0. 01; 64. 43±23. 70 vs. 74. 75±17. 44,P <0.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贫血及hs-cTnI升高以及e GFR水平是HFPEF患者心血管死亡以及心源性再住院的危险因素(OR=2. 56~8. 91,P <0. 05)。结论贫血和hs-cTnI升高使HFPEF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因心源性再住院风险分别增加4. 86倍和8. 91倍。

龙游县2010~2015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和寿命损失分析 下载:79 浏览:453

徐艳平 刘文学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了解龙游县2010至2015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龙游县全人群死因监测和人口资料分析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和标化减寿率(standard 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SPYLLR)等。结果 2010至2015年龙游县脑血管病占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61.45%,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为173.26/10万,标化死亡率为132.23/10万,男性总体粗死亡率高于女性;从长期趋势上看,男性与女性以及合计心脑血管病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病的年龄性别死亡率均随年龄逐段上升,从55~岁年龄段开始明显升高。心脑血管病减寿率为6.71‰,男性(8.61‰)高于女性(4.75‰);标化减寿率为5.95‰,男性(7.42‰)高于女性(4.32‰)。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龙游县处于较高水平,是严重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重点关注男性、中老年人群的防控工作,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是关键。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 下载:76 浏览:499

陈强 李明亮 黄新亮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与疾病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基本信息,测定每位患者血清脑啡肽酶水平。对患者进行2年的随访,收集在此期间患者死亡及再次出现心力衰竭(HF)症状的情况。结果心力衰竭患者共358例,男185例,女173例,平均年龄(55.31±3.56)岁。不同结局的随访患者其初始脑啡肽酶水平,心力衰竭死亡组共78例,血清脑啡肽酶水平(1.43±0.04) ng/mL;心力衰竭复发组共83例,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为(1.05±0.03) ng/mL;单纯心力衰竭组共197例,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为(0.56±0.03)ng/m L,三组患者脑啡肽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72,P <0.01);心力衰竭患者脑啡肽酶水平更高组(0.45~0.78、0.79~1.15、> 1.15 ng/mL)相比<0.45 ng/mL患者更易出现心力衰竭复发(OR=1.032、1.384、1.508,P <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发现心力衰竭患者脑啡肽酶> 0.78 ng/mL时其死亡(OR=1.442,P <0.01)与复发(OR=1.322,P <0.01)的风险增加。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脑啡肽酶水平与患者复发以及死亡存在相关性。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