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近代中国刑事上诉制度的生成及展开 下载:83 浏览:512

胡震 《中国法学研究》 2020年9期

摘要:
清末民初法制改革中,中国古代上控制度被来自西方的近代上诉制度所取代。上控和上诉的首要制度目的均是平反冤狱、保证司法公正。二者在制度内容、功能和理念上的相似性,为清末法律移植提供了便利条件,使上诉制度在近代中国得以顺利生成。但上控和上诉是分别镶嵌在传统和现代的两种异质型制度,上控的重心在行政控制,上诉则围绕案件事实及规则适用展开。立法上,上控所承载的社会控制、治理信息传递、督察官员等功能被剥离,新的上诉制度则被赋予了统一法律适用、终结裁判、保护被告人权利等现代司法功能。在司法实践中,围绕是否应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判决确定性、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上诉期限等问题,民初产生了一系列纷争。采用比较历史法律方法研究这些在当前司法中仍时有显现的问题,有助于认识和推动当前司法改革。

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局与破解之维 下载:86 浏览:506

陈小君 《中国法学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宅基地使用权的制度困局,源于宅基地承载的社会保障功能和经济价值功能间的冲突加剧,而流转开禁下的制度因应设计亦难点众多。破解之维,一是完善宅基地使用权取得规则,在取得条件上坚守宅基地使用权的身份属性和基本原则,肯认不同情形下的权利分野,丰富宅基地的申请与重新分配制度并完善配套法定程序;二是照应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开禁的现实需求并预设规制,其中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边界、宅基地法定租赁权的制度设计、农房买卖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的实现路径为其重点;三是补全宅基地使用权消灭机制,完善宅基地使用权收回制度和自愿退出机制,积极探索以保障宅基地资格利益为核心的宅基地使用权回复路径。民法典物权编应以"得丧变更"为主线完整展开宅基地使用权制度的构建。

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三阶层与四要件下的分别讨论 下载:35 浏览:297

高丽丽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0年9期

摘要:
在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下,关于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分别存在构成要件符合性阶层、违法性阶层以及有责性阶层的讨论,根据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内容特征,它应该作为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中的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在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中,被害人危险接受应被定性为超法规的正当化事由。以被害人危险接受作为阻却构成要件该当性事由为前提,以四要件中的犯罪客体与犯罪客观方面为媒介,被害人危险接受因不存在法益侵害而排除对法益(犯罪客体)的侵害,以及被害人危险接受不符合构成要件而排除犯罪的客观方面,通过这样的理论表述转换,三阶层犯罪论体系与四要件犯罪构成体系中的要素实现了理论衔接与契合,被害人危险接受的定位在两个体系下实现了贯通。

《春秋》“郑伯克段于鄢”史事新论——以共叔段为中心的考察 下载:41 浏览:187

白国红 《历史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两周之际,本为王朝根基的宗法制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上自王室,下至诸侯国,大小宗之争愈演愈烈。本文以《左传》隐公元年的记载为切入点,结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陆)中的郑史三篇,对春秋初期郑国君位之争的主角之一共叔段的失败原因进行了探讨。文章从共叔段对封邑的经营成效,出奔后的作为,以及与郑国卿大夫集团的关系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其母武姜是他觊觎郑国君位的推手,而其政治谋略和魄力的匮乏,以及郑国特殊的政治生态,决定了他在这场争斗中绝无取胜的可能。发生在郑国的这场君位争夺,是这一时期小宗夺权失败的一个经典案例,更是周王朝宗法制由上而下持续崩坏的一个表征

电视台法制节目如何提升舆论引导力 下载:43 浏览:342

李力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12期

摘要:
随着电视节目的繁荣发展,以《今日说法》、《道德与法治》等为代表的法制电视节目相继开播,对于提高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推动我国法制进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年来,电视台法制节目以案例的形式详细记录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的伟大进程,向不计其数的观众宣传了法律知识,普法效果十分显著。在十九大提出深化依法治国实践的新形势下,如何让拥有庞大受众群体和极大影响力的电视台法制节目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力,成为了摆在学界和业界面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本文从坚持法治思维、丰富节目内容、创新传播形式、保证信源真实四个方面展开详细阐述,希望能对我国电视台法制节目提升舆论引导力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韩国电子诉讼的现状及其裁判实务的改善方向 下载:65 浏览:428

郑永焕1 朴顺善2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1期

摘要:
序言因智能手机的急速的普遍,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快速的变化。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法律制度相融合,我们的法律环境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韩国在2003年开发电子督促系统,体现了电子法院的总计划;2004年建立为树立司法电子档案计划的诉讼文书的电子交换系统。

浅论两汉“孝妇感天”历史叙事的法制背景 下载:62 浏览:84

王安宇 《国学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西汉"东海孝妇"与东汉"上虞孝妇"是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较大的故事。这两则充满迷信色彩的故事被史家班固、范晔当做信史,这足以说明"灾异对解决冤案是有效的"这种想法在当时的社会有广泛的影响。这种"迷信"的想法成为时人一种认同的价值观,是两汉的司法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引入"上天感应"的结果。正是汉宣帝以来开始见于正史的灾异之后察举冤狱的制度,让百姓逐渐认同了感天可以伸冤的"现实"。民众在旱灾过后有很大机会沉冤得雪,不是他们自我安慰的想象,而是存在于两汉司法制度中的重要内容

双酶法制备薏米多肽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下载:47 浏览:351

林栋1,2 李习美1 周玛丽1 田丹1 张丽芳1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11期

摘要:
以薏米蛋白液为原料,采用双酶协同酶解的方法制备薏米多肽。以水解度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薏米多肽的制备工艺;利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OH·)清除率和铁氰化钾还原法评价了薏米多肽的抗氧化性。结果表明:薏米多肽的最佳制备条件为:选用胰蛋白酶与碱性蛋白酶双酶协同酶解(酶活比6:4),酶解时间3 h、酶解温度50℃、酶解pH9.0、底物浓度3%、加酶量1000 U/g,在此条件下,薏米蛋白液的水解度为18.05%。薏米多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大,其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和还原能力均显著增加,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效应。薏米多肽对3种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8.39、0.22 mg/mL和3.33 mg/mL。

乙醇提取法制备核桃浓缩蛋白及功能性质分析 下载:73 浏览:482

周苗苗1 敬思群1 苏乐萍1 郑力1 王德萍1 纵伟2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19年4期

摘要:
以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采用乙醇提取法制备核桃浓缩蛋白,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分析了核桃浓缩蛋白的功能性质。结果表明,核桃浓缩蛋白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0%、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70 min、料液比1:10,在此条件下核桃浓缩蛋白提取率达87.07%±0.21%,其蛋白含量(以蛋白质含量计)为69.24%±0.15%;核桃浓缩蛋白的持水性和持油性明显高于大豆浓缩蛋白,乳化性和起泡性均低于大豆浓缩蛋白。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的公法基础——以《土地管理法》第62条之解读为线索 下载:62 浏览:440

高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应当以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等公法规范为基础。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政府管理农村宅基地时应当以助力宜居乡村建设、确保土地合理利用和营造地权实现环境为追求目标,这些目标也构成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之法律表达的公法限制。以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的应然目标检视新《土地管理法》可以发现,该法所涉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具体内容方面存在政府权力运行越位、政府管理职责弱化和政府行为边界模糊的缺陷。以乡村振兴为目标,明晰政府权力与宅基地权利之间的界限,细化政府管理农村宅基地权力清单,从不同规范层次对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予以体系化建构,必将为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政策入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公法基础。

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制路径——以民法典物权编编纂为线索 下载:56 浏览:341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在当前立法研究和改革实践中,"落实集体所有权"未如同"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一样受到重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新时期,针对"两权分离"制度的弊端,将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有利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有助于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有益于实现农民财产权利。在现行农村土地法律制度中,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面临着权利性质错位、主体制度残缺和权利内容贫乏等现实困境。民法典物权编编纂应针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的缺陷致力于彰显其私权品格,健全其主体制度,并充实其权利内容。

集体土地征收程序的法理反思与制度重构 下载:58 浏览:388

高飞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4期

摘要:
由于中国集体土地征收程序欠缺规范性,存在征收决定的程序不透明、被征收人的参与权利无保障及救济渠道欠畅通的制度缺陷,可能导致实践中行政机关滥用征收权。其根源在于重实体而轻程序的历史延续、重效率而轻公平的价值主导和重权力而轻权利的观念指引。当前,应该对重实体而轻程序的历史予以严肃反思,扭转重效率而轻公平的制度价值,以权力与权利的平衡取代重权力而轻权利的法律观念,健全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程序,确立集体土地征收审批前置程序,细化公告征收决定程序,改进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程序,从而以程序控制权力和保障权利,确保集体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的顺畅运行。

溶胶-凝胶法制备离子印迹聚合物及其用于选择性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综述 下载:72 浏览:396

王蓝青1,2 钟溢健1,2 陈南春3 解庆林1,2 《新材料》 2020年10期

摘要:
离子印迹聚合物(Ion imprinted polymers,IIPs)是一种具有三维空间结构,对目标离子有更强亲和力的聚合材料。该材料通常可通过模板离子与功能单体螯合,经交联聚合、模板洗脱后获得。IIPs由于具有结构稳定、特异识别与高选择性等特点,在重金属污染处理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IIPs的印迹位点分布不均、印迹位点包埋过深以及印迹材料传质效率低等问题,限制了IIPs对重金属离子的选择吸附以及后续应用。因此,在IIPs的制备过程中,亟须采取一种理想的IIPs制备方法,解决印迹位点包埋,改善模板离子的洗脱效果,促进印迹位点均匀分布,提高IIPs的传质效率,发挥其独特优异性能。近年来开发了多种IIPs制备方法,通过优化制备IIPs的组装、聚合方式,克服了制备过程中的部分难点,保证IIPs特异识别选择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IIPs的吸附性能。IIPs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基于逐步聚合机理的溶胶-凝胶法和基于连锁聚合机理的自由基聚合法。溶胶-凝胶制备方法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过程易控,产物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热稳定性与结构预定性,得到了广泛应用。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IIPs的工艺途径大致可分为包埋法、共聚法与表面印迹法。包埋法制备过程简便,反应条件温和,有机组分与作用位点稳定均匀分布于材料中,但制备过程容易造成模板离子包埋过深、不易洗脱、印迹位点不易暴露、传质效率较差。基于共聚法制备的IIPs表面粗糙、不规则,具有多孔结构与较大的比表面积,能促进小尺寸粒子进入到材料孔道,提高对模板离子的捕获与识别;但模板离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程度受限,IIPs的功能基团空间取向不稳定,限制了IIPs的特定选择功能。表面印迹法保留了基体材料的性能优势,通过将特异性印迹位点作用(负载、接枝、修饰等)于载体表面,可增大吸附容量、增强传质效率、提高吸附选择性,成为近年来离子印迹聚合物的热点研究方向之一。本文着重介绍了溶胶-凝胶法制备IIPs的主要工艺途径及特点,阐述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典型IIPs(铜、铅、镉、汞、铬)及其选择性吸附重金属的应用,并对IIPs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冷冻干燥法制备有机蒙脱土及其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下载:80 浏览:425

张帅 张健 《新材料》 2020年8期

摘要:
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了有机化蒙脱土(OMMT),利用X射线衍射(XRD)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冷冻干燥对OMMT层间距和表面形态的影响;使用OMMT制备了改性沥青,研究了它对改性沥青物理和高低温流变性能以及抗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干燥能够进一步扩大OMMT的层间距并细化OMMT颗粒的尺寸;OMMT的引入增加了改性沥青的软化点和车辙因子,显著提高了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对OMMT改性沥青进行薄膜烘箱老化(TFOT)和压力容器老化(PAV),分别模拟沥青的短期(ST)和长期(LT)老化。与原始沥青相比,OMMT改性沥青TFOT后的车辙因子和软化点变化较小,PAV后的蠕变刚度和疲劳因子较低,改性沥青的老化指数明显低于原始沥青。OMMT的引入增强了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并有效抑制了改性沥青的热氧老化,当OMMT含量为3%(质量分数)时改性沥青具有最佳的性能。

液滴模板法制备颗粒材料过程中介尺度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 下载:90 浏览:506

汪伟 谢锐 巨晓洁 刘壮 褚良银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以液滴模板法来制备颗粒材料,可通过对液滴以及颗粒界面介尺度结构的形成与反应的定向调控来实现对固体颗粒功能材料的高效制备和性能强化。深入研究液滴和固体颗粒界面介尺度结构与反应-扩散过程的相互关系及其定向调控规律,揭示反应与扩散过程的机制及其耦合,对于实现反应过程强化与理性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液滴模板法制备颗粒材料过程中的介尺度结构调控的研究新进展,着重介绍了界面两亲分子聚集态介尺度结构对液滴形貌的定向调控及对液滴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液滴界面传递与反应对颗粒材料介尺度结构的定向调控,以期为液滴模板法合成颗粒材料的反应过程强化与理性调控提供科学指导。

水土保持法制度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载:74 浏览:474

吴浓娣 王建平 李发鹏 孙嘉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19年11期

摘要:
2011年水土保持法修订实施以来,水土保持制度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水土保持政策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为我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在全面搜集整理近年来颁布实施的水土保持法规政策文件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土保持法制度建设现状与成效,总结了水土保持法主要制度在配套完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法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基于化学腐蚀法制备的光纤微结构传感器 下载:12 浏览:415

上官春梅1,2,3 何巍1,2,3 娄小平1,2,3 骆飞1,2,3 祝连庆1,2,3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利用化学腐蚀法对单模光纤(HI-1060)进行端面微加工处理,制作了一种光纤干涉型传感器。将单模光纤一端放置于40%浓度氢氟酸溶液中腐蚀20 min,腐蚀凹槽深度为45μm,制得的传感器条纹对比度为6 d B,波长间隔14 nm。分别设计不同温度及不同折射率的酒精溶液对传感器的温度特性以及折射率特性进行分析研究。实验发现随着温度的增加传感器的谐振波长发生红移,温度灵敏度和线性度为15.3 pm/℃和0.996;随着酒精溶液折射率由1.341 7增加到1.348 3,传感器的谐振波长发生蓝移,折射率灵敏度和线性度为-1 185.7 nm/RIU和0.951。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化学腐蚀法制作的光纤干涉型传感器对温度以及液体折射率变化均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温度和液体折射率传感测试。

基于CVD法制备的单层二硫化钼的光电晶体管特性研究 下载:15 浏览:369

杨启志1 方佳佳1 王权1,2 《传感器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二硫化钼(MoS2)优异的理化性能在光电晶体管领域的应用具有极大潜力。文中研究了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法生长的MoS2薄膜制备的光电晶体管的性能。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电流也随之增加,但幅度逐渐下降,由于其价带上的电子极易吸收能量跃迁到导带从而产生光电流,但最终会达到响应饱和状态。对基于二硫化钼光电晶体管性能的研究有助于二硫化钼材料在光电传感器上的应用。

浅论如何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下载:64 浏览:449

刘淑云 《财会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管好企业资产保障资产安全,一是要管好三种人;二是制度要有效;三是各级监督要到位。本文就企业如何加强领导及员工教育、制度建设、有效监督等手段进行分析,提出切合实际的资产管理措施。

原位沉积法制备掺杂柠檬酸PI/ZnO复合薄膜及性能研究 下载:26 浏览:281

尹华平 李青 《化学研究前沿》 2018年6期

摘要:
以4,4-二氨基二苯醚(ODA)、均苯四甲酸酐(PMDA)、硝酸锌和柠檬酸(CA)为原料,采用原位沉积法制备PI/ZnO复合薄膜,通过络合剂柠檬酸的加入改善纳米ZnO在聚酰亚胺(PI)表面的分散情况。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面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和红外(FTIR)等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来评价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络合剂可使ZnO颗粒更均匀地分散在PI薄膜中,掺杂柠檬酸的复合薄膜比不掺杂柠檬酸的复合薄膜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当柠檬酸与硝酸锌摩尔比为2∶1,煅烧至350℃,并保温2h制得的复合薄膜对亚甲基蓝降解2h时降解率达97.7%。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