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生态服务功能空间转移定量化研究——以官厅水库流域为例 下载:35 浏览:430

文一惠1 马良1,2 谢婧1 马娅1 朱媛媛1 刘桂环1 《中国环境保护》 2018年4期

摘要:
文章以北京官厅水库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Arc GIS平台,对北京市和张家口市2000、2005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根据官厅水库流域农田单位面积食物生产服务的经济价值调整中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制定官厅水库流域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表,对官厅水库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价值化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状况。引入断裂点模型,计算并提炼官厅水库流域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流转特征,为开展流域生态补偿提供了科学依据。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空间特征及其与居民福祉关系 下载:67 浏览:371

霍冉1 徐向阳1,2 高俊莲1,2 祝婷婷1 鲁博3 《土壤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以典型煤炭资源城市——新泰市为例,基于改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评估模型和空间制图,以2017年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数据为基础,在乡镇尺度上对其生态系统服务和居民福祉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空间特征刻画,并通过构建生态福祉协调指数探讨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的不同关系模式。结果表明,新泰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上呈现出由中心逐渐向外递增的空间分异特征,且低值区域均为采煤沉陷区;居民福祉空间分布则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分布局面,其中非采煤沉陷区居民福祉水平相对较低。利用生态福祉协调指数将研究区20个乡镇的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空间关联关系划分为3种模式:高服务低福祉、服务福祉均衡和低服务高福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措施建议。研究结果有望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实施生态系统分区管理、生态系统服务与居民福祉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大别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下载:43 浏览:404

郑义刚 杨兴柱 朱跃 《地理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5期土地遥感影像解译分类数据,在ArcGIS等软件支撑下,运用当量因子法、敏感性指数、价值变率函数,分析1995~2015年大别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5~2015年,大别山区林地、草地面积持续缩减,耕地、水域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呈增长趋势,林地与耕地面积的变化主导着区域土地利用变化;(2)1995~2015年大别山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整体表现为不断下降的趋势,20年间总计减少17.03亿元,减少幅度为1.59%,林地面积减少是大别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导因素。(3)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构变化来看,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除水源涵养、废物处理、食物生产有所增加外,其他各项生态服务价值均有不同幅度的缩减。(4)大别山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的空间差异显著。格网生态服务价值整体呈现从西北、西南及东南向中部增长的空间格局;地均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部低的分布格局。(5)大别山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缺乏弹性,价值变率反映林地面积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最为明显。

平潭岛“三生空间”格局演变与生态系统服务研究 下载:56 浏览:440

欧惠1 陈娟2 戴文远1 《地理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平潭岛土地利用现状和实际情况,根据土地利用主导功能构建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当量因子法计算平潭岛2000~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三生空间"格局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5年间平潭岛"三生空间"面积变化明显,生活生产空间面积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2 820.77 hm2,增幅达8.67%,而生态空间、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面积都呈减少态势;15年间平潭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持续降低,其中生态空间下降总量最多,达0.99亿元,生活生产空间下降幅度最大,降了65.67%;"三生空间"格局的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产生明显影响,导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生产空间对生态生产空间、生产生态空间以及生态空间的侵占。

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及实践 下载:43 浏览:457

王璟睿 陈龙 张燚 李光德 孙芳芳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9期

摘要:
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本研究从生态补偿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出发,梳理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概述了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及实践在补偿主客体、补偿方式、补偿标准、补偿绩效评价等方面的进展,提出我国生态补偿实施的相关建议,为国内生态补偿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海洋空间规划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下载:56 浏览:430

吕明珠1 李睿倩1,2 胡恒3 李永富4 《海洋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文章系统梳理并比较国内外主要海洋空间规划研究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情况,揭示各类海洋空间规划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异同点,对于海洋空间规划中吸纳生态系统服务知识来促进"多规合一"实践进程,以及实现海洋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海洋空间规划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应用各有侧重,国内外相同类型规划中应用生态系统服务的范围和深度也存在差异。总体上,国内外海洋空间规划中将生态系统服务作为技术工具、评价指标和沟通媒介,以构建合理的海洋空间格局、优化管控成效并增强规划协调性。国外研究侧重运用生态系统服务来创新规划制度安排,国内学界则聚焦于为区划管控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建议深化海洋空间规划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多维度整合研究,推进海洋空间规划更好地融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践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战略要求。

关于生态系统服务中土地整治的影响研究 下载:56 浏览:776

郝波 《电力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获得的各种惠益,构建了人类与自然的桥梁和纽带,将科学与管理决策紧密相连。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实现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土地平整和农田水利等工程措施对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等服务功能的直接影响,指出其既有正向影响,又有负向影响。论述了土地整治对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关系的影响,认为土地整治能影响其间的协同或者权衡关系。概括了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尺度效应,指出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尺度依赖性。深入研究土地整治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影响生态系统服务的耦合机制。期望完善土地整治对生态系统服务影响的研究,为将生态系统服务评价纳入土地整治的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综合损益分析的围填海造地管理—以广西沿海地区为例 下载:39 浏览:352

苏红岩1 李京梅2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1期

摘要:
目前中国政府正执行"史上最严围填海管控措施"。为研究围填海的成本收益,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建立了综合损益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西为例,基于实际调查数据及相关研究成果,对其三个沿海市所辖海域围填海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海、钦州、防城港海域单位面积围填海的收益成本比分别为8.15%、10.74%、19.92%,围填海的成本远高于收益,而这主要源于巨大的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损失。最后,提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围填海管理的对策建议。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关中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及优化研究 下载:308 浏览:3134

张国荣 《土壤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研究发现,关中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存在一定程度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农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占据了大部分土地面积,导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丧失和破坏。同时,部分区域的土地质量较差,存在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进一步削弱了土地的生态安全性。通过识别和优化关中地区的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提高区域的生态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岷江上游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下载:287 浏览:2842

宦吉林 《中国土壤》 2021年8期

摘要:
基于2000-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估算岷江上游各地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分析岷江上游近15年土地利用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探究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林地和草地是岷江上游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草地面积大量减少,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2)ESV总量增加11.94×108元,主要是林地ESV的增加,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是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生态系统服务与林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的变化呈显著正相关,与草地呈显著负相关。

林草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下载:139 浏览:1204

赵鹏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3年11期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林草生态系统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首先,文章探讨了恢复林草生态系统的潜在益处,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概述,强调了生态系统恢复对社会和经济的积极影响。其次,我们深入讨论了可持续利用的概念和原则,以及可持续林草管理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强调了可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的重要性。接着,文章探讨了社会效益与可持续利用之间的关系,强调了如何实现生态系统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的协同效应。最后,我们介绍了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方法论、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以及地区特定性和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通过这些分析,我们旨在为决策者提供有关林草生态系统管理的经济和社会利益的深入理解,以便制定更有效的政策和管理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价值评估 下载:84 浏览:899

宋子悦 陆奇峰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4年12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水土保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应的价值评估。通过文献回顾和案例分析,本文详细阐述了水土保持工程对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等方面的作用,并采用了多种评估方法,如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法等,对水土保持工程的生态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研究结果表明,水土保持工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生态价值巨大。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