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微创保胆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74 浏览:324

郭保中 《诊断医学》 2020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微创保胆取石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100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对照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生活质量和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在手术指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多方面均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腹腔镜手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比较 下载:70 浏览:292

陈永 《诊断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比较腹腔镜疝修复术与开放式无张力疝修复术在成人腹股沟疝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100例我院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疝修复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P>0.05)及预后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复术在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比较 下载:69 浏览:282

杨言殷 《诊断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共89例胆囊结石手术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取石成功率以及结石清除率和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具有良好的临床,能有效降低住院时间,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氨溴特罗口服液联合橘红咳颗粒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70 浏览:314

李晓燕 《诊断医学》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探索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40例支气管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橘红咳颗粒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啰音消失时间、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急性支气管肺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腹腔镜下胃肠道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85 浏览:469

郝磊 《诊断医学》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与传统开腹手术之间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各30例。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开腹手术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时间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镇痛药物的使用均显著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显著低于开腹手术组的2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的胃肠道穿孔修补术用于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小,术后恢复时间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少的特点,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首选治疗方式。

伴意识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急诊血管不同再通方案的疗效比较 下载:82 浏览:519

​朱明慧 张文彬 金肇权 王大明 《神经科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研究伴意识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急诊血管不同再通方案的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选取112例进行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伴意识障碍的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静脉溶栓组、直接介入组和桥接治疗组,分析相关病理因素,观察90 d mRS评分和不良事件。结果伴意识障碍的AIS患者约80%存在颅脑大血管闭塞。静脉溶栓组和桥接治疗组总体预后良好率(20.8%, 15/72)低于直接介入组(32.5%, 13/40)(P<0.05)。三组患者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IS合并意识障碍的主要病理因素是颅脑大血管闭塞,早期血管再通方案适宜选择直接血管内介入治疗。

支架成形术与单纯药物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的疗效比较 下载:76 浏览:489

王俊 严永兴 钟长扬 张艳 魏颖楠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支架成形术及12例单纯药物治疗的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期内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再狭窄率、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脑缺血事件发生率等对比其疗效。结果临床随访73~104个月,平均(90.41±10.86)个月,支架成形术组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管狭窄率(82.50±9.17)%vs(79.83±6.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末支架成形术组患者血管狭窄程度(9.00±15.85)%,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84.83±1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架成形术组有3例出现支架内狭窄,药物组有3例患者完全闭塞;随访期内支架成形术组患者总的缺血事件3例,明显低于药物治疗组8例(P<0.01)。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老年症状性椎动脉中重度狭窄有较好的长期效果,对预防后循环缺血事件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但仍需要更大样本量对照研究证实。

内镜及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86 浏览:514

​周勤伟1 刘民2 奚少东2 徐斌权2 陈俊杰2 董吉荣1 董军3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比较内镜手术及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及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69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分为内镜手术组(32例)和显微手术组(37例)。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显微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组、显微手术组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别为(8.63±1.24)分、(8.67±1.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镜手术组GCS评分升高至(12.79±1.20)分,与显微手术组[(11.23±1.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手术组脑水肿体积为(11.83±4.08)mL,显微手术组脑水肿体积为(18.76±7.9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60,P=0.000)。统计分析结果提示,内镜手术组血肿清除情况优于显微手术组,预后优于显微手术组。结论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内镜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优于显微手术。

海马横切术与其他传统术式治疗颞叶内侧型癫痫的疗效比较 下载:98 浏览:531

​赵全军1 王伟2 王佳3 王涛1 崔绍杰1 史铁钧1 王培新1 李连峰1 黑博1 《神经科学研究》 2018年3期

摘要:
比较海马横切术、前颞叶切除术及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3种不同术式对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认知和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解放军第三〇六医院收治的29例顽固性颞叶内侧型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海马横切术组8例, 前颞叶切除术组10例, 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组11例。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癫痫控制率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包括韦氏智力检查中的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和记忆商(MQ)]。结果 3组患者术后癫痫控制有效率均达80%以上, 无发作率达60%左右, Engel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横切术组手术前后神经心理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颞叶切除术组术后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性海马杏仁核除组患者术后PIQ、FIQ、MQ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前颞叶切除术与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 海马横切术在有效控制癫痫发作的同时可以较好地保留患者认知及记忆功能。

不同茶碱类药物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比较 下载:34 浏览:403

张峰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多索茶碱与氨茶碱对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多索茶碱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FEV1/FVC及PEF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索茶碱在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中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肺功能恢复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微创SuperPATH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下载:226 浏览:2205

沈新诗 杨茂修 王强 张杰 董靖宇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微创SuperPATH入路与直接外侧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 选取院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50例行对比调查,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直接外侧入路,观察组SuperPATH入路,对比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6周与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髋关节功能对比有差异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无差异性,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大于对照组,平均切口长度与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结论 针对初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选择微创SuperPATH入路方式,早期疗效显著,虽然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有助于缩短切口长度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下载:39 浏览:423

李俊 《中国医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所有患者在入院10 d内实施手术。观察组给予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给予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置换时间、出血量、引流量及开始活动时间均明显更优(P<0.05)。术后1个月两组均无死亡发生,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观察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好转。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等优点,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治疗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患者的并发症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

神经内镜和开颅经显微镜清除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下载:91 浏览:947

许小明 陈合成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对基底节脑出血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2022年1月到2023年2月份甘肃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科收治的基底节脑出血64例,根据神经内镜或者显微镜手术治疗分为两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对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相关疗效。结果:神经内镜手术组与开颅组相比较: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手术后血肿残余量少、血肿清除率高、住院时间短、术后14dNISS评分高,90d 存活的患者MRS评分更低(P<0.05),两组间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清除基底节脑出血,相较于开颅手术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血肿清除率高,预后更好,值得推广。

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比较 下载:577 浏览:3621

谢飞 《光电子进展》 2021年6期

摘要: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抽取6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时间范围在2018年3月-2019年3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实施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与对照组, 且切口数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腔内激光和传统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均具有一定疗效,其中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效果更佳,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疗效比较 下载:590 浏览:3606

代永强 《光电子进展》 2021年5期

摘要:
对比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HOLRBT)与膀胱肿瘤电切术(TURRT)两种不同疗法治疗表浅层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于我院泌尿外科选取6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表浅层膀胱癌患者,采用抛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TURRT治疗,观察组使用HOLRBT治疗,对比两种不同疗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25.37±4.17)ml,膀胱冲洗时间(19.17±8.14)min,尿管留置时间(20.18±6.57)d,住院时间(8.27±2.35)d;对照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5.29±7.01)ml、(36.24±9.18)min、(37.10±8.12)d、(14.69±3.57)d,观察组手术指标较之对照组更优,数据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观察组IL-6指标为(15.03±5.68)pg/ml,IL-8(9.32±6.26)pg/ml,IL-10(16.12±7.32)pg/ml,TNF-α(8.45±4.86)μg/ml;对照组分别为(28.53±6.05)pg/ml、(18.19±6.07)pg/ml、(121.03±7.34)pg/ml、(16.46±4.89)pg/ml,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最后,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1例尿路狭窄,1例膀胱穿孔,并发症发生率(6.45%);对照组出现2例膀胱穿孔,3例尿路狭窄,2例闭孔神经反射,并发症发生率(22.5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能够对表浅层膀胱癌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HOLRBT安全性更高。

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疗效比较 下载:216 浏览:2196

师文 庄慧(通讯作者)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1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不同药物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360例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A、B两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别用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30天,统计各组治疗有效率、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评分等指标。结果 三组中A组治疗有效率、泪膜破裂时间、干眼症评分指标均最优,其次为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的药物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有不同的治疗效果,本文两种方案使用的药物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治疗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玻璃酸钠滴眼液效果最为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两种不同位置小切口术治疗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疗效比较 下载:223 浏览:2265

张玲莉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位置小切口术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0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均采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根据切口位置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切口选择角膜散光最大径线上;对照组51例,切口选择在正上方。结果:术后3d及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裸眼视力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角膜散光最大径线上作小切口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可获得更加理想的视觉质量,值得推广。

超声乳化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单侧白内障疗效比较研究 下载:202 浏览:2045

施鹏 《中国眼科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目的:对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单侧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我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其中17例采用超声乳化吸出术,13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比两组的术前术后视力水平、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后视力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小切口组术后1周恢复程度显著高于超声组(P<0.05),术后4周和3个月两组视力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超声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9.41%,小切口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07%,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出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长期疗效相似。

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比较 下载:242 浏览:2736

张健 《中国医学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探析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10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pilon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双盲形式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固定分期序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在pilon骨折身上的应用,均对疾病治疗有效,但是内外固定分期序贯治疗患者产生的并发症相对更少,且患者术中出血量等少,保证治疗安全性,值得推荐。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比较 下载:260 浏览:2278

黄亚平 《医学研究前沿》 2021年8期

摘要:
通过血管内介入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两种方法来对比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方法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选取在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期间被我院诊断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组的方法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各50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显微神经的手术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血管内介入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的术后恢复良好为90.00%,对照组仅只有33例恢复良好为66.00%,两组的统计结果具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无论是使用血管内介入的治疗方法,还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都有着独属于自身的优点,血管内介入的手术的创伤小、有利于术后恢复,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术后恢复效果较好、大大降低术后患者的残疾概率,所以在实际临床过程中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