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甲状腺乳头状癌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分析 下载:20 浏览:344

姜琳 张艳 郑伟慧 王可敬 韩春 《肿瘤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资料,对所有患者的手术情况、临床病理参数、随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手术治疗患者191例,其中病理学诊断确诊右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54.9%,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率23.6%,右侧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率19.9%。单因素分析显示,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与性别(P=0.001)、肿瘤直径(1.0cm为界)(P<0.001)、是否包膜外侵犯(P<0.001)、是否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1)、是否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0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P=0.005)、肿瘤包膜外侵犯(P=0.020)、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转移(P=0.007)、侧颈部淋巴结转移(P=0.047)是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男性、肿瘤有包膜外侵犯、喉返神经浅面淋巴结有转移、侧颈部淋巴结有转移的患者,在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及下极甲状旁腺的同时,建议清扫右侧喉返神经深面淋巴结。

11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分析 下载:45 浏览:333

王湘连1 刘伟1 杜敏1 叶媱1 高洪波1 郑向鹏1 周道安2 《肿瘤研究》 2020年10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2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11例,其中男性6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26岁。术前均行磁共振平扫及增强检查,术后行病理学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11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6例给予术后放疗,肿瘤剂量50~59.4Gy。[结果] 11例患者磁共振检查T1均为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8例伴有钙化,10例伴囊变,7例伴血管留空影。全组患者ADC均值为603.27×10-6±175.69×10-6mm2/s(范围319×10-6~923×10-6mm2/s)。其中6例患者被误诊,原因是其发病部位、T1WI及T2WI信号特点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等疾病相似,因此需结合发病年龄、强化特点、钙化、囊变和ADC值,以及病理特点进行鉴别。11例患者组织学表现为神经毡样结构,间质血管丰富,核周空晕("煎蛋样外观"),免疫组化Syn阳性9例,NSE阳性8例,NeuN阳性11例,10例患者Ki-67为1%~5%,1例为10%。随访23~95个月,6例手术全切,5例次全切。全组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0.0%,5年PFS为77.1%,中位复发时间45个月。[结论] CNC在术前易与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以及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疾病混淆。磁共振特征为肿瘤多伴有出血钙化、囊变、弥散受限。依靠磁共振基本可以明确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病理学特征为镜下核周空晕和神经毡样结构。免疫组化标志物Syn和NSE在准确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

KDM5A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分析 下载:85 浏览:405

冯同富1 胡俊波1 王燕1 付霞2 《肿瘤研究》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5A(KDM5A)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利用R2平台的临床数据库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临床基因表达芯片数据进行详细分析,从生物信息学角度分析KDM5A表达与临床各参数的相关关系。[结果]生信分析结果显示,KDM5A表达与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年龄、病理分级、转移及耐药复发密切相关。[结论] KDM5A的表达和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关系密切,其可作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临床参考指标。

胃癌组织中FoxO1、MAPLC3、Becli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54 浏览:382

刘丰瑞1 姚明2 汤宁1 《肿瘤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叉头转录因子O亚家族1(FoxO1)、微观相关蛋白轻链3(MAPLC3)和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情况,并探究其临床意义。[方法]胃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95例、癌旁组织49例,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检测组织样本中FoxO1、MAPLC3、Beclin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胃癌组织中FoxO1、MAPLC3、Beclin1蛋白表达变化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FoxO1、MAPLC3、Beclin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58%(30/95)、44.21%(42/95)、40.00%(38/95),均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组织中,FoxO1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MAP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三者共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FoxO1水平与MAPLC3水平呈正相关(r=0.345,P=0.017),FoxO1水平与Beclin1水平呈正相关(r=0.385,P<0.001),且MAPLC3水平与Beclin1水平呈正相关(r=0.604,P<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FoxO1、MAPLC3、Beclin1蛋白表达均降低,且均与患者较差临床病理参数有关。FoxO1、MAPLC3、Beclin1对胃癌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进展评估具有一定价值。

肺纯磨玻璃结节CT定量分析研究进展 下载:55 浏览:318

范恒鑫 樊树峰 《肿瘤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随着多层螺旋CT的不断发展及临床肺癌CT筛查的逐渐普及,肺内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检出率显著增加,且大部分被证实与早期肺腺癌密切相关,因此肺内磨玻璃密度结节不断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磨玻璃密度结节的浸润程度与是否手术或手术方法的选择密切相关。因此,对于术前肺内磨玻璃结节CT表现特征与不同病理分型的对照研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全文就目前有关肺纯磨玻璃结节CT定量分析与病理对照研究情况予以综述。

子宫内膜癌1971年临床分期与FIGO2009年手术病理分期比较 下载:31 浏览:449

赵轩宇 孔为民 商若天 焦思萌 《肿瘤研究》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癌全面手术病理分期时代下临床分期的不足及改进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0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完整病例资料。比较临床分期及手术病理分期差异。[结果]与手术病理分期相比,临床分期Ⅰ期误差率为16.15%,临床分期Ⅱ期误差率为82.79%。手术前后组织学分级总误差率为37.19%,术后有11.25%患者危险分层由低危转为高危。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临床Ⅰ期5年生存率85.37%,手术病理Ⅰ期5年生存率为93.39%(χ2=10.32,P=0.001)。临床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87.25%,手术病理Ⅱ期5年生存率分别为77.78%,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误差率较高,推荐将术前MRI及宫腔镜等检查纳入临床分期中以增加术前对病变范围评估的准确性。

408例眼睑肿物临床病理分析 下载:56 浏览:364

刘笑 沙翔垠 陶天玉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通过研究眼睑肿物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眼睑肿物的病例类型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就诊的408例(462只眼)眼睑肿物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眼睑肿物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其变化趋势。结果眼睑肿物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良性肿物385例(94. 36%),恶性肿物23例(5. 64%)。良性肿物中,位居前3位的病理类型是皮内痣(20. 6%)、脂溢性角化病(18. 7%)及表皮样囊肿(15. 6%)。恶性肿物中,位居前3位的病例类型是基底细胞癌(52. 17%)、睑板腺癌(26. 09%)及恶性淋巴瘤(13. 04%)。2012~2017年间,眼睑肿物患者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恶性肿物占比呈下降趋势(P <0. 05)。良性肿物中,脂溢性角化病及黄色瘤占比呈上升趋势(P均<0. 05)。结论眼睑肿物中大部分为良性病变。眼睑肿物患者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脂溢性角化病及黄色瘤占比呈上升趋势。

循环肿瘤细胞与Ⅰ~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下载:68 浏览:314

温月凤 曾丽斯 黄文瑾 彭海花 周同冲 林晓丹 《肿瘤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ⅠⅡ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方法]以莱尔生物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技术检测69例初治ⅠⅡA期宫颈癌和20例正常人中循环肿瘤细胞的表达情况,并与ⅠⅡA期宫颈癌临床病理参数做相关分析。[结果]ⅠⅡA期宫颈癌和正常人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7.8%和0(P<0.05)。在SCC≤1.5ng/ml和SCC>1.5ng/ml组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3.3%和59.0%(P=0.035);在无盆腔淋巴结转移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组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39.2%和72.2%(P=0.035);在无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和有淋巴血管间隙受侵组中,循环肿瘤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1.8%和71.4%(P=0.048)。在不同的年龄、病理类型和分期以及是否有宫旁浸润和深肌层浸润的各组中,循环肿瘤细胞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肿瘤细胞与ⅠⅡA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间隙受侵和SCC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ⅠⅡA期宫颈癌的病情。

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下载:52 浏览:352

顾雪芬 荣翱 王富彬 吴田静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估病理性近视黄斑劈患者白内障单纯行超声乳化手术的疗效。方法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合并白内障26例(31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SD-OCT测量手术前后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结果术前黄斑劈裂视网膜厚度为(460.06±87)μm。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视网膜厚度(463.50±86)μm(P>0.05),术后1个月视网膜厚度(469.71±73)μm(P>0.05),术后3个月视网膜厚度(478.81±11)μm(P>0.05)。术后BCVA不同程度提高(P<0.01)。结论合并黄斑劈裂的病理性近视眼白内障,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助于视功能的改善。

226例角膜及结膜肿物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下载:54 浏览:356

杜满1,2 张莉1,2 李鹏1,2 齐洪梅1,2 李晓凤1,2 鹿秀海1,2 王婷1,2 《中国眼科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角膜及结膜肿瘤的构成、分布情况及发病特点。方法对我院病理科2011年至2017年6年间收集的226例角膜及结膜肿瘤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和病理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肿瘤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9.7岁,恶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大于良性肿瘤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41,P﹤0.001),本研究中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40岁)。良恶性肿瘤的病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Z=-0.618,P=0.537)。从发病部位来看,角巩膜缘肿物最常见98例(43.36%),其次是球结膜肿物68例(30.09%)。不同部位新发肿物的恶性率以穹隆结膜的恶性率最高(33.3%),其次是角膜(25.0%)、睑结膜(15.4%)、角巩膜缘(13.3%)、内眦(12.5%)和球结膜(4.4%)。良性肿瘤202例(89.4%),恶性肿瘤24例(10.6%)。良性肿瘤中以皮样瘤最多见65例(32.2%),其次是囊肿43例(21.3%)、色素痣21例(10.4%)等多见。恶性肿瘤中以上皮内瘤变最多见15例(62.5%),其次为原位癌4例(16.7%)、淋巴瘤和鳞状上皮细胞癌各2例(8.3%)。结论本研究发现不同角结膜肿瘤具有各自的临床病理特征,以良性肿瘤为主,角巩膜缘部位肿瘤最常见,以穹隆结膜新生肿物的恶性率最高,这些不同有助于指导临床对角膜和结膜肿瘤的诊断。

克罗齐的“真历史”与“假历史”——一份病理学分析 下载:29 浏览:140

王利红 《历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摘要:
作为风格独具的学者,克罗齐特别擅长运用精准而富有表现力的概念表达其历史哲学思想,而差异辩证法是理解克罗齐进行概念区分时最重要的方法。克罗齐对真历史和假历史的区分,就是差异辩证法的具体运用。克罗齐在对假历史的主张和观点进行逐一反驳和批判(即病理学分析)之后,把假历史作为真历史的必由阶段和必经之路纳入真历史的行程之中。由此可见,克罗齐对假历史的病理学分析,其目的从来不是要消灭它们,而是提醒研究者关注它们的存在,并把它们作为真历史的永远可以纳入其精神发展的消极或辩证阶段,并最终实现真假历史的辩证统一。而这也正是克罗齐关于真假历史论述的精彩和独到之处。

民法的法条病理学——以僵尸法条或注意规定为中心 下载:20 浏览:214

贺剑 《法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作为法学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法条理论关注正常的和健康的法条,却未曾顾及异常的和病态的法条,即由于逻辑结构和体系构造上存在瑕疵而欠缺适用可能或实益的法条。此类法条可称为"僵尸法条"或"注意规定"。在法条理论上,可将其分为赘文和残缺规定,其中赘文还可细分为雷同型赘文与隶属型赘文、整全赘文与不整全赘文等类别。僵尸法条或注意规定在现行民法中颇为常见,其根源主要在于学术供给不足、立法技术不精、历史惯性、政治影响、立法者的价值判断和过虑情绪等。其在明确立法者意图、提请司法者和当事人注意等方面乏善可陈,所谓的宣示意义也不无争议,且易引发解释疑义和司法误用。以僵尸法条或注意规定为中心的法条病理学是对传统法条理论的重要补充,其在民法之外的其他领域亦有借鉴或适用余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下载:89 浏览:496

曹娟 《诊断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例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收治的乳腺良性病变患者18例为对照组,应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两组病变组织中VEGF进行检测。结果研究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62.50%,对照组VEGF阳性表达率为0.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和乳腺癌患者的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年龄无关(P>0.05),但和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P<0.05)。结论 VEGF参与了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能够作为对乳腺癌预后以及生物学行为的判定指标。

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研究 下载:82 浏览:415

韩峰楼 《诊断医学》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探究胃癌组织中活性氧调节因子1(Romo1)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对2016年7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检测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比较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有淋巴转移、TNM分期为Ⅲ期、肿瘤浸润程度为T3-T4患者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转移、TNM分期为Ⅰ、Ⅱ期、肿瘤浸润程度为T1-T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或未分化患者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中或高分化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癌组织中Romo1蛋白表达与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Romo1在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转移、TNM分期及肿瘤浸润程度呈正相关,有助于诊断胃癌及监测病情发展。

猪流行性感冒的病理性特征及防治措施 下载:12 浏览:395

孙宝芳 《当代畜牧兽医》 2018年12期

摘要:
猪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因为流行性的呼吸病菌所导致的发病急性、高危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疾病,也可以被称为猪流感。流行性感冒高发于初冬与初春,因为这一两个季节存在明显的温度变化,昼夜温差明显,饲养猪的密度较大时,会导致猪流行性感冒发生率显著提升。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饲养经济,本文详细分析猪流行性感冒的病理性特征与防治措施。

卷积神经网络在图像识别中的应用 下载:58 浏览:462

圣文顺 孙艳文 《软件工程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病理识别在医学诊断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人工智能领域的机器学习可以帮助完成医学图像诊断的自动识别,数字化地辅助医学诊断过程,同时降低医务工作者的工作量。卷积神经网络(CNN)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机器学习方法,属于深度学习的范畴,它能够完整地模拟人类的图像识别过程,并且已经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将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病理图像的识别中,同时对病理图片进行了采集、整理和智能学习,完成并分析了算法对比实验,最终实现了对病理图像的优化识别,提高了病理图像的识别率,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医疗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 下载:89 浏览:390

赵阳光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18年6期

摘要: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包括医学影像、临床决策支持、语音识别、药物挖掘、健康管理、病理学等众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呈现与医疗领域不断融合的趋势,其中数据资源、计算能力、算法模型等基础条件的日臻成熟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新形势下,我国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技术能力不断增强,但产品和服务仍需完善。文章梳理和研究国际、国内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总结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及基础设施领域国内外的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分析我国医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技术与应用现状,提出促进行业发展的建议。

KAP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61 浏览:411

刘博1 郭莉2 田剑2 刘军超1 李志军2 李凤玉2 《预防医学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KRAB相关蛋白1(KAP1)在食管鳞癌(ES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手术切除的原发性ESCC136例、高级别上皮瘤变(HGIN)35例、低级别上皮瘤变(LGIN)29例和距肿瘤边缘5cm以上的正常食管黏膜组织(NEE)37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以上各组织中KAP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与ESCC肿瘤发生发展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对20例匹配的ESCC和NEE组织中KAP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①KAP1蛋白的表达从NEE (24.3%)、LGIN(31.0%)、HGIN(45.7%)及ESCC(55.9%)呈逐渐增高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②KAP1的异常表达与p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③qRT-PCR结果显示,与配对的NEE组织相比,ESCC组织中KAP1的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④136例ESCC患者的5年总体生存率为13.2%。ESCC患者的5年生存率与组织学分级、pTNM、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具有相关性(P<0.05),KAP1的表达与ESCC患者的预后不相关。结论 KAP1的过表达在ES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理想的肿瘤标志物辅助ESCC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病理性骨折康复治疗个案分析 下载:71 浏览:420

林桂永 郑凯双 梅伟文 黄金菊 《现代康复医学》 2020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的康复治疗体会。方法:通过一例老年骨质疏松症伴有病理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体会进行经验交流。结果:诊断为骨质疏松伴有病理性骨折和L1压缩性骨折,制定康复治疗措施和运动性处方,最终改善自主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积极性。结论:运动疗法对防治骨质疏松症确有一定疗效,有助于减缓骨质疏松进展,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值得推广。

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下载:62 浏览:454

何玉书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峡部癌(DTI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DTIC患者80例,其中接受甲状腺全切术者43例记为观察组,接受甲状腺大部切除术者37例记为对照组,进行1年随访后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治疗结果及生存率。结果:两组乳头状癌及滤泡状癌的病理切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侵出腺体包膜外癌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腺内型癌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侧淋巴结的复发转移率为2.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22%(P<0.05);两组治疗后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及短暂性/永久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论:DTI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中,侵出腺体包膜外癌的发生率较高,甲状腺全切术的疗效较好且生存率较高,值得推广。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