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尼莫地平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下载:62 浏览:257

周贺伟 《诊断医学》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尼莫地平联合盐酸多奈哌齐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86例,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70%(39/43)高于对照组65.12%(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MSE评分、ADL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93%(9/43)与对照组25.58%(11/43)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盐酸多奈哌齐治疗老年痴呆疗效显著,能明显提高其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 下载:74 浏览:422

谢晓娜 沈永梅 陈亚容 《医学研究前沿》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综合康复护理对老年痴呆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从2016年1月-2017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40例老年痴呆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综合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QOL-AD)。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MMSE评分和QOL-A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MMSE评分为(21.78±3.0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53±2.71)分(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QOL-AD评分为(28.88±3.2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41±2.95)分(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认知能力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温通针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大鼠实验研究进展 下载:59 浏览:442

崔道宁 党晓娟 《现代康复医学》 2018年6期

摘要:
血管性痴呆的病因明确,血管性痴呆是导致老年痴呆症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其发病是一个逐渐恶化的过程。温通针法是名老中医郑魁山所创经典针刺手法,该手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针对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参考已发表学术论文,对温通针法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老年痴呆患者接受音乐治疗案例分析 下载:63 浏览:411

王斐 《当代音乐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这篇文章是一篇音乐治疗的临床案例,主要是讲音乐治疗应用于老年痴呆晚期患者,以降低焦虑并提高社交技能。K处于老年痴呆晚期并患有其他并发症,在接受了三个月音乐治疗以后,她的社交技能有所提高,达到了治疗师制定的短期目标。降低焦虑虽然没有达到治疗师制定的短期目标,但也有了很好的效果。治疗师根据K的特殊情况,一点点改变治疗方法,最终找到了最适合K的治疗方法,并且达到了效果。虽然K丧失了语言功能,但是治疗师找到了一种能和K沟通的方式。很遗憾的是,由于痴呆状况的迅速恶化,K在完成整个疗程之前去世了,所以治疗师只收集到短短三个月的数据,但从这三个月的数据能看出K的巨大变化,以及音乐治疗对于K的作用。

老年痴呆患者家属心理状况研究及护理干预体会 下载:236 浏览:2468

陈希 徐翠翠 《心理学研究》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的心理情绪变化,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 在本院筛选出94例老年痴呆患者家属,时间选为2018年9月~2019年9月,使用抽签法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所有患者家属心理转状况进行分析,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强心理干预,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对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家属由于疾病因素需长期照顾患者,在此期间可能会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需对患者家属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缓解家属负面情绪,使其能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患者,使患者得到更加的护理服务,值得推广。

针对性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中对其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分析 下载:68 浏览:455

周云慧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应用在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中对其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9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神经内科老年痴呆患者142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7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针对性护理,对比经过60天护理后患者的认知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组内对比,护理后患者的MMSE和ADL取得的结果明显优于护理前;组间对比,研究组患者护理后患者的MMSE和ADL取得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2.81%明显于低于对照组12.67%,对比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8.59%明显优于对照组86.20%,对比差异显著(p<0.05)。讨论: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58 浏览:380

吴玉琴 王云 《中国护理学报》 2020年2020期

摘要:
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非痴呆患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经测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均呈正相关性(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性(P <0. 05)。结论血管性痴呆经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各自量表评分数据存在相关性,负性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可增加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35 浏览:391

吴玉琴 王云 《临床医学杂志》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非痴呆患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通过简易精神状态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调查问卷测评患者认知功能、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经测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症状自评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均呈正相关性(P <0. 05);研究组血管性痴呆患者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呈正相关性(P <0. 05)。结论血管性痴呆经认知功能与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各自量表评分数据存在相关性,负性心理状态和睡眠障碍可增加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因此,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状态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

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理状态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下载:59 浏览:22

李臣凤 《中国护理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PCI)心理状态及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和随访,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在患者出院时(干预前)和出院后3个月(干预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于干预后1,3个月采用自制的用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干预后1,3个月的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认知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作用效果的Meta分析 下载:86 浏览:513

​刘莹 岳萌 邹永明 《神经科学研究》 2019年3期

摘要:
系统评价认知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记忆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JBI Library、Cochrane Library、CINAHL、APA PsyCNET、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其中收录的自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认知干预与常规干预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及采用Begg’s检验进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 研究共纳入14篇RCT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干预相比,认知训练[均数差(MD)=2.07,95%CI:1.29~2.86,P=0.000]、认知刺激(MD=1.63,95%CI:0.61~2.65,P=0.002)与认知康复(MD=3.36,95%CI:1.94~4.79,P=0.000)均有利于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认知干预能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记忆力(MD=5.53,95%CI:1.09~9.97,P=0.010)和日常生活能力(MD=2.85,95%CI:0.95~4.74,P=0.003)。敏感性分析提示结果较稳定,Begg’s检验显示未见明显发表偏倚。结论 认知干预有利于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记忆力和日常生活能力。

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84 浏览:378

袁桂影1 陈丽欢2 《临床医学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性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被确诊为老年痴呆的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并发症(压疮、肌肉萎缩、肺炎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ADL评分、HAMD评分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痴呆患者,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与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可以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与精神负担,在临床上有应用价值。

线粒体稳态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及中医药干预作用 下载:70 浏览:466

秦秀德 《中医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血管性痴呆(V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后的第2大痴呆性疾病,是迄今为止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慢性脑低灌注是血管性痴呆的一个重要原因,血管性痴呆的病理机制迄今为止仍未完全阐明,目前FDA仍无批准用于治疗血管性痴呆的药物。线粒体氧化应激与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密切相关,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时氧化应激诱导线粒体凋亡途径,在VD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中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特征,在VD防治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目前中医药基于线粒体保护方面防治血管性痴呆的机制包括减轻神经元线粒体水肿、增加线粒体数量、提高ATP酶活力、提高线粒体呼吸链关键酶的活力、通过线粒体凋亡通路启动抗凋亡机制、提高线粒体复合物的活性等方面。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探索中医药基于线粒体保护防治VD的机制,将来可基于线粒体稳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研究基于现代中药新药创制理论的中药组分对线粒体的调节作用;基于线粒体稳态的新近重要信号通路进行研究,以便筛选出针对线粒体稳态的疗效卓著的中药组分或单体,助推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新药创制。

针灸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73 浏览:777

郁萍 张吉玲 《老龄研究进展》 2025年2期

摘要:
分析针灸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的86例老年痴呆患者,随机将其分成为两组。对照组服用多奈哌齐,观察组联合采取针灸疗法。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MOCA评分、Barthel 指数和MMSE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Fugl-Meyer评分、MOCA评分、Barthel 指数和MMSE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ugl-Meyer评分、MOCA评分、Barthel 指数和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活动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表情、精神状况和自理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活动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表情、精神状况和自理能力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的活动能力、语言功能、面部表情、精神状况和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灸疗法在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山茱萸及其复方在老年性痴呆治疗中的作用 下载:53 浏览:489

甄蓉蓉 张立敏 安红梅 《中国中医药》 2020年10期

摘要:
围绕老年性痴呆行为学、病理学、发病机制等环节综述了山茱萸有效成分及其复方防治老年性痴呆的研究现状,为补肾益精生髓中药在临床防治老年性痴呆中的使用提供依据。

从阳论治老年性痴呆的中医康复思想 下载:89 浏览:509

范彬歆1 林丹红1,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5期

摘要:
通过分析古代文献,总结阳气对老年性痴呆的影响以及从阳论治原则在老年性痴呆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从阳气功能的角度探讨老年性痴呆病机,认为阳虚温煦不足,精血不充,神明失养;阳虚推动无力,痰瘀丛生,阻滞脑窍,均可导致老年性痴呆的发生。从阳论治老年性痴呆的中医康复思想,具体包括以调理督脉、激发阳气为核心的针灸康复法,以补益心气、振奋心阳为核心的药物康复法,以动而生阳、平衡阴阳为核心的运动康复法。

督脉电针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Aβ沉积的影响 下载:82 浏览:517

邵淑君1 李华岳2 邬继红1 唐银杉3 高誉珊4 张淑静4 向杜炼1 《中国中医药》 2020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小鼠行为学和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法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 7月龄雄性APP/PS1小鼠共2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以相同遗传背景的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选取"百会""印堂""人中",隔天针刺干预1次,共15次。采用Morris水迷宫观察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Aβ表达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增长(P<0.01),游泳距离增加(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延长(P<0.01),距原平台平均距离增加(P<0.01),海马区Aβ表达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距离减少(均P<0.01),游泳速度无统计学差异,首次跨越原平台时间减少、距原平台平均距离缩短(均P<0.05),海马区Aβ表达减少(P<0.01)。结论督脉电针干预可降低Aβ沉积,而提高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和空间探索能力。

中西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 下载:326 浏览:3359

刘立刚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当代社会的老龄化程度日渐增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该疾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变,导致老年人的认知、语言、情绪等方面功能下降,且老年人一旦患病,需长期服药,给患者带了较大的经济负担。本文综述中西医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老年痴呆患者睡眠障碍的非药物疗法研究现状 下载:338 浏览:3469

​刘珺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合并睡眠障碍将加速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减退。文章主要介绍了老年痴呆伴发睡眠障碍患者的非药物疗法。

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认知功能、抑郁状况的关系研究 下载:225 浏览:2566

陆广莉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血管性痴呆(VD)伴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抑郁状况与其机体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以利于为今后临床医生接诊疑似此类病患后尽快确诊病情并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可靠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20年10月-2022年04月期间收治的76例老年VD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前来我院体检的76例健康老年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Hcy检测。对比分析如下指标:(1)组间对比:研究组、对照组Hcy检测值;(2)组内对比:研究组中不同认知程度、不同抑郁情况老年VD伴抑郁患者Hcy检测值。结果:(1)组间对比:研究组老年VD伴抑郁患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健康老年人群,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组内对比:①认知功能与Hcy水平:MMSE量表评分20分及以上者Hcy水平显著低于该量表评分20分以下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②抑郁情况与Hcy水平:HAMD量表评分24分及以上者Hcy水平显著高于该量表评分24分以下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y水平与老年VD伴抑郁患者认知功能、抑郁状况具有一定关系,可作为临床医生诊治此类病患的辅助参考依据。

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222 浏览:2563

季健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分析头颅CT诊断老年性痴呆(A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AD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年龄段正常体检的老年人100名作为对照组,2组均实施头颅CT检查,并以脑脊液CSF为诊断金标准,分析2组研究对象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组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女性外侧脑裂宽度、三脑室宽度、额角指数、尾状核指数、额叶脑沟宽、平均脑沟宽、侧脑室宽度数据改变程度明显实验组高于男性(P<0.05);100例AD患者中头颅CT检查阳性者为80例,阴性者为20例,头颅CT检查灵敏度为90.36%,特异度为70.59%,阳性预测值为93.75%,阴性预测值为60.00%。结论:AD患者实施头颅CT诊断可获得显著价值,能够对老年性痴呆患者实施早期诊断筛查,提高检查灵敏度及特异度。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