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下载:93 浏览:498

李世武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时期。当代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固然应当批判古典时期的艺术进化论和现代时期受西方现代美学束缚的误区,同时应当继承古典人类学家确立的文化整体观、世界意识及跨文化比较的意识,避免走向地方主义的琐碎化叙事;应当继承现代时期的田野民族志方法,以艺术民族志为建构理论的基石。此外,注重书面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的互动,注重文化翻译的准确性,注重与其他学科保持对话,警惕和批判西方美学理论的话语殖民和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也是当代艺术人类学方法的建设内容。

诠释的还“元”——中国哲学研究方法初探 下载:83 浏览:360

林光华 《国学研究》 2018年1期

摘要:
本文以《老子》研究为切入点探讨中国哲学的研究方法,提出诠释的还"元"。"元"不是西方"元语言"意义上的"元",而是"开始"之意。我们无法回到一个历史意义上的完全客观的"原意",但能回到元典的思维方式,即"原思"。以还"元"为目的,既能继承中国哲学自身的特质,又能找到更广阔的中西对话的空间,真正有所创造。例如《老子》的"道"不能直接言说,其透显的是非对象化的思维。这样的"道"是非逻辑、非概念的,它是在主客未分的情景下彰显出来的终极意义,它对万物既有先天的规定性,也有后天的指引性。对于人而言,它是引人不断"上道",而不是一条现成的道路。只有进入元典的思维方式,才能做出契合元典的理解与创造性的建构。

空间美学的意义生成与文学研究方法的建构 下载:44 浏览:334

裴萱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19年2期

摘要:
空间美学全方位地建构起有关"空间"的、立体化的、共识性的知识生产模式和阐释方式,从而给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方法策略,并形成一种关于"文学"的空间美学理论。从内容的角度而言,空间美学改变了文学活动中对"场所""空间"等被动机械的表达,而是将其修正为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本体存在。空间形象可界定三种类型:其一是对现实空间的"再现";其二是主体的精神空间和现实空间的意向性"融合";其三是主体精神空间的释放。这三者构成完整的空间形象谱系。从文学形式的角度而言,空间美学调整了文学叙事中"空间"仅作为"场景""背景"的存在策略,而是将空间纳入到推动文本叙事的核心要素,"空间并置"与"空间隐喻"共同构成空间介入文学形式的重要表征因素。空间美学给文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论策略。

指纹遗留时间的研究方法 下载:63 浏览:420

王红娟 时蜜 田璐 赵亮 张美芹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自19世纪末期,指纹鉴定一直是世界上犯罪侦查中最有效的个体识别物证手段之一。但是,指纹遗留时间的确定至今仍是一个相对未开发的研究领域。指纹脊线的物理形貌特征和残留物的化学成分因遗留者、遗留客体和环境的不同而产生显著差异。而且,随着指纹存留条件和老化时间的不同,其物理特征和化学组成的分子种类及含量等也随之变化。研究指纹残留物的物理特征和起始化学组成以及随遗留时间的变化关系是法医科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不仅有利于发展新的指纹检测方法和技术,而且可以提升鉴别犯罪现场发现的指纹的相关性。本文主要讨论已发展的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液相色谱、荧光光谱、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拉曼光谱、质谱和高分辨率成像等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在指纹残留物的物理特征和化学组成及其随遗留时间的变化关系的研究中取得的进展以及局限性。最后,对发展潜在更可靠的指纹遗留时间确定方法中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新时代中国法理研究方法论 下载:66 浏览:372

黄文艺 《法学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法理研究行动计划"把作为知识形态的法理与作为学科形态的法理学区分开来,预设了一种新的实践主义、多元主义、动态主义的法理观,创立了一个以法理为中心主题和研究旨趣的法学新范式,开启了一条迈向法理时代或法理社会的可能路径。新的法理观呼唤法理研究模式的创新,推动法理研究方法论的变革。新时代中国法理研究,应坚持更为开放性、包容性的方法论,推进法理的科学化、公理化、时代化、民族化、实践化、大众化、跨界化、全球化、金句化、系统化,使法理成为一个生命力饱满、创造力充盈、穿透力强大的新兴知识场域。

分区研究方法在小城镇群型大城市战略制定中的应用——以保定市新型城镇化战略制定为例 下载:58 浏览:339

李继军 王楚涵 韩俊宇 《中国城镇》 2020年12期

摘要:
在制定城市发展战略时,规划师往往会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提出综合战略或对策。但对大城市来说,尤其是具有多个小城镇的城市,由于现状基础和区位条件的分异,往往不宜采用普适性的发展战略指导发展,而需要制定因地制宜的分区政策。本文以位于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特殊政策区位的小城镇群型城市河北省保定市为例,以"保定市新型城镇化专题研究"项目为依托,通过分析识别保定市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和动力特征,得出保定市小城镇群分区特征明显的初步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取分区要素,构建符合保定市城镇化分区特征的分区体系,最后基于分异化的城镇化特点、需求与机遇,针对性地提出分区分层的城镇化战略。

近四十年来我国教学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下载:76 浏览:510

叶鸿 沈小碚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6期

摘要:
近四十年来,我国的教学文化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主要内容包括教学文化本质的探索、教学文化重建的探究和文化影响下的教学变革的探究以及深层次教学文化的探究。针对教学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应有针对性地明确教学文化研究的内涵,构建研究方法体系,转变研究视角,提高研究者素养。

走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界定困境的新尝试——终身教育整体性研究方法探析 下载:88 浏览:362

杨然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基于笔者听了一学期徐莉老师《比较成人教育学》的课程获得的体会整理而成。终身教育整体性研究方法是指在新的教育框架下,把终身教育相关概念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发现了终身教育成长的全新背景,解决了终身教育的代际问题,从而在新的教育框架下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进行了定义,解决了终身教育与成人教育等概念混淆的问题。希望理论的完善能够推动我国终身教育实践的发展。

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辨析新视角 下载:20 浏览:230

安五妮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现代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发展至今已有五十多年,学界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都曾做了不同的定义,这为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实践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但是,因其实践的复杂性,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依然存在概念定义不准确、相近概念之间关系混乱等问题。本文基于徐莉老师梳理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的发展历程,分析定义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概念存在的困境,然后将徐老师的整体性研究方法的新视角下做的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定义内容归纳于此,希望能引发大家对成人教育、终身教育概念的深入思考。

中医体质与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的方法学挑战和设计实施建议 下载:86 浏览:518

罗辉1,2 王琦1 《当代中医药》 2020年3期

摘要:
中医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是中医体质学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通过临床研究评价和验证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对于中医病因学和治疗学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从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的视角,分析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各种特殊性和方法学挑战,包括体病相关临床方法学研究滞后、体病关系是易受混杂因素影响的"弱相关"、体质自身的特殊性增加了体病关系研究的难度。从研究设计类型、研究对象的纳入、测量中的质量控制措施、研究数据的处理等方面,阐述体病相关临床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建议,为提高体病相关临床研究方法学质量提供参考。

小学语文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方法 下载:46 浏览:530

张家玲 《现代教育教学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新时期下,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中,在学生进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普及以及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可以使教师能够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有效地指导小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学科内容及技能等目标;同时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与互动,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大势所趋。

土壤性质空间变异性研究方法综述 下载:151 浏览:1451

张钊熔 石海兰 《中国土壤》 2023年8期

摘要:
土壤性质空间变异性是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共同结果,研究土壤空间变异性对土地土地资源利用、农业技术研发和土壤生态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法阐述了土壤性质空间变异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旨在综合现有研究成果并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方法 下载:142 浏览:1591

曾敏 《地球科学探索》 2024年1期

摘要:
现阶段,我国地质灾害现象日趋严重,地质灾害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财产构成严重威胁。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作,其评价结果对地质灾害治理和风险区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内容和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提出了地质风险评价模型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1-3]。

岩溶孔隙水动力特征及研究方法综述 下载:196 浏览:2020

代玉婷 《动力技术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岩溶作用是水文地质学中十分常见的现象,我国岩溶地质环境分布广泛,约占国土面积的1/3,针对岩溶地质结构,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将岩溶孔隙从尺度上分为三种,这三种孔隙水系统中含有复杂的结构,众多学者在岩溶区的工程基础上,建立相对应的水动力模型,研究其运移规律,认为岩溶孔隙多形成自我循环,供给的水动力系统。结合国内外资料,将岩溶孔隙研究方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其中人工示踪剂特别有用和适用,它可以确定岩溶孔隙结构的连通性和线性流速,划分岩溶区的集水区,放水区,还可以对岩溶系统内污染物进行检测,此方法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研究 下载:45 浏览:774

董春迎 《数学教学与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数学是初中学习科目中重要的学科之一,老师通过讲授知识经验、传递思维技巧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成绩。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学习重在反思和总结,在于思维能力的运用和实践。初中数学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逻辑思考的意识和能力,积极探索合理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根据运用到的知识反哺于课堂教学中,推进教学的合理进程和教学的实际效果。

建筑设计中的人性化考量与空间舒适性研究 下载:76 浏览:946

邢丽 《中国设计》 2024年5期

摘要:
本文探讨了建筑设计中人性化考量与空间舒适性的重要性及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人们在建筑空间中的行为和需求,以及不同环境参数对人体舒适的影响,揭示了人性化设计对于提升空间舒适性的关键作用。

浅析新闻语篇理解的研究方法 下载:230 浏览:2295

黎芷晴 李冉琪 匡逸婧 《新闻传播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通过对新闻语篇的探讨,使我们更清晰的对新媒体时代的新闻语篇有深入的理解。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的意识到,未来新闻语篇要朝着不断创新的方向发展,最终建立具有自身特点的话语模式。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研究方法 下载:286 浏览:3378

梁永标 《信息通信与技术》 2022年12期

摘要:
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随着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当前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也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有效利用整合各类现代化教学工具,使农村初中美术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基于此,本文简单探讨农村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研究方法,以供各位参考。

强化物理研究方法,培养物理学科素养 下载:223 浏览:2154

宋朝 《物理进展》 2021年11期

摘要:
初中物理教学以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中心,本文尝试从如何强化物理研究方法入手,结合作者教学实例来阐述怎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科学研究方法在军事经济学研究中的运用 下载:108 浏览:1673

​王若紫 肖俊超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2年12期

摘要:
军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国家和平稳定发展大局,深入研究军事经济学越来越重要。科学研究方法,为研究军事经济学提供了科学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工具。文章主要从两个层面论述科学研究方法在军事经济领域研究中的应用,通过辨析特点,说明其作用。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