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异形排水钢管制作及安装技术 下载:76 浏览:486

胡振华 马磊 《中国土木工程》 2020年12期

摘要:
深圳某LNG项目异形排水钢管单根长76 m,重98 t,含"喇叭口"管节、"虾米腰"型管节、"Z"型管节等,为制作、运输、安装等带来很大的困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用钢构CAD完成三维建模,分析各段管节组成及受力情况,完成异形排水钢管分段分节制作,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用分节水下法兰对接技术、大型起重船配合安装的施工方法,顺利完成海水排水口2根异形排水钢管的安装,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宝贵的施工经验。

批发竞争电力市场模式下实时电价机制研究 下载:30 浏览:315

周波 丁荣 徐宁 徐楠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3期

摘要:
基于批发竞争电力市场模式的市场背景,提出了考虑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关系的实时电价定价机制,并针对某典型工业园区进行了测算,通过测算验证了定价机制的可行性,并对我国未来的实时电价政策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简述苏联驻德军事管制机构对德国科学技术的转移——以机构发展、发明专利及人员转移为中心 下载:87 浏览:254

李晓如 《历史研究进展》 2019年5期

摘要:
德国战败后,由美苏英法组成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在各自占领区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在对德国军事工业企业设施进行大规模拆除中,苏联驻德管制机构对德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德国科技的转移,采取了"自愿强制、为我所用"的做法。这种有选择性的人员和科学技术转移,特别是对火箭制造、飞机制造、原子武器制造及军事造船等技术的转移与利用,对苏联的经济恢复和军事实力的进一步加强,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科学奖励总量管控研究——基于中国特色科学奖励体系构建目标 下载:56 浏览:416

马文军1,2 丁大尉3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5期

摘要:
重点针对国家、省部、地市3个层级政府科学奖励的抽样统计表明,全国科学技术奖励每年评授总量当在32 388项左右,全国社会科学奖励每年评授总量当在34 219项左右。两者相加,全国仅国家、省部、地市3个层级政府性质的科学奖励,每年评授总量当在60 000项以上。如果再加上县(区)乡(镇)级政府科学奖励,以及非政府性质的各类科学奖励,这个数量将会更为庞大。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科学奖励总量管控综合对策:直接总量管控、大幅压缩数量,配套周期管控、调降评奖频率,配套结构管控、保持地区适衡。

中国土地治理的规划权体系构建 下载:66 浏览:405

李俊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4期

摘要:
中国土地管理以用途管制为手段,"管制与规划"构成了土地治理的双轨模式。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核心构建土地规划权体系,需要从不同角度梳理规划权的内容,以分级分类的方式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进行合理规划,将"校正型、融合型、消极型"规划权与用途管制相接轨,搭建规划权体系的三层架构。土地规划权概念应作扩张性解释,除宏观层面的土地利用总体设计之外,还应包括微观层面的具体行政行为。在重视农民土地财产权保护的趋势下,不宜孤立地践行规划权的行政强制性,而是应当通过事先与事后相结合的规划模式与私权形成互动,从而协调规划权权力束与土地财产性权利束之间的关系,实现土地规划权内部体系和外部体系的统一。

自然资源统一登记的物权法问题及其破解 下载:52 浏览:373

郭洁 《法学学报》 2020年3期

摘要:
自然资源统一登记是针对生态空间单元进行的整体性确权登记。2019年《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规定了以生态空间为独立登记客体,对国家所有权行使主体及代表行使主体或代理行使主体登记造册,以关联方式公示管制性事项等全新的登记规则。为实现生态功能整体性保护的目标,因应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改革的要求,未来立法应重释"生态一物"的物权客体特定性标准,赋予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以登记能力,将管制性事项回归至权利登记,通过创新物权法相关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化。

我国污染产业转移的时空计量分析 下载:50 浏览:419

李创 刘毅然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03~2015年我国各省份的一些代表性污染产业的相关面板数据,测度了我国各类污染产业转移的变动状况。结果发现,我国各类污染产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转移现象。总体特征是各类污染产业从东部地区转出,中部地区成为各类污染产业的集聚地区,东北地区表现出明显的重度和中度污染产业转出而轻度污染产业转入的趋势,西部地区成为各类污染产业的选择性转入地区。进一步分析得出,我国污染产业转移与正式环境管制之间呈"U"型关系,非正式环境管制中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人口密度对污染产业的转移也有重要影响。

燃气特许经营制度边际改革分析 下载:45 浏览:487

林须忠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管道燃气特许经营制度实行以来促进了天然气终端渠道的建设和消费的增长,但其管道气统购统销的特点无法衔接国家放开终端竞争的改革发展思路,成为终端从效果转向效率改革的政策障碍。为此,试图通过对特许经营制度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机遇进行分析,找出可行的具有操作性的改革途径。研究结果表明:(1)目前居民气价倒挂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上游管道与气源多元等基础设施改革基本到位,地方政府更倾向于支持竞争,特许经营改革的环境进一步成熟;(2)受特许协议和既得利益等影响,对特许经营制度实行边际改革更为合适;(3)改革的途径包括通过气源直供、城镇管网代输来促进存量大用户市场竞争,通过合作修建支线管道促进气源方与管道燃气企业对新客户的开发,通过集中供热、分布式能源等项目竞争性出让的方式支持终端新业态项目合作。

实质性披露还是选择性披露:企业环境表现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下载:73 浏览:498

朱炜1 孙雨兴1 汤倩2 《会计研究杂志》 2019年6期

摘要:
环境信息披露是企业向政府、社会公众传递企业履行环境保护责任情况的重要方式。企业公开的环境信息是对企业环境表现的实质性披露还是选择性披露,决定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质量。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披露载体和披露方式两个维度衡量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探究企业环境表现对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企业环境表现与环境信息定性披露呈负相关,与单独披露程度和定量披露呈正相关;外部环境管制压力相较于内在企业声誉动力对企业环境表现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更显著的促进作用;环境管制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更显著,而提高企业声誉的激励作用对非国有企业更显著。本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高质量的实质性环境信息披露能够降低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卖空压力抑制经理人私有收益吗?——基于中国放松卖空管制的准自然实验 下载:54 浏览:429

邵毅平 路军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10期

摘要:
针对放松卖空管制能否抑制经理人私利问题,文章借助我国融资融券制度逐步推行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机会,采取双重差分法研究了卖空压力对公司经理人私有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卖空压力显著抑制了经理人的私有收益,在进行了多项稳健性检验之后,该结论依旧成立。进一步的研究中文章还发现,卖空压力对经理人私有收益的抑制作用在信息透明度高、经理人权力较大、行业竞争激烈的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结论表明,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融资融券业务带来的卖空压力缓解了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

股市相关结构:动态演化过程与稳定性特征——基于随机矩阵理论与偏相关系数矩阵方法对中国2015年股灾的分析 下载:61 浏览:437

杨红伟1,2 江涛3 王励励1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18年8期

摘要:
股市相关结构研究是建立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的重要依据,随机矩阵理论是分析市场相关结构的一种有效方法。文章通过分析中国上证A股2015年股灾前、中、后三个阶段的相关结构,得到以下结论:经验数据相关结构表明市场存在明显的非随机结构;中国股市结构存在时变性,股灾中市场相关结构与股灾前后相比偏离情况更显著;排除市场指数因素的偏相关系数矩阵中,存在与股票市值相关的稳定性特征。

上市公司壳价值与资源配置效率 下载:85 浏览:492

屈源育1 沈涛1 吴卫星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在严格的IPO管制下,上市公司享有一部分由稀缺上市资格所带来的壳价值,本文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的壳价值含量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本文首先检验了影响上市公司壳价值和被借壳概率的因素,进而构建了一个衡量上市公司股价中壳价值含量的指标ESV/MV。利用这一指标,本文检验了壳价值含量如何影响上市公司行为:壳价值含量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采取消极的财务政策,如减少投资和融资水平,更不愿意进行现金分红。因此壳价值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减少了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研究最新动态与重点关注问题 下载:70 浏览:481

陆建桥1 王文慧2 《会计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近期理事会会议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商誉及其减值、基本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费率管制活动、动态风险管理等多项议题进行了讨论并做出了有关决议。本文对有较大研究进展的六项议题进行综述,并梳理重点关注问题,为未来我国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和修订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论公共管制权——构成社会法核心范畴的新型国家权力 下载:53 浏览:155

钱叶芳 《法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现代国家干预从立法权干预开始,随后发展为管制权干预,并从微观规制演化至宏观调节。公共管制权具有历史的动态的正当性,并获得了多学科的理论支撑公共管制权的演变打破了传统公法与私法的二元法律结构,构成了第三法域社会法的核心范畴,并使得私法社会化、公法社会化与社会法之间的界分成为可能国家经济社会职能不能以政治职能的方式去执行,这是中外历史给出的经验和教训。我国将管制经济社会的法律一并交与政治行政系统执行,行政管理权与公共管制权不分,或许是迄今体制改革效果不彰的根本原因。法学界应当抛弃地盘意识,深入三元法律结构理论的研究,推动国家的职能分离从而真正实现国家活动的法治化。

2048年后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的管制措施研究 下载:34 浏览:376

李雪平 迟一诺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马德里议定书》第7条和第25条是当前南极条约体系内直接规制矿产资源活动最重要的国际法渊源,其要义不仅限于“禁止南极采矿”的基础内涵,且包括对“科学研究”排除适用及修改该暂行禁令受限于严格条件的理解。南极矿产资源国际治理随着全面保护南极环境制度的确立与之渐成“一体两面”议题,但其与南极科研事项、南极特别区域制度必然发生的现实互动会造成禁令在条约体系内的适用难题。当前法律规定及适用难题共同决定,2048年后南极矿产资源活动的治理仍需以维持现有南极条约体系的稳定为基本方向。作为南极条约体系的坚定维护者,中国应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南极矿产资源管制的制度完善及南极环境保护做出大国贡献。

太平洋岛屿托管领土的形成与美国的战略意图 下载:49 浏览:369

李超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太平洋岛屿作为前日本委任统治地,之所以在二战后成为联合国战略防区托管地,主要是因为美国计划长期占有该地,用作军事基地的建造与使用。关于太平洋岛屿战后处置问题,美国为了满足亚太战略的需求,就内部两派势力的意见进行调和后,在托管统治方案中添加战略防区的概念设计,将该地作为特殊类型的托管领土,使其在托管后依然可以维持自身排他性统治。因此,所谓战略防区托管制度的落地,是美国为太平洋岛屿"量身定制"的一种产物。梳理美国在太平洋岛屿托管领土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有助于深化东亚战后秩序重建及其独特性课题的研究探讨,也有利于看清美国近年来试图将战略重心再次转向亚太的历史缘由。

专属经济区内设立保护区对外国航行的管制问题 下载:35 浏览:344

李文杰 《中国海洋学报》 2020年6期

摘要:
随着当前国家在其专属经济区内设立海洋保护区数量的激增,沿海国的生态养护与非沿海国的航行活动必将因此发生更多矛盾。然而,海洋保护区与特别区域以及特别敏感海域不同,不仅至今概念尚不统一,而且在述及该区域的相关国际条约中亦严重缺乏具体配套制度。通过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虽然可以寻及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设立海洋保护区的权源,但同样无法获得管制他国航行活动的特殊权利,其中第211条规定中的"特定区域"虽然在功能上有助于促进海洋保护区目标的实现,但二者却并非同一制度。为此,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体系下明确"航行自由"的内涵,并将与航行间无直接关联的活动剖离其外,乃是破解当前现实困境的有效路径。对于单纯的航行活动,由于考虑中国海洋权益的长远发展,并不建议在该区域内推进管辖权的扩张,仅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框架下有机运用相关规则,并合理把握限制的尺度即可。而针对其他活动,则必须将之明确归入"剩余权利"的范畴之内,并通过推动习惯国际法的发展而加以应对。

过程管理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36 浏览:1531

范军 《交通技术研究》 2025年4期

摘要:
面对高度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空中交通管制环境,为实现高质量的空中交通管制,需要对管制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基于此,本文围绕过程管理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过程管理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重要性,再重点探讨在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过程管理的有效应用,包括完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制度建设、约束空中交通管制系统人员行为等,以期提升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水准。

基于神经网络的空中交通管制冲突场景识别模型设计要点探究 下载:30 浏览:1411

魏德宸 焦园圆 《交通技术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管制中的冲突识别是管制工作体现出有效性和针对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飞行冲突识别和调配活动是管制工作效果保障的重要核心因素。在空中交通管制的冲突场景识别模型设计的工作中,需要分别针对性的分析和确认冲突的类型,管制调配的流程以及管制指令数据的规划。结合上述因素对航迹数据变化的实际情况和时序特征,时空相关特性,提出相应的基于神经网络的冲突调配模型,以便更好的为空中交通管制以及冲突场景的识别和判断,提供重要的支持提升交通管制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雷雨天气下民航空中交通管制指挥探究 下载:61 浏览:734

杜会会 《中国航空航天科学》 2025年4期

摘要:
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工作的效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飞机的飞行是否处在安全状态下,需要工作人员做好这一工作。但是,从实际分析发现,飞机飞行过程中会被多方面因素所限制。例如,雷电、清晰度等,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提高了开展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工作困难程度。在部分区域,因为雷雨天气的出现较为频繁,想要保证飞机能够安全航行,就需要运用多种不同方案,增强空中交通管制指挥科学程度。本篇文章简要介绍了雷雨天气对于空中交通管制指挥影响,并探究了相关策略,希望能够为民航的安全发展提供参考。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