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探究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下载:202 浏览:1980

强巴央宗 《当代畜牧兽医》 2022年2期

摘要:
从我国畜牧业的生产发展情况来看,牛的养殖规模较大,可以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牛肉和奶制品来源。在实际的养牛过程中,牛出现病毒性腹泻疾病较为常见,这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严重威胁到牛群的健康,对于养殖业者的利益也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本文对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展开了分析,提出了治疗及预防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有关畜牧养殖单位提供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下急诊抢救患者特点及护理管理 下载:152 浏览:1908

王惠 柯怡君 《国际护理学》 2022年2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况下,以往的护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规模疫情的控制需求,给疫情的防控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自暴发以来,迅速蔓延,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肆虐并造成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我国针对此次COVID-19疫情及时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控制人员外出和聚集,在遏制疫情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和就医行为,急诊抢救患者的就诊特点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乡镇卫生院疫情预防控制体系与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培养的思考 下载:191 浏览:2559

史漫娟1 赵东河2 李磊1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9期

摘要:
2019年12月在我国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和健康带来严重威胁。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我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胜利。乡镇卫生院作为这次抗击疫情的最前沿,疫情防控中,在阻断疫情传播、保障居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和总结我国乡镇卫生院抗击疫情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对基层预防控制体系和公共卫生应急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思考。

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方法 下载:233 浏览:2376

温可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3年4期

摘要:
互联网技术的基本优势就是能让企业在网络中收集、整理和传递数据信息。这是减轻企业日常作业压力、发挥数据使用价值、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的关键技术。应要求企业在工作中能够科学找出现阶段互联网环境下的安全风险问题,明确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侧重点,优化管理策略,以从严管理的理念作为基础支持,并依靠现代化技术为依托,为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云计算环境下的信息安全技术 下载:288 浏览:2925

​邓涛 《中国环境保护》 2021年2期

摘要: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持续发展,云计算也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可以实现对数据的高速处理,并从中获取目标结果。然而,云计算涉及的数据量不断扩大,使用的渠道也在增多,这致使其中出现了较多不稳定因素,让安全受到了威胁。例如黑客、病毒等,这些都会借由信息的传输对网络造成危害。对此,在引起重视的同时,要使用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将这些威胁消除,达到维护网络安全的目的。

临床检验生化指标在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269 浏览:2676

唐雪1 杨俊2 《诊断医学》 2023年5期

摘要:
目的: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诊断中应用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2018年4月至2020年2月来我院诊治的35例病毒性肝病患者开展研究,并设为甲组,同时选择同一时间段内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体检者设为乙组,两组均进行临床检验,对比两组的新生化指标以及常规生化指标。结果:甲组腺苷脱氨酶大于乙组(P<0.05);甲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大于乙组(P<0.05);甲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大于乙组(P<0.05);甲组球蛋白小于乙组(P<0.05);甲组白蛋白小于乙组(P<0.05);甲组总蛋白小于乙组(P<0.05)。结论:于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诊断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应用价值比较高,可发现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显著变化,利于患者的快速诊治,保证预后。

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289 浏览:2948

王锡携 《诊断医学》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对病毒性肝炎诊断时采用血常规和生化检验项目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51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行血常规与生化检验,对比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淋巴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蛋白、血清白蛋白/球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开展血常规与生化检验,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率,为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下载:296 浏览:2687

沈云珍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3年3期

摘要:
计算机技术人员在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工作过程中,要结合企业单位的办公模式以及要求,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全面管理平台,使得计算机的各项功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工作的效率。这里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保密属性、完整性及可控性三个方面入手,结合实际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及网络风险,找到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

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应用核酸检测法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载:341 浏览:3309

吴天恩 《诊断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 观察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检测中应用核酸检测法(NAT)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份无偿献血合格标本,分别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剂试验(ELISA)与NAT进行诊断。分析ELISA、NAT检测结果,追踪随访NAT呈阳性标本中,核酸确认为阳性,但“二对半”检测结果为阴性和核酸确认阴性献血者。结果 120份血液标本中,ELISA检测单试剂阳性2份,双试剂阴性118份。120份血液标本中,NAT检测阴性105份,阳性14份,经NAT确认阳性12份,ELISA确认阳性1份。最终确认阳性的13份标本中,仅2份ELISA检测为单试剂阳性,而NAT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NAT在临床诊断中的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与ELISA存在一定互补性,在血液筛查中应用可显着降低漏诊发生率,缩短窗口期,对确保输血安全意义重大。

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分析 下载:427 浏览:3875

张复有 《诊断医学》 2021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在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接收的5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5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观察两组的血常规与生化检验指标。结果:观察组淋巴细胞水平、ALT 、TBIL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WBC、中性粒细胞、PLT、A/G、ALB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血常规与生化检验项目检测,可为临床诊断病毒性肝炎提供有效依据,为临床掌握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在乙肝临床诊疗中的应用 下载:74 浏览:827

代东风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12期

摘要:
目的:讨论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在乙肝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目标:在本院就诊的乙肝患者,选择符合本次实验标准的患者共计140例,研究起始日期为2023年9月,终止日期为2024年9月。分析HBe-Ag不同模式下乙肝病毒S1抗原、HBV-DNA的相关性;分析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e-Ag(乙肝病毒e抗原)的相关性。结果:检测后可知,乙肝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检出率与HBV-DNA(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120例HBV-DNA阳性的患者中,有86.67%的患者乙肝病毒前S1抗原呈现阳性‌;‌136例HBe-Ag阳性的患者中,有96.32%的患者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为阳性‌。结论:在乙肝临床诊疗中应用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表明其与HBV-DNA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能够反应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复制情况,与HBe-Ag联合检测对判断乙肝病毒的存在和复制更有价值。

基于信息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应用分析 下载:351 浏览:2789

张建忠 《计算机研究与应用》 2022年3期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计算机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由于网络本身的特点,易受病毒、恶意软件的影响。因此,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发展的这一背景下,建立安全网络尤为重要。

云实感冒合剂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51 浏览:750

罗弦 《临床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云实感冒合剂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本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0例,依据用药方法分为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云实感冒合剂治疗组(云实感冒合剂组)、常规对症治疗组两组,各50例。统计分析两组治愈情况、症状评分、炎症反应水平、生活质量、症状体征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云实感冒合剂组患者的治愈率94.00%(47/50)高于常规对症治疗组78.00%(39/50)(χ2=5.316,P<0.05)。云实感冒合剂组患者的咳嗽、咳痰评分及症状总分、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对症治疗组(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对症治疗组(P<0.05)。云实感冒合剂组患者的咽痛好转时间、咽痛消失时间、咳嗽好转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高热消失时间均短于常规对症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2/50)、4.00%(2/5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χ2=0.000,P>0.05)。结论:云实感冒合剂用于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所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

基于新冠病毒感染特异度抗体IgM,IgG的临床意义分析 下载:138 浏览:1125

孙杰 吴悠悠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新冠病毒感染特异度抗体IgM,IgG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机构当中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样本当中共计1500份,另并选取100份阴性对照。对于全部成员均进行特异度抗体IgM,IgG检测,对比临床确诊结果,分析特异度抗体IgM、IgG检测的准确率、特异度及敏感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特异度抗体IgM、IgG检测阳性的准确率、特异度及敏感度对比临床确诊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IgM、IgG诊断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与确诊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特异度抗体IgM,IgG检测可促进患者新冠病毒感染诊断敏感度提高,使患者疾病诊断明确。

PCT与IL-6联合检测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临床价值相关思考 下载:127 浏览:973

孙杰 吴悠悠 《临床医学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研究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应用PCT与IL-6联合检测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本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患者中抽取1500例,依据患者严重程度分为轻型组及重型组,两组均750例,对比两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PCT与IL-6水平。结果:重型组患者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PCT水平与轻型组对比更高,存在对比差异(P<0.05),重型组患者入院1d、入院3d、入院8d、入院14d、出院前1dIL-6水平与轻型组对比更高,存在对比差异(P<0.05)。结论:PCT与IL-6联合检测能够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为患者疾病预测及治疗提供参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对综合医院门诊管理改进的实践与思考 下载:189 浏览:1512

艾宝霞 王红梅 《临床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综合医院门诊改进方案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9年12月至2020年3月为对照组,采用原有门诊管理模式,2020年4月至2020年8月为实验组,采用综合医院门诊管理改进方案,对门诊患者就诊时间、患者就诊满意度及门诊风险防控评分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果。结果:实验组门诊患者就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就诊满意度及风险防控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医院门诊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实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下就诊人员就诊时间的有效控制,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保障风险事件的有效防控,应用效果显著。

机体适应性与新冠病毒感染的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124 浏览:1511

杨志伟 《医学研究前沿》 2023年9期

摘要:
本研究以探讨机体适应性与新冠病毒感染的预后的相关性为目的。通过整合大规模临床数据,分析患者的个体特征、健康状况以及感染后的预后情况。研究发现机体适应性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预后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不同个体的机体适应性水平,可以对新冠感染后的风险及预后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和管理。本研究为新冠病毒感染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状况。

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抗原的研究 下载:121 浏览:1504

龙国针 《医学研究前沿》 2023年9期

摘要:
探析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4月新兴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4例疑似流行性感冒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毒分离为诊断“金标准”,所有患者均接受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快速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阴性组和阳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热时间、体温、咯痰、流涕、鼻塞、头痛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流行性感冒接触史、咳嗽、咽痛、咽充血、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流行性感冒患者的临床诊断上,一方面要重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流行病学史,同时还需要结合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的快速检测结果。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具有简单、快速、便捷的特点,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以便于制定更及时、更准确、更科学的治疗方案。

一例伴多种老年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载:143 浏览:1244

徐淑美 《中国护理学报》 2023年10期

摘要:
一例伴多种老年性疾病精神分裂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感染病毒10天愈后良好。分析其护理过程,总结护理经验,探讨其愈后良好的原因。

利匹韦林改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不良反应的研究 下载:136 浏览:1619

李‬娜 哈燕 师培琼 《中国医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利匹韦林是一种新型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病毒衣壳中 HIV蛋白酶活性,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由于利匹韦林的抗反转录病毒作用是通过与多种不同的机制同时作用于艾滋病病原体,因此,它可用于艾滋病的治疗。 研究发现利匹韦林对HIV-1感染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在美国每年有20~30万人接受利匹韦林治疗,但有10~20%的人因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其中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有研究表明,利匹韦林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在治疗上可降低血液和粪便中病毒载量2~4倍。 现将利匹韦林治疗艾滋病相关不良反应及应用体会总结如下: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