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下载:89 浏览:571

赵壮志 刘旭东 吕萍 徐新杰 《中国中医药》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膈下逐瘀汤加减联合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和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纳入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相关临床试验数据。检索时限为自建库开始至2018年3月10日。分析由2名独立研究者独立选择试验和质量评价后,提取数据并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纳入研究对象1151例,其中试验组579例,对照组572例。结果显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类药物可降低总胆红素指标TBIL[MD=-10.85(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95%CI:-14.67,-7.03),P<0.000 01]、有效改善肝功能ALT[MD=-29.19(95%CI:-37.50,-20.87),P<0.000 01]、AST[MD=-28.72(95%CI:-40.47,-16.97),P<0.000 01],降低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水平[MD=-57.39(95%CI:-80.80,-33.99),P<0.000 01]、层粘连蛋白(LN)水平[MD=-17.18(95%CI:-19.93,-14.43),P<0.000 01]、Ⅳ型胶原蛋白(Ⅳ-C)水平[MD=-16.73(95%CI:-18.81,-14.66),P<0.000 01]、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MD=-22.60(95%CI:-25.26,-19.94),P<0.000 01],减少Child-Pugh分级评分[MD=-1.33(95%CI:-1.62,-1.05),P<0.000 01],且均优于单纯核苷类药物治疗(P<0.000 01)。结论:膈下逐瘀汤联合核苷酸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优于单用核苷类药物。

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单病例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87 浏览:505

皇玲玲1 赵晓峰1 郭立中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疗效。方法运用单病例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先通过预初试验,确定1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观察期2周与洗脱期1周,再进行三轮次随机双盲自身对照试验。试验期给予患者凉血化瘀方加减治疗,每日1剂,同时给予西药安慰剂(维生素C,每片0.5 g)30 mg/(kg·d)口服,每日1次;对照期予羟基脲片30 mg/(kg·d)口服和中药对照方,每日1剂。比较患者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与对照期血小板计数和骨髓增殖性肿瘤总症状评估量表(MPN-10)积分。结果三轮次试验后,试验期血小板计数下降(120.67±22.03)×10~9/L,与对照期(124.33±24.09)×10~9/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MPN-10积分下降(13.00±3.61)分,明显高于对照期(10.33±3.06)分(P<0.05)。结论凉血化瘀方加减在降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血小板计数与羟基脲片相当,但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羟基脲片。

双和散加减联合养心导引操对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86 浏览:526

寇兰俊1 潘国忠2 刘畅3 张米镎3 郭金瑞2 赵景生2 张妍2 任晓霞2 林晓烁2 《当代中医药》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观察双和散加减联合养心导引操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6例。治疗1组应用双和散加减+养心导引操治疗;治疗2组应用双和散加减+常规体育锻炼治疗;对照组应用劳拉西泮片+常规体育锻炼治疗。试验周期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末、3个月末测评各组患者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健康变化(MT)]和冠心病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评分,设各指标评分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的改变量为改变量1,治疗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的改变量为改变量2,比较各组改变量并统计冠心病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疗效。结果 SF-36改变量1比较,PF、RP、GH、VT、RE、MH因子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两比较,PF和GH因子治疗1组优于对照组,RP和VT因子治疗1组优于治疗2组及对照组、治疗2组优于对照组,RE和MH因子治疗1组与治疗2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SF-36改变量2比较,RP、VT、RE、MH因子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两比较,RP、VT、MH因子治疗1组优于对照组,RE因子治疗1组与治疗2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冠心病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评分各组间改变量1及改变量2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1组与治疗2组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冠心病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8. 5%、88. 5%、61. 5%,治疗1组与治疗2组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双和散加减联合养心导引操治疗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疗效确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下载:87 浏览:516

​孟宇航1杨卫彬2董宝强3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3期

摘要:
探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美洛昔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变化、ESR、CRP、RF指标变化、炎性及免疫因子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75%,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关节疼痛、晨僵、关节肿胀指数、握力、20 m步行时间等症状明显较对照组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ESR、CRP、R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1、IL-6、TNF-α、ICMAM-1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IL-1、IL-6、TNF-α、ICMAM-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利于症状及体征的持续改善,可抑制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当归补血汤加减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血清ICAM-1、ET-1水平的影响 下载:94 浏览:506

​邓翠1李京2,3汤秀珍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探讨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及血清ICAM-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80只眼。均接受基础疾病适当降压、降脂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苯磺酸钙胶囊,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炎症因子以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的变化,检测眼底部病变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s-CRP、TNF-α、ICAM-1以及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清VEGF、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血管瘤体积、视野灰度值、出血斑面积以及黄斑厚度均显著降低(P<0.01),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补血汤加减联合羟苯磺酸钙对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确切疗效,可显著减轻眼底病变,可能与降低血清炎症因子及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有关。

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房颤的临床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下载:98 浏览:503

​于萍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观察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血瘀型非瓣膜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观察两组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肺栓塞、脑出血及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患者血凝参数、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及中医症候总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显效6例,有效19例,无效15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0%(显效11例,有效23例,无效6例);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中医症候总积分显著降低,且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TIA及脑栓塞方面未见明显差异。此外,本研究未见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和肾功能明显异常,表明药物安全性较好。结论:加减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达比加群酯治疗,可显著改善非瓣膜房颤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杞菊地黄丸联合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载:84 浏览:506

​葛丹 姜红 《中医研究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析联合应用杞菊地黄丸与天麻钩藤饮加减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与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杞菊地黄丸与天麻钩藤饮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远高于对照组73.0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舒张压与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66%,低于对照组26.92%(P<0.05)。治疗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杞菊地黄丸与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解毒凉血利湿方加减联合西药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30例临床观察 下载:89 浏览:525

刘慧敏 高方媛 江宇泳 王宪波 《当代中医药》 2018年5期

摘要:
目的观察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63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30例,西医对照组33例。西医对照组给予西医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解毒凉血利湿方,治疗4周,随访8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肝功能、凝血功能指标,统计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进展为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例数和累积有效的例数,并据此计算病情进展率、治疗累积有效率。结果治疗2、3、4周及随访2、4周中西医结合组病情进展率均为6.67%,西医对照组均为24.24%;治疗2周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累积有效率为70.00%,西医对照组为4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下降,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总胆红素(TBi L)、总胆汁酸(TBA),随访8周碱性磷酸酶,随访2、4、8周谷氨酰转肽酶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2周及3周TBi L、TBA降低(P<0.05或P<0.05)。与治疗前比较,中西医结合组治疗4周及随访4、8周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NC)下降,治疗2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下降;与西医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中西医结合组NC及NLR下降,随访4、8周淋巴细胞计数升高(P<0.05或P<0.01)。结论基于解毒凉血利湿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能降低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前期患者的病情进展率,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中医药加减龙胆泻肝汤合中药熏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研究 下载:57 浏览:548

黄文娟 《中国中医药》 2025年3期

摘要:
研究中医药加减龙胆泻肝汤合中药熏洗治疗霉菌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84例霉菌性阴道炎患者纳为研究对象,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西医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42例)、中医组(予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中药熏洗,42例)。比较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中医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西医组;中医组的总有效率较西医组高,复发率则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 在霉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采用中医药加减龙胆泻肝汤合中药熏洗方案疗效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情况。

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治疗青海地区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63例临床研究 下载:97 浏览:524

李军茹 许文文 邹小云 杨翠兰 张海涛 许发功 孙聆心 《当代中医药》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治疗青海地区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治疗组63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每日1次;枸橼酸铋钾口服液每次5 ml,每日3次。治疗组给予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两组患者中感染幽门螺旋杆菌(Hp)者,均予抗Hp治疗2周。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内镜下胃黏膜评分,治疗后Hp清除率、复发率,并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 41%,对照组为87. 7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胃黏膜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 <0. 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Hp根除率为100%,对照组为68. 1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复发率为16. 13%,对照组为46. 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 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化瘀生肌方加减治疗青海地区慢性糜烂性胃炎气虚血瘀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修复,Hp根除率高,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连苏饮加减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对其临床症状的改善研究 下载:227 浏览:2285

善研究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 研究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应用连苏饮加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4月间,择我院收治的67例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甲组(34例)和乙组(33例),乙组使用常规西药疗法,甲组应用连苏饮加减治疗,对比疗效及血清指标。结果 甲组有效率为97.06%,乙组有效率为81.82%,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血清生化指标(MTL、GAS、SS)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甲组血清MTL、GAS指标较乙组更高,SS指标较乙组更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 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患者应用连苏饮加减治疗,疗效更确切,患者肾功能水平趋于稳定,缩短症状消失时长,值得推广。

浅议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开展——以加减法模块为例 下载:78 浏览:849

陈县飞 《计算数学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小学数学加减法运算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计算、运算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可以根据运算法则、运算律,正确地完成运算。在当前的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数学加减法运算的教学应该以核心素养作为指导,让学生对运算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可以选择简单的运算策略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让他们可以养成一种严谨的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用数学思想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浅谈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以20以内加减法为例 下载:72 浏览:832

伍云姣 《计算数学学报》 2025年1期

摘要:
数的运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数的认识、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正比例反比例和探索规律等共同构成了小学数学“数与代数”的内容.能否学好计算、计算能力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整体水平.而科学、有效、适切的计算教学是提高孩子学生能力的保障.那么,该怎样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算理,巩固算法,熟练准确地计算呢?

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下载:224 浏览:2172

张瑾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评估以中医骨伤手法组合独活寄生汤加减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现代临床治疗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入院后再根据随机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了独活寄生性汤加减疗法,调查组则在对照组基本上加以了中药骨伤方法处理,对比了两组的临床效果。结论:研究组的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远超过对照组,差异更具有统计价值(P<0.05)。治疗中,两组JOA分数相当,但相差并没有统计价值(P>0.05);诊断后,调查组与对照组JOA评估对比,差异更具备统计价值(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调查组明显小于研究组,但差异仍具备一定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中药骨伤方法结合单独活寄生感染汤的加减技术运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很理想,同时还可以提高调节腰椎能力。

沈宗国基于开阖枢理论运用桂枝新加汤加减治疗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的经验 下载:271 浏览:2785

林杰 郑峰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5期

摘要:
沈宗国教授基于开阖枢理论探析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相关症状的发生机制及治疗,从开太阳、开太阴、阖阳明、阖厥阴、枢转少阴方面处以桂枝新加汤加减治疗本病,取得一定临床疗效。本文主要介绍沈教授从开阖枢理论运用桂枝新加汤加减治疗ER的经验,并列举验案1则,以飨同道。

中医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研究 下载:296 浏览:3005

倪刚甘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中医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方法:本次调查的患者都是来自我院中医特色门诊治疗的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一共有80例,调查时间选取了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以随机方式进行分配。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之中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之中则应用中医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之中患者的治疗有效性。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得分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着显著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t=38.3482, P=0.0000),两组病人在治疗前的功能障碍指数指数得分均无显著性差异(t=0.3648, P=0.716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降低(t=22.0160,P=0.0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取中医针灸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症状,提升整体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肺功能的影响分析 下载:219 浏览:2237

龙玉梅 《中医研究杂志》 2021年4期

摘要:
目的:分析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我科室收入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16例,简单随机法分组,共2组,即观察组(n=58)和对照组(n=58)。两组患者入院均常规给予解痉、平喘、镇咳、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应用三子养亲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3.10%),显著高于对照组(72.41%),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气急、咽痒、咳嗽、鼻塞等中医证候积分,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VC、FEV1、PEF,均相当,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子养亲汤加减治疗对支气管哮喘,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其中医证候及肺功能指标。

分析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价值 下载:218 浏览:2581

高健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目的: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分组实验,通过红蓝球法分为两组,49例红球设定为对照组,其给予盐酸胺碘酮治疗,49例蓝球设定为治疗组,其给予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评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心功能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进行LVSD、LVEF、LVED心功能指标的比较,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比对照组治疗后的LVEF高,比其LVSD、LVED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炙甘草汤加减可显著提高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全面性推广应用。

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评价 下载:105 浏览:1157

谷英科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评价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的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42例,抽签分成实验组(21: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与对照组(21: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分析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视力水平与前后视野平均受损程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数据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的视力水平与前后视野平均受损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治疗的过程中,血府逐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防风汤加减结合项三针治疗神经根型效果分析 下载:104 浏览:1208

赵满义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治疗中,采用防风汤加减、项三针行针药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治疗方案,对患者分组。对照组(19例)采用项三针行针灸治疗,观察组(19例)采用防风汤加减、项三针行针药联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在临床疗效、疼痛感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采用针药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效果明显优于单一针灸治疗。因此,针药联合治疗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