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泡沫排水采气技术在涪陵页岩气田的应用 下载:69 浏览:440

陈晓宇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使页岩气田各气井能够连续稳定生产,通过借鉴各大气田应用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的经验,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率先在其低产能、中高含水的Y区块进行了泡沫排水采气现场探索试验。通过对比分析该区块4口气井措施前后的生产变化情况,对泡排剂的用量不断调整优化,最后现场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为该区块乃至整个气田的泡沫排水采气技术的适用性提供了借鉴与指导。研究结果表明:①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能够较好地提高页岩气气井产量,降低水气比,有效减小气井的油套压差;②泡沫排水采气技术能够辅助其他措施对积液严重的页岩气井进行复产;③需要开展消泡工艺研究及药剂优选实验,建立起适合涪陵页岩气田的消泡方式;④排水采气工艺的推广应用需结合相关公司的发展理念,建立"环节精准"的技术研究思路,制定出标准化流程。

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Ⅲ-3层组剩余气定量描述 下载:80 浏览:395

张勇年 连运晓 顾端阳 马元琨 李雪琴 刘国良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充分认识柴达木盆地涩北气田剩余气富集规律和分布特征,为该气田开发后期的持续稳产提供保障,通过运用数值模拟技术,针对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III-3层组开展剩余气定量描述研究,以期为今后该气田的有效开发提供挖潜方向及调整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涩北一号气田第四系III-3层组水体大小为30倍水体;②运用渗吸相渗代替驱替相渗使得数值模拟模型更为准确可靠;③剩余气分布与原始储量丰度、构造位置、开发程度、水侵程度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④采用储量丰度和含水饱和度相结合的方式,对剩余气储量分四级进行评价;⑤依据剩余气评价结果,在剩余气富集区内设计不同调整方案,在优选方案的基础上,选取2口新井优先实施,现场投产效果较好。结论认为:涩北气田的持续稳产离不开对剩余气的挖潜,通过研究提出的剩余气定量描述方法,可以为后期剩余气开发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盒1段沉积特征 下载:72 浏览:462

曹桐生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2期

摘要: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北缘杭锦旗地区锦72井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以主力气藏盒1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岩心、粒度、测井、录井等资料,归纳出7种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总结出5种典型测井相和4种典型测井相组合,进行了沉积微相判别,建立了研究区盒1段纵向沉积序列,刻画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并总结形成了研究区辫状河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锦72井区盒1段靠近物源区,沉积物以牵引流为主,发育大套厚层块状层理砂岩相和含砾粗砂岩相,判别沉积环境为冲积平原辫状河沉积;②可识别出心滩、辫流水道及河漫沉积3种沉积微相类型,优质储层主要形成于心滩微相中,该类沉积微相具有沉积物粒度粗、测井曲线显示为光滑箱型的特征,多套叠合的岩性圈闭砂砾岩构成的叠置心滩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该研究成果对确定研究区天然气有利靶区具有指导作用。

龙女寺—广安地区栖霞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下载:76 浏览:440

李菡韵 朱讯 谷一凡 杨东凡 何溥为 涂罗乐 夏吉文 《天然气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为了明确四川盆地龙女寺—广安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测井资料、地震预测成果分析了该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储层特征,指出了其储集岩类型以残余生屑云岩、中—细晶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中孔隙类型以晶间孔、晶间溶孔为主,溶洞类型以孔隙型溶洞为主、次为裂缝型溶洞。研究结果表明:①其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背景下的局部高孔—高渗,主要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洞)型,白云岩储层发育受多因素控制,古地貌控制下的台内生屑滩为后期建设性成岩作用的改造提供了宝贵的物质基础;②生屑滩滩体的分布范围大致决定了储层分布范围;③后期白云石化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是优质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决定性因素;④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构造裂缝极大地改善了白云岩储层的储渗能力。研究区栖霞组白云岩储层纵向上具有单套厚度薄、多套叠置的特点,横向则分布不连续,展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在MX42、MX107、MX31-X1、GS16井区集中发育。

梨树断陷探井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研究 下载:45 浏览:442

曾快相 《天然气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油气勘探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运作之后,要求及时评价探井试油获得的油气发现是否具有商业价值,我国原有探井工业油气流标准已不适应当前经济条件下油气勘探评价工作需要,应根据本地区的勘探开发特点建立相应的探井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为此,以松辽盆地梨树断陷为例,根据盈亏平衡原理,利用现金流法,结合影响商业价值的开发规律及钻井投资、操作成本、油气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建立单井开发初期经济极限产量计算模型,并分析转开发井的探井试油资料数据建立试油产量与单井经济极限产量的关系,从而确定地区不同类型油气藏探井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研究结果表明:①梨树断陷试油商业油气流标准要比《计算规范》中规定的油气流标准要高得多,说明《计算规范》在梨树断陷的不适应性;②商业油气流与油(气)藏类型、地质特征、市场价格等关系密切,不同类型油(气)藏的商业油气标准相差较大,只有在系统分析各探区勘探开发实际资料基础上,才能更加合理地确定探井试油(气)成果的商业价值;③在求取单井初期平均日产量与测试产量关系过程中,油藏一般能求取比较可靠的对应计算关系式,气藏需要采用试气稳定产量折算压差下的产量或者无阻流量折算代替来计算。

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环境管理成熟度研究 下载:56 浏览:377

罗霞 杨林 余晓钟 张男楠 《天然气进展》 2019年8期

摘要:
为了探究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复杂环境因素间相互影响反馈的关系,衡量项目环境管理能力的高低,通过分析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特点,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自然5个方面,借鉴OPM3模型,建立起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及5个等级的环境管理成熟度模型,并采用专家投票及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评价指标值及各指标的权重,借助Super Decision软件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环境管理成熟度进行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反馈关系,其中技术和自然环境管理能力对油气勘探开发项目的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②项目实例的环境管理成熟处于规范级,要实现向精益级提升,还需加强环境的重视及管理,运用信息化、量化管理手段,提高项目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成功率。

杭锦旗地区北部复合型圈闭识别与分类评价 下载:54 浏览:423

孙涵静 《天然气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为了解决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北部上古生界地层构造复杂,砂体横向变化较快,圈闭难以识别的问题,以杭锦旗地区呼吉太三维区为研究对象,针对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2+3段砂体厚度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局部圈闭受微幅构造和微断裂共同影响等问题,通过地震属性优选和分析,结合构造精细解释成果,对区内盒2+3段的圈闭进行识别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震属性分析与构造精细解释相结合,可有效识别盒2+3段岩性圈闭和岩性—构造复合圈闭,并根据圈闭的储层有效性和封堵性,将其分为3类,其中Ⅰ类圈闭是下一步首选勘探目标。

东胜气田锦58井区盒3段沉积特征 下载:65 浏览:354

荀小全 《天然气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为了明确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锦58井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3段沉积特征、砂体纵横向展布特征,指导该区后续的天然气开发,以锦58井区测井、录井、岩心观察以及岩石薄片、粒度分析等资料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该区盒3段泥岩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结构、沉积构造、粒度特征、测井相类型等,建立了单井沉积相综合柱状图,并刻画了砂体纵横向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盒3段沉积时期泥岩为红褐色、棕褐色;②岩性以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为主;③砂岩颗粒磨圆度较差、分选中等;④发育块状层理、交错层理、水平层理、平行层理、冲刷面等典型沉积构造;⑤C-M图划分为PQ、QR、RS三段,粒度概率累积曲线呈典型的两段式或三段式;⑥测井相以光滑箱形、齿化箱形、钟形、线形为主。结论认为,该区为近物源的辫状河沉积,发育心滩、辫状水道、河漫沉积微相,其中心滩砂体厚度大,以粗—中砂岩为主。结合沉积微相纵横向展布特征,盒3段以辫状水道和心滩沉积为主,砂体较发育,纵向上呈"砂包泥"的特点,平面上盒3-1沉积期辫状河发育规模明显大于盒3-2沉积期。

基于供需形势分析的中国天然气产业“一带一路”发展策略 下载:68 浏览:337

佘源琦 张福东 李君 杨慎 邵丽艳 《天然气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在全球能源变革与国内深化能源结构调整形势下,未来中国天然气消费必将持续快速增长。通过对中国天然气供需形势分析认为,低碳发展目标情景下天然气需求将达到最大,新建评价模型预测该情景下2030年消费总量将达到6 300×10~8m3;未来制造业、生活消费、电力、交通是重要增长领域。对中国天然气可获得性分析认为,未来对外依存度仍将快攀升。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谋划天然气产业布局,是未来平衡国内供需、保障能源结构调整顺利实施的可靠举措。对沿线国家天然气资源与产业现状、国际天然气贸易形势分析认为,沿线国家天然气资源丰富,总体产业格局与中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战略给中国天然气产业带来拓展良机,建议树立天然气能源安全意识、主导区域天然气产业格局、建立多元化获取渠道、完善基础管网与储备体系、加强交易中心建设、强化产业政策引导、推行国内资源效益序列开发等措施是发展壮大中国天然气产业。

聚源—金马—鸭子河地区构造、断裂特征及演化分析 下载:76 浏览:454

胡元 操延辉 郑元财 《天然气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川西坳陷聚源—金马—鸭子河地区经历了多轮次构造运动,构造叠加关系复杂,明确关键构造形成时期及特征是油气勘探面临的难点问题。利用地震、地质手段刻画了聚源—金马—鸭子河内部的褶皱、断裂形变特征,明确它们之间的几何特征差异性,解析其内部构造所处力学环境的差异性及形变机制,分析其内部形变关系,指出聚源、金马、鸭子河各构造段的主要形变期和古形变特征,为恢复古构造及演化、正确认识该区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川西坳陷优质烃源岩测井定量预测及分布——以须家河组五段为例 下载:75 浏览:499

李强 袁东山 杨映涛 朱丽 李定军 《天然气进展》 2018年7期

摘要:
根据岩心粒度实验分析资料,采用测井交会分析方法建立了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方法对表征烃源岩有机碳特征的测井敏感参数进行分析,结合岩石粒度中值测井解释模型成果,建立了岩性约束下高精度有机碳含量测井解释模型,为优质烃源岩的定量预测及分布评价奠定了基础。结合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优质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下限标准,建立了优质烃源岩测井评价标准并对单井优质烃源岩进行划分统计,完成了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五段各亚段优质烃源岩分布的定量预测与评价工作。

嵌入环境管理的油气工程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 下载:77 浏览:379

杨林 张丽俊 余晓钟 《天然气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油气工程项目具有经济、政治、技术、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多重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特点,从油气工程项目生命周期、管理知识体系、复杂程度以及环境管理4个维度出发,构建适用于油气工程项目的管理成熟度模型。研究认为,应将环境管理作为一个维度来评价油气工程项目成熟度,纳入项目管理成熟度模型。

可燃冰研究现状及商业化开采瓶颈 下载:82 浏览:427

付亚荣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可燃冰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高效的能源,吸引了各国政府的关注和资金投入。调研了国内外可燃冰分布情况及美国、日本、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对可燃冰的勘探开发现状,分析了国内外海底、陆地冻土带可燃冰试采案例,介绍了中国可燃冰开发方案的研究、开采关键技术形成及成功试采的过程,对中国南海神狐可燃冰试采应用的8项创新技术进行了剖析,阐述了可燃冰的9种不同开采方式的原理及适用储层,指出可燃冰商业化开采面临开采成本、温室效应、地质灾害、环境效应等问题。提出可燃冰的开采应谨慎对待,"资源需求"和"环境安全"之间需要统筹考虑,既要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又要让可燃冰资源持续造福子孙。

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在低煤阶煤层气区块优选中的应用——以澳大利亚东部A区块为例 下载:60 浏览:434

淮银超1,2 陈西西3 邹威3 谭玉涵4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9期

摘要:
相比于中高阶煤层气,低煤阶煤层气具有煤岩煤化作用低、含气量低、灰分含量高以及储层物性好等特点,针对于低煤阶煤层气区块的优选研究对于降低开发成本、促进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以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低煤阶煤层气区块为研究对象,应用多层次模糊数学思路,结合区块低煤阶煤层气特征,优选累计厚度、含气量、灰分含量、可采储量、孔隙度、渗透率、含气饱和度、临界解吸比和原始地层压力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低煤阶煤层气的开发效果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评价指标权重系数与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构建低煤阶煤层气开发效果评价参数。以稳定期日均产气量3万m3、0.6万m3作为衡量标准,确定研究区的开发效果评价参数门限值为0.507和0.317,进行研究区开发有利区划分,实现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低煤阶煤层气区块开发有利区优选中的应用。在实际应用中,高中低产区内的已开发井的单井产气量与优选结果高度吻合,表明多层次模糊评价对于低煤阶煤层气有利区块优选具有很好指导意义。

页岩气藏渗流特征及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下载:67 浏览:342

廉培庆1 段太忠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通过对页岩气藏解吸—扩散理论、非达西渗流、开采过程中孔、渗演化特征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页岩气藏的扩散和渗流规律;同时对页岩气藏试井解释技术、数值模拟模型建立、页岩气藏和压裂水平井耦合方法等数值模拟技术进行了综述,总结了页岩气藏模拟的关键技术。针对目前页岩气藏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苏伊士湾N油藏多轮次调驱物理模拟实验 下载:49 浏览:438

康博1 王健2 宋阳坤3 何巍1 周长江1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弱凝胶深部调驱技术成熟、投资少、见效快,适合海外油田效益开发的要求。通过室内实验建立微观可视化模型和填充石英砂的平面可视化模型,模拟现场多方向见水的裂缝性或存在优势通道的N油藏进行多轮次调驱,并对多轮次调驱机理加以分析。结果表明,三轮次弱凝胶调驱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9. 9%,可改善不同渗透率级差的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效果。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77 浏览:247

孙秀芝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对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配制聚合物时转速控制在500 r/min;Fe2+与Fe3+对聚合物黏度影响大;聚合物通过多孔介质时,渗透率越小剪切降解越严重;p H为9时,聚合物黏度最高。为油田配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提高聚合物驱的效果和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环保型类无机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下载:76 浏览:292

董宏伟1,2 段志峰1,3 王勇强1,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以无机提黏剂G339为主剂,通过优选其他添加剂,研制出环保型类无机钻井液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API滤失量小于4 m L,一次回收率达92.80%,二次回收率达90.24%,体系的岩心膨胀率16 h后达22.91%,体系COD值1 526 mg/L,BOD5值120 mg/L,EC50值36 000 mg/L。现场应用2口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抑制地层造浆能力强,2口井的平均井径扩大率分别为6.26%和9.92%,摩阻扭矩大幅降低,Kf值达0.078 7。该钻井液体系对实现苏里格区块的清洁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驱油用聚合物溶液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 下载:59 浏览:331

孙秀芝 《电网技术研究》 2018年5期

摘要:
对驱油聚合物水溶液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配制聚合物时转速控制在500 r/min;Fe2+与Fe3+对聚合物黏度影响大;聚合物通过多孔介质时,渗透率越小剪切降解越严重;p H为9时,聚合物黏度最高。为油田配注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参数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提高聚合物驱的效果和效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新型固体润滑剂在长庆分支水平井超长水平段的应用 下载:256 浏览:440

董宏伟1,2 凡帆1,2 高洁1,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长庆分支水平井大斜度井段、长水平段,润滑防卡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固体润滑剂,室内评价表明,固体润滑剂加量达3.0%时,体系润滑系数降低率达80.3%,且具有较好的抗温性,不影响泥浆性能,不发泡,不伤害储层。在长北气田进行了1口双分支水平井的现场试验,扭矩均控制40 k N·m以内,两长水平段整个施工安全顺利,无一次遇阻、遇卡现象,泥浆润滑性好,起下钻畅通无阻,每次下钻一次到底,表现出良好的润滑效果。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