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复杂结构人行天桥抗震性能研究 下载:47 浏览:354

李丰群 李瑞琪 2020年6期

摘要: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人行天桥主桥为桅杆式斜拉景观桥,根据该桥的建设需求和结构特点,开展桥梁抗震性能专题研究。依据现行城市人行桥相关规范要求,考虑地震作用,采用空间杆系单元建模,运用反应谱法和时程分析法,尝试采用横向双固定支座和设置减隔震支座两条路径进行抗震设计,最终决定选用新型拉索减震支座进行减隔震设计。拉索减震支座调整了地震力的分布,激发出结构的冗余强度,优化抗震控制构件的受力特性,进而提高全结构的抗震性能。

新时期适应新动能经济的城乡空间拓展研究 下载:40 浏览:344

高宜程1 宋晓璐1 赵科科2 2018年5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新旧动能逐步发生转换,经济发展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在土地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改善要求下,原有的城市土地扩张模式已不适应当前新动能经济发展的需求。探索新的城乡空间拓展方向,成为新动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实践表明,随着新动能经济的不断推进,城乡空间拓展模式已经逐步由原来的大规模建设用地扩张转变为建成区的逐步挖潜、城市空间向乡村空间拓展等。本文在分析新旧动能经济本质区别和原有城乡空间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新城乡空间的主要内涵与形态。并以三亚"城市双修"、无锡阳山田园综合体项目实践为例,系统介绍了新时期适应新动能经济的城乡空间拓展的具体项目实施和取得成效。

文化基因视角下的多巴“河湟文心”片区规划设计研究 下载:21 浏览:217

王振茂 杨一帆 郝爽 邓龙 2019年3期

摘要:
城市文化基因决定着城市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延续和传承城市的本土优秀文化基因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文章通过对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多巴镇"河湟文心"片区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提炼出代表其本土特色的六个文化基因,其中显性基因包括高原山城文化基因、河谷水岸文化基因、商贸驿道文化基因、田园沟渠文化基因和庄廓建筑文化基因,而隐性基因主要为多元民族文化基因。在此基础上通过采取山城掩映的空间结构、水城相依的生态水岸、尺度宜人的十字商街、蓝绿交织的特色水街、庄廓演绎的建筑风貌五大策略来对显性基因进行空间强化,并提出隐性基因传承发展的策略建议,力求使多巴的本土优秀文化基因得以体现和传承,进而形成一个特色的、有个性的活力片区。

西部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方法探析——以云南省漾濞县为例 下载:78 浏览:271

江艳云 陈冬 卢操 2018年3期

摘要:
我国西部小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起步较晚,其规划编制方法尚在摸索阶段,由于规划不当带来的实际问题较为突出和典型。本文结合云南省漾濞县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对西部小城市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编制方法进行深度思考,将地下空间的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结合起来进行编制,运用多规融合、注重协调、综合分析、合理判断、建立导则、落实管控等方法,以期对漾濞县中心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建设和管理形成具有较高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技术指导文件,并为我国西部小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方式和规划方法提供思路和借鉴。

城市边缘区规划实践探索——以东海县城南片区概念规划为例 下载:65 浏览:383

徐鹏飞1 刘星2 2020年2期

摘要: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摊大饼"式粗放的建设模式使得城市向外围无序蔓延,形成了存在诸多问题的城市边缘区,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蔓藤城市"理念作为一种创新型、有机生长的规划理论,适合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本文在"蔓藤城市"理念指导下编制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城南片区的概念规划,同时对编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再思考,以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规划提供借鉴。

串式高炉群铁水运输总图布置 下载:76 浏览:483

张尚炜 2018年10期

摘要:
根据多座高炉总图布置的特点,分析了铁水运输总图布置和高炉区总图布置的关系,并对东南亚沿海HPDQ钢铁厂高炉区新建6座高炉的铁水运输设计进行研究,分析多座串式布置高炉群的铁水运输总图布置特点,为类似工程总图布置提出指导建议。

地铁火灾事故中人员疏散时间计算模型与仿真 下载:59 浏览:168

李杨杨 2020年1期

摘要:
结合地铁车站火灾事故中人员疏散过程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人员响应、客流下车、离开站台、通过检票口、通过楼扶梯和通道5个过程的客流实际疏散情况,开展疏散试验,对人员疏散行为进行定量研究,同时利用试验数据对疏散时间计算公式和疏散模型进行验证和参数标定,建立基于不同空间环境客流密度的地铁车站分段客流疏散时间计算模型。选取典型地下二层岛式地铁车站为研究对象,设定疏散场景及参数,应用所建立的计算模型对疏散时间进行计算,其计算结果与使用《NFPA 130:轨道交通客运系统标准》所推荐的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接近,验证了分段客流疏散时间计算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利用基于社会力模型的Anylogic软件对疏散过程进行仿真,将仿真结果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分段客流疏散时间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误差较小,相对较为合理。

国土空间规划视角下县域特色风貌与魅力营造研究——以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为例 下载:58 浏览:312

崔思达阿拉太 2020年12期

摘要:
为顺应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风貌的塑造与管控应从原有的以城镇为主要对象的规划,发展为"大尺度、多要素、全覆盖"的涵盖整体国土空间范畴的规划。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巴马县")为例,探究国土空间规划新视角下县城特色风貌的营造方法,即从现状特征和问题出发,突破原有的城镇建成区尺度范围,对县城全域风貌资源进行系统梳理,先提出整体风貌格局,再从全域范围内自然风貌与城镇建成区风貌两个层面共同管控和塑造,以应对在国土空间治理的发展思路下对风貌营造规划的新需求。

北京市通州区城镇空间结构演变及动力机制研究 下载:61 浏览:326

李保璇1 黎洋佟2 2020年10期

摘要:
城镇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城乡聚落共同作用的空间表达。本文通过对北京市通州区城镇空间结构演进与关系演绎的梳理,粗略展示了其城镇由明清时期漕运仓储中心单一功能演替的散点布局,发展为低水平均衡的城镇形态,到建国后围绕卫星城镇的极核式聚集,再到重点新城及副中心确立初期极核扩散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相伴经历从城郊工业节点到中心"卧城",再到生态型城市副中心的职能转变。系统掌握通州城镇空间结构演进的特殊性和客观规律,洞见城镇空间结构的发展始终受到以规划战略和政策引导为核心、产业准入和空间布局作牵引、综合交通建设为传导的多元驱动因素影响,旨在为通州区城镇空间布局与职能结构的合理优化提供基础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北京市门头沟马栏村村庄规划探索 下载:51 浏览:319

高宜程 王凡 裴欣 2020年9期

摘要:
近年来,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发生重大改革,由原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主导的城乡规划体系转变为自然资源系统主导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对村庄规划有了新的定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村庄规划实践基础上,重点研究规划中如何适应国家及北京市国土空间规划有关要求,提出了马栏村村庄规划的六方面具体做法:第一,科学制定技术路线,全过程保障规划建设;第二,实践多规融合,绘制马栏村国土空间全域"一张图";第三,落实减量规划,推进马栏村绿色发展;第四,强化"底线"空间管控,夯实乡村发展硬环境;第五,加强历史保护和村庄风貌引导,提升乡村发展软实力;第六,纳入数据库体系,推进乡村建设信息化管理。

深圳前海合作区梦海前湾河大桥设计 下载:43 浏览:368

李丰群 2019年9期

摘要:
深圳前海合作区梦海前湾河大桥的设计理念为"护佑之翼",采用一跨简支拱梁组合结构,造型美观,辨识度高,但结构受力构造复杂。通过对该桥总体设计的介绍,论述了项目设计的特点和难点,并阐述了参数化建模在该桥中的运用。同时,对该桥节点处的细节设计、高强超厚钢板的应用、车致振动效应的行人舒适性等方面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重塑同一屋檐下的本土乡情——福州寿山乡前洋村“抱山楹居”改造设计 下载:65 浏览:354

孙岩1,2 王艺霖3,2 邓拓2 2020年7期

摘要:
乡村中的建筑改造和设计与城市中的设计有很大的区别,乡村建筑设计是基于本土思考的设计,更是思考本土乡情重塑的设计。应在乡村传统文化环境、传统文脉语境,以及传统建筑营建技艺中思考乡村建筑设计的独特性,在本土设计的思想下实现乡村建设的"在地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推进乡村建设与乡村复兴,另一方面也是本土乡情的一次重塑。本文通过对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前洋村"抱山楹居"改造设计的分析与研究,为今后的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尝试。

能源系统可靠性研究综述:从单一能源系统到综合能源系统 下载:74 浏览:268

李通1 韩明新2 任洪波1 吴琼1 2020年9期

摘要:
综合能源系统横向冷热电气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深度融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系统结构,给系统可靠性研究带来较大挑战。在总结电/气/热系统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综合能源系统可靠性研究的潜在方向。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研究——以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 下载:77 浏览:435

杨凤云1 纪秉尘2 侯少峰3 宋晨旭2 2020年6期

摘要:
针对现阶段精准扶贫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的缺失,本文在精准扶贫视角下,以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石榴沟村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提出在如何兼顾扶贫开发的同时,能够更深层次地挖掘和保护乡村景观的评价模型。通过对平山县石榴沟村、神堂关村、西下庄村、营里村、桑林口村等村落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从文化景观、产业景观和生态景观3方面选取了民居乡土特色、园圃和水体环境质量等15项指标进行研究。研究得出石榴沟村文化景观权重(0.462)>生态景观权重(0.285)>产业景观权重(0.253),从而提出贫困乡村的景观规划应把文化景观放在首要地位的结论,以期为广大乡村建设者提供借鉴。

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对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影响 下载:75 浏览:416

王明田 2020年6期

摘要:
2020年我国土地市场将进入"双轨并行"的新阶段,国有土地征收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将从需求方推动规划编制和管理变革。当前国家正在全面构建多规合一、全域全要素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本文探讨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与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的关系。围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上市流程,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面提出了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开展的相关工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有序进入市场提供技术支撑。

新型城镇化的TOD策略研究与实证 下载:56 浏览:485

陆成辉 2019年8期

摘要:
从新型城镇化概念及相关理论分析入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交通特征。从新型城镇化的地区土地开发、路网组织、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等方面,制订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切实可行的TOD策略。研究了TOD策略可应用的区域,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地区应该构建细密网格状路网、步行尺度的街区及减小宽度的道路断面,建立高效全面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构建行人和自行车优先的慢行系统。

“公园城市”语境下的特色小城镇规划初探——以成都市新场镇为例 下载:74 浏览:426

罗静茹1 侯方堃2 何莹琨3 2020年4期

摘要: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本文论述了"公园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和内涵特征,提出了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实现路径,并以四川省成都市新场镇为例分析了"公园城市"语境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与坎儿井保护协同策略研究 下载:73 浏览:427

苏春雨 李琛 王力恒 2020年3期

摘要:
新疆吐鲁番独特的文化遗产坎儿井地下水利工程与吐鲁番绿洲村落有着紧密的依存关系,然而在地球环境变化、人类技术进步及乡村不断发展的今天,坎儿井与绿洲村落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居民生产生活与坎儿井水源的密切联系逐步因取水技术变革而被打破和弱化,导致坎儿井数量的急剧减少,绿洲传统文化面临衰落。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坎儿井保护与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有着共同的需求与目标,本文立足于梳理坎儿井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内容,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要求,结合坎儿井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五个方面的吐鲁番绿洲乡村振兴策略,包括:(1)根据保护分区引导乡村布局,(2)通过高品质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3)结合坎儿井的综合利用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融合,(4)通过水资源的合理分配构建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5)利用坎儿井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实现坎儿井保护与乡村振兴共赢的目标。

关于充分利用天然河网打造宁波海绵城市体系的一些思考 下载:86 浏览:287

李君杰 2018年10期

摘要: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和气候特征,宁波在饱受极端灾害天气造成的城市内涝之苦后,于2016年开始海绵城市建设。本文分析宁波天然河网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独特优势,以及目前宁波河网存在的问题,提出要有效保护现有河网、大力修复受损河道、适度拓建新建设施、转变整治观念等措施,建议通过充分利用天然河网为构建海绵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特色小镇的全流程开发整体架构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为例 下载:77 浏览:434

张玉昆 陈玲 2020年1期

摘要:
特色小镇是国家在新时期下的重大战略创新,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经济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特色小镇的开发过程中,大多数企业和政府对不同开发阶段特色小镇的操作要点尚不明确,普遍存在忽视前期策划,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导致部分特色小镇陷入了发展困境,逐渐偏离了正确导向。本文以特色小镇全流程开发为切入点,首先建构了小镇开发的整体架构,将开发分为前期准备、中期建设和后期运营三大阶段,并阐述了各阶段开发的重要环节。在全流程开发的整体架构下,文章选取拥有十多年成熟开发经验的乌镇作为典型案例,具体分析其在开发不同阶段内的经验做法,以期能为国内古镇休闲旅游类特色小镇的开发提供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