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认知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下载:31 浏览:329

翟媛媛 段侠霞 孟佳音 余彦君 《中国医学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和认知功能与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就诊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作为研究组,然后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然后按研究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将其分为A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B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正常),评估并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患者的占比为38.00%(38/100)。A组患者的MCCB总分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情绪管理、符号编码、持续操作能力、视觉记忆、数字序列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有关,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与其认知功能有关。

阿立哌唑联合利培酮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下载:336 浏览:2474

唐艳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不同,将其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观察患者PANSS、NOSIE、用药依从性。结果:患者治疗前PANSS及NOSIE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利培酮结合阿立哌唑联合用药效果显著,能够突出患者治疗优势和特色,所以可在患者治疗指导过程中推广该项治疗方案。

血清D-二聚体、总胆红素水平与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349 浏览:3636

宋桂霞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1期

摘要:
分析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诊疗、预后中总胆红素、血清D-二聚体的相关性。方法:分析病例选择于2019.3~2020.3时间段在我院就诊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健康体检老年人各85例,分别以实验、对照2组进行命名,实验组同时开展药物治疗,对对照组、实验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水平、血清D-二聚体进行检测,并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相对比于健康体检老年人,治疗前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总胆红素水平降低明显,血清D-二聚体提升明显,比较差异性较大(P<0.05);经过药物治疗,患者总胆红素水平、血清D-二聚体优化明显,且患者PANSS评分降低明显,预后较好;预后与总胆红素水平、血清D-二聚体相关。结论:总胆红素水平、血清D-二聚体可有效判断老年精神分裂症病情和预后,建议推广。

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下载:236 浏览:2225

欧寻 《中医研究杂志》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中医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研究。方法:研究选取2022年5月-2022年10月我院接收100例患者,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中医药治疗,统计治疗有效程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的SAS和SDS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对照组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医药治疗在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奥氮平联合氨磺必利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301 浏览:3338

蒋振华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2期

摘要:
目的,针对我院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探析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以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8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差异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行以奥氮平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行以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对照分析两组疗效。结果从临床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86.36%)高于对照组(63.64%)(P<0.05);从PANSS评分上来看,治疗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一般病理评分、阳性症状评分、阴性症状评分、总分分别为(33.79±3.11)分、(15.33±2.27)分、(14.20±2.67)分、(63.33±2.45)分,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t=3.361、3.081、2.878、12.036,P=0.001、0.003、0.005、0.000<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氨磺必利联合奥氮平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可以使患者精神症状得到改善,且安全性良好,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下载:160 浏览:1999

马梦芝 《心理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在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价值。方法:择选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随机分配法划分两组,对照组(n=45)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45)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干预,分析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BPRS、TPROS评分降低,且观察组分值更低(P<0.05)。两组干预1个月、2个、3个月HEIQ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两组干预1个月、2个月、3个月SPHMS评分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95.56%比对照组75.56%更高(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效果突出,有助于提升患者幸福进取能力,改善患者健康状态,增加患者对医护服务的认可,推广价值较高。

精神科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心肌酶的影响探讨 下载:566 浏览:4998

何宇 罗丽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6期

摘要:
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目的针对临床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心肌酶出现变化的原因是否与精神科使用的药物有关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患有精神分裂的患者50例,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以及之后进行心肌酶检测,对比使用精神科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心肌保护的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心肌酶变化造成的影响。结果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之后的50例患者基本上都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心肌酶的变化,采用保护心肌的治疗方法之后有所改善。结论在临床当中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行以精神科的药物,会对患者的心肌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这种影响可以逆转,并非永久性影响。

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研究 下载:172 浏览:1746

刘广芹 《心理学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 抽取我院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100例,根据单盲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结果 观察组经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等评分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结论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实施行为干预联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218 浏览:2259

李勇 《交叉科学研究》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护理方式分组,分别是对照组和研究组(n=28),分别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方式,护理指导后总结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复发例数1例,对照组的复发例数5例,复发几率对比,研究组的复发几率低,分别是3.5%和17.8%。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社会性活动能力等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指导方式,整体上有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值得借鉴推广。

基于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利培酮合并富马酸喹硫平片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下载:81 浏览:837

王明玥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利培酮片+富马酸喹硫平片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各为30例两组,对照组采取富马酸喹硫平片治疗,观察组采取富马酸喹硫平片+利培酮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临床选择利培酮片+富马酸喹硫平片联合进行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用药安全性更高。

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全程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估 下载:82 浏览:844

李滢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评估全程化护理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本院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纳入时间范围即2022年4月-2023年3月,在单双数法的应用下,将其分成2组,分别为分析组和比较组,每组35例,护理方案分别采取全程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态和不良反应。结果:分析组护理后心理状态相比于比较组较为良好(P<0.05);比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分析组(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采取全程化护理,能够改善心理状态,促进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降低。

精神分裂症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系统化心理护理的运用效果 下载:83 浏览:852

单丽丽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目的:探析在精神分裂症(SCH)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中应用系统化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从医院病历系统中筛选SCH患者样本,时间限制在2022.1至2024.1,总例数46,均行电休克治疗,随机分组,一组23,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实验组:运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对2组的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得分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内的SCH患者经电休克疗法、心理护理后SF-36评分提高,表单内各项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CH患者电休克治疗中运用系统化心理护理,可以进一步稳定患者心态,改善其精神健康状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方法研究 下载:231 浏览:2486

熊琳 《心理学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目的: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方法。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救治的7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任意编号法划入常规组与研究组(n=39)。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比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患者,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及病室管理评分均相对较高,与常规组评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实施有效疏导,可缓解其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健康教育与时间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下载:83 浏览:854

吉晶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与时间护理干预措施所产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围绕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展开临床实验对比,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每25例为一组的参照组以及观察组,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SDSS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采用健康教育配合实践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暗示疗法的应用效果 下载:86 浏览:883

翟军丽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暗示疗法对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临床护理实验的方式,共计纳入50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中的25例划分入参照组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剩余的25例则划分进入观察组,给予暗示疗法护理,对照研究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康复状态。结果: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以及康复状态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暗示疗法具有显著的价值。

利培酮合用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期的焦虑状态的疗效评估 下载:88 浏览:889

董倩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评估分析利培酮合用丁螺环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期的焦虑状态的疗效。方法:从在我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样本开始抽取时间为2021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4月,样本均随机划分到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有组例25,前者实施利培酮治疗,后者实施利培酮合用丁螺环酮治疗,围绕PANSS评分、焦虑状况、认知功能、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经不同药物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ANSS评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焦虑改善状况明显好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认知功能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后期应用利培酮合用丁螺环酮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焦虑状态,稳定患者病情,同时提高患者认知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整合式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下载:105 浏览:1042

付丽如 《神经科学研究》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浅析整合式心理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认知功能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应用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各30例,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应用整合式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负性情绪、躯体功能、认知功能、遵医嘱行为评分均高于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患有精神分裂症护理中,运用整合式心理护理,能够使患者的心理负担逐渐降低,提高其认知功能,使其能够配合医生的嘱托执行工作,使其治疗效果提高。

血液检验如何帮助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 下载:110 浏览:1206

孙蕾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如何帮助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血液检验,对照组未接受血液检验。观察血液检验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在治疗前后变化较大,其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无明显变化。实验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血液检验可以为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观察血液检验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患者的生理变化,为治疗效果的评估提供依据。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对不同类型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探讨血液检验在精神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的效果比较研究 下载:111 浏览:1204

孙佩佩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应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本院治疗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通过随机法分为2组,观察组(n=30例),对照组(n=30例),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90.00%(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可促使临床效果进一步提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将该治疗方案在这类疾病患者的治疗中推广。

探究循证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作用 下载:138 浏览:1490

王友霞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对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循证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0例: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SCL-90量表(0.84±0.07)分]、精神分裂症状[PANSS量表(102.21±4.23)分]以及生活质量[SQLS量表(162.21±4.31)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循证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