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研究心理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 下载:323 浏览:3769

李浦静 《心脑血管病研究》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53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介入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28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状态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介入治疗的老年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焦虑情况,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99 浏览:1203

吴艳华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50例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患者将其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各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实验组患者采用安全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做好各项数据记录工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管理中应用,可以更好的规避各类风险,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各类突发性问题的发生,其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121 浏览:1258

韩秋 《神经科学研究》 2023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神经介入治疗脑血管病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共计42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以上所有患者均采用神经介入治疗技术,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综合性的优质护理干预方案,而对照组的患者则开展按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接受神经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2%远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24%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接受过神经介入治疗后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可以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术后的并发症,确保患者术后的恢复效果,临床认可度高,值得推广使用。

中晚期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载:235 浏览:2269

顾志毅 张阿龙 刘生熠 《肿瘤研究》 2022年12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更加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由此探讨中晚期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的成果极为重要。方法:选取同一所医院在2016年至2021年四年期间收治的中晚期肝恶性肿瘤患者数例,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分成两组,且每组的人数相同。将实验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对对照组进行常态化药物治疗,在规定时间内,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转化治疗效果。最后将得出来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实验组治疗效果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好。本文就对中晚期肝恶性肿瘤介入治疗进行临床研究。

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应用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98 浏览:2912

过智伟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10期

摘要:
目的:评价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2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单溶栓治疗,观察组进行溶栓加普通球扩治疗,对比组间患者的脑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脑功能评分和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神经介入治疗,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脑功能状态。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下载:99 浏览:1065

马倩 卢雪敏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10期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对40例行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病人全部成功,成功率为100%。结论:在介入手术中,加强围术期的护理是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护理干预在心内科介入治疗中的作用 下载:74 浏览:812

赵冬梅 田盼盼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研究心外科介入手术病人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21年1月-2022年6月本院心脏内科住院的70例心血管疾病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将病人分成同等数量的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开展护理干预是心内科介入治疗的重要环节,能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减少病人的焦虑程度,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是一项十分值得推广的工作。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的效果观察 下载:60 浏览:664

田盼盼 赵冬梅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心内科介入手术中采用人文关怀对病人进行干预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2022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66例病人,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明显提高,并发症的发生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可以降低病人的并发症,增强病人的满意度,是值得推广的。

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73 浏览:796

孙芳芳 王佳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性护理对脑血管疾病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住院的脑血管疾病病人70例,按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行介入治疗的脑血管疾病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介入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生活质量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其生存质量得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介入治疗过程中,对脑血管疾病进行干预,能提高病人的情绪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神经外科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 下载:301 浏览:3066

侯晓华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12期

摘要:
目的:了解对行神经外科介入手术的患者施以个体及整体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如何。方法:从我院选取自2019年1月起,至2020年5月收治入院的神经外科患者124例,将124例符合标准的神经外科患者随机并均等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62例,两组神经外科患者均行常规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针对对照组62例神经外科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神经外科患者施以个体及整体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比观察两组神经外科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情况可见,施以个体及整体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经外科患者(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行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对照组)低,其中常规护理干预组感染1例,血栓1例,血肿1例,脑出血1例,迷走神经症状5例,并发症发生率14.52%(P<0.05);个体及整体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组感染0例,血栓1例,血肿2例,脑出血0例,迷走神经症状3例,并发症发生率9.68%(P<0.05)。结论:个体及整体性围手术期护理干预的实施对神经外科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整体情况有正面积极影响。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下载:173 浏览:1716

​熊银 《现代康复医学》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以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2例接受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分组之后,实验组患者接受心脏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评价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显示,实验组护理后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显示,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脏康复护理模式满足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需求,可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并提高生活质量,具有科学性。

综合性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护理效果 下载:300 浏览:2830

王嘉 车秀丽 《肿瘤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分析在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9年1月,选取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60例,予以随机分组,分2组各30例。控制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试验组应用综合性护理。比较两个组别总满意率及生存质量。结果:两个组别总满意率、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对比发现试验组均优于控制组(P<0.05),有统计学价值。结论:介入治疗恶性肿瘤患者中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显著,即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其普遍满意,值得推广研究。

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改善评价 下载:99 浏览:1048

王立会 《预防医学杂志》 2024年4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的改善。方法 研究对象为96例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48)、观察组(n=48)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早期康复护理,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04月-2022年10月。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术后自理能力评分提高;心功能各项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较低;护理满意度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预后效果明显,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评分均有所提高,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不仅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还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观察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改善价值 下载:522 浏览:5234

韩辉 《神经科学研究》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采用依达拉奉治疗),实验组(48例,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段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结果:治疗7d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30d后,实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介入治疗后,采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浅谈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下载:120 浏览:1537

马静 张丹 《国际护理学》 2023年9期

摘要:
目的:通过对心内科介入手术患者的安全管理,探讨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命体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我院进行介入治疗的74例心内科患者,从并发症、满意度两个方面进行分组对比,其中对照组在院期间进行常规的护理安全管理,实验组在住院期间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强化护理安全管理的措施。结果:对照组病人的并发症较实验组多,病人的满意度较实验组低,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心内科介入手术中,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治疗满意度。

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术中护理与配合研究 下载:120 浏览:1539

马瑜 毛永飞 《国际护理学》 2023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护理与配合。方法:选取88例在介入治疗中伴有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4例。结果:观察组介入治疗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传统治疗方式(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 O.05),介入手术的操作时间及术后的康复时间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于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和全面护理模式,对其进行护理配合,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介入护理的应用观察 下载:177 浏览:2065

孙芳芳 王佳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对脑血管介入治疗患者加强介入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共120名接受脑血管介入手术的病人,按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介入性护理。对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血管介入治疗病人的介入护理方法可有效地改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介入治疗脑动脉瘤中应用 下载:165 浏览:2045

夏洁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12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于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脑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分别纳入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前麻醉诱导用药方案相对,对照组患者麻醉维持使用芬太尼与丙泊酚,观察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的对照组患者气管插管后5min、治疗操作期间以及气管插管拔除后5min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6.45±2.15)mmHg、(85.95±3.03)mmHg、(87.39±3.10)mmHg,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的观察组患者对应数据分别为(89.53±2.09)mmHg、(87.38±2.79)mmHg、(90.24±2.95)mmHg(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能够提升脑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介入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下载:148 浏览:1899

唐娟 《国际护理学》 2022年6期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介入护理模式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心血管患者展开分析,纳入研究的样本量为60例,研究开展时间在2020年5月-2021年12月,按照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前者实施介入护理,后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从住院时间和费用方面作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数据间存在着明显差异,上述指标均是前者优于后者,差异较大(P<0.05)。结论:在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介入护理模式有着良好的应用优势,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同时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延续性护理在早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下载:163 浏览:2045

曾小波 《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摘要:
目的:观察延续性护理在早期肝癌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我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42例早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延续性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未开展延续性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21例: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低,患者满意度相较于对照组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早期肝癌介入治疗中延续性护理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