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及其与害怕跌倒的相关性研究 下载:12 浏览:434

徐忠梅 于卫华 吴梦 余方 常君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及其与害怕跌倒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害怕跌倒评估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客观定量采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速和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的多种步态参数,并探讨害怕跌倒与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测试时,更易出现步态异常,且害怕跌倒的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性能较不害怕者降低更明显,具体表现为步速更慢、步长更短及跨步时间变异性更高(均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较自然常速行走时更易发生步态紊乱,自然常速行走测试可能会高估个体实际的步行能力,相比之下,双重任务行走测试更贴近患者实际生活中的行走模式,可能更适合用来评估患者实际的移动能力。此外,害怕跌倒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时更易出现步态异常。

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 下载:21 浏览:180

刘燕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研究专科护理小组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分析专科护理小组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建立4个专科护理小组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糖尿病、静脉治疗、慢性伤口造口和危重症护理小组,共纳入护理人员120名,进行专业性的培训和指导,并对每个科室的专科护理质量进行巡查评分,将评分结果与2015年1月2016年1月即实施前的护理质量对比。结果:实施后的病区管理评分为(96.05±3.21)分,基础护理评分为(95.27±2.54)分,危重症护理评分、消毒隔离评分、急救质量评分及护士操作技能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5.92%,明显高于实施前的84.97%(P<0.05)。结论:专科护理小组对护理质量管理具有积极作用,且可显著提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QCC活动在降低手术标本管理缺陷率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3 浏览:384

姚丽娟 李红梅 达玉娟 徐爱芳 《临床医学杂志》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开展QCC活动在手术标本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QCC小组,对2016年1~12月手术标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采用鱼骨图进行分析,并针对人、物、环、法4方面进行改进。将改进前后的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QCC活动后,手术标本缺陷率由原来的3.87%下降至0.24%,目标达成率151.88%,进步率9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降低了手术标本管理缺陷发生率,提高了手术标本管理质量,杜绝了标本错放、混淆、丢失等所引发的医疗纠纷,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提高了圈员的综合能力,使圈员的自我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下载:13 浏览:429

赵丽华1 钱莉1 王丽华2 任丽1 张宇1 谢菊美1 刘经纬2 2018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2016年1月—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68例和对照组66例,试验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差异。结果校正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压、血脂、文化程度、对应干预指标干预前的基线,试验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并发症体验式健康教育明显改善了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优化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结果。

初产妇配偶陪产体验的调查研究 下载:10 浏览:500

付玉惠1赵红2吴丽萍2韩翠存1姜梅3 2018年2期

摘要:
描述初产妇配偶陪产体验的状况。方法采用Katri的产妇配偶陪产体验问卷,对135名三级甲等妇产医院参与陪伴分娩的初产妇配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的18名配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初产妇配偶陪产体验问卷4个维度的得分为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感受(4.36±0.32)分、对新生儿的感受(4.32±0.37)分、对妻子的感受(3.74±0.43)分、自身的感受(3.58±0.58)分;对访谈资料的提炼与分析显示,初产妇配偶的陪产体验包括对妻儿安全的担忧、信息与支持、对照护及环境的感触、自我感悟。结论初产妇配偶的陪产体验中,配偶对工作人员的服务和产房环境的体验最佳,由初产妇产痛引起的支持与信息的获取体验较差,无助感急需得到改善

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相关因素研究 下载:13 浏览:505

栾丹丹1 于秀荣2 王云芳3 刘永云4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在母婴分离期的泌乳量及乳汁分泌规律,分析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12月山东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22例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况调查法对早产儿母亲在患儿住院期间的泌乳量进行连续测定,并应用早产儿母亲泌乳相关因素综合问卷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EPDS)对早产儿母亲进行调查;采用SAS 9.2统计软件对产后第1~7天与第8~14天泌乳量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泌乳量的相关因素。结果入选的住院早产儿母亲在产后14 d内的泌乳量呈上升趋势,第14天泌乳量为(535.43±265.97)ml,产后泌乳Ⅱ期启动时间为(68.23±26.42)h;第4天泌乳量与第14天泌乳量相关系数为0.707 0(P<0.01);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泌乳Ⅱ期启动时间、EPDS得分、早产儿出生胎龄、产妇年龄是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母婴分离期泌乳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NICU住院早产儿母亲产后早期泌乳量少,泌乳Ⅱ期启动时间晚、延迟率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关注产龄较大、早产儿出生胎龄较小、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EPDS得分较高、泌乳Ⅱ期启动延迟的产妇,并给予及时、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母婴分离期泌乳量和早产儿母乳喂养成功率。

柯氏模型在杭州市中医护理培训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13 浏览:505

黄雪燕1 张尹2 冯莺1 俞琦1 葛芳3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制订并实施系统的中医护理培训方案,采用柯氏模型进行效果评价,旨在为进一步完善中医护理在职培训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来自杭州市50所医疗机构的77名临床护理人员,按照中医护理培训方案开展中医护理培训,以柯氏模型为指导,采用问卷调查、笔试、情景模拟和半结构访谈等方法从反应层、学习层、行为层与结果层4个层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学员的出勤率在85%以上,培训满意度得分为(96.32±3.14)分;中医理论知识和技能考核得分均高于培训前;中医护理行为得分高于培训前;学员所在科室开展中医项目较培训前增多;患者满意度在82%以上,护士培训后获益主题为达到期望值、成长与收获、期望继续学习。结论依托中医院进行中医护理培训,护士的满意度较高,培训后能够促进护士的中医护理行为、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并且护士的个人获益情况较好。

苏州市15所医院助产士结构授权和心理授权的调查研究 下载:12 浏览:486

吴奇云1 冯世萍1 曹清2 刘嘉3 张余华2 陈铭红3 朱月琴1 2018年1期

摘要:
调查苏州市医院助产士结构授权和心理授权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为管理者制订针对性的组织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苏州市15所医院的309名助产士,采用中文版结构授权量表和心理授权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助产士结构授权和心理授权总分分别为(18.07±3.12)分和(14.82±2.01)分,两者呈正相关(r=0.396,P<0.01);医院等级及是否参加过市级及以上助产士规范化培训对结构授权得分有影响(P<0.05),年龄、生育情况、职称、月薪、产房工作时间、每月夜班数及是否参与带教工作对助产士心理授权得分有影响(P<0.05)。结论苏州市助产士结构授权和心理授权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积极为助产士创造授权的工作环境,稳定助产士队伍,加强助产学科建设,充分发挥助产士的专业角色功能。

基于临床路径的干预模式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研究 下载:143 浏览:1354

彭春燕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基于临床路径的干预模式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2021年5月到2022年11月,选取10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基于临床路径的干预模式,比较两组自我效能、肺功能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观察组肺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基于临床路径的干预模式,可提高自我效能,改善肺功能指标,让患者满意临床服务。

内科护士同情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下载:89 浏览:491

​刘凤1 黄永丽1 周锡平1 任静1 郑思琳2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11期

摘要:
目的了解内科护士同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内科护士同情能力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中文版的护士同情能力量表对泸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197名内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内科护士同情能力总分为(64.63±12.22)分,得分率为76.04%;不同职称、职务、是否接受过护患沟通的培训、是否参加过人文关怀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对工作满意度、家人及同事关心程度的内科护士其同情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是否接受过护患沟通的培训、是否参加过人文关怀方面的学习与培训、对工作满意度、家人及同事的关心程度是内科护士同情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R2=0.404,P<0.001)。结论内科护士同情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护理管理者可根据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内科护士同情能力。

图片式健康教育联合循序渐进法对糖尿病患者认知能力及自我管理的影响 下载:138 浏览:1342

殷妮娜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6期

摘要:
探究图片式健康教育联合迅速渐进法对糖尿病患者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 选2020.01至2022.12收治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为例,按不透明信封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予常规护理、图片式健康教育联合循序渐进法,比对两组血糖管理水平、认知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认知能力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开展图片式健康教育联合循序渐进法效果优良,可帮助患者控制血糖,能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行为,改善生活质量,且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优选。

三师共进,探索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新模式 下载:202 浏览:2308

幸红梅1 谭佳容2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脑卒中患者人群愈来愈多,不但给家庭、社会带来愈来愈大的负担,而且给医疗与护理工作带来愈来愈大的挑战。针对脑卒中患者的三级预防,在护理环节,如何直面这些挑战,更好地做好脑卒中患者的护理工作?由专业护师(士)、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组成的护理团队能够贯穿于这一过程始终,为脑卒中患者健康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保障。这是本文尝试探索有关脑卒中患者护理工作的新模式。

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下载:36 浏览:546

陈楠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3期

摘要:
分析在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中执行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的价值。方法:纳入我院儿科住院部2023年1月~12月期间在岗护士30名,均行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对比层级管理前(2023年1~6月)与层级管理后(2023年7~12月)的护士岗位胜任能力、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分析护士岗位胜任能力,管理后护士基础知识(97.27±2.03)分、专业技能(97.26±2.14)分、急救技能(96.48±2.05)分、语言交流(97.57±2.03)分、病历书写(96.45±2.48)分均高于管理前(t=11.522,8.322,11.189,11.079,8.176;P<0.05);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后护理服务(90.63±8.85)分、护理安全(92.48±6.32)分、护理文书(92.72±5.69)分、基础护理(92.88±6.57)分、健康宣教(94.02±5.42)分均高于管理前(t=4.230,4.135,5.738,8.318,7.065;P<0.05);管理后患儿家长满意度96.67%较管理前76.67%有明显提升(x2=5.192,P<0.05)。结论:不同层级护理人员搭配管理可显著提升儿科住院部护理管理质量及护士岗位胜任能力,同时可改善患儿家长满意度。

6S管理在手术室精密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下载:70 浏览:720

陈朴 杨春琼 郝珉嶍 《中国仪器》 2024年12期

摘要:
随着当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手术室各种精密仪器在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手术需要精密仪器来完成。正确使用这些精密仪器,保证其正常运转,使每例手术顺利完成,已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现研究分析6S在手术室精密仪器管理中的应用与价值。目的 探讨6S管理在手术室精密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9年1月引入6s管理模式,并在手术室建立6s管理干预小组,就开展6s管理干预前后不同时间段内手术室精密仪器的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研究组仪器放置规范、交接规范、操作规范、医生满意度等占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室精密仪器管理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6s管理在手术室精密仪器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仪器管理质量,降低精密仪器管理与使用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发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值得推广。

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精准护理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 下载:73 浏览:751

何芬 《中国眼科杂志》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分析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精准护理在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确定为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之间,研究对象均为接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数量为7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精准护理。通过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和分析,明确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以上指标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心理状态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评价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精准护理应用有利于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心理状态,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满意。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63 浏览:669

卢红星 《护理研究杂志》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1月在北京市某医院产科住院的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的10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取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知信行问卷、妊娠期糖尿病血糖管理决策行为问卷、平均血糖波动幅度、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不良妊娠结局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两组差异。 结果 依据保护动机理论的7个维度制订了适用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护理干预方案,最终试验组共纳入52例患者,对照组纳入50例患者,试验组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知信行水平、血糖管理决策行为水平、血糖波动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在巨大儿的发生率、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上要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知信行水平、提高其血糖管理决策行为,进而改善其血糖波动情况和不良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胸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下载:98 浏览:1023

陈城1 徐旦铃2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在急性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宁波市杭州湾分院急诊科收治的100例急性胸痛患者,将2022年1月到2022年12月采取常规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3年1月到2023年12月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救治时间、抢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急救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急性胸痛的护理中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缩短了抢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基层卫生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下载:92 浏览:944

杨陈雪 《护理研究杂志》 2024年3期

摘要:
目的:分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基层卫生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社区老年高血压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5月在某卫生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生活质量及用药依从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接受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以后,实验组患者的组血压水平得到明显控制,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比对照组更高(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引入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的血压水平,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提高用药依从性。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防范中的应用效果 下载:188 浏览:2829

王萍华1 黄志英2 《护理研究杂志》 2021年6期

摘要: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老年精神病患者跌倒防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8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抽签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生存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患者对跌倒危害性的认知、患者对预防跌倒措施的认知、跌倒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对跌倒危害性的认知、患者对预防跌倒措施的认知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精神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确切。

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原因分析及中医护理效果观察 下载:128 浏览:1303

杨杨 《中医研究杂志》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对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原因和中医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研究对象50例,均为我院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之间收治的四肢骨折肢体肿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分析患者发生四肢骨折肢体肿胀的原因并对比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2%,观察组的护理意度为9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四肢骨折肿胀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四肢骨折肿胀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中医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和借鉴价值。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