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及眼底疾病高危因素分析 下载:119 浏览:1219

苏剑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临床案例比对了解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以及新生儿眼底疾病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取1200例新生儿接受眼底筛查,分析了解新生儿眼底病变结果与相关因素。结果:1200例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中阴性、阳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色素痣、先天性视神经病变、玻璃体增生症、视网膜母细胞瘤检出数据分别为51.58%、48.42%、23.00%、17.42%、25.42%、2.42%、2.33%、1.08%、0.92%;眼底筛查阴性结果新生儿胎龄、出生时Apgar评分、出生时体重指标分别为(38.95±0.47)周、(8.98±0.30)分、(3309.52±118.42)g,眼底筛查阳性结果患儿对应数据分别为(34.39±0.53)周、(5.82±0.49)分、(2427±94.20)g(P<0.05);眼底筛查阴性结果新生儿中男性、女性、自然分娩、剖宫产、单胎妊娠、多胎妊娠、发生宫内窘迫/窒息、未发生宫内窘迫/窒息、接受吸氧/机械通气治疗、未接受吸氧/机械通气治疗占比数据分别为314(50.73%)、305(49.27%)、305(49.27%)、314(50.73%)、305(49.27%)、314(50.73%)、86(13.89%)、533(86.11%)、38(6.14%)、581(93.86%),眼底筛查阳性结果患儿对应占比数据分别为295(50.77%)、286(49.23%)、285(49.10%)、296(50.95%)、295(50.77%)、286(49.23%)、467(80.38%)、114(19.62%)、504(86.75%)、77(13.25%)。结论:眼底筛查能够有效发现、诊断新生儿眼部疾病,家族遗传、胎龄、出生时体重、宫内窘迫、机械通气治疗是影响新生儿眼部疾病形成、产生的主要相关因素。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临床应用 下载:253 浏览:2577

张瑜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观察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黄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随机将2020年8月-2021年9月中,收治的64例患儿,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进行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的胆红素水平、护理效果、黄疸消退时间、首次排胎便时间与排便次数。结果 上述指标比较,实验组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采取综合性护理模式,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干预,可以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黄疸的恢复,进而改善预后。

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及眼底疾病高危因素分析 下载:148 浏览:1508

苏剑 《中国眼科杂志》 2023年10期

摘要:
目的:临床案例比对了解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以及新生儿眼底疾病相关风险因素。方法:选取1200例新生儿接受眼底筛查,分析了解新生儿眼底病变结果与相关因素。结果:1200例新生儿眼底筛查结果中阴性、阳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出血、视网膜色素痣、先天性视神经病变、玻璃体增生症、视网膜母细胞瘤检出数据分别为51.58%、48.42%、23.00%、17.42%、25.42%、2.42%、2.33%、1.08%、0.92%;眼底筛查阴性结果新生儿胎龄、出生时Apgar评分、出生时体重指标分别为(38.95±0.47)周、(8.98±0.30)分、(3309.52±118.42)g,眼底筛查阳性结果患儿对应数据分别为(34.39±0.53)周、(5.82±0.49)分、(2427±94.20)g(P<0.05);眼底筛查阴性结果新生儿中男性、女性、自然分娩、剖宫产、单胎妊娠、多胎妊娠、发生宫内窘迫/窒息、未发生宫内窘迫/窒息、接受吸氧/机械通气治疗、未接受吸氧/机械通气治疗占比数据分别为314(50.73%)、305(49.27%)、305(49.27%)、314(50.73%)、305(49.27%)、314(50.73%)、86(13.89%)、533(86.11%)、38(6.14%)、581(93.86%),眼底筛查阳性结果患儿对应占比数据分别为295(50.77%)、286(49.23%)、285(49.10%)、296(50.95%)、295(50.77%)、286(49.23%)、467(80.38%)、114(19.62%)、504(86.75%)、77(13.25%)。结论:眼底筛查能够有效发现、诊断新生儿眼部疾病,家族遗传、胎龄、出生时体重、宫内窘迫、机械通气治疗是影响新生儿眼部疾病形成、产生的主要相关因素。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探讨 下载:241 浏览:2440

武慧春 刘晓峰(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5期

摘要:
探究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12月某三甲医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113例,根据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将患儿分为多器官功能损害组和非多器官功能损害组,分别为53例、60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产妇年龄在35岁以上、产妇伴随高血压疾病、产妇孕期有先兆流产病史、新生儿早产、脐带异常、宫内窘迫,属于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宫内窘迫和脐带异常,是窒息新生儿继发多器官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引发新生儿窒息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宫内窘迫和脐带异常,应当加强对孕产妇的检测,及时处理相关问题,降低新生儿发生多器官功能损害的几率。

益生菌制剂分别联合间歇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下载:258 浏览:3280

毛雪 周波(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4期

摘要:
关于益生菌制剂分别联合间歇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的探究。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102例黄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名患儿。对照组做持续蓝光治疗,观察组做间歇蓝光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TBIL、IBIL、DBIL的胆红素的情况;观察两组患儿在发热、皮疹、腹泻、脱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上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在通过治疗后,对比两组患儿胆红素的情况,观察组的TBIL、IBIL、DBIL的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发热、皮疹、腹泻、脱水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中,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只有3.92%,而对照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则达到了19.61%,观察组数据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效果的对比上,观察组只有1人显示无效,有效率为98.04%,对照组则有13人显示无效,有效率只有74.51%。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益生菌配合间歇蓝光照射在改善患儿胆红素上情况更好,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更低,整体的治疗效果也更强,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关于新生儿护理,新手爸妈不用慌 下载:255 浏览:2440

邹玉燕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新生儿是夫妻双方爱情的结晶,也是一个家庭崭新的希望与未来,但有很多新手上路的爸爸妈妈面对宝宝的哭闹束手无策。其实,新生儿护理是有一定的窍门的,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就可以使宝宝在安稳舒适的环境中健康的成长。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相关研究进展 下载:236 浏览:3371

杨静文1 王乐2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新生儿期一种严重的胃肠道疾病,该病起病迅速,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已成为导致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深入探索NE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采取积极的方式进行干预一直是新生儿科领域的热点和重点。本文介绍了NEC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治、并发症及预防的相关进展,以求进一步认识该病,在未来能降低该病的发病率。

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早期识别 下载:236 浏览:3243

徐天齐 朱艳萍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新生儿败血症是一种新生儿期全身炎症反应,是病原体入侵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生长,产生毒素所造成的。被认为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新生儿临床治疗预后。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况更加常见,新生儿死亡病因中败血症占比30%~50%[1]。我国新生儿总体诊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低胎龄、低体重新生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侵袭性诊疗操作增加,我国新生儿败血症的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在逐年增加。

新生儿黄疸的精细护理干预与效果评估研究 下载:236 浏览:2397

王静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探讨精细护理在新生儿黄疸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 以2021年9月-2022年9月在我院接受新生儿黄疸治疗的56例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数字列表法将患儿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患儿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精细组28例患儿开展精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发育、机体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护理后,精细组患儿头围、体重数、身高等数据均高于对照组,精细组整体发育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精细组胎便初排、胎便转黄及黄疸消退均早于对照组,日均排便次数、日均进奶量多于对照组(P<0.05);精细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开展精细护理,可促进患儿正常发育,加速黄疸消退,平稳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并发症风险,增加患儿家属满意度,该护理方法临床意义显著,可在后续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实施。

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肺炎护理质量及康复速度的影响评价 下载:241 浏览:3292

刘勤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3期

摘要:
评价个性化护理措施对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质量及康复速度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患儿为:新生儿肺炎;共90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9年12月,截止时间为2020年12月)。回顾性研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实验组(4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措施)。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护理效果、家长对护士总满意率、康复指标(①体温恢复正常时间、②咳嗽消失时间、③肺部啰音消失时间、④痰液消失时间)以及护理前后家长负面情绪①抑郁、②焦虑)评分和患儿动脉氧分压水平、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结果: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动脉氧分压水平、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以及家长负面情绪评分,结果表明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对比两组护理后患儿动脉氧分压水平、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以及家长负面情绪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组家长负面情绪评分以及患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动脉氧分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家长对护士总满意率,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康复指标,结果表明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护理质量、总满意率,加速康复,减轻患儿家长负面情绪等。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下载:241 浏览:2575

高慧萍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研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辅助呼吸治疗中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疗效。方法:选择6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成两组,在研究组患儿的辅助呼吸治疗中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方式,在对照组患儿的辅助呼吸治疗中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式,对比两组患儿的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对照组患儿的情况,研究组患儿在治疗3d后的疗效显著更高,临床治疗情况(除了中转机械通气率)以及指标均明显改善,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对比两组患儿的中转机械通气率得出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辅助呼吸治疗中使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的疗效较为理想。

加强基层医院产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 下载:263 浏览:2389

刘向荣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观察加强基层医院产儿科合作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方法:我院2020年1月到2022年1月6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是否开展产儿科强化合作干预将患儿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产儿科干预)与实验组(30例:产儿科强化合作干预),强化合作管理包括:1、产前咨询、组成团队、检查物品;2、在复苏过程中严格按照复苏指南规范操作,产儿科医护人员密切配合,不断重复评估-—决策—措施,复苏成功后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继续管理,比较两组患儿抢救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出生后10min 基本生命指征、血气分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抢救成功率(100.00%)以及干预7天后神经行为功能均高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6.67)比对照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患儿产儿科强化合作干预效果优于常规产儿科干预。

电子心力测量法在新生儿循环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下载:214 浏览:2396

高帅1 朱艳萍2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新生儿出生后,在宫内向宫外生存环境的过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状态发生快速的转变,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尽可能减少对新生儿的刺激的同时,准确且连续的监测患儿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利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早期评估患儿循环状态、及时抢救治疗及改善预后。电子心力测量法(electrical cardiometry,EC,)在临床中可以提供无创、连续、实时的心功能测量,易于操作,不需要特殊人员培训,已经在成人[1]及儿童[2]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但这种系统性的研究在新生儿中却比较少见[3]。本文主要对EC的原理、准确性及在新生儿循环疾病中的应用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 下载:254 浏览:2387

崔少强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2期

摘要:
探讨新生儿黄疸治疗过程中采用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方法的效果。
方法:选取医院当中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间歇性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观察组采用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率、肠道菌群数量、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水平、经皮胆红素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出现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肠道菌群数量情况、经皮黄疸指数和血清水平、经皮胆红素水平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出现率明显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运用双歧杆菌联合蓝光照射治疗的方法,可以帮助患儿增强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肠道菌群数量,优化患儿黄疸情况,减少患儿不良反应出现率,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下载:258 浏览:2564

张健鸿 曾峰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研究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采用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的疗效。方法:病例选取2019.01-2022.01期间在我院接生的100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方法,研究组患儿接受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注重观察两组患儿的呼吸暂停和并发症发生率、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等指标。结果:经干预后,研究组患儿的呼吸暂停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动脉血气二氧化碳分压在12h内高于对照组(P<0.05),24h后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的氧分压在12h内低于对照组(P<0.05),超过24h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优先策略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有效性探讨 下载:236 浏览:3303

王佳文 王慧(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接受不同的治疗措施及其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9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120例开展研究,结合患儿所接受的治疗措施进行分组。常规组应用常规蓝光结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实验组应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进行治疗,分析探讨患儿的治疗效果、胆红素变化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之前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第一天和后续日均胆红素下降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并且黄疸消退时间明显早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期间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有着更加显著的治疗作用,在这一种蓝光照射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的疗效更加显著,能够更加明显的改善胆红素水平,可以明显加快患儿的康复效果,值得推广。

袋鼠式护理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临床观察 下载:236 浏览:2592

李英 方盼(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探讨在重症监护病房病发感染的新生儿患者重视开展袋鼠式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取重症监护病房病发感染的新生儿患者共计70例,病例搜集地点均为我院,搜集时间段介于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期间,随机做规范的分组处理,各35例,对照组参与者运用常规干预模式,观察组参与者运用袋鼠式护理干预模式,就两组临床护理指标(总有效率)观测值、临床表现(呼吸频率、心率、疼痛程度、睡眠时间)监测值、护理满意度评估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两组临床护理指标即护理效果的有效性的监测,分为显效、有效、无效,相较对照组均呈更优显示(P<0.05)。经对比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感染发生率,各检测值均呈下降表现,且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数据居更低水平(P<0.05)。经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临床表现的对比,观察组的各项数据呈更优显示(P<0.05)。经两组在实施护理干预后,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测,观察组各项评测分值均有升高,且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居更高水平(P<0.05)。结论:针对按重症病房医院感染确诊的新生儿患者,重视袋鼠式护理模式的实施,可改善新生儿的舒适度,降低医院感染率,稳定新生儿患者生命体征,促患儿健康成长。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加美罗培南应用在新生儿败血症的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下载:138 浏览:1402

蒋婷婷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研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过程中为患儿实施美罗培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败血症新生儿纳入小组实施研究,从2018.6-2021.6期间进行病例选择,共计抽取90例,通过抽签模式为患儿进行分组,两组均纳入45例,联合组实施美罗培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一般组应用,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神经症状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结果:联合组神经症状改善时间、拒奶改善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对比一般组,指标差异明显(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一般组比较相对较低(P<0.05)。

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在新生儿转运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下载:296 浏览:2403

杨爱娟 程可萍 李磊 陈卫园 周子恺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新生儿危重症评分与治疗转归的相关性。方法:选定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314例新生儿,根据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分组,将>90分的166例患者作为非危重组,将70-90分的66例患儿作为危重组,将<70分的82例患儿作为极危重组,比较三组胎龄、出生体重、临床疗效、住院时间、住院费用、SNAPPE-II评分,Pearson分析SNAPPE-II评分与NCI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三组胎龄、出生体重比较,P>0.05。极危重组(93.90%)、危重组(95.45%)、非危重组(98.90%)临床总有效率比较,P>0.05。极危重组住院时间短于危重组,危重组住院时间短于非危重组,P<0.05。极危重组住院费用、治疗前SNAPPE-II评分高于危重组,危重组住院费用、治疗前SNAPPE-II评分高于非危重组,P<0.05。三组治疗后SNAPPE-II评分比较,P>0.05。SNAPPE-II评分与NCIS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NICU评分联合新生儿危重病例单指标法可对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作出准确的评估,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指导其治疗和转归。

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下载:236 浏览:2664

田博 谭文(通讯作者) 《中国儿科杂志》 2023年1期

摘要:
分析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2年12月的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将其分成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人血白蛋白治疗,观察组采取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治疗。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腹胀改善时间、发热改善时间、皮肤黄染改善时间和便秘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IL-8、TNF-α、CRP和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IL-8、TNF-α、CRP和IL-6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IL-8、TNF-α、CRP和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TSB、TBA、TCB及DB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TSB、TBA、TCB及DB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TSB、TBA、TCB及D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人血白蛋白联合茵陈五苓糖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显著的疗效。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