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氨基酸配方粉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婴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134 浏览:1190

杨冬娟1 张盼2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8期

摘要:
目的探析氨基酸配方粉在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人数为60例,在我院接收诊断和治疗(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时间范围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治疗方式不同,对比指标相同,每组30名,治疗手段为常规治疗以及氨基酸配方粉治疗,治疗有效率生长发育指标、营养指标为本次实验的主要对比指标。结果:通过治疗有效率观察,对比结果显示,在提高婴儿治疗有效率方面采用氨基酸配方粉效果理想(P<0.05);针对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分析,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联合组较优(P<0.05);营养指标结果显示,氨基酸配方粉效果更加明显(P<0.05)。结论:针对牛奶蛋白过敏婴儿来说,采取氨基酸配方粉治疗,效果显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价值研究 下载:228 浏览:2821

袁成雷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研究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把60例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患者收治时间为2019.11到2020.10月,全体患者被分成两组,即联合组、对照组,常规膳食用于对照组的30例患者之中,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用于联合组的30例患者之中,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营养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不及联合组,各项营养指标(TC、AIB、TP)经过治疗后,评分也显著低于联合组,以上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要比常规膳食效果好,具有临床应用的价值。

氟化钠对大鼠成骨肉瘤细胞UMR-106成骨活性标志物的影响 下载:93 浏览:509

吴彦秋1,2 陈宣好1,2 代佑罡1,2 王楠兰2,3 韦艳1,2 《预防医学杂志》 2018年7期

摘要:
目的研究氟化钠(Na F)对大鼠成骨肉瘤细胞UMR-106成骨活性标志物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UMR-106细胞,分别以0,500,1 000,2 000μmol/L Na F处理24h、48h、72h。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I型胶原蛋白(Col I)、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mRNA的表达;采用磷酸苯二钠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ALP活性和Col I、Runx2蛋白表达。结果 Na F处理UMR-106细胞24h后,各浓度Na F均能刺激BGP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比较,Na F浓度高于1 000μmol/L时,ALP、Runx2、BMP-2基因表达减弱;Na F处理72h后,500μmol/L组ALP、Runx2、BGP基因表达上调;Na F处理48h、72h后,当Na F浓度高于1000μmol/L时,ALP、Runx2、BMP-2表达及Ⅰ型胶原的合成随着Na F浓度的增高,抑制作用逐渐增强。UMR-106细胞及细胞培养液中ALP活性在24h 2 000μmol/L组及48h,72h 1 000μmol/L组明显升高,随着Na F浓度的升高,UMR-106细胞Col I蛋白的表达呈下降趋势。Runx2蛋白在2 000μmol/L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化钠对成骨肉瘤UMR-106细胞成骨活性具有双向作用,与氟化钠剂量及细胞因子间联合作用有关。

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血浆CT-1、β-EP和sTREM-1水平影响 下载:159 浏览:1663

李冠宇 涂智平 《老龄研究进展》 2024年3期

摘要: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及血浆心肌营养素-1(CT-1)、β-内啡肽(β-EP)和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水平影响。方法:选择杭州顾连通济医院于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老年CHF患者112例,运用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两组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两组治疗4个月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4个月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CT-1、β-EP、sTREM-1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老年CHF患者总有效率(91.07%)高于对照组(73.21%)(P<0.05)。两组治疗4个月老年CHF患者LVEDD和LVESD低于治疗前,而LVEF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4个月老年CHF患者LVEDD和LVESD低于对照组,而LVE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4个月老年CHF患者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老年CHF患者疗效明显,可降低CRP、TNF-α和IL-6水平而减轻炎性反应,提高CT-1水平,降低β-EP、sTREM-1水平。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运用围产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评价 下载:234 浏览:2466

谢玉玲 《医学研究杂志》 2022年3期

摘要:
目的:研究对于妊娠期患有糖尿病疾病的孕妇采取围产营养治疗的方式,对于孕妇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2年1月1日在我院就诊同时接受治疗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50例孕妇采取常规治疗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围产营养治疗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出生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孕妇不良反应、孕妇不良结局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孕妇在治疗前空腹血糖以及三餐后2h血糖水平差距较小(P>0.05);治疗后,研究组孕妇空腹血糖、三餐后2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采取围产营养治疗方式,能够使孕妇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减少了孕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减少了新生儿以及孕妇不良结局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分析儿保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的 下载:332 浏览:3336

黄芸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10期

摘要:
目的:分析儿保门诊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患病的情况以及原因。方法:选择我儿保门诊中心于2019.3-2020.3月收治的168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婴幼儿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并且询问相关原因。结果:共有107例婴幼儿发生缺铁性贫血病,5个月-1岁发生疾病的人数有81人,大于1-2岁发生疾病的人数有26例,婴幼儿年龄在5个月到1岁时发生缺铁性贫血病的概率要高于年龄在1-2岁的婴幼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发现,导致婴幼儿患病的主要原因与是否母乳喂养、是否及时添加辅食等原因有关。结论:婴幼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与喂养的方式有关,因此应该定期对婴幼儿进行检查,对于发生缺铁性贫血病的婴幼儿及时进行喂养方面的指导。

基于老年综合评估的多学科营养管理模式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225 浏览:2637

李萍萍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9期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等特点,肺功能进行性下降,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目前,中重度COPD稳定期以药物治疗联合肺康复训练为主,能有效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利于肺功能改善。但患者出院后受疾病好转、医疗费用等因素影响,治疗训练依从性逐步下降,影响患者康复因此,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基于老年综合评估(CGA)的护理通过多学科方法对老年人进行生理、躯体功能、精神和心理、社会支持与需求等多维度的评估,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制订个体化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系统性护理干预。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及对其家属满意度影响观察 下载:294 浏览:3226

余秀霞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8期

摘要:
目的:探究在护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时,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参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参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施行针对性护理,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的护理总有效率远远大于参照组,两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比参照组高,组间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在护理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时,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加以推广和应用。

台湾海峡冬、夏季氮通量的数值模拟研究 下载:51 浏览:380

杨金湘1 王佳2 《海洋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本文建立了一个气候态驱动的台湾海峡物理-生态耦合模型(ROMS-NPZD)。与遥感观测数据的比较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出冬、夏季台湾海峡主要的温度和叶绿素分布特征。模型揭示了夏季台湾海峡营养盐输运的东、西通道,与南海次表层水的入侵通道一致;冬季,海峡中的营养盐来源于闽浙沿岸水和通过澎湖水道入侵的南海次表层水。模拟结果表明:夏季,通过海峡流入东海的氮主要为有机氮;冬季,闽浙沿岸流为海峡和南海北部陆架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盐,不仅如此,南海次表层水进入海峡的营养盐通量与夏季相当。

营养指导在围生期孕妇保健护理中的效果体会 下载:315 浏览:3030

牛彩苹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营养指导在围生期孕妇保健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孕期营养指导组50例和常规指导组50例。对于两组孕期围生期的表现状况等进行探索,并对其中的并发症发病率、母婴营养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两组围生期孕妇中孕期营养指导组的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病率要远低于常规指导组,营养指导组孕妇的健康状况高于常规指导组,研究数据存在明显临床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围生期的孕妇保健护理中采取营养指导的方式对于保障孕妇的营养状况、保障孕妇身体健康等具有直接效果。

老年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肠外营养介入研究 下载:341 浏览:3485

王俊义 孙利娜 张保丰 祁锐 史立洋 晋景超 张杰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1期

摘要:
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淋巴细胞总数(TLC)、血清Alb和TP变化及治疗期间并发症情况,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估患者预后。结果:营养支持后,观察组TLC、Alb及T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较肠外营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改善免疫功能,利于患者预后。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经口营养补充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389 浏览:4049

张海杰 《老龄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摘要:
探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患者经口营养补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医院于2018年1月15日~2019年7月15日行手术治疗的8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营养支持)与观察组(口服营养补充),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营养状况各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ONS应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术期中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可推广应用。

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 下载:469 浏览:4706

臧杰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普外术后患者行肠外营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112 例在我院行普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 56 例,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 56 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很多,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比对照组有明显提前,住院时间也很大程度上短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结论: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行肠外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在肠造口患儿更换造口袋时操作性疼痛的效果研究 下载:52 浏览:583

于滢 李磊 雷娜 刘钢 张英娜 夏俏 《中国儿科杂志》 2025年2期

摘要:
探讨白噪音及非营养性吮吸在肠造口患儿更换造口袋时操作性疼痛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7月—2021年7月选取北京某儿童医院收治的110例肠造口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联合组即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体位安抚,联合组给予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联合干预。在更换造口袋操作前1min、操作开始1min、操作结束后1min使用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R)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肠造口患儿啼哭时长及出现痛苦面容时长。结果 观察组患儿操作前1min、操作开始后1min、操作结束后1min的PIPP—R疼痛评分、患儿啼哭时长及发生痛苦面容时长均高于联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白噪音+非营养性吮吸可有效降低肠造口患儿在更换造口袋时所引起的操作性疼痛,并减少患儿啼哭时长及出现痛苦面容时长,有效避免因患儿哭闹而增加照护者更换造口袋时的困难,并降低因患儿哭闹而导致的肠管脱出等其他并发症。

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效果 下载:12 浏览:178

​李星 查蓓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目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留置鼻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作用。方法:以在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入组病人共70例,分组方法为抽签,平均分为两组(对比组和试验组),每组病人数量为35,对比组采用胃管营养支持治疗,试验组使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通过检验临床指标(营养指标、恢复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进行治疗前两组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病人的营养指标、恢复指标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进行两组间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病人营养指标、恢复指标对比结果显示,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针对对比组以及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显示,试验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鼻肠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集束化营养干预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营养状况、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648

郎雪婷1 王金凤2 《肿瘤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对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实施集束化营养干预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院内就诊的80例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样本纳入例数:80例;样本纳入时间: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以随机摸球为基础分组方式,分为对照、实验两个小组,观察例数高度一致。分别实施常规护理,集束化营养干预。收集分析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相比,实验组(集束化营养干预)护理后的营养状况指标更高,癌因性疲乏评分更低,生活质量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营养干预可以有效减少中晚期肝癌TACE术患者癌因性疲乏,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62 浏览:647

马自琼 李春腾 班志新 甘海丽 韦巧莉 《肿瘤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 分析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1年7月——2022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放疗科进行放射治疗的12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收集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手术以及病理学资料,通过营养风险指数(nutritional risk index,NRI)评估患者营养状况,分为临界营养不良25例、轻度营养不良30例、重度营养不良65例,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分析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结果 临界营养不良、轻度营养不患者年龄、吸烟史、体质量指数(BMI)、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FIGO分期均优于重度营养不良患者(P<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揭示,影响宫颈癌放疗患者营养状况的因素主要为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以及FIGO分期。结论 宫颈癌放疗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状况主要受肿瘤直径 、FIGO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

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干预对神经外科中老年重症患者的效果 下载:19 浏览:215

王元 《神经科学研究》 2025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中老年重症患者中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干预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0例神经外科中老年重症患者平均分入研究组(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干预)和参照组(常规早期肠内营养干预),对比干预结果。结果:研究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研究组血糖超过10.0mmol/L发生次数和胰岛素注射总量低于参照组;研究组营养指标改善效果以及恢复效果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早期滋养型肠内营养干预给予神经外科中老年重症患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地提高恢复效果。

肠内营养延续护理应用在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下载:108 浏览:1025

刘芳 姜阳 《肿瘤研究》 2024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发生消化道肿瘤在化疗间歇期开展肠内营养延续护理所呈现的效果。方法:选取40例来自2022年8月-2023年8月接收的消化道肿瘤患者,经过随机抽签分组,最终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肠内营养延续护理),各20例,对比两组营养指标。结果:观察组的ALB、TRF、TP、H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过肠内营养延续护理干预,能够在较大限度上改善消化道肿瘤患者化疗间歇期的营养状态。

探讨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在食道癌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下载:105 浏览:916

袁华 《肿瘤研究》 2024年7期

摘要:
目的:阐明食道癌的病理机制及护理方式,分析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的有效性。方法:2023年2月-2024年4月开展研究,从医院胸外科现有病例信息中遴选出48份,且以上信息的诊疗结果均为食道癌,结合随机原则对信息予以组别匹配,研究组、对照组为该研究内执行比较的组别,组内对应的护理措施分为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常规护理,评估可见生活质量、护理评价。结果:研究组经干预后生理、心理状态的预后恢复速度及各项生活功能在评测中的表现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研究组经干预后对营养干预护理流程的熟悉度及饮食服务工作的落实情况,均高于对照组,组内统计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饮食护理及营养支持显著提升了食道癌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对于促进患者生活恢复有一定作用。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