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艺术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研究——以浙江音乐学院声歌系为例 下载:70 浏览:412

张建化 《中国音乐学报》 2019年12期

摘要:
近年来,高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状况越来直明显,从而导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现象日渐凸显,艺术院校"重专业,轻思政"现象更为突出。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构建全课程育人体系的全新思路",是教育价值理性的回归。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艺术院校专业课程德育的合力作用,构建课程思政体系,挖掘专业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隐性作用和浸润作用,形成协同育人的机制,共同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全方位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

光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 下载:74 浏览:273

王向贤 《物理进展》 2019年6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中实现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新要求。在光学这门古老而年轻的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思考和挖掘相关光学知识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诸如:光的"波粒二象性"与"易经"中"太极"的"阴阳两面性",电磁波的光速统一性与自身价值的认同性,光的全反射与光纤之父"高锟",望远镜与中国"天眼"和南仁东,量子卫星的"墨子号"命名等,并付诸于实践,从而实现光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统一和同向同行,既提高光学教学效果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认同。

新文科、新外语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 下载:42 浏览:417

皇甫尚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在新文科、新外语的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也在不断调整和改进。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到英语教学中,成为了当前高校英语教育的重要议题之一。本文将探讨高校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践研究,研究如何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来实现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深层次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课程思政”理念对高职院校音乐课程中思政育人的影响分析 下载:438 浏览:1613

李贞 《当代音乐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随着我国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面对新时代的发展,要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中。高职音乐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还会对学生的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等产生直接的影响。高职音乐课程要完善育人机制,将美育与德育加以结合,在音乐教学中践行思政育人。

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困境与出路 下载:13 浏览:185

常贵想 《国际教育论坛》 2020年5期

摘要:
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的职责就是为全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术兼备的人才。要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课在内的所有学科课程教学都应协同发挥作用。高职院校理应重视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审视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的困境,从学校和专业课教师两个层面,探索有效推进专业课"课程思政"的路径和方法。

“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的角色转换 下载:87 浏览:497

方洲 王玉珏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19年6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新方向。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高校教师,因此推动高校教师角色的转换有重要意义。结合我国新时代特点,阐明了"课程思政"理念下高校教师角色转换的必要性,分析了高校教师在角色转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提出了高校教师角色重构的五个方向以及角色转换策略。由此,对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要求:从机械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从课程教材的执行者转变为思政资源的开发者;从多元文化的汲取者转变为中国故事的讲述者;从谆谆教导的"师者"转变为尊善向善的"仁者";从道德品行的规约者转变为品格德性的同构者。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课程思政”初探 下载:135 浏览:784

陈红艳 《心理学研究》 2024年6期

摘要:
本文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融入思政教育,实现“育心”和“育德”的统一。

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路径探析 下载:121 浏览:1531

崔文琴 《中国法学研究》 2023年7期

摘要:
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有天然的联系,开展法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法学教育的应有之义。“课程思政”融于法学专业课程教学不仅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还有利于保证法治人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法学专业教师应紧紧围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育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为目标,从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和完善评价体系等四方面加以探索和改革,实现法学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融合,推动“课程思政”的有效转型。

公安法学“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建设 下载:148 浏览:1923

徐亚琼 《中国法学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人们生活在平安的社会当中这里面必然少不了的就是公安的工作,而在进行公安培养的时候也是需要对其进行育人理念的建设。而公安法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利于将公安院校的性质进行彰显,也突出公安院校的特点,并且加强对于法学“课程思政”的学习能够构建育人理念的建设。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策略研究 下载:62 浏览:661

张弦 《装备技术研究》 2025年2期

摘要:
大学语文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课程思政视域下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发挥出语文学科的德育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建立良好的品格。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思政”视域下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语文教学和课程思政的关联性,把握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功能体现,并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

民办艺术高校“课程思政”构建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下载:301 浏览:2943

陈嫒莉 《中国艺术研究》 2021年5期

摘要:
艺术类高校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专业知识、能从事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人才,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优秀艺术人才是艺术类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途径,也是提高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需求。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意识形态价值观受冲击的风险,尤其是对艺术类高校大学生而言,其与普通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思想观念及专业技能等层面都存在较大差异,更具活跃性和创意性,也更易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所以艺术类高校更应重视立德树人育人理念,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同时,加快课程思政建设进程,使各类艺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协力发挥育人实效。

“课程思政”视角下大学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讨 下载:47 浏览:505

涂遥 《体育学报》 2025年2期

摘要:
课程思政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的融合是新时期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当前各高校对公共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较低,大学公共体育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的状态,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的融合不深入,出现体育教学边缘化、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模式老旧、创新意识薄弱等问题。本文从课程思政与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入手,分析当前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育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调整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理念,深入挖掘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旨在持续推进大学公共体育改革,充分发挥体育在教育教学中的特色育人功能。

“课程思政”融入工程力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与思考—以提高梁弯曲强度措施为例 下载:291 浏览:2816

魏平 《交叉科学研究》 2022年4期

摘要:
以提高梁弯曲强度措施为例,深度挖掘知识点的思政元素,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相统一,将思政内容融入课题导入、新知学习、总结归纳等各个教学环节,达到了润物无声,融盐入水的效果。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下载:120 浏览:785

​杨维磊 石仁烽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源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应坚持全面育人的要求。在此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旨在通过深化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现全员参与、全程覆盖、全方位渗透的育人目标。具体措施包括加强育人队伍建设、完善教学建设及优化育人方法,以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策略研究 下载:120 浏览:784

​周启官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9期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学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策略。作为一线初中体育教师,笔者通过分析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具体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通过在体育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体验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改革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促进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结论表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与“课程思政”的融合与研究 下载:134 浏览:831

​梁红 《课程教育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
内容摘要 “课程思政"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学校育人的重要任务。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与“课程思政"融合将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强化社会实践能力,培养艺术与社会的关联意识,并推动职业发展与社会认可。本文从中职学校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与“课程思政”的思考、路径、注意事项及其现实意义等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结合典型教学案例阐释了课程思政与教学融合方面的改革理念和方法。“课程思政"的融合将为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提供指导和支持,为中职学校美术教育的育人任务做出积极贡献。

环艺专业室外方向相关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上的研究与探索 下载:243 浏览:1359

金忠河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10期

摘要:
“课程思政”是我们当下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恰逢我校迎接新的一轮本科教学评估和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这一契机,本文对环境设计专业室外方向教学改革及培养方案的制定,在宏观上提了一些建议,旨在使我们的课程体系更适合当代建设“课程思政”这一政策要求。

“课程思政”视域下全面加强高校思想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研究 下载:234 浏览:1351

郭亚玲 宋杨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摘要:
“课程思政”建设与意识形态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思想宣传、舆论引导和文化教育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课程思政”视域下,通过加强党对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和意识形态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有利于精细落实高校思想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形成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新格局。

“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足球教学的研究 下载:251 浏览:1486

邵帅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摘要:
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高职院校传统的足球教学,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立足课程思政视域,高职院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实现对足球教学的创新变革。借助足球教学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多元整合,加强对学生的综合培养。在体育锻炼的思政引领中,实现对学生立德育才的有机统一,提高足球教学的育人实效。

协同育人,同向同行:“新工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课程思政”教学路径探索 下载:141 浏览:1430

李玉芝1 王余2 《中国教育探索》 2023年1期

摘要:
“新工科”发展视野下,发展以传统文化为代表的通识课程势在必行。同时,“课程思政”需要隐性结合到理工科的课程体系中,因此探索以传统文化和专业教育有效结合的教学路径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以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为例,阐释当前在理工学科中开展通识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包括认知上的偏差以及教学模式上的单一化等等问题。从课程知识系统的上的定位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变等多个方面,探索“新工科”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课程思政”的教学路径,从而为有效实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和谐共振,协同育人提供借鉴。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