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52 浏览:381

杨振姣 郑泽飞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5期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此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世界各国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关乎人类命运,然而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状依然严峻,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应提高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技术水平、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在获取北极资源的同时应该关注到北极海洋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积极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治理。治理的技术和经验比较欠缺,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规则制度来引导治理活动,且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这就要求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研究与实践,丰富治理经验,完善北极治理机制。

药剂科规范抗肿瘤药物安全管理的必要性探讨 下载:34 浏览:343

杨振姣 郑泽飞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3期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此背景下,中国率先提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世界各国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北极海洋生态安全关乎人类命运,然而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现状依然严峻,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应提高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的技术水平、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各国在获取北极资源的同时应该关注到北极海洋生态安全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积极参与北极海洋生态安全的治理。治理的技术和经验比较欠缺,治理机制不完善,缺乏相关的规则制度来引导治理活动,且缺乏良好的国际合作。这就要求加强北极海洋生态安全治理研究与实践,丰富治理经验,完善北极治理机制。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海洋社会政策托底建构的思考 下载:52 浏览:462

同春芬1 吴楷楠2 《中国海洋学报》 2019年1期

摘要:
经济新常态是我国当前处于并且将长期持续的一种经济状态,其增速放缓、结构转型等基本特征将会为我国带来新的经济发展机遇,但也可能引起并放大一些经济-社会问题,对于我国的海洋经济特别是以传统产业为主的海洋渔业就更是如此,海洋社会群体的生产生活将会因新常态而产生一定的冲击。为了解决由此产生的相关经济-社会问题,海洋社会政策及其托底就显得十分必要。它需要以人为本,同时还要强调个人责任与机会公平以及社会保护的政策理念,具有补救性、发展性、预防性、及时性以及瞄准度高等特征。要实施海洋社会政策托底,需要进一步的重视海洋社会政策的重视,加强救助与服务的结合、政府与社会的结合,更加注重和其它公共政策的联动和配合。

北极理事会科学合作新规则的法律解析 下载:64 浏览:492

白佳玉1 王琳祥2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6期

摘要:
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经济的有序发展有赖于对北极的科学认知。广泛开展北极科学合作已成为北极国家的共识。2017年北极理事会部长级会议上,北极国家签订《加强北极科学合作国际协定》。该协定对科学活动采用广义的解释,对适用的地域范围则模糊化处理。依据条约的相对效力,其仅约束缔约国的科学活动,但该协定可在第三国同意的前提下为其设定权利,扩大了北极科学合作的主体范围。适用地域范围的模糊化处理有利于未完成海洋划界的重叠区域及未明确外部界限外大陆架上的科学合作,但科学活动不构成对任何权利主张的法律依据。那些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科学合作也为北极利益攸关国的参与带来机遇,为共建可持续发展的北极提供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契机。

公共空间与群体认同:海神庙重建的社会学意义——莱州市三山岛村海神庙的个案研究 下载:64 浏览:481

王新艳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5期

摘要: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民间信仰活动逐渐复苏,各地庙宇纷纷重建。作为民间信仰活动的空间载体,海神庙的重建意味着村落公共空间的重塑。重塑后的公共空间成为村落空间中经济、政治、宗教、文化交汇的核心,也成为村民家族内部权力、本地村民与外地人、民众与基层组织或国家之间互动交流并实现村落群体认同的公共空间。海神庙重建的社会学意义正是理解海神庙在社会的现代变迁中能够获得持续生命力并得以传承的内在原因。

新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进程及经验 下载:84 浏览:480

刘晓玮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全球海洋治理的治理结构是一个多主体合作的多级结构,包括联合国框架下的国际组织及其规制和行为,区域性的国际组织及其规制和行为,国家间的海洋合作及其规制和行为。新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历史进程分为四个时期,1949年至改革开放以前,被治理时期;改革开放至90年代中期,谨慎参与时期;90年代中期至2008年前后,积极参与并有所作为时期;2008年前后至今,全方位参与时期。新中国将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国内海洋事业的发展相结合,将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与管控、解决海洋争端相结合,将参与联合国框架下的海洋治理与区域海洋治理、国家间的海洋合作治理相结合,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道路。未来中国应致力于自身海洋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同时推动全球海洋治理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互联网背景下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构建 下载:76 浏览:498

吕建华 张霜 《中国海洋学报》 2018年3期

摘要: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面临着五重效应的考验,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的主体也发生着行为逻辑的转变。尽管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在平台建设、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完善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上下联动的信息共享机构尚未形成、海洋环境管理信息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秩序混乱等仍是主要问题。海洋环境管理信息共享机制是海洋环境管理机制构建的驱动力机制,信息共享的成效波及海洋环境管理的众多领域的推进,影响海洋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