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认同研究 下载:353 浏览:2984

蔡永宁 《中国教育研究》 2021年11期

摘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认同,来源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历史发展和选择方面,对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的深刻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方面,对中国发展实践的认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方面,对道路和理论的践行的认识。坚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与认同,必须长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记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才能深化制度自信与认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努力奋斗。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意义及路径 下载:75 浏览:945

王兴梅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8期

摘要: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具体要求。坚定制度自信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征程上,我们需要从政府、社会、个人层面共同筑牢坚定制度自信的铜墙铁壁。

从疫情大考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下载:263 浏览:2769

王贵锌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3期

摘要:
在世界各国抗击新冠疫情过程中,中国率先取得抗疫的重大战略性成果,率先实现复工复产和经济正增长,其背后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体制优势、显著价值追求、显著政治优势和显著组织优势。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下载:171 浏览:1652

王建华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调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是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这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长期奋斗、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中建立起来的保证亿万人民当家做主的好制度。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把握,充满信心,坚定信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发展阐释 下载:265 浏览:2908

缪婷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2期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出来的一套科学的制度体系。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矛盾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不断地丰富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既有对执政初心的坚守,也有为解决时代课题而做出的理论创新。在执政实践中始终做到坚守与创新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这成为中国共产党应对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执政环境的成功经验和基本遵循。

战“疫”大考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下载:239 浏览:2900

把安丹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8期

摘要:
2020年初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党中央坚强领导全国人民共战疫情。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中,我国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力量;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地展现了中国精神;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极大地凸显了中国效率;始终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被新冠病毒所侵害的众多国家及地区提供积极地援助,在全球战“疫”中彰显中国担当。面对这次战“疫”大考,我们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培育路径研究 下载:260 浏览:2800

吴平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1年1期

摘要: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部分高校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心不足,探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论学习不足、优越性认识不够和受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影响三个方面。因此,从历史维度、世界维度、价值维度、辩证维度出发,让高校大学生全面把握制度自信的根源,从而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

脱贫攻坚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安龙县脱贫攻坚为例 下载:448 浏览:3742

曾捷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21年1期

摘要:
中国是人口大国,贫困人口基数大,脱贫任务艰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精准扶贫实施七年,取得如此骄人成绩,令世界瞩目,在联合国消除贫困千年发展目标中,中国提前完成任务,为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高效的治理能力。本文以贵州省安龙县脱贫成效为例,从宏观视角探讨制度力量和制度优势,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