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 下载:58 浏览:360

孙京晶 《中国眼科杂志》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因子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68例(68只眼)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患者为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试验组展开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血清TNF-α、IL-6、CRP因子、临床疗效、眼压与视力。结果治疗后,试验组TNF-α、IL-6、CRP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总有效率(97. 06%)较对照组(73. 5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眼压较对照组低,最佳矫正视力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通过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降低TNF-α、IL-6、CRP因子水平,提升疗效,进而促进患者眼压、视力改善。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 下载:58 浏览:349

钟志伟1 孙康2 《中国眼科杂志》 2019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选取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5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植入AcrySof Toric IOL和AcrySof Natural IOL,比较两组患者植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残余散光、观察组IOL轴位旋转稳定性。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观察组患者UCVA≥0.8眼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同研究时间点残余散光度对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28只眼IOL轴位旋转度均<20°,平均(3.1±1.2)°。结论 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应用于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旋转稳定性高。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下载:26 浏览:125

孟倩 《诊断医学》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对比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差异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较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更优,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价值显著。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52 浏览:260

蔡晓环 《诊断医学》 2020年9期

摘要: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对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宫腔镜刮宫术,观察组实施宫腔镜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指标、术后月经量、妊娠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6、12个月时月经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内妊娠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宫腔镜电切术可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患者术后妊娠率,降低疾病复发率。

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59 浏览:253

李碧 《诊断医学》 2020年8期

摘要:
目的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2例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宫内球囊压迫术与阴道塞纱治疗)和观察组(宫内球囊压迫术与阴道塞纱+改良B-Lynch缝合术治疗)各36例,比较两组出血状况、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状况(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24h出血量、输血量)及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可有效降低剖宫产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康复进程。

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观察 下载:80 浏览:306

周健和 罗德民 张丁城 沈晓涛 徐响阳 《诊断医学》 2020年7期

摘要:
目的分析探讨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62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开放式腰椎融合术,观察组行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腰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中,直视下微创腰椎融合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相较于传统开放式腰椎融合术,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的腰椎JOA评分更高,对患者病情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 下载:87 浏览:310

郑志聪 陈垚 叶文峰 《诊断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手术与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96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1例)及观察组(25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比较两组良性肿块切除情况、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乳腺良性肿块均全部成功切除;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为(3.87±0.5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1±1.22)分(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4.39%(P<0.05)。结论相比较于传统开放手术,超声引导下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安全有效、微创效果好,临床价值显著。

抗阻力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下载:84 浏览:311

贾丽 《诊断医学》 2020年5期

摘要:
目的探讨抗阻力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采用抗阻力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PG、2hPG、HbA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臀围、腰围、BMI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密度T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抗阻力运动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改善患者骨密度,减轻患者体重,提高血糖控制效果,临床价值显著。

体位变化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下载:63 浏览:289

高海若 《诊断医学》 2019年9期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进行不同俯卧位翻身时间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诊治的ARDS机械通气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俯卧位通气6h,对照组俯卧位2h后翻身为平卧位2h,后换回俯卧位,以此类推俯卧位翻身3次,研究组俯卧位3h后翻身为平卧位2h,俯卧位共翻身2次,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Pmesn、MAP、PaO2、VT及HR水平相比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眼睑水肿、胃内容物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生理维度(9.97±2.24)分、心理维度(19.64±3.67)分、GCQ总分(29.87±5.68)分,相比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俯卧位翻身时间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相当,可适当减少翻身频率,延长翻身时长,以降低耗氧量,减轻治疗难度。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观察 下载:68 浏览:256

牛江涛1 张荣芳2 雷炳喜3 《诊断医学》 2019年5期

摘要:
:目的分析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手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择取接受治疗的80例垂体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经单鼻孔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组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肿瘤切除范围、并发症、手术时间及日常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日常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肿瘤切除范围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择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理想,操作更加简便,所带来的创伤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应当借鉴、采纳。

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临床效果比较 下载:85 浏览:465

荆林涛 任天来 薛金水 《诊断医学》 2019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在临床中治疗腹壁疝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壁疝患者88例,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行开放式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肿、术中肠道损伤、腹腔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壁疝选择腹腔镜无张力修补术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价值显著。

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研究 下载:59 浏览:267

张文华 《诊断医学》 2018年9期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神经内科偏瘫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就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FMA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BI指数和偏瘫康复总有效率、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发生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偏瘫康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关节挛缩等并发症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FMA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BI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肢体功能FMA评分、NIHSS评分、生活质量QOL评分、B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综合性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借鉴。

探讨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下载:88 浏览:503

韩春娥 《诊断医学》 2018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自2014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126例老年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巴曲酶,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为8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因子等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老年突发性耳聋的短期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听力恢复较好,可在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效果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下载:55 浏览:509

林宏春 《护理研究杂志》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者的临床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 按照护理方案不同分成两组, 将行常规护理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 将行早期康复护理3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肢体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出院时和出院后1个月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优于入院时和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总后遗症发生概率低于照组低, 且肢体轻度障碍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P<0.01)。结论脑卒中偏瘫者行早期康复护理能降低神经功能障碍, 减少后遗症发生, 并恢复肢体功能。

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水平的影响 下载:61 浏览:409

陈鸣1 李利斌2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西酞普兰治疗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症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20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重度抑郁症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加用盐酸多奈哌齐。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HAMD评分、炎症因子水平,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评分(15.64±4.02)分、IL-1β(3.09±0.35)pg/ml、IL-6(3.22±0.41)pg/ml、TNF-α(3.33±0.39)pg/ml,低于对照组的(26.49±5.45)分、(4.81±0.54)pg/ml、(4.51±0.63)pg/ml、(4.25±0.7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抑郁症患者采用盐酸多奈哌齐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改善患者抑郁症状,降低炎症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

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探讨 下载:60 浏览:413

周畅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0例,依据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分成两组,对照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前切除术,研究组应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比较两组随访1年内复发率、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2周内排便次数。结果:研究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周内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直肠癌患者使用腹腔镜辅助下直肠外翻拖出式手术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复发率,改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可在临床应用。

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单项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下载:61 浏览:423

黄春燕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究单项抑郁症患者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帕罗西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单项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与观察组(45例)各例。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观察组给予帕罗西汀,持续治疗12周。比较治疗期间两组同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估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2周,观察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12周,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各项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帕罗西汀单独应用于单项抑郁症患者治疗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相仿,但帕罗西汀的起效速度更快。

乌灵胶囊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效果研究 下载:64 浏览:416

杨东琴 林昆明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乌灵胶囊联合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1月-2019年11月100例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乌灵胶囊治疗,观察组在乌灵胶囊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重复低频经颅磁刺激治疗,然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1个月、2个月后HAMD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月末及2个月末,观察组HAMD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是治疗帕金森病伴抑郁的又一个有效手段,为进一步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下载:68 浏览:421

刘小团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2期

摘要: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对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研究接受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Hcy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血浆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Hcy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下载:67 浏览:409

甘晓菁 魏巧燕 《医学研究前沿》 2020年11期

摘要: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差异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莫沙必利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莫沙必利片联合雷贝拉唑肠溶片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37/41),高于对照组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排空率、肠排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沙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能显著提高患者胃、肠排空率,同时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高。
[1/29]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