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主体重塑: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重要路径——以福建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为例 下载:68 浏览:405

季中扬1 康泽楠2 《中国艺术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当代"艺术乡建"的主流模式是通过重造乡村景观,如改造老房子、老街道,邀请艺术家来做户外雕塑或墙绘等,在此基础上,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定期举行艺术节,吸引外来游客。这种模式忽视了乡民的主体性,乡民参与度较低,对乡民的影响往往停留于浅表层。本文以福建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的"艺术乡建"为例,提出"艺术乡建"的关键在于以现代艺术精神重塑乡民的主体性,促进乡民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精神汇通,通过改变生活在乡村的人,进而改变乡村的社会结构,让乡村真正融入现代社会;在实践中,艺术家要提防"启蒙主义"姿态,通过互动与对话,在潜移默化中重塑乡民主体性。

宅基地流转背景下旅游型乡村发展策略研究——以天津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为例 下载:83 浏览:265

张戈齐 丛品 《中国城镇》 2018年11期

摘要:
在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和振兴已成为中国现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宅基地是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空间载体,但目前宅基地资源浪费、资产权益受损等问题严重阻碍乡村建设的发展。同时,乡村旅游作为乡村建设中的主导新兴产业,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在"三权分置"推进宅基地流转的趋势下,本文针对乡村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和旅游型乡村宅基地流转新模式,研究了通过宅基地流转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机制,认为旅游型乡村宅基地的资本化可推进土地资源、合作资本、运营模式的深入挖掘,提出了宅基地资本化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思路,并以天津市蓟州区小穿芳峪村为例对其进行了案例研究,从而得出旅游型乡村用地集约化、土地资产化、土地运营市场化的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田园乡村发展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 下载:82 浏览:239

史莹1 金质佳2 曹仁勇3 费文君4 《中国城镇》 2018年9期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农业资源综合效益,更是以传统农业与新型产业的有效互动带动乡村转型升级。在这一背景下,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建设顺势提出。文章融合了国家省市层面相关政策,在综合指引下提出江苏特色田园乡村发展方向和内容,并以首批入选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的南京市江宁区钱家渡村为例,从环境美化、政策优化和产业强化的视角,对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进行分析研究。在新时代新战略的顶层设计下,结合村庄规划设计提出有效发展对策与建议。

城镇化率稳定时期的乡村发展战略及乡村规划治理特征研究——以日本宇治市、神户市为例 下载:31 浏览:327

冯旭1 王凯2 毛其智3 《中国城镇》 2019年9期

摘要:
围绕"城镇化率稳定时期的乡村发展战略、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主题,本文从发达国家经验研究入手,对日本新版国土形成规划中的乡村定位,以及具有代表性的乡村规划理念与措施、基层治理分工与内容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未来人口大幅下降的趋势预测下,日本新版国土规划以"紧凑化(单个地区)+网络化(地区之间)"为国土空间布局理念,力求通过"对流"激发地区内部、地区之间的活力从而形成创新动力。在这样的国土发展理念下,乡村地区将以紧凑型乡村居民点建设为主要任务,重点推动与城市地区、特别是与教育研究节点之间形成对流关系。日本乡村地区的规划与治理是在地方政府及村民自治会共同引导下,通过挖掘、发扬地域特色,实现传统文化保护、特色产业振兴、乡村规划编制、建设行为管控。本研究在未来乡村发展战略及建设重点、乡村规划编制目标与具体内容、乡村基层治理分工三个方面对我国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具有借鉴意义。

国内特大城市与发达地区乡村振兴经验对北京乡村发展的启示——以上海、浙江为例 下载:25 浏览:262

肖萌 李书昀 《中国城镇》 2019年5期

摘要: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基本趋势,在城市化演进的过程中,协调的城乡关系是整个地区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和科技创新中心,北京郊区的乡村作为承载城市功能的战略腹地,其振兴和发展必然成为优化城市结构、提升城市能级、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共十八大以来,北京市围绕"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和"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然而,与国内部分特大城市及发达地区相比,北京乡村在居民收入、产业发展、乡村文化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将通过对北京乡村发展现状、问题和差距的分析,以及对上海、浙江乡村振兴政策和经验的比较研究,为京郊乡村的振兴和发展提出策略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数字乡村发展路径探究 下载:59 浏览:365

杨森 汤星雨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与开展,有利于助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的最终实现。本文对当下数字乡村推进过程中面临的诸如基础设施不足、观念意识淡薄、专业人才阙如、要素资源缺乏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并在总结国内外有关经验的基础上,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人才培养、信息化普及宣传、信息化服务体系建构四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期实现数字乡村的顺利推进,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英国乡村发展特色解析 下载:58 浏览:349

虞志淳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9年9期

摘要:
英国乡村景色秀丽、古朴自然,虽然中英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乡村发展差异较大,但英国乡村发展的经验仍值得学习借鉴。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英国经历了重工轻农的历史过程,在近三、四十年逐渐扭转,实现了乡村复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划管理,健全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保障了乡村地区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乡村旅游与乡村社区建设重拾价值,历史保护、环境友好、特色塑造,让乡村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地区。

韩国、日本乡村发展考察——城乡关系、困境和政策应对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下载:67 浏览:334

赵民1 李仁熙2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18年10期

摘要:
文章首先探讨了城乡关系的历史演进,论证了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城乡关系的特征和内涵会很不同。然后以同处东亚地区和具有相同农耕文化的韩国和日本为考察对象,分别介绍其农村现状和振兴策略。最后是笔者的若干感悟,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及农村人口大幅减少的大趋势下,要使农村社会结构保持相对均衡、使乡村功能及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乡村景观变迁动因与乡村发展对策研究——以苏州为例 下载:50 浏览:459

沈校宇1 张玉君2 《中国建筑》 2020年9期

摘要:
当代的乡村空间正经历着多尺度、多节奏的复杂转型。在乡村景观中,历史价值和传统作物与近期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相冲突,以至传统的乡土景观急剧衰退,丧失了地域特征。为了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到一种能够将文化和历史价值与社会经济趋势相结合的方法。该文探讨了苏州乡村景观的变迁,分析了其持续衰退的原因,在重新认识乡村景观价值的基础上,制定将食物和景观质量相联系、保留古老住区、维护传统土地利用和促进农村教育活动等政策,对苏州地区乡村景观的功能进行重构,以保障乡村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苏州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策略研究——以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数字乡村发展为例 下载:73 浏览:1313

狄俊锋 解宝苗 《中国城镇》 2025年2期

摘要:
在数字化时代,数字乡村建设已经成为了现代农村发展的重要趋势。山东省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个省份,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山东省发展的重要战略。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作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积极实施数字乡村发展战略,推进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生产深度融合,助推乡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成为莱芜区数字乡村发展的典范。本文以济南市莱芜区杨庄镇数字乡村发展为例,对山东省数字乡村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下载:116 浏览:1152

俞凡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4年4期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深化和实施,对农村的发展来说,既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出发,本项目将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来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以期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问题解决新路径探索 下载:146 浏览:1474

郝慧婕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8期

摘要:
乡村振兴是国家的发展大计和重要战略,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乡村地区发展,有效促进农村地区居民生活和产业发展改善。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和政策要求下,做好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就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三农”问题解决新路径进行了研究分析,希望本文的研究分析能够对实际的乡村振兴以及“三农”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帮助。

基于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发展格局分析 下载:147 浏览:1510

刘志强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3年5期

摘要:
乡村振兴势在必行,要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业的发展,并加强农村建设,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只有明确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发展格局的发展方向,了解未来乡村发展的趋势,对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的分区工作有足够的研究,才能保证乡村振兴发展工作顺利开展。文章提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推进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发挥职业院校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研究 下载:97 浏览:1829

刘爱华 《中国职业教育》 2023年10期

摘要:
建设一支以专业技术为支持,以“三农”为主体的农村振兴战略。振兴农村,需要各行各业的人参与进来,而这一切都要靠教育。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从整体上提高高职院校的素质。要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充分发挥丰畜高职人才培养的优势,为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本文分析当前农村地区发展中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农村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探讨 下载:136 浏览:1159

聂春雷 《金融研究杂志》 2023年11期

摘要:
随着我国大力发展新农村建设,从根本上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加快实现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助于实现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目标。文章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农村信用和和担保体系、大力发展农业绿色金融、数字经济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等建议,希望在大力发展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提供一点经验。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