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智能制造背景下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 下载:48 浏览:263

万志远1 戈鹏1 张晓林2 殷国富3 《中国科学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21世纪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通过分析全球智能制造主要领域发展概况,欧美日等制造业强国发展战略,我国工业机器人、智能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发展状况以及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进展,针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缺乏核心竞争力、标准化普及不够、工业大数据应用价值未充分挖掘、以及智能制造相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等,提出四条建议—结合产教研提升创新力、普及智能制造技术与管理标准、建设数字服务中心、大力发展智能装备制造服务业,以促进装备制造业智能化产业升级。

谈工业设计与自行车产业升级——以助力单车产品设计为例 下载:68 浏览:417

刘一鸣 唐林涛 《中国设计》 2018年7期

摘要:
中国是人口大国,同样也是自行车生产王国。据自行车市场分析调查报告不完全统计,78%的中国家庭拥有自行车,中国拥有自行车的总数达4.5亿辆。虽有如此大的产品基数,中国内地依旧没有自己的知名自行车品牌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导致自行车产业升级缓慢。文章通过工业设计的角度,阐述自行车产业升级中的产品升级遇到的问题,并通过笔者的自行车设计实践,详细分析工业设计方法对于自行车产品升级的作用。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下的产业升级换代研究——以美国钢铁行业史为鉴 下载:63 浏览:436

孟繁瑜1 李新瑶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2期

摘要:
分析了历史文献和统计资料,对美国钢铁发展历史进行分期与规律探索,发现电炉化技术创新与废钢资源的合理环保利用是钢铁大国强国产业经济持续发展的要因。研究结论认为中国采用创新技术开发和利用废钢资源以及转炉电炉化趋势已形成可能,应注重加强科技管理和创新政策的双重引导,鼓励产业发挥技术创新核心驱动作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力支撑。

产业升级中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关系研究 下载:54 浏览:422

杜传文1 吕洁2 芮明杰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8年12期

摘要:
研究了产业升级中的企业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关系。理论分析表明,在企业技术相对落后时,企业偏重技术应用,技术引进替代自主研发;随着产业技术升级,企业自有技术在竞争中越来越重要,技术引进更多作为自主研发的互补要素。利用2001~2015年间中国36个工业行业的大中型企业数据进行了检验分析:(1)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都对企业的经营绩效产生正向作用;(2)但在短期中,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呈现替代关系;在长期中技术引进促进企业的技术资本累积,与自主研发呈现互补关系。论文进一步提出了相关建议。

改革开放40年技术引进对产业升级创新的历史变迁 下载:23 浏览:407

陈晓东 《社会科学研究进展》 2019年3期

摘要:
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通过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迅速提高生产效率、提高质量水平,加快缩小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并进一步通过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实现跟跑、并跑甚至领跑,在一些领域实现了赶超和技术输出。大规模的技术引进,使得我国整体技术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推动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培养了大量的科技人才,产业创新能力得到迅速提升。从由关键和成套设备向技术许可、技术咨询与服务等其他方式转变,我国在技术引进的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进行自主创新,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实现了当初技术引进的初衷。目前我国已经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技术引进要进一步调整结构,加强消化与吸收,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为我国早日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全球智能制造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启示 下载:67 浏览:455

郭进1,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7期

摘要:
智能制造作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态,是全球制造业新一轮竞争的高地,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生产制造方式和技术经济范式。当前,智能制造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表现为"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各国政府强力推进和竞争主体多元"三个典型特征。未来全球智能制造业将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引领下向新一代的智能体系升级,传统制造业也将加速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步伐。把握全球智能制造产业的升级机遇,中国制造需要从研发核心智能技术、掌握智能产业发展主动权、鼓励企业跨界创新、培育智能产业链领导企业等方面,加快推进智能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人才流动和产业转移升级 下载:60 浏览:436

徐扬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11期

摘要:
本文在CP框架内引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综合指数,运用动态面板系统GMM实证检验方法,探讨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对人才流动的影响及人才流动对产业转移升级的驱动。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升高,会提升人才就业率,促进高附加值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增加及低附加值产业向产业链高端升级。据此,政府应着力于区域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政策和设施体系的完善和提升,以实现区域内的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移升级。

增长联盟对住房调控长效机制的影响机理研究 下载:97 浏览:498

吴梓境1 朱琳2 张波1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2期

摘要:
"土地财政"背景下,以经济增长作为首要目标的地方政府为了满足自身收益与经济增长的双重目标,选择与房地产业结成城市增长联盟。这是中国房地产调控失灵的主要原因以及长效调控机制建设的最大制度梗阻。研究了增长联盟对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阻碍的深层次制度性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了产业升级对增长联盟拆分的两种路径:(1)产业升级导致的结构变迁会形成新的增长驱动因素,导致增长导向的地方政府与房地产业之间的增长联盟出现分化;(2)技术进步打破原有经济体的均衡,使新技术产业对土地要素的依赖程度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产业地产机制、形成产业集群效应、运用产业基金等金融工具等政策建议,并将其作为房地产长效调控机制的重要一环。

小城镇传统产业集聚区转型升级的困境与路径探讨——以湖州市织里镇童装产业为例 下载:70 浏览:396

杨淼1 朱青2 杨冬雪3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8期

摘要:
产业转型升级是现今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由中小企业组成的传统产业集聚区,其转型升级面临着众多的困境。本文以中国童装名镇——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为例,通过对中小企业主及外来务工者的访谈与问卷调查,讨论其转型升级的困境与路径。研究认为:现阶段,织里镇面临着比较优势"断档"、产业空心化、人才吸引难等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完成织里镇童装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积极应对挑战,在政策引导、加强规划建设、良好氛围的营造、配套设施建设、人才吸引等方面做出努力,走出困境。

新常态下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下载:41 浏览:425

侯光宇 《金融研究杂志》 2020年3期

摘要:
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基本面发生了历史性的实质变化,以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GDP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成为当前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重中之重。产业投资基金能够促进社会资本推动基础产业发展,是发挥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研究当前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现状,发现产业投资基金存在绩效评价制度不完整、法律制度和监督制度不完善、发展不平衡及与社会资本利益诉求相矛盾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城市旧工业厂区的活力再生策略研究——以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老厂区更新规划为例 下载:90 浏览:500

张红红 王全伟 《中国建筑》 2018年2期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郊区发展为新的城市中心区。在土地价值和产业升级的双重影响下,工厂异地重建,留下废弃、闲置的工业厂区,如何保留工业记忆的同时使其活力再生是中国城市及企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该文以山东潍焦集团薛城老厂区转型为例,通过分析厂区现状特点和问题,提出了产业功能更新、空间重构、景观提升与文脉延续的活力再生策略。

琼海潭门渔村的可持续渔业发展策略研究 下载:162 浏览:1194

万宇轩1 蒋洋洋2 李美莹3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3年11期

摘要:
本文对潭门镇渔村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琼海潭门渔村作为海南省的一个典型渔村,其可持续发展对于地方经济和渔户生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渔业是海南省的重要支柱产业,潭门渔村作为其中的代表性渔村,承载着重要的经济功能。通过促进潭门渔村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提升渔村的经济效益,推动当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其次,潭门渔村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渔户的生计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渔户是潭门渔村的主要劳动力来源,他们依赖渔业为生,直接受益于渔村的发展。通过可持续发展,可以为渔户提供更稳定的收入来源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本论文通过对潭门渔村的调查研究和综合分析,提出了一系列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促进潭门渔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协调发展。

中小型化工企业 EHS 管理体系建设研究 下载:241 浏览:2317

郑方园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3年12期

摘要:
中小型化工企业是我国化工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了在中小型化工企业中推进EHS 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建立EHS 管理体系,中小型化工企业可以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改善自身社会形象,符合国家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中小型化工企业可以通过培养自身EHS 文化、建立EHS 管理制度,加大EHS 管理硬件投入来推进企业的EHS 管理体系建设。

促进我国工程机械产业升级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下载:297 浏览:1602

张亚伟 《中国机械研究》 2022年9期

摘要:
工程机械行业是近十年来我国高端制造装备发展速度最快的领域之一,关键立足于各种工程建筑施工、检修及相关的机械自动化作业。从前的十年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不平凡的十年。它经历过全球经济危机、攻克了一系列的难题和技术壁垒,以及经受住了市场的快速发展变化。不过近些年来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怎样转型升级,促使工程机械行业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主要研究课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存在的不足,描述了工程机械产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给出了工程机械转型升级的合理化建议。

四川省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下载:426 浏览:2384

左永宝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3年5期

摘要:
2022年,尽管四川经济运行受旱情、疫情、灾情对经济的冲击的影响,恢复情况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特别是服务业恢复受到干扰大,但正在朝着常态化的轨道回归。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新兴消费、出口等增长快,区域发展更加均衡,成为亮点。2023年的经济运行既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带一路”等重要机遇,也面临着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显著增强,世界经济增长动力不强的挑战,四川经济的增长主要动力仍然来自投资和消费,来自制造业和服务业。为实现增长目标,四川省将与重庆全面提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定投资增长和激发消费活力、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积极对接中央各种支持政策、稳定房地产投资和要素供给等方面,采取更多的举措。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