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环渤海近海岸雾产生的天气条件及边界层特征分析 下载:83 浏览:423

田梦1 吴彬贵2 黄鹤2 王兆宇3 张文煜1 《气候变化研究》 2020年2期

摘要:
利用渤海沿岸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四分量辐射仪和超声风速仪等多种观测反演资料,并结合常规站点气象资料,卫星云图,浮标气象水文观测和FNL(Final)再分析资料研究了2016年12月17~19日一次环渤海大雾个例产生的天气水文条件以及边界层垂直分层的辐射和湍流特征。研究发现:(1)此次大雾出现在大陆低压前部、入海高压后部的西南低空急流控制区域,与强急流相伴的暖湿平流输送为雾区提供了稳定的逆温和持续的水汽积累,非常有利于大雾天气的形成;(2)水汽通量的分布与低空急流的移动密切相关,近地面比湿的增速与低空急流的强度成正比;(3)由于低空急流的水汽输送增湿了环渤海低层大气,从而增强了大气辐射的衰减效应,导致雾形成前向下短波辐射逐渐减小,向下长波辐射不断增加,净辐射在大雾形成后趋近于零;(4)逆温有效抑制了湍流的发展,近地层湍流动能和摩擦速度微弱。

基于CERES资料的中国西南地区云水含量和粒子有效半径分布及变化特征 下载:50 浏览:316

林丹1 王维佳2.3 《气候变化研究》 2019年5期

摘要:
利用NASA/CERES发布的2001~2015年云参数资料,选取高层云、雨层云、层积云的云水含量和云粒子有效半径,统计分析了西南地区云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从年均空间分布来看,西南地区液水和冰水含量均东部高于西部,海拔低的地区高于海拔高的地区;高层云和雨层云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在川西高原最大。从数值大小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最多,分别介于90~230 g/m2和100~300 g/m2,层积云最少,分别介于0~80 g/m2和0~60 g/m2;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高于液相2~6μm。从季节分布来看,雨层云液水和冰水含量秋季和冬季偏高,夏季和春季偏少,高层云和层积云季节差异较小;液相云粒子有效半径均夏季最大。从变化趋势来看,西南地区各地液水和冰水含量均呈减少趋势,液相和冰相云粒子有效半径有呈减少或增加趋势。

曲靖一次降雨过程的雨滴谱特征分析 下载:90 浏览:504

沈鹰1 李辰2 郑艺2 段玮1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3期

摘要:
利用激光雨滴谱仪和自动雨量站观测资料,对2015年10月9~10日云南省曲靖市的一次持续性降水过程的雨滴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激光雨滴谱仪与自动雨量站测得的累积降水量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激光雨滴谱仪的观测结果能够反应降水的实际情况;分钟降水量与谱宽、平均直径、均立方根直径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降水强度主要由大粒子决定;此次降水过程的平均雨滴谱分布为单峰型,Γ分布比M-P分布的拟合效果略好,但二者间差异不大,都能很好地拟合实际雨滴谱分布情况。

云南一次冰雹天气的雨滴谱数据处理和分析 下载:97 浏览:512

李辰1 夏彬僖2 《地理研究进展》 2018年1期

摘要:
针对2016年7月10日云南的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利用OTT-Parsivel地面激光粒子谱仪观测资料进行数据处理,进行了冰雹粒子分布特征分析、瞬时雨强计算分析和雷达反射率因子计算分析。过程中存在较多直径接近5 mm、降落末速度大于5 m/s的粒子;通过雨滴谱仪计算的降水量与区域自动雨量站的降水量观测值随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相似;通过雨滴谱仪计算的雷达反射率因子和降水强度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地面雨滴谱观测数据可以反映冰雹天气的发展过程。

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进展 下载:54 浏览:501

甄熙1 宋海清2 郑凤杰1 王丽1 张峰1 刘朋涛2 《农业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文章对目前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一些研究成果和基本理论进行了综合论述,主要侧重于对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总结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指出了未来研究的热点方向,旨在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提供一定的理论。

镇安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对策 下载:44 浏览:524

​蔡江萍 《气候变化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人工影响天气已经成为各地防灾减灾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镇安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找出镇安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思路和对策,充分发挥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效益,促进镇安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勐腊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及其对古茶树的影响 下载:47 浏览:503

白黎灵 《气候变化研究》 2025年3期

摘要:
勐腊县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的辖县之一,位于西双版纳自治州东南部。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暖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名副其实的普洱茶故乡,勐腊因茶扬名,也是茶马古道茶叶经济做为勐腊县的第一产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教育、文化、脱贫攻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勐腊县每年2月至5月冰雹灾害尤为严重,本文就勐腊县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对古茶树的影响做出分析和防范措施,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减少自然灾害对勐腊县古茶树的影响。的起点之一,贡茶之乡,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

人工影响天气对开远云水资源的开发和生态保护评估分析 下载:158 浏览:1862

夏子明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3期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2020年到2023年间,开远以及周边弥勒、蒙自、建水等四个城市76个气象站点提供的过去三年有效降水数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对开远市云水资源空间分布和有效开发,模拟人工增雨效果对雨水PH值的影响趋势进行统计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现从2020年以来,超过800mm的降雨量主要还是集中在开远的中部以及东南部地区,也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较为集中的地区,开发云水资源也有利于弱化雨水的酸性,一定程度上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开远市想要有效开发云水资源、实现生态保护,需针对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增加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和作业次数,从而人为的参与到自然水循环的过程中,有效的增加降水。

浅议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及发展建议 下载:78 浏览:849

颜海 刘洋 《气候变化研究》 2024年10期

摘要:
本文阐述了人工影响天气在当阳市的重要性,分析了人工影响天气在当阳市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同时对人工影响天气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无棣县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研究 下载:157 浏览:1615

​付华波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利用高科技手段,通过物理或者人为管控的方式来人工影响天气,避免了多次气象灾害的发生,对减少和挽回国民经济损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采取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越来越被气象部门所采纳。本文结合无棣县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实践,给出了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应用要点和举措,以供参考。

浅析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及天气预报的影响 下载:157 浏览:1602

​耿刻靖 耿克思 罗通均 《气候变化研究》 2022年2期

摘要:
人工影响天气又被称之为人工天气控制,主要是通过现代化科技的方式对气象状态进行一定的调整,其主要目的是对气象灾害进行控制和预防。例如在干旱时节通过人工降雨的方式来增加降雨量,或是在降雨量过多时,将雨云打散来停止降雨。而无论是何种人工天气控制模式,都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按照相关科研的要求,对局部地区的大气化学和物理状况进行一定人工影响的方式来进行天气控制。

分析气象防灾中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应用 下载:251 浏览:2759

​刘文洁1 董旭2 《气候变化研究》 2021年9期

摘要: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全球气象灾害频繁发生,对社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预防气象灾害的发生,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世界各国都大力推行气象灾害预防战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影响天气,进而达到气象防灾的目的,这大大提高了我国的自然灾害防御能力。

人工增雨对雾霾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下载:81 浏览:901

​赵华文 杨黎黎 柴晓玲 《中国环境保护》 2024年12期

摘要:
由于城市化建设不断推进,工业事业快速发展,人们忽视了对环境的维护,不加限制的向空气中排放尾气、化学物质与燃料的燃烧废气体,在这一情况下,各区域城市空气环境因受到气象因素、人为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雾霾天气,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空气环境质量,使得空气能见度较差,不仅阻碍了正常交通,妨碍了农业实现优质高产,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这就需要积极开展人工增雨活动以有效改善空气环境。据此,本文探讨了人工增雨对雾霾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提高人工增雨效果的策略。

事业单位财务报账制度中存在问题及改进对策 下载:127 浏览:2121

德吉措姆 《财会研究杂志》 2021年5期

摘要:
自事业单位新会计准则、新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以来,财务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在报账制度方面还有一些问题存在,很难确保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水平。本文结合事业单位实际,重点分析了财务报账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几点改进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