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近朱者赤”——论绩效反馈与企业创新投入的“同伴效应” 下载:10 浏览:176

孙瑜辰 《中国经济》 2018年4期

摘要:
创新投入是企业重要的战略决策,其不仅受到企业内部特征、外部环境、决策者认知等制约,还受到"同伴企业"影响。本文以2009-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同伴效应"理论试图从行业及地区层面对企业创新投入决策机理进行实证分析。

生态位视角下企业创新生态圈形成机理研究 下载:62 浏览:394

周全1,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1期

摘要:
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位势能、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适宜度等方面来解析企业创新生态圈的形成机理,并结合长安汽车公司创新生态圈形成的案例,揭示出创新主体聚合、要素流动、战略协同对创新生态圈形成的作用,为我国企业的创新生态圈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

合作伙伴、内部人力资本对于金融科技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下载:56 浏览:461

张珺涵1 罗守贵2,3 罗津4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10期

摘要:
通过迭代分类法筛选出上海639家金融科技企业2008~2016年1 307个样本,并对样本进行金融属性更强和科技属性更强的分类,基于技术创新的两阶段价值链理论,通过面板负二项模型的固定效应以及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金融科技企业合作伙伴、内部人力资本对其不同阶段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科技活动人员、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经费支出、用户广度对不同属性金融科技企业的不同阶段技术创新有着不同的影响。

内蒙古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评价 下载:55 浏览:402

周钟 熊焰 张林刚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构建创新"结构-投入-绩效"的基础性SIP评价框架,从规模以上和大型工业企业两个层面,评价研究发现,内蒙古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形成且近年来有滑坡迹象,特别是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与人员引进培养有待强化,专利申请量和新产品销售收入等创新效率有待显著提升。对此,提出健全鼓励企业主体的创新投入制度等若干关键措施,以改革制约内蒙古企业创新的体制机制。

基于元分析的市场导向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再研究 下载:45 浏览:397

张梦晓 高良谋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3期

摘要:
基于元分析估计市场导向与企业创新的真实关系,并检验影响这一关系的潜在调节因素。结果显示:市场导向与企业创新呈现强关联性(r=0.425);客观情境因素中,地区发达程度、行业属性和数据收集时间对二者关系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研究者主观选择的市场导向指标类型也是重要的调节因素。

风险容忍视域下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创新支持路径研究 下载:53 浏览:396

张岭1 郭英远2 张胜2 潘颖雯1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19年2期

摘要:
基于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的风险特征和融资需求,探析了分阶段风险投资对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具有项目筛选和公司监管优势,通过分阶段投资策略能够容忍并承担技术试错的风险,提升企业风险偏好,进而有效激励了科技企业技术创新。最后,提出了完善风险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创业的对策建议。

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的研究评述 下载:45 浏览:241

张琳1 于磊1 种国双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8期

摘要:
技术创新是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也是企业确保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现状出发,对国外引导技术创新的做法及我国中央层面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现行政策及实施情况进行了梳理和述评,并针对我国引导企业技术创新提出了一些问题、政策建议和启示。

企业家精神与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研究 下载:57 浏览:328

王一鸣1 陈虎2 《中国科学与管理》 2020年2期

摘要:
企业家精神尤其是企业家创新精神,对于企业创新主体的建设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当前的企业家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企业创新主体的建设,迫切需要打造服务于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建设的企业家精神。

信息化、智能化对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影响——以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高端制造装备业为例 下载:73 浏览:480

肖婷1 白琰1 潘奕飞1 苏铮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20年3期

摘要:
高端制造装备产业是社会实现工业现代化、科技化的基石产业,是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社会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和保障。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科技革命都为高端制造装备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高端制造装备业技术门类的分化,以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为高端制造装备业带来了新一轮突破的机遇。本文通过宏观环境、微观经济、制度逻辑、资源基础、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力、国际竞争等角度分析了影响高端制造装备行业企业创新的多样化因素,同时也回顾了理论历史演化的主要过程。通过收集全世界2000~2019年相关技术门类的全部专利数据,并根据相关模型计算提出,美国的广泛学习、研发、商业化路径最具有活力,我们在借鉴的同时应结合中国国情,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高端制造装备业的崛起之路。

企业异质性、三重螺旋系统与企业创新 下载:83 浏览:476

刘祖容1 陆毅凌2 杨锐2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9年7期

摘要:
现有的研究较少涉及企业异质性影响三重螺旋系统创新效应的实证分析。为此,本文以我国9808家电子通信设备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层分析法,实证分析企业异质性对三重螺旋系统创新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三重螺旋系统中大学和产业主体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显著,而政府的影响不显著;大学和产业主体的影响会因企业规模、所有权和研发投入而不同;在剔除企业异质性对三重螺旋系统中每个主体创新效应的影响后,三重螺旋系统各主体之间的交叉效应仅仅表现在市域层面大学与产业的相互作用上,而其他相互作用对企业创新没有显著影响。

非本地情境下社会接近性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技术接近性的调节效应 下载:75 浏览:338

向希尧1 裴云龙2,3 《当代管理》 2020年5期

摘要:
采用南京、西安等地生物医药集群企业的调研数据,基于多维接近性理论论证了非本地社会接近性特点,并检验了其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技术接近性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表征社会接近性的外设机构数、亲密伙伴数等指标对集群企业创新绩效具有积极影响,交流可持续性和交流频次的影响不显著。另外,技术接近性可以正向调节外设机构数和亲密伙伴数两个指标的影响,从而验证了非本地情境下的多维接近性复合效应。

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选择效应抑或增值效应? 下载:23 浏览:212

成力为 邹双 《当代管理》 2020年3期

摘要:
由于上市带来的财富效应高于培育创新型企业的增值效应,中国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高,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现阶段中国风险投资主要集中于创新型企业后期进入。本文首先用描述性统计揭示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创新型企业的特征;其次,阐述了中国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企业创新选择效应和增值效应的影响机理;最后,以创业板2009-2014年上市企业为例,采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验证风险投资后期进入对创新型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创新型企业前,对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选择效应,但对专利申请量的选择效应不显著;后期进入的风险投资进入后,对研发投入和专利申请量的增值效应均不显著。

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下载:32 浏览:367

颜恩点 李上智 《管理与科学》 2020年10期

摘要:
基于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针对产能过剩这一重大课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2009—2015年公布的各地区分行业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企业名单,构造产能过剩变量,考察了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对公司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和非产能过剩公司相比,产能过剩公司的创新能力更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与企业创新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比例低、分析师关注度低的企业中更加显著。在稳健性部分,检验了产能过剩的作用路径,产能过剩对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源于盈利能力下降、融资约束加强、转型升级困难和政府救济增加等渠道,替换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指标,研究结论依然稳健。研究不仅对理解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创新难题和探讨制约企业创新的机制具有现实意义,而且为推动政府去产能、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国内家电行业的实证研究 下载:33 浏览:316

姜婉韵 王薇 李骏 鞠思亮 《当代市场营销》 2020年7期

摘要:
随着新一代技术革命的来临,企业如何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创新,延续优势,成为家电行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文章在梳理了相关的文献,结合理论基础,分析杠杆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理,并就国内家电行业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探讨杠杆率对家电企业创新力度的影响。最后提出企业优化杠杆率、促进创新的政策建议,促使企业合理利用杠杆进行创新活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我国企业创新能力吗——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研究 下载:75 浏览:478

孙焱林 杨彬 覃飞 《现代经济研究进展》 2018年6期

摘要:
本文基于2011~2016年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相关上市公司作为处理组,将未参与的作为控制组,采用PSM-DID方法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同时还进行了分所有制检验,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经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在整体上对我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影响效应;第二,"一带一路"倡议对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非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作用不明显;第三,"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不同,对于公有制企业和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对外资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却不显著。最后,结合"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有利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几点政策建议。

影响企业创新的内外部因素研究 下载:43 浏览:381

刘刚 《管理与科学》 2019年1期

摘要:
对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创新的意义进行分析,推导创新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同时,对影响企业创新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构建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的理论数据模型,同时对模型参数进行测算,确定对企业创新和企业发展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并对其影响进行量化。

以运营效率提升促进企业创新发展 下载:12 浏览:131

张念 《电路系统研究》 2020年11期

摘要:
分析表明,企业运营效率是指企业运用其资产的有效程度,是企业各项资源有机匹配和有效整合产生最大效益的重要考量。通过案例解析,探讨运营效率提升是企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转化的重要手段,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面。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石油房地产企业创新发展探讨 下载:77 浏览:420

陈灵 《天然气进展》 2018年9期

摘要:
"一带一路"给中国石油房地产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分析了中国石油房地产企业存在的问题,指出"一带一路"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机遇,提出从盘活中欧班列沿线的中国石油存量土地资源;建立中国石油房地产企业合作联盟,破解获取土地和融资难题;借力"一带一路"机遇,探索房地产开发的国际合作等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企业创新与经济增长 下载:81 浏览:493

王嘉鑫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1期

摘要:
自萨班斯法案404条款颁布以来,有关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的研究多见于公司治理、审计费用领域,而较少涉及微观创新与宏观经济层面。为此,本文以2012年主板市场强制推行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对企业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有助于企业创新,且这种效应主要集中在低融资约束和低信息不对称的企业。进一步,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对创新的提升效应能够传递到宏观经济层面,研究发现,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可以显著提高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且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沿海地区以及政府科技支出较多的地区。研究结论表明,强制性内部控制审计不仅能够激励企业创新,还有助于服务"创新驱动增长"战略。

社会资本、企业创新与会计绩效 下载:88 浏览:495

吴超 鹏金溪 《会计研究杂志》 2020年10期

摘要:
本文引入"社会资本"这一社会学概念,从微观视角实证检验我国各省社会资本水平差异对企业创新及会计绩效的影响机制和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资本较高的省份,上市公司创新水平越高,具体表现为专利的产出和被引用次数越高;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减少知识产权被侵权风险等途径来促进企业创新。此外,当社会资本较高时,企业创新水平对未来会计绩效的提升作用更大。综合本文研究结果,作者认为社会资本是一种促进社会信任合作的驱动力,可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会计绩效,从而对创新型经济发展产生正面影响。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