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高含硫气田站场无人值守自控通信技术 下载:46 浏览:382

王静 《中国仪器》 2020年7期

摘要:
采用"集中监控、片区巡检"的管理模式,通过一系列先进的自控通信设计技术,即有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靠的数据传输、应急通信、不间断电源保障及相关的安全技术,最大限度地实现站场参数的自动调节、工况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控和异常情况自动保护的智能化平稳运行,实现高含硫气田站场的无人值守,保障整个油气田高效安全运行。

基于FPGA的千兆UDP/IP协议栈的实现及其在高速图像传输中的应用 下载:49 浏览:391

熊光阳 王野 李志茹 张维纳 《中国仪器》 2020年5期

摘要:
设计在FPGA中实现了一套简化的千兆以太网UDP/IP协议栈,协议完全兼容IEEE802.3a千兆以太网标准,解决千兆以太网IP核移植性差和消耗FPGA资源量大的问题;设计FPGA采集CMOS摄像头图像数据的接口;利用UDP/IP协议栈完成采集的实时60f/s图像的传输;在wireshark上抓取图像数据,实验结果表明,该高速图像传输接口能够满足高速图像传输的设计预期。

室外高空轨道式可移动巡查机器人的研究 下载:57 浏览:391

王盟锜 《中国仪器》 2019年4期

摘要:
随着智能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机器人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扩大,军用机器人、扫雷机器人、排爆机器人和消防机器人等开始代替人工进行危险作业。石油、化工、机械、煤矿、电力产业等危险作业领域,还未有成熟的机器人应用。轨道式可移动安全巡查机器人系统融合了电子技术、仪器仪表、自动控制、机械制造、计算机、无线传输及互联网技术,主要针对工矿企业现场工作环境恶劣,对设备运行状况需要随时了解的场所而开发的。具有减低劳动强度,改善操作环境,降低工作风险,提高工作空间使用率的特点。

考虑负荷静态特性的电压稳定临界点求取方法 下载:26 浏览:319

谢冬冬 乔波 原哲 刘鑫 《中国电力技术》 2020年12期

摘要:
连续潮流法是求取静态电压稳定临界点的重要方法,但该方法具有计算效率低甚至不收敛的问题,负荷的静态特性对系统的静态电压稳定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为此提出一种考虑负荷静态特性求取电压稳定临界点的泰勒级数等值方法。首先将戴维南等值方法推广到动态分析中,定义系统的动态等值阻抗,用动态分析方法证明了电力系统达到极限传输功率的必要条件。然后考虑负荷的静态特性,将解析复变系统的动态分析方法严格推广到非解析复变系统当中,求出节点电压相量与负荷电流相量关于电流模的泰勒级数,从而求出被观察节点的极限功率与临界电压。仿真结果表明,泰勒级数等值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求取系统的临界电压和极限传输功率。

百万火电机组远程诊断系统数据采集与传输研究 下载:78 浏览:482

余鹏1 周森1 蒲晓珉2 刘征宇2 周宏林2 《中国电气工程》 2020年10期

摘要:
电厂远程诊断系统诊断功能的实现需建立在大量实时数据的基础上。如何从相对封闭的传统火电领域获取相关发电数据并将数据传输至诊断平台都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某大型百万千瓦机组电厂的实际条件与需求出发,研究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缓存、数据发送、数据异常处理机制等方法,给出了系统的实现拓扑结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和传输方案,可实现与电厂SIS系统的对接,实现机组配套设备数据的接入,实现实时数据和离线数据的安全传输。该设计方案有广泛的适用性,尤其是对需要改造升级引进远程诊断系统的电厂有较强的借鉴性及参考价值。

界面修饰策略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下载:31 浏览:313

孟凡宁1 刘彩云1 高立国1 马廷丽2,3 《应用化学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认证效率已达25.2%,被认为是下一代最有希望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候选者。但通过溶液加工方法制备的钙钛矿薄膜不可控的形貌与较差的结晶性是制约器件稳定性提升和大面积生产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研究者们通常在电荷传输层与钙钛矿层之间进行界面修饰。本文从界面修饰的角度出发,总结了不同界面修饰策略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并展望了界面修饰在低成本和大面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

地空通信传输中空间调制的适应性分析 下载:83 浏览:436

李志明1,2 石荣2 肖悦1 《无线电研究》 2018年12期

摘要:
空间调制是一种新型多天线传输技术,在隐蔽通信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传统空间调制主要集中在地面通信场景下,而极少涉及地空场景应用研究的现状,在对空间调制通信模型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空间调制系统地空通信信道模型,并分别研究了此信道模型中空对地通信传输场景和地对空通信传输场景的信道相关性,以及应用空间调制的适应性。并对上述理论分析的有效性及传输性能进行了仿真验证,从而为空间调制在地空通信中的工程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浅析矿用轴流风机工况信号数据采集处理与传输系统 下载:78 浏览:465

向耀西 《中国电气工程》 2019年9期

摘要:
风机在煤矿生产中有保障安全的重要作用,而GAF轴流风机是目前较通用的风机,对其主要参数的监测工况还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通过对轴流式风机机械结构进行分析,研究风机监测数据、工况数据处理和分类数据库存储方法以及现场数据库的建立,结合风机实际工况,确定各类型监测装置和数据处理方式,实现对GAF轴流风机监测工况的优化。

钙钛矿太阳电池电子传输层与光吸收层的界面工程 下载:56 浏览:410

单雪燕1,2 王时茂1,3 孟钢1,3 方晓东1,2,3 《应用化学学报》 2019年7期

摘要:
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自2009年出现至今经历了光伏领域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目前经认证的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已超过23%,极具应用前景。界面工程是提升PSCs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回顾了PSCs中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层间界面工程的主要研究工作,根据作用效果将相关研究按照改善钙钛矿光吸收层质量、提高电子传输层与钙钛矿层间的能级匹配度和提升电池稳定性等三类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电子传输层和钙钛矿光吸收层间界面工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基于深度学习的测控数据传输技术 下载:37 浏览:242

丁丹 杨柳 刘步花 《无线电研究》 2020年8期

摘要:
传统测控数据传输根据试验场区环境和预设指标进行各模块的分立设计和局部优化,难以对战时复杂、时变信道函数进行全局最优拟合,严重影响战时系统整体性能的发挥。针对此问题,研究基于深度学习的测控数据传输技术,运用深度学习网络代替传统调制解调、信道编解码和信道均衡等多个分立模块,利用神经元的灵活组合逼近复杂的函数,将系统调节为全局最优。仿真结果表明,在"非线性+多径"信道条件下,该方法能够将传输容量提升至传统体制2倍以上,或将链路余量提高3 dB以上,同时保持与传统测控数据传输体制相当的系统复杂度。

基于知识图谱的无线电监测及盲信号识别 下载:42 浏览:253

张育瑜1,2 赵磊1 郭文彬1,2 彭涛1 王文博1 《无线电研究》 2020年7期

摘要:
针对无线电监测数据未规范化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知识图谱的海量无线电监测数据的分析思路,利用盲信号识别等方式,构建了结构化无线电监测数据知识库。可以去除无线电监测所产生的冗余信息,使无线电监测数据的存储更高效,并进一步实现智能可视化的无线电监测平台。实验结果表明,在完备的无线电监测知识库下,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的无线电监测平台能够实现盲信号的准确识别。

电磁感应/谐振无线输能的场-路混合仿真 下载:51 浏览:318

钟贻 陈星 《无线电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针对电磁感应/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的效率计算,研究(电磁)场-(电)路混合仿真。将电磁感应/谐振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划分为2部分:线圈耦合单元与电路单元。采用Comsol软件对线圈单元进行电磁仿真计算,得到线圈电感值及线圈间的耦合系数,将电感值及耦合系数带入Multisim软件进行电路仿真,得到系统总效率。混合仿真中电路单元不仅包括放大电路,还包括耦合线圈的等效电路模型,以此将耦合线圈和放大电路相互影响和匹配纳入仿真中。为检验场-路混合仿真准确度,设计和测试一套四线圈磁耦合谐振式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其谐振频率为4.78 MHz、无线传能距离为40 cm。混合仿真得到该系统效率为98.8%,与测试得到系统效率96.9%吻合良好。

一种提高星地数据传输效率的调制方式 下载:63 浏览:342

丁丹 谢晴 《无线电研究》 2019年10期

摘要:
欲提高卫星与地面接收站之间的数据传输效率,一般是从策略层着手,采用传输速率随卫星仰角升高而增加的传输模式。为进一步挖掘星地传输链路的潜力,从调制方式着手,设计具有较高功率效率和频谱效率的调制方式,从物理层的角度着手提高链路功率利用率,提出一种能够提升星地数传效率的改进SOQPSK调制方式。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传统QPSK和普通SOQPSK,改进SOQPSK信号的带外频谱功率得到进一步降低,能够将有限的链路功率汇聚至信号主瓣,减少在旁瓣上的功率浪费,从而提升星地数据的传输效率。

新型空穴传输材料CuSCN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下载:90 浏览:505

亓媛媛 李明光 王宏磊 张雯 陈润锋 黄维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11期

摘要:
硫氰化亚铜(CuSCN)是一种良好的p型宽禁带透明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光性、高导电率、易于常温制备、可溶液加工性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得CuSCN成为未来大面积制备光电器件的有力竞争者。本文概述了CuSCN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质以及空穴传输特性等基本物理性质,介绍了几种常见CuSCN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加工成膜法、电化学沉积法和连续性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等;对上述不同的制备方法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比与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接下来总结了CuSCN材料作为空穴传输层在场效应晶体管(FETs)、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以及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HSCs)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对CuSCN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新型空穴传输材料CuSCN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下载:94 浏览:490

亓媛媛 李明光 王宏磊 张雯 陈润锋 黄维 《应用化学学报》 2018年9期

摘要:
硫氰化亚铜(CuSCN)是一种良好的p型宽禁带透明半导体材料,具有较高的透光性、高导电率、易于常温制备、可溶液加工性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使得CuSCN成为未来大面积制备光电器件的有力竞争者。本文概述了CuSCN半导体材料的晶体结构、光学性质以及空穴传输特性等基本物理性质,介绍了几种常见CuSCN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溶液加工成膜法、电化学沉积法和连续性离子层吸附与反应法等;对上述不同的制备方法结合实际应用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比与讨论了各种制备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接下来总结了CuSCN材料作为空穴传输层在场效应晶体管(FETs)、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s)、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以及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HSCs)等领域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最后对CuSCN所面临的问题以及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MF-TDMA和FDMA传输自适应体制下的资源分配 下载:64 浏览:349

许楠 《无线电研究》 2019年9期

摘要:
作为卫星通信系统中常用的传输体制,MF-TDMA高效灵活,FDMA稳定可靠,2种体制混合组网后,用户能够根据实际能力来自适应的选择传输体制,极大地提升了系统性能,而如何统一、高效地利用有限频带资源则成为了混合组网的关键技术一。提出了一种资源分配方法,能够同时满足2种不同体制的需求,通过对算法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高效、灵活地分配公共资源,完全满足MF-TDMA和FDMA体制混合组网时不同的资源需求。

有耗介质层上多导体传输线的电磁耦合时域分析方法 下载:67 浏览:423

叶志红 张杰 周健健 苟丹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11期

摘要:
目前,针对空间电磁场作用有耗介质层上传输线的电磁耦合,仍缺乏有效的数值分析方法.因此,本文提出一种高效的时域混合算法,很好地解决了有耗介质层上传输线电磁耦合建模难的问题.首先,对经典传输线方程进行改进,推导了适用于有耗介质层上多导体传输线电磁耦合分析的修正传输线方程.然后,结合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和相应插值技术,求解修正传输线方程,获得多导线及其端接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响应,并实现空间电磁场辐射与多导线瞬态响应的同步计算.最后,通过相应计算实例的数值模拟,与CST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时域混合算法的正确性和高效性.

非对称带状传输线T型接头等效电路分析方法 下载:62 浏览:365

于正永1,2 徐彤1 唐万春2 《无线电研究》 2019年7期

摘要:
T型接头被广泛应用于低温共烧陶瓷Low Temperature Co-fired Ceramic (LTCC)集成电路系统中,其不连续性结构会引入传输损耗,传统的分析方法没有考虑这部分损耗,导致电路分析结果不够准确。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非对称带状传输线T型接头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将已获得的微带开路线不连续性等效电路模型及理论移植到非对称带状传输线中,获得了T型接头的等效电路模型,运用传输线基本理论推导出了T型接头的散射参数计算公式,经实例验证,运用等效电路分析法和IE3D软件仿真所得的散射参数吻合良好,且平均误差小于3%。

一种双向多跳中继选择算法与信息交互模型 下载:69 浏览:367

王文敬 李展州 欧阳汉杰 《无线电研究》 2019年6期

摘要:
在协同通信中,针对多跳中继通信传输网络,在单向传输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向通信模式下基于维特比算法的双向中继选择算法(BRSVA)。根据各传输中继节点间的瞬时信噪比,对维特比算法中的支路度量和路径度量进行重新定义,并且构建滑窗以限制内存,对通信网络进行研究分析,以当前跳滑窗内具有最大路径度量值的路径上第一簇中继作为该簇的最佳中继。随着滑窗向前推进,对整个中继网络每一簇进行最佳中继的选择,进而得出一条由最佳中继构成的最佳路径。最后在此路径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型双向信息交互模型,实现通信双方的信息交互。为了验证该中继选择算法与该信息交互传输模型的效果,将其仿真结果与理想内存下的最优中继选择算法做对比,结果证明在有限的内存需求与复杂度下,该算法的中断性能可接近最优选择。

利用银纳米立方增强效率的多层溶液加工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下载:64 浏览:462

张雅男1 詹楠2 邓玲玲2 陈淑芬3 《现代物理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金属纳米粒子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常被用于增强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激子辐射强度,其增强效果与金属纳米粒子的共振波长、共振强度及其与激子之间的耦合密切相关.本文将具有较强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银纳米立方引入多层溶液加工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中提升器件性能.在传统的溶液加工有机发光二极管中,发光层主体一般具有较强的空穴传输性,因此激子主要在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界面附近复合.本文将银纳米立方掺入电子传输层中,使银纳米立方与激子之间产生充分的耦合作用,提高激子发光强度.对银纳米立方包裹二氧化硅外壳,一方面优化纳米立方与激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减小其对器件中电荷传输的影响.通过优化银纳米立方的浓度,多层溶液加工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电流效率达到30.0 cd/A,是基础器件效率的2倍.另外,由于银纳米立方的等离子体共振光谱较宽,同时增强了白光中蓝光和黄光的强度,因此引入银纳米立方基本没有影响白光的色度.研究结果表明引入金属纳米粒子是提升多层溶液加工发光二极管性能的有效方法.
[1/13]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