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提升大型低渗透油田压裂措施管理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下载:32 浏览:273

于海山 张兆欣 《中国石油工业》 2020年3期

摘要:
针对大型低渗透油田深入发展对压裂措施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构建了符合大型低渗透油田发展的"5667"压裂措施管理模式,成功探索出大型低渗透油田提质增效的新途径,确保了大型低渗透油田持续、平稳、高效开发"。5667"压裂措施管理模式的内涵即:5个"及时结合"、6个"实施到位"、6个"挖潜对策"、7个"特色工艺"。在"5667"压裂措施管理模式实施下,措施运行及时、精准、高效,全厂完成年度压裂措施产量3.98×104t,超过计划任务。

定边油田长2特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影响因素 下载:29 浏览:220

林红先1,2 屈展1,2 《中国石油工业》 2019年6期

摘要: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矿物X衍射及物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定边油田长2特低渗砂岩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演化历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2砂岩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胶结和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是减少储层孔隙的主要因素,胶结作用进一步强化了储层孔隙损失率,而溶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储层物性。长2砂岩储层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储层孔隙演化与成岩作用过程和历史密切相关,经计算压实损失的孔隙度为22.18%,胶结损失孔隙度为5.26%,溶蚀增加孔隙度为3.18%,最终计算长2砂岩储层孔隙度定格为16.14%,与实测平均孔隙度值16.04%较一致,成岩作用的剖析与孔隙定量演化为评价和筛选有利储层提供了地质依据和技术支持。

气田井场植被恢复区域植物种类优选研究 下载:82 浏览:496

同霄1,2 马国伟1,2 朱妍1,2 蒋继辉1,2 《水土保持与应用》 2020年7期

摘要:
植被恢复是油气田开发区域井场生态恢复的基本措施之一,植被恢复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恢复区域适种的植物种类。在调查苏里格气田井场周边乡土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归纳得到了影响井场植被恢复的评价指标,基于层次分析法(AHP)建立植物优选的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构建判断矩阵,通过层次排序和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到备选植物的适种程度排序,结果表明,沙蒿和赖草2种植物最适合苏里格气田井场种植。

大牛地气田丛式小井眼集约化钻井技术 下载:67 浏览:479

张辉 《天然气进展》 2020年5期

摘要:
为了探索国内致密低渗透气藏集约化提速降本技术,以具有代表性的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丛式井组和简化井身结构集约化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丛式小井眼集约化钻井技术并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丛式井组节约了土地,缩短了搬迁周期,整拖式"井工厂"作业模式适用于大牛地丛式定向井组的应用;②小井眼钻头切削面积缩小了22.46%~23.53%,套管尺寸缩小了18.18%~20.78%,利于提速降本;③五刀翼PDC钻头中心部位和后排齿设计锥形齿,提高了破岩效率,1.25 g/cm3低密度水泥浆体系降低了固井施工压力5.5 MPa,保障了小井眼一次全返固井;④现场试验19口井,4个井组,固井优良率达100%,平均搬迁时间缩短了54.49%,平均钻井周期缩短了24.54%,机械钻速提高了15.04%,降低了废弃物、水泥浆和套管费用,节约了征地、钻前、搬迁等费用。结论认为,丛式小井眼集约化钻井技术能够推动大牛地气田致密低渗透气藏钻井大幅度提速降本,为国内致密气藏钻井降本增效提供了借鉴。

塔里木油田气井环空保护液密度优化及应用 下载:48 浏览:450

景宏涛 彭建云 孔嫦娥 匡韶华 景宏勃 刘己全 秦曼 《天然气进展》 2019年9期

摘要:
为充分认识环空保护液密度对超高压低孔低渗油气井完整性的影响,解决目前高压气井环空保护液密度普遍过高的问题,针对塔里木油田低孔低渗储层关井井口油压高、开井生产油压低,采用密度过高的环空保护液会降低A环空最大许可带压值的难题,开展了超高压低孔低渗气井环空保护液密度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采用合适的环空保护液可以降低油管和环空之间的压差,缓解储层改造时油管承受的高压;②对于特低孔低渗储层,采用的环空保护液密度过高会降低A环空最大许可带压值,给后期的开发生产带来难题。结论认为:①选择合适的环空保护液密度,可以减小油管柱内外压差和封隔器的受力,提高气井井筒安全性,保证气井长期安全生产;②对于超高压低孔低渗气井,通过环空保护液密度优化,可以提高A环空许可带压值范围,使该类气井现场环空压力管理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有效提高气井的寿命,减少修井作业工作量。

致密凝析气藏压裂伤害及返排控制技术 下载:58 浏览:373

秦华 尹琅 牛会娟 王文利 《天然气进展》 2019年4期

摘要:
四川盆地部分凝析气藏测试产量难以达到地质预期,为了提高凝析气藏压后效果,以L气藏为研究对象,在储层伤害性评价及凝析油伤害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A井返排率和产能低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低渗透凝析气藏控压返排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低渗透凝析气藏伤害主要是水锁伤害和凝析油伤害,其中凝析油对渗透率伤害达到90%以上,应该尽量避免;(2)提出了致密凝析气藏压后返排控制技术,当井底压力高于露点压力时,在临界出砂流量下快速排液,当井底压力接近露点压力时,控制返排速度保证井底压力高于露点压力;(3)根据临界出砂流速计算模型及喷嘴压降损失模型编制了计算软件,初步形成了凝析气藏控压返排现场应用技术。该技术成果在L气藏B井进行了先导试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压后返排率较邻井提高157%,无阻流量提高53%,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成果对于低渗透凝析气藏难动储量的有效动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环保型类无机钻井液体系研究及应用 下载:76 浏览:292

董宏伟1,2 段志峰1,3 王勇强1,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以无机提黏剂G339为主剂,通过优选其他添加剂,研制出环保型类无机钻井液体系。室内实验结果表明,API滤失量小于4 m L,一次回收率达92.80%,二次回收率达90.24%,体系的岩心膨胀率16 h后达22.91%,体系COD值1 526 mg/L,BOD5值120 mg/L,EC50值36 000 mg/L。现场应用2口井,结果表明,该钻井液抑制地层造浆能力强,2口井的平均井径扩大率分别为6.26%和9.92%,摩阻扭矩大幅降低,Kf值达0.078 7。该钻井液体系对实现苏里格区块的清洁生产发挥重要作用。

新型固体润滑剂在长庆分支水平井超长水平段的应用 下载:256 浏览:440

董宏伟1,2 凡帆1,2 高洁1,2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4期

摘要:
针对长庆分支水平井大斜度井段、长水平段,润滑防卡问题,研制了一种新型固体润滑剂,室内评价表明,固体润滑剂加量达3.0%时,体系润滑系数降低率达80.3%,且具有较好的抗温性,不影响泥浆性能,不发泡,不伤害储层。在长北气田进行了1口双分支水平井的现场试验,扭矩均控制40 k N·m以内,两长水平段整个施工安全顺利,无一次遇阻、遇卡现象,泥浆润滑性好,起下钻畅通无阻,每次下钻一次到底,表现出良好的润滑效果。

苏里格气田老井侧钻水平井钻井液技术探讨 下载:67 浏览:497

郭康 王国庆 高洁 《石油科学研究》 2018年2期

摘要:
针对苏里格气田老井侧钻水平井存在的井壁失稳、滑动钻进托压等技术难题,优选了适合小井眼钻井的钻井液体系抑制剂、润滑剂及封堵剂,形成了一种强抑制高润滑低伤害暂堵钻井液。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防塌抑制性强,页岩一次回收率达92.4%,二次回收率达84.8%;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滑块摩阻系数控制在0.052 4,有效降低摩阻和扭矩;对盒8产层的岩心伤害率低于15%,属于低伤害,利于储层保护。该钻井液技术已在苏XX井进行了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井下安全井壁稳定,无缩径无掉块,起下钻畅通,井眼始终处于良好净化状态,后期储层改造后,增产效果明显,满足了苏里格气田老井侧钻的要求。

海洋石油低渗透油藏回注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下载:78 浏览:766

路锋涛 《中国海洋学报》 2024年4期

摘要:
在海洋石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回注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提高油田采收率、降低环境风险的关键环节。本研究深入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技术挑战,并详细评述了物理、化学及生物处理方法的原理与应用,同时对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现有技术的优化与结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各种技术的比较和综合应用,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和建议,旨在实现污水处理的高效化、经济化及环境友好化。本文旨在为海洋石油低渗透油藏的污水处理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井下测井仪器在油田注水与采油中的应用 下载:76 浏览:805

韩艺歌 潘洁 白志强 《中国仪器》 2024年4期

摘要:
井下测井仪器在青海油田的注水与采油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围绕该主题展开,重点讨论了井下测井仪器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包括其在油层评价、水驱采收率提高以及油井管理方面的作用。通过测量井下数据,如渗透率、孔隙度、饱和度等参数,能够帮助油田工程师更准确地了解油田地质情况,从而优化油井布局和开发策略,提高采油效率。

高温高压油井测井仪器的设计与性能评估 下载:61 浏览:649

潘洁 白志强 韩艺歌 《中国仪器》 2024年2期

摘要:
高温高压油井测井仪器的设计与性能评估是油田勘探与开发领域的核心研究方向。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温高压环境下测井仪器的设计原理和性能评估方法,以满足低渗透油层油田的实际需求。我们将重点关注测井仪器在极端条件下的可靠性、耐受性、数据精度等关键特性,以提高油井勘探和开发的效率和成功率。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解决高温高压油井环境下的挑战,推动油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低渗透油田地质的开发与研究 下载:167 浏览:1719

李世星 《地球科学探索》 2024年5期

摘要:
油层孔隙比较小这就是低渗透油田最显著的特点。同时这个特性不仅增加了低渗透油田开发和开采困难,同时也需要对其开发技术进行多方面灵活的运用,最终才能有效的达到对地质的开发。下面的文章就先讲述了其地质特征,并分析了我国现在的低渗透油田广泛使用的开发技术。最后最大可能的对低渗透油田进行选择,比如富集区块、制定油田井网的方案,最后使用新型的开发技术等几个方面,并对此进入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从而有效的对其进行开发。

低渗透油田地质特征的研究与开发 下载:258 浏览:2503

孟欣 《地球科学探索》 2022年8期

摘要:
低渗透油田是指储层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的油田,其地质特征复杂,开发难度大。本文研究了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并探讨了相应的开发技术,如小井眼钻井、水力压裂增产、水平井技术、超前注水技术等。通过深入分析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征与开发技术,旨在为提高低渗透油田的采收率、促进油气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注水水质问题研究 下载:139 浏览:1442

张治祥 单位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4年11期

摘要: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超低渗透油田由于其地质构造较为致密,其导压能力较差,产量通常较小,为了保证油田的开发效果,可以采用人工增压的方法来进行地层压力的控制。在选择注射介质时,应以水为首选。这是因为水的成本较低,而且比石油的密度大。将其注入到地层中,操作起来更加简单,也更易于保持生产。可以说,在低渗油田的开采中,合理应用注水工艺和措施,是保证采油效果的重要保证。

新时期针对非常规油气藏开发的研究分析 下载:189 浏览:1452

党旭 《天然气进展》 2023年9期

摘要:
随着常规油气的不断消耗,全球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将不断转向非常规油气。我国非常规油气具有低孔低渗低压,地质条件复杂,多发育节理、裂缝,工程地质力学具有典型的非线性和各向异性等特征。通过调研国内外文献,从非常规油气的概念、成因及特点等方面阐述了非常规油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现状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难点,并对非常规油气研究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致密低渗油藏减氧空气驱防腐防爆工艺技术研究 下载:108 浏览:1383

肖克 《天然气进展》 2023年3期

摘要:
致密低渗储层由于物性差,常规注水开发效果不理想,减氧空气驱能够有效进入微细孔喉驱油,大幅改善开发效果,但同时存在管柱腐蚀和爆炸等风险。本文借助室内实验深入开展了防腐防爆等技术研究,结合注入井和产出井井流物特征,通过理论计算和室内实验评价出注减氧空气爆炸极限含氧量,明确了注采井筒腐蚀规律和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开展注气减氧工艺优选、注气监测工艺优选和注采井筒防腐工艺优化,形成了配套的安全注气工艺,为致密低渗油藏安全有效注气提供了技术支撑。

高压低渗油藏在线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下载:61 浏览:953

张升 雷亚坤 王猛 《中国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文留油田常规酸化体系因段塞多、需大量辅助设备,致作业成本高,且部分区块因高吸水压力无法常规酸化。经对储层多方面分析,明确渗透率下降源于敏感性伤害、结垢等潜在因素。通过注水水质分析预测结垢来改善渗透率。研发在线酸化解堵液配方体系,形成高效单步法酸液体系,结合注水流程设计在线注入酸化增注技术。2023 年于文留采油厂实施 6 井次,工艺与措施有效率均达 100%,降压增注效果良好。

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技术适应性研究 下载:68 浏览:957

樊小刚 贺伟 《中国科学研究》 2024年12期

摘要:
文章研究了低渗透油田采油工艺技术的适应性,旨在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文章围绕“地质数据,开发方案;技术应用,增产措施;管理流程,环境影响”三个方面研究了如何更高效地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从而为油田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注水水质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载:375 浏览:3380

李彦飞 姬荣 《水资源科学研究》 2022年8期

摘要:
我国现有的油田基本上都是以低渗透的油田为主,同时这种低渗透的油田储量异常丰富,在对油田进行开发以及具体应用过程中,势必会与各种不同类型的新型技术进行有效结合,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实现这些油田的高效开发和利用,而且还可以实现对注水水质问题的有效控制。本文针对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注水水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为注水水质提供保证。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