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20世纪中国歌剧史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以近现代报刊为依据 下载:92 浏览:511

张春娟 《中国艺术研究》 2018年7期

摘要:
中国歌剧在20世纪的百年历程中呈现出从亦步亦趋到自成体系的渐进发展过程。20世纪初,中国学者在翻译介绍欧洲歌剧的同时也关注中国民族歌剧的本体特征,呈现出"旧剧为歌剧"和"歌剧与乐剧"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20世纪20年代,一些音乐家尝试以中国民族音乐为基础,同时借鉴西洋歌剧的创作手法来创作中国歌剧,中国歌剧传统中的现代性因素得以凸现,尤其是80年代,中国音乐剧成为中国歌剧家族中的新成员,中国歌剧在具备民族气派的同时兼具现代性特征与多元化的国际视野。

论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案件的执行依据 下载:53 浏览:386

段明 《争议解决研究》 2020年1期

摘要:
执行依据是启动民事强制执行的"钥匙"。自执行证书诞生以来,理论界与实务界围绕公证债权文书执行案件的执行依据问题展开了长期的争论;前者普遍倾向于将公证债权文书视作唯一的执行依据,而后者则坚持认为公证债权文书与执行证书共同构成执行依据。究其争议根源,在于公证权与司法权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问题,即执行法院与公证机构关于债权债务核实这一环节的职权配置、责任配置和风险配置。新出台的司法解释《公证债权文书执行规定》否定了执行证书的执行依据属性,而将其视为核实债务履行情况的证据材料,这虽然实现了学理上的逻辑自洽,却容易在实务中衍生出新的问题。因此,肯定公证债权文书作为唯一的执行依据,废除执行证书改设执行文,或许可以消弭理论与实践的背离。

论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的执行依据 下载:69 浏览:412

张宝成 《争议解决研究》 2019年4期

摘要:
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应为非讼案件,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裁定书以执行力的。在民事执行程序中,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件的执行依据应当是司法确认裁定书,而非之前当事人之间达成的调解协议,主要是因为:执行依据须为公文书,执行依据确定的给付内容必须合法,执行依据确定的给付内容必须具有可能性,执行依据确定的给付内容必须适于强制执行。因此,司法确认裁定书中应当对调解协议的内容加以"复述"体现,应该包含之前达成的调解结果,尤其是针对只是部分赋予调解协议结果具有执行力的情形。

再探代位执行程序的理论基础——从代位执行的执行依据及其正当性展开 下载:65 浏览:407

刘文勇 《争议解决研究》 2018年6期

摘要:
代位执行虽以债务人的债权为执行标的,但其又指向的是第三人的责任财产。代位执行程序的目标主要在于提高执行效率、迅速实现债权人权利的,这是其具有正当性基础的重要支撑。此外,代位执行程序的正当性也来源于第三人相应的程序保障和对第三人的执行依据——执行法院的强制执行裁定。执行法院的强制执行裁定与原生效法律文书是密切相关的,对第三人的强制执行也是整个对债务人强制执行程序的一部分。完善代位执行程序与债权人代位权诉讼的衔接,将最大化的发挥两个制度所具有的功能。

探究记者采访权依据、限制与保障 下载:57 浏览:377

张蕊 《中国新闻传播》 2018年6期

摘要: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信息传播渠道变得越来越广泛,其中新闻传播是一个主流的传播方式。作为新闻记者来说,是具备对新闻的采访权的。简单来说采访权主要指的是新闻记者以传播信息来作为基本的出发点,在遵守法律相关法规的情况,进行信息的采集,利用自主的方式来对其采访对象进行调查,最终获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知识。在本文当中,针对于记者在采访过程当中所具有的采访依据、采访的限制以及最后采访的保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推动我国记者采访权在我国法律当中的正确行使。

抗战时期中共动员儿童团的依据、实效与经验 下载:41 浏览:226

冯兵 罗情情 《历史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摘要:
抗日战争时期,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党奉行片面抗战路线,民众抗战热情有待提高为背景,中共将马克思主义动员理论与抗战实际结合,并以以往政治动员实践经验为基础,创造出动员儿童团的独特方式和技巧。政治动员下的儿童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慰问战士、支援前线等系列活动,显示作为民族一份子的少年儿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其行为对全民族抗战起到巨大激励作用。中共政治宣传和思想动员的努力,不仅为抗战胜利创造了思想和群众要件,且稳步提高于群众中的威信和地位,壮大了中共组织和军事力量,扩大了其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为战后领导人民争取民主与和平的政治前景奠定了基础。

价值形式论的历史依据及其人类学哲学思想探析 下载:54 浏览:477

邵然 《哲学研究进展》 2020年2期

摘要:
价值形式论的"内在机理"重在关注从简单价值形式到货币形式的逻辑展开过程。虽然该逻辑揭示了货币的本质和起源,揭露了货币之谜,为资本主义拜物教预留了深度批判的理论空间,但要充分地把握价值形式论,还需要探寻其内在机理背后的"历史依据"。对历史依据的挖掘应当到原始社会中去寻找。在原始社会,伴随着生产力的缓慢发展,"公有财产、财产观念""私有财产"和"私有制、奴隶制"也逐步产生并发展起来,构成了价值形式论的历史依据。从历史依据中生成的人类学哲学,以生产为核心,展现了人类历史的原初图景,它启示人们,单纯追求财富不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命运,古代社会是充满活力而有限的,同时还阐明,原始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人作为生产的目的到人作为生产的手段的辩证过程。

煤矿井下采煤技术与采煤工艺分析 下载:83 浏览:479

王育明 《中国能源进展》 2018年8期

摘要:
叙述了中国井下采煤技术与采煤工艺的现状,深入分析了不同井下采煤技术和工艺的选择,目的是为井下采煤作业提供参考,提升井下作业的水平。

错峰生产法律依据现状分析及完善建议 下载:34 浏览:473

王敏 冯相昭 王彬 杜晓林 赵梦雪 梁启迪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19年3期

摘要:
近年来全国已有多个地方开展错峰生产实践,不过对于错峰生产法律依据的议论一直不断。为此本文系统梳理了与错峰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行规行约,并对其条款规定和内容要求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如下主要建议:地方特别是位于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地级市,要加快修订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将错峰生产的适用范围、管理体制、监管手段、奖惩措施等内容纳入其中。

教育学研究对象确立的逻辑依据与论证规范探讨 下载:69 浏览:486

高鹏1,2 和学新1 《中国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摘要:
逻辑是认识的规范,确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无论是遵循演绎推理还是归纳推理来确立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都存在推理过程不缜密、不充分,论据缺乏深度、力度等问题。加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论证规范,需要从概念分析的明晰性、论证过程的严谨性入手,并尝试运用反思平衡审视不同的对象观,打破以往各种对象观非此即彼的局面,通过观点间反复的比较、调整,得到更具合理性、融贯性的教育学研究对象。

海洋环境污染国际刑事责任制度:必要性、依据和主体 下载:30 浏览:354

孙世民 《中国海洋学报》 2022年4期

摘要:
海洋是一个统一的、流动的整体,海洋环境关涉到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当前,国际社会已经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通过承担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的方式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国际法律体系。但是,日益严峻的海洋环境污染形势表明,仅仅依靠这两种责任形式是不够的。这意味着需要通过追究海洋环境污染国际刑事责任的方式以更加全面地实现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现有的国际法律体系为这种国际刑事责任提供了充足的国际法依据,还规定了承担这种国际刑事责任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依据与路径 下载:142 浏览:1689

乔银 《哲学研究进展》 2022年9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融合性,实现两者的有机和有效结合是时代发展需要,对增强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结合”有其理论、历史和现实依据,包括马克思主义开放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包容性、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现实需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差异性、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认知偏差和全球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冲击给这一“结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因此,要通过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者的主体作用、辩证认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来破解“结合”障碍。

新时期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依据思考 下载:179 浏览:2344

曲晓云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11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是要树立起很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创新的主体意识,同时每一个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都应具有确定的主题,而这个主题的来源只能是无产阶级的实践。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作用,有效解决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诸多问题,这既是社会主义的一大特征,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一定要有理可依,有据可循,要时刻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创新的主题,才能够很好的实现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建立优秀的国内马克思主义队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的重要任务。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阶段划分的深度思考 下载:173 浏览:2148

吴相付 《哲学研究进展》 2021年9期

摘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和阶段划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史中的基础性问题。介绍了各学者观点,将中国共产党及其所从事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主体和客体,并以这种主客体互动为依据,认为中共一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别与革命、建设,改革结合的三个大的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历史阶段划分的几点思考。

依据乡村资源开发校本美术课程的教学研究 下载:371 浏览:2683

​肖翠红 张娜娜 薛苏森 《课程教育研究》 2022年5期

摘要:
乡村资源具有地域性、艺术性以及可持续性,其对于人的情感发展以及社会关系形成等来讲都是极为关键的,并且可以影响人们的美育观形成。基于乡村美术教育的现实情况,综合乡村学校的特征,探究以乡村资源提升美术教育有效性的途径,希望能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对学生个体的情操进行有效的陶冶。

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下载:232 浏览:2468

杨潇 张小伟 《中国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7期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这一新的历史方位就是新时代。其中,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决定性因素,中国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国开始向强国时代迈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中国成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中坚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依据。

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探析 下载:86 浏览:755

​卢文迪 《中国环境保护》 2024年9期

摘要: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显著,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及生态破坏等问题层出不穷,急需有效的管理和治理手段,在此背景下,环境监测作为科学治理的重要工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并进行精准分析,环境监测不仅为政策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还有效增强了社会对环保的参与感和责任感。鉴于此,本文详细研究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为全面推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积极支持。

企业经济管理中目标成本管理的理论依据及主要特征 下载:380 浏览:2151

尹琪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4年2期

摘要: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企业要想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就需对目标成本管理工作进行开展,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力度,让企业获取到更高层次的经济效益,使全体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调动,激活内在潜能,使企业的经济管理走向高质量和高效率道路。基于此,本文将以此为题,对目标成本管理的理论依据、主要特征、意义和对策进行研究,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展开发挥出借鉴作用和价值。

风电基地平价上网经济性分析 下载:596 浏览:3028

孟超 《经济与管理学报》 2022年1期

摘要:
本文通过财务评价,对风电基地工程平价上网的整体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论证风电基地与电网接入端火电同价,不推高当地电价,平价上网,充分发挥风电项目技术发展成果,规模开发效应,能够实现绿色能源发展与经济效益实现。

处理行政合同纠纷的法律依据 下载:715 浏览:4035

马雨欣 颉为红 马旭芳 《法学学报》 2021年10期

摘要:
如今行政合同仍在行政法中存在较大争议,但不可否认其应用价值作用的巨大,并成为国家行政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手段。我国应建立系统全面的法律法规来完善行政合同相关事项。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