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传统街巷空间价值评估研究——以修水县山口老街为例 下载:21 浏览:220

刘钺1 罗航1 何志军2 《中国城镇》 2019年7期

摘要:
本文以传统街巷空间保护利用为目标构建了街巷空间价值评估体系,利用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山口老街作为实证案例进行研究。首先,对山口老街的历史性保护项目现状进行梳理,提炼本地传统街巷的价值特色,从"历史原真性、生活延续性、风貌完整性、改造合理性"出发,建立价值评估体系;然后,利用德尔斐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打分,并且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评价矩阵计算权重,最终得到加权总和各个指标层的综合分值,针对分值划分空间价值等级,根据价值等级不同,提出相对应的保护策略。结果表明:增加"改造合理性"指标有别于以往的传统街巷空间价值评估体系,能够进一步分析出改造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空间感知,且为今后传统街巷空间感知的维护和塑造指明了方向。

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发展路径探索——以丽江石鼓特色小镇为例 下载:67 浏览:378

刘小妹 苏航 《城镇建设与科学》 2020年12期

摘要:
世界遗产保护与利用,是近年来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与学术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首先系统梳理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原则,总结提出遗产综合展示、特色产业发展、区域联动发展三个层次的遗产利用方式;并以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石鼓特色小镇为例,探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在石鼓特色小镇规划实践中,确立"保护与利用规划统筹"的规划主线,重点实行"四个统筹"的规划策略,包括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生态保护,统筹"长江第一湾"与"石鼓特色小镇"联动发展,统筹存量与增量空间风貌协调,统筹地域文化保护传承与发展。在保护自然遗产"原真性、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对遗产资源三个层次的利用,从而实现石鼓国家级精品旅游休闲特色小镇创建培育、"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地理景观标志"长江第一湾"科学保护与永续利用的双重目标。

深圳湾红树林老鼠簕灌丛的光合固碳及其影响因子 下载:47 浏览:252

魏龙1 蔡坚1 林秋莲2 杨琼3 古伟唐4 《海洋研究》 2021年3期

摘要:
红树林(Mangroves)是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的木本植物群落。老鼠簕(Acanthus ilicifolius)是我国红树林林下灌丛的主要物种,是林下植被碳库的主要构成成分。本研究选取深圳福田红树林区的林下、林窗、林缘和光滩等不同生境下自然生长的老鼠簕植株,测定植株生物量和光合特性等相关指标。研究表明,林窗生境下的老鼠簕植株的光合能力、光合固碳速率和地上生物量累积均达到最大;林下生境最不利于老鼠簕植株固碳;光滩的老鼠簕植株具有较高的地下生物量累积,但由于其蒸腾速率高、水分利用率低下,其固碳较低。光照强度是决定不同生境老鼠簕植株固碳的关键因子。在未来我国红树林造林中,老鼠簕可作为林下植被构建,以提高红树林生物量总碳库,但最适宜老鼠簕固碳的光照约为40%~80%。本文研究结果将为红树林造林实践中的物种选择和林分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宽口裂腹鱼的人工催产、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发育观察 下载:49 浏览:295

夏子惠 赵贺 邱梦 聂竹兰 陈克迅 李学涛 秦晓芳 魏杰 《中国水产学报》 2022年6期

摘要:
为实现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2019年在新疆克孜勒河进行了该鱼(亲鱼体质量93.26~317.22g)的人工繁殖试验,研究了宽口裂腹鱼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催产药物和水温条件对宽口裂腹鱼催产效果和孵化率有显著性影响,最适催产药物组合为鱼脑垂体(PG)10.27mg/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00IU/k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A2(LHRH-A2)19.41μg/kg,最适孵化水温为16.0~17.0℃;宽口裂腹鱼繁殖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3.43±0.11)mm,历经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受精至仔鱼孵出共经过145h48min,总积温为2 364.80℃·h;初孵仔鱼全长为(8.03±0.15)mm,出膜480h后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此时全长为(20.17±0.96)mm。研究表明,通过人为控制温度和催产药物种类、剂量,可实现宽口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殖。

文化润疆视域下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保护利用研究 下载:98 浏览:1023

王丽娅1 张倩2 《哲学研究进展》 2024年12期

摘要:
当前,新疆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文化内涵挖掘不深、润的方式方法单一、文化与产业融合度低、兵地统筹不足、与群众日常生活二分、体制机制保障不健全等挑战,推进文化润疆成效重点在加大红色文化资源内涵挖掘、立体式传播红色文化、抓牢红色文化浸润群体、推动“红色文化+产业”模式发展、形成体制机制保障等几个方面下功夫,达到对策优化的目的。

浅析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下载:132 浏览:1348

乌云毕力格 《林业研究》 2023年2期

摘要:
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产品,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应依法积极促进全面实施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稀有濒危野生动物和森林资源。目前,只有注重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生态环境保护质量,才能有效保护未来不受影响的人类生活环境。如果我们盲目跟踪环境,它将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最终,损害是人类本身。

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的研究 下载:341 浏览:3295

钱晓明 《中国环境保护》 2021年8期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污染则是常见的污染问题。水资源得不到有效保护,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的饮水安全,甚至会引发土质污染,降低生物存活率等。为此,我国逐步给予了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足够的重视。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分析了常见的工作对策。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论森林资源保护利用与林业发展 下载:173 浏览:2147

管淑霖 《林业研究》 2021年8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森林资源在世界排名上已经名列前茅。但我国的林业发展排名就比较落后,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现如今,我国林业在利用过程中,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这方法过于落后,从而影响到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保护利用及可持续发展 下载:297 浏览:3533

罗占波 《可持续发展与创新》 2021年5期

摘要:
在进行自然保护区的林业资源保护工作时,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充分意识到林业资源的利用价值,科学拟定管理工作方案,研究推动林业产业经济发展的可行方法。这还需要结合当地目前的森林生态环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明确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侧重点,尤其要对不同的树木品种进行分类。同时,林业管理部门应当开展保护森林资源的宣传教育工作,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森林被破坏的问题,而影响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状态。

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的实践探索——以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为例 下载:225 浏览:1061

范思哲 《国际教育论坛》 2024年7期

摘要:
屏南县在中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面对村落空心化、文化衰退等挑战,秉持“弱鸟先飞”的精神,通过创新政策机制、活化传统建筑、引入文创产业等举措,推动了传统村落的复兴。以龙潭村和厦地村为代表的样板村模式,将新村民共治和艺术家驻村相结合,实现了村落的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通过系统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屏南县构建了“两核、两轴、四片区”的空间格局,促进了村落的整体发展。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村民生活质量,还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保护利用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新路径。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