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新技术支持的在线教学评价方法 下载:54 浏览:379

刘晓斌1,2,3 黄鑫1 靳莉宁1 《英语教学》 2020年12期

摘要: 本文结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有关教学评价的重要理念,结合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问题,从技术支持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利用技术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工具和方法。

信息技术变革课堂教学视角下的金课建设研究 下载:66 浏览:384

王开1 2 《中国教育探索》 2020年11期

摘要: "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教育部向高校明确提出的课堂教学要求。"水课"局限于知识本位,课程内容陈旧且脱离实践,教学方式以知识传授为主。"两性一度"的"金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课程内容综合化,教学方式多元创新,支持学生个性化学习,注重多维度的学习评价。重塑课堂教学形态是信息技术助力课堂变革的关键。信息技术铸造"金课",要深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和要素中,实现各要素的重新配置和协同改变,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虚实融合的教学环境,强化实践育人;开发优质慕课,促进开放共享和高效利用;变革教学方式,深化课堂互动;突显学生地位,支持个性化学习;提升教师信息素养,重塑教师角色;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实现多元评价,以重塑教学形态,实现课堂的整体性变革。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读写一体化教学案例研究 下载:61 浏览:494

段丽丽 《英语教学》 2019年4期

摘要: 教育信息化为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提供了契机。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指导,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丰富读写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语言能力。

信息化缩小基础教育发展差距的作用及探索 下载:74 浏览:363

张晴 《中国教育探索》 2019年8期

摘要: 信息化可以促进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均衡配置,但其作用存在局限。应深入阐释宏观层面信息化缩小基础教育发展差距的价值意义,完善技术治理与国家立场的理论认知;深度聚焦微观层面信息化存在的技术基础形态、社会结构形态以及生命个体形态,探讨相应过程中政府政策的调控作用、学校网络组织的中介作用以及师生个体的能动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提升农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研究 下载:89 浏览:480

​娄丽娜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0期

摘要: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加速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是推动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抓手,它关系到农村现代化与农业科学化的进度和发展,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效益效率的关键内容。文章重点论述了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信息化的深层次内涵及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效策略。

探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进程 下载:74 浏览:448

张自佳 《农业研究进展》 2018年12期

摘要: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快了我国各个产业的信息化进程,信息化技术被应用在各个领域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我国是农业大国,将信息化运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是今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发展的必然选择。信息化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规范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农民带来切实的利益,因此我们更加应该找出农业经济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加快农业信息管理进程,及时解决。本文首先分析了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管理的结合。提出了加快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方法,以供参考。

我国成人高考无纸化考试的可行性研究 下载:41 浏览:330

张晓华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8期

摘要: 在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探索中,我国成人高考的考生答题环节仍难以摆脱传统考试制度的制约。与传统的纸质考试相比,无纸化考试具有降低成本、客观公正、安全性好等优势,从试卷的客观题和主观题来看,在成人高考中应用无纸化考试具有可行性。基于此,结合我国成人高考自身的考试目标、考试体系、考试内容及考试题型,可以尝试采取传统纸质考试与无纸化考试相结合、全部考试科目和内容都推行无纸化考试两种模式。

信息化背景下成教学生档案管理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下载:62 浏览:386

刘琴 丰田 《中国教育学报》 2019年8期

摘要: 在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个人还是单位,档案变得越来越重要。成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依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深刻分析背后的成因,既有成教学生也有档案管理人员的原因,而关键在于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与管理。在信息化背景下,成教学生档案管理工作亟待升级完善,高校搭建信息平台对成教学生档案进行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将有利于推动成教学生档案管理变革优化。

西部薄弱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然困境与路径突围——基于西南G市B区的深度调研 下载:52 浏览:6

周治燕1 蒋立兵1 解攀科2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7期

摘要: 全面提升薄弱地区的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是实现我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亟待攻克的关卡,如何破解西部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成为教师教育领域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南G市B区的深度调研,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情况、课程能力、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维度,分析了该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教师自我报告结果显示,该区教师的课程能力、教学能力的整体水平相对较好,教研能力与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一般;但是课堂观察显示,教师的课程理解限于知识层面、教学时空依然由教师把控、教学过程忽视高阶思维、合作探究往往有形无质;质性分析发现,西部薄弱地区教师专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有:教师发展内生动力枯竭、教师教学变革意愿薄弱、教师发展缺乏专业引领、教师培养亟需整体设计。基于该区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破解西部薄弱地区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突围路径:整体规划助推区域教师齐发展,搭建平台促进优质资源常辐射,专业引领提升校长核心领导力,培养名师孕育教师发展领头羊,打造名校铸造示范学校排头兵。

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通江农业现代化发展 下载:85 浏览:496

陈立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随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农业发展的主要目标转变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本次研究的主题是基于国家农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农业发展现代化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四川省通江县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入手,应对当地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阻碍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从农民农村、地方政府、农业市场、信息技术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浅谈南疆地区农业信息化研究现状及前景分析 下载:92 浏览:480

刘洪洋 《农业研究进展》 2019年1期

摘要: 信息技术是作为21世纪核心技术,自出现以来便以发展块,影响力大的有点,渗透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其对于人们的生活,生产,工作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其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农村信息化是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动力支持。本文主要是针对南疆地区农业信息化的现状以及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再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针对强化农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并且在对农业信息化的前景发展中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予以相关学者参考与借鉴。

教育信息化2.0时代我国高职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下载:69 浏览:471

李秀花1 陈思羽1 王新革2 《中国教育学报》 2020年5期

摘要: 为顺应我国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学资源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教师能力从信息技术应用向信息素养转变,发展动力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的"三大转变"要求,我国高职教育需要从教学大资源的利用途径、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升和师生"教"与"学"的协作共赢三个方面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之弊端,增强师生彼此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再造教学流程,重塑师生关系,构建"教学相长"的高职师生学习共同体,以推进新时代我国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系统的构建及应用 下载:6 浏览:399

王华芬1 卢芳燕2 盛迪3 俞玮1 李琴3 梁廷波2 金朝汇4 2020年6期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时期构建发热门诊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系统,以智能、精确、快速完成预检分流,并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预警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发热门诊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系统手机应用程序管理软件,操作平台分为患者自我报告操作平台和管理员监控平台。患者自我报告内容包括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接触史、发热及呼吸道症状。从管理员监控平台调取2020年1月20日—2月3日发热门诊患者使用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系统的分诊时间、智能分诊符合率、患者满意度等数据,评价该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共有1 034例发热门诊患者完成线上快速预检分诊,智能决策分诊B区(疑似区域)174例(16.8%),经筛查后确定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65例(37.4%),最终确诊29例(44.6%);智能决策分诊A区(普通区域)860例(83.2%),就诊后无1例疑似及确诊病例。线上快速预检分诊耗时(1.94±0.87) min,较传统人工分诊耗时(4.03±2.15) min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01);1 010例(97.7%)患者对线上快速预检分诊表示满意,无投诉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发热门诊线上快速预检分诊系统能早期识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风险患者,确保疑似感染患者提前预警分流,缩短暴露时间;同时能有效缩短发热门诊候诊时间,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

“互联网+”背景下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的思考与探索 下载:30 浏览:138

沈光辉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2期

摘要: 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是我国教育信息化的核心问题。"互联网+"特别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以及AR、VR、MR技术的有效运用,在理念、途径和方式上为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赋予其新的发展内涵。要按照适合为要、教育(学习)为本、需求推动、应用为王的策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实现互联网时代有意义的学习、有组织的学习、有深度的学习。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在推进社区教育信息化方面,立足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基于HSI模型的开放大学老年教育教学策略研究 下载:47 浏览:379

丰明聪1 郭会宇2 《中国教育学报》 2018年1期

摘要: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老年教育教学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文章通过分析老年教育教学的特殊性,结合老年教育理论和开放大学老年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基于HSI(Humanization-Servitization-Informatization)模型,即人本化、服务化、信息化的老年教育教学策略,为信息技术背景下老年教育教学的发展提供有益思路。

护士院内弹性调配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下载:8 浏览:348

吴松梅1 张艳2 陈睿1 韩二环1 张甜甜3 庞浩杰4 王鹏4 2020年3期

摘要: 为高效调配护士人力资源,研发护士院内弹性调配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包括信息专业人员的研发小组和专家小组,提出时薪制护士跨科室兼职加班的调配模式,形成平台设计修订稿,交由专业信息人员研发、测试、上线。依据纳入标准给220名护士、18名护士长、2名管理员开放平台使用权限,在院内通过平台进行跨科护士人力资源调配。结果平台由移动APP终端和电脑PC终端组成,均包括3个用户端口:管理员端、护士端和护士长端。应用平台6个月,有105名护士通过平台兼职加班共1 295 h。平台应用前后,管理员班次调配成功率和调配花费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往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平台可实现护士人力弹性调配,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共享院内护理人力资源。

护士院内弹性调配管理平台的研发与应用 下载:5 浏览:349

吴松梅1 张艳2 陈睿1 韩二环1 张甜甜3 庞浩杰4 王鹏4 2020年3期

摘要: 为高效调配护士人力资源,研发护士院内弹性调配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组建包括信息专业人员的研发小组和专家小组,提出时薪制护士跨科室兼职加班的调配模式,形成平台设计修订稿,交由专业信息人员研发、测试、上线。依据纳入标准给220名护士、18名护士长、2名管理员开放平台使用权限,在院内通过平台进行跨科护士人力资源调配。结果平台由移动APP终端和电脑PC终端组成,均包括3个用户端口:管理员端、护士端和护士长端。应用平台6个月,有105名护士通过平台兼职加班共1 295 h。平台应用前后,管理员班次调配成功率和调配花费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往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平台可实现护士人力弹性调配,增加护理服务供给,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共享院内护理人力资源。

基于TPACK框架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构建 下载:61 浏览:359

董瑞杰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11期

摘要: TPACK为构建信息教学能力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基于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整体性,从信息化教学知识方面考量,构建由多个维度构成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综合体系。依据TPACK的逻辑起点,梳理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要素,包括:技术知识(TK)、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TPK)、整合技术的学科知识(TCK)、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CK)。根据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不同维度以及表层知识与深层知识的融合层面,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结构分为六大类别,依次是信息化教学整合知识、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信息化教学实施知识、信息化教学评价知识、信息化教学反思知识、信息化教学研究知识。

TPACK框架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新路径——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视角 下载:64 浏览:389

张燕1 赵斌2 《教师教育与创新》 2020年9期

摘要: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是新时代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通过阐述特殊教育教师的TPACK知识框架内涵,审视TPACK框架下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困境,发现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存在着"教师技术接受意愿不足,缺乏变革理念""教师知识体系偏重学科教学知识,忽视教学技术与辅助技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与技术的深度整合能力较弱"等问题。对此,应通过"促使特殊教育教师角色转型,适应持续技术变革的挑战""重构特殊教育教师知识体系,促进技术与特殊教育的深度整合""将TPACK作为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内容,合力应对技术带来的挑战"等措施,促进新时代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

NICU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下载:11 浏览:434

魏丽1 朱凤1 黄晨2 林迦密1 王婷婷1 潘红英2 2019年11期

摘要: 运用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理念对NICU母乳喂养进行闭环管理,保障患儿喂养安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方法成立多学科合作管理小组,分析原母乳喂养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构建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方案,开发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护理信息系统与医嘱信息系统共享,母乳喂养医嘱与配方奶医嘱科学结合。结果 2016年1月—12月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前,因母乳喂养信息核对环节错误发生意外事件1例,近似错误2例。2017年1月—12月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后,未发生母乳喂养相关的意外事件及近似错误。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前,需人工统计母乳收集量、抄写喂养单、录入喂养医嘱执行情况,每日工作时数为2 h,母乳喂养率统计每月工作时数为8 h。实施母乳喂养闭环信息化管理后,系统自动生成以上数据,无需人工统计。结论应用母乳喂养信息化闭环管理能够确保母乳喂养安全,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荷。

[1/47]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